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系火上添油 撑粤语变成广东政治灾难
广州已连续两个星期天发生撑粤语的街头行动,这本属于茶杯里风波的文化之争,却变成大规模街头政治运动,使海内外格外侧目。广东当局见事迟反应慢,继上次工潮事件之后又输一着。撑粤语运动从发端、动员到上街不过一个月时间,显示出组织者联络及组织能力极强。广东当局再三宣布,政府并没有废除粤语的措施,会进一步保护本土文化,但这些声音没有产生劝阻作用,就算当局出动警察拘捕领头者亦无济于事,撑粤语人士连续两个星期天在广州闹市区聚会抗议。
持续发酵 影响亚运
按道理,广东当局已向撑粤语者屈服,完全答应示威者诉求,但为何他们仍再三上街呢?显然,撑粤语行动已完全变味,成为一些政治势力试探广东当局对自由聚会、游行示威的底线,也在试探省委书记汪洋在此事件的政治取态。正因如此,撑粤语行动备受海内外关注。
广东当局动作缓慢,对事件的定性以及激烈程度缺乏应有判断,坐失良机,使问题愈演愈烈,尤其是作为广东省委宣传部直属的南方报业集团,在撑粤语过程中火上添油,发表的文章极具煽动性,甚至直指普通话是落后语言。由于官方传媒在事件中「起义」,被那些借撑粤语搞事的幕后黑手大肆利用,引发更多年轻人上街。这一幕犹如当年「六四」前夕,包括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都站在学生一边,结果吸引更多民众上街游行。
距离广州亚运会开幕不到一百天,如果撑粤语事件持续发酵,甚至带动……,亚运会势必天下大乱。果如是,可以提早宣告汪洋在中共十八大的政治前途结束。汪洋显然意识到任由事件发展下去的危害,他日前说:「我都在学广东话,谁敢废粤语?」并指撑粤语行动中有坏人趁机捣乱。汪洋打拉结合,化解政治压力,效果如何有待观察。
广东社会的稳定局势,成为中国政治的最大热点,今年以来,包括富士康、佛山本田等公司引爆的工潮席卷全国,导致全国总工会、国家人事部等多个部委联合组团南下调查,促使国务院修订最低工资制度。如今广东又因撑粤语事件成为全国焦点,当局的政治压力愈来愈大。
矛盾尖锐 不时爆发
平心而论,广东近年问题多过成绩,虽然当局宣称「要杀出一条血路」,但这不过是政治口号,行动却是遇到矛盾绕着走,碰到困难躲着走,使广东原本贫富悬殊、社会不公、劳资对立的各种矛盾更加尖锐,不时爆发。
在现今中国政坛,重庆和广东是两个风向标:重庆积极进取,大胆作为,广东无为而治,无过是功;重庆唱红打黑,广东撑“民主自由”。重庆与广东实际上是两种执政思路在较量,但孰优孰劣,还需要时间来证明。
撐粵語背後政治危機
香港《东方日报》
广州「撑粤语运动」已非零星的地方冲突,它正于内地掀起一场全国性的政治风波。
内地官方媒体《人民日报》一连多天以「撑粤语运动」作为该报的头条新闻,当中内容都不乏声援和同情撑粤语的市民;另外,北京有关当局亦透过新华社发表长篇文章评论「撑粤语运动」。因为一个地方语言文化政策而牵动北京中央神经的案例,在内地实为罕见。
另外,我亦看到事件中有一点的不寻常:参与「撑粤语运动」的人士,大多是广州「八十后」青少年,有不少更是知识分子;这次游行从酝酿到实行只半个月时间,但是凭借手机短讯及网络号召发动游行就已经取得一呼百应的效果;而游行中采用的口号,包括故意弄歪音的粤语粗口,以及一些香港地道的潮语。
我想,若非香港电视台在画面上标示游行是在广州进行,或许会有很多人误会游行人士统统是香港人,游行是在香港发生,毕竟这次示威跟过往香港的游行示威有太多相似之处。香港的示威文化不知不觉间传到内地,实在使人意想不到。
内地官方一直强调中港融合,惟亦担心融合过度,让香港的激进示威文化流入破坏内地社会和谐稳定。「撑粤语」只是一道简单的议题,但已经造成如斯恐慌,日后如果有比「撑粤语」更重大的争议,事态发展肯定比「撑粤语」更严峻。
于是,有人认为,中央政府透过官方媒体对「撑粤语运动」发表意见来平息民情,是不希望香港激进文化涌入广州再散布全国,令广州成为全国城市的示威楷模。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