密集主场外交亮点纷呈 二十大后中国外交起手不凡
中新社北京11月5日电 (谢雁冰 邢翀)10月30日至11月4日,多国领导人接连访华,节奏密集的主场“外交周”亮点纷呈。中共二十大后,中国外交起手不凡、再开新局。
此次多地区、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领导人密集访华创造了多个“首次”。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首次出国访问,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就任以来首次访华,坦桑尼亚总统哈桑是中共二十大后首位访华的非洲国家元首,德国总理朔尔茨则是疫情发生以来首位访华的欧洲主要大国领导人。
受访专家指出,外国领导人密集访华,表明越来越多国家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持乐观态度,期待和中国深化沟通交流,进一步加强与中国的关系。访问期间,三份重磅联合声明发表、中坦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德达成系列共识,均彰显了中国正进一步坚持对外开放,为维护和平稳定、合作发展的国际环境作出积极贡献。
这个日程紧凑的“外交周”以一次“最佳时机的访问”拉开帷幕。欢迎仪式、正式会谈、见证双方签署的合作文件、授勋仪式、茶叙、欢迎宴会……中方对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访问期间的一系列高规格安排,凸显中越两党两国“同志加兄弟”的深厚情谊。
党际交流被视为中越关系的“压舱石”,对中越关系有着领航作用。此次双方签署了13项合作协议和备忘录,就推进两国发展战略对接、发展跨境电商、加强供应链保障合作、推动货物进出口等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举措。
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许利平注意到,在双方发布的联合声明中,中越铁路被重点提及,强调“尽快完成老街—河内—海防标准轨铁路规划评审”。“此类基础性合作意义深远,关于中越铁路建设轨距标准问题的讨论由来已久,此访有了实质性进展,未来中越互联互通的效应将会更加明显。”
巴基斯坦外交部长比拉瓦尔在接受采访时,则用“难以置信”“富有成效”来形容巴总理夏巴兹的两日访华之行。
“铁杆朋友”再次面对面,续写深厚友谊。亮点之一是双方就如何实现中巴经济走廊第二阶段建设的高质量发展,达成了诸多共识。双方签署的合作文件还涵盖数字经济、农产品输华、金融合作、基础设施、洪灾紧急援助等多领域,为双边关系带来新维度。
两国的“铁杆”之谊在双方发表的联合声明中也可见一斑,“中方重申始终将中巴关系作为中国外交的最优先方向”,巴方强调“巴基斯坦人民始终支持巴中最亲密友谊”。
此番坦桑尼亚历史上首位女总统哈桑访华,两国关系实现了全新升级——两国元首宣布,将中坦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专家认为,双边关系全新升级是两国对传统友谊和友好合作的高度认可,为下阶段中坦关系发展提供了战略指引,也为非洲国家与中国相处树立了样本。
在双方联合声明中,除了升级改造坦赞铁路外,还有在能矿开发、加工制造、绿色发展、数字经济等多方面的合作安排。北京外国语大学非洲学院院长李洪峰表示,中非合作将更广泛地覆盖农业、工业、服务业,更多走向科技产业,为中非带来更多机遇。
节奏密集的主场“外交周”以德国总理朔尔茨访华收尾。此访不仅创造了多个“第一”,也释放了中德、中欧高层互访按下“重启键”的信号。朔尔茨还带领由12名德国企业高管组成的“阵容豪华”商界代表团同行,横跨制造、化工、医药、食品等多个行业,受到外界瞩目。
尽管时间短暂,但朔尔茨行程紧凑高效。通过此访中德表达了诸多共同观点,比如都强调坚持经济全球化,深化务实合作,增进了解和互信,反对阵营对抗等等。朔尔茨再次明确表示反对“脱钩”,释出处理对华关系时的“清醒”与“平衡”。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指出,朔尔茨此访成果丰富,或将有助于正面塑造德国接下来的对华政策,此访也是中欧关系的一次标志性事件,所达成共识不仅契合双方根本利益,对全球经济和安全稳定也具有重要意义。
外界注意到,总体而言,务实合作,是近期密集访问中的关键词。眼下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多变,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务实合作无疑是动荡变局中的稳定力量。
在中国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所长郭延军看来,中国与越南、巴基斯坦进一步夯实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与坦桑尼亚等非洲发展中国家加强合作、推动双边关系提质升级,与德国在解决地缘政治、经济矛盾等方面寻求共识,都充分表明中国高度重视当前世界挑战,坚持共同协商、争取互利共赢,愿同各国携手建立国家间友好互信与利益融合。
金秋时节,在一系列主场外交中,示范性与正能量蕴含其间。“随着本轮密集访华的成功,未来可能会掀起更多访华高潮,给中国外交注入更多积极动力。”郭延军说。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