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抚慰“中高收入群体”对美国的“特殊情结”吗?

作者:吴铭 来源:186网址导航 2024-04-15 598

应该抚慰“中高收入群体”对美国的“特殊情结”吗?

王文先生,最近就中美关系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叫作《耶伦访华后,不妨继续推动中国对美舆论的微调》,内中强调:

“笔者建议,还可以从对‘美国’——这个影响中国崛起最大外部变量——的日常舆论报道入手,稍微调整一下长期以来对美负面报道为主的舆论环境,让普通民众尤其是中产阶层仍相信中国对美斗争意在推进两国合作、中国仍在向强国学习并在大迈步地超越。久而久之,这种普遍想法会转化为推动经济强劲复苏的新动力和积极预期,这次耶伦访华就是很好的一次舆论微调尝试。”

“笔者的逻辑是,实事求是地看待美国,多元化地安排当下对美报道与评述的舆论尺度,适时增加正面对美报道与评述的内容,该批判就批判,该肯定就肯定,这样,对内有助于抚慰许多中国中高收入者对美国的特殊情结,对外也可能会起到塑造中国开放形象、缓和中美关系的积极作用,最终将有助于实质性的提升社会预期,复苏经济活力,助推国家持续崛起。”

王文先生虽然也提到中国在关于美国的报道中要“该批判批判,该肯定就肯定”,实际上,王文的意思是说,为了“抚慰许多中国中高收入者对美国的特殊情结”,“塑造中国开放形象、缓和中美关系”,中国在舆论上不应该再批评美国,而应该多表扬美国。

我也凑一下热闹,分析一下王文的心态:

第一,在王文看来,中美关系是敌是友,实际情况不重要,舆论才重要;美国对中国做了什么不重要,中国在舆论上如何报道美国的所做所为,才重要。

就是说,在王文看来,中国的舆论可以一厢情愿地忽略美国对中国的实际态度,可以也应该单方面地把美国对中国的态度包装得非常美好,让中国人忘记美国对中国所做的那些仇视性、敌对性的政策、行为和言论。

第二,王文之所以建议中国舆论不要多报道美国对中国所做的那些仇恨性、敌对性的事,居然是为了照顾中国的中高收入群体的“特殊情结”。

究竟,中国的哪些“中高收入的群体”,对美国有“特殊情结”呢?凭什么为了照顾这些“中高收入群体”对美国的“特殊情结”,就可以忽略美国对中国人民所做的那些仇恨性、敌对性的事呢?

凭什么中国的舆论,就必须为这些“中高收入群体”对美国的“特殊情结”让路呢?

第三,在王文看来,中国的舆论是中国方面“刻意安排”的,是可以控制的。

那么,我们不难推测,在中国,的确有那么一个时期,在对美报道方面,是被买办势力刻意“安排”的。

今天,为什么王文又强调“多元化地安排当下对美报道与评述的舆论尺度”呢?我认为,那是因为,曾经有能力“安排”中国对美舆论的那个买办势力,当下,已经没有能力再控制中国的舆论了。要是这个买办势力仍然能够“安排”中国的舆论,王文才不屑于写文章建议“多元化地安排当下对美报道与评述的舆论尺度,适时增加正面对美报道与评述的内容,该批判就批判,该肯定就肯定”呢。

第四,王文要让中国“适时增加正面对美报道与评述的内容”,这个恐怕有些难。

美日菲澳四国南海演习、耶伦来华之前说国有企业作用过大会限制增长、安全机构作用过大会阻碍投资、耶伦在华期间指责中国产能过剩影响美国利益、对台湾出售武器、指使日本南朝鲜干涉我台湾问题、对华贸易战、对华金融洗劫、对华为全球围剿、绑架小孟、制裁中国大学和科研机构、干涉我与俄罗斯的关系、离间我民族团结、制造南港动荡……这些话题,为了照顾对美国有“特殊情结”的那些中国人,就必须黑不提白不提。

办得到吗?怎么才能把这些“负面”新闻都压下来呢?

“适当增加正面对美报道与评述”的内容,那么,请王文还有你的朋友多多努力,为中国人找一找美国方面所做的“正面”的政策、行为和言论。仅仅有耶伦的小背包吗?既然找不到,那又如何“适当增加正面对美报道与评述”?

第五,既然找不到美国方面在对华关系上所做的“正面”的政策、行为和言论,那要想“适时增加正面对美报道与评述的内容”,只能靠捏造了,只能靠颠倒黑白了。这不是说谎欺骗吗?这方面的本领,近些年王先生那群人没少发挥,难道是近期效果有限、影响不够了?

第六,究竟,中国的哪些人对美国有“特殊情结”呢?是胡大V吗?他倒是一直因为没有出生在美国而纠结,他们确实对美国的“特殊情结”。

是许皮带、柳教父那伙人吗?是作家方方、莫言、阎连科、蒋方舟吗?是中国的著名记者、著名经济学家群体吗?

中国人民,有什么义务“抚慰”这些人对美国的“特殊情结”?

第七,这些对美国有“特殊情结”的人,对中国人民是什么感情呢?一群对美国有“特殊情结”,对中国人民则极力贬低、歪曲、诬蔑的人,中国人民凭什么要“抚慰”他们的“情结”,他们又何曾“抚慰”过中国人民自己的“情结”?

第八,王文先生,为什么那么重视中国的极少数对美国的“特殊情结”的人的感受,而不重视绝大多数中国人民的感受呢?

第九,王文说,“对内有助于抚慰许多中国中高收入者对美国的特殊情结,对外也可能会起到塑造中国开放形象、缓和中美关系的积极作用”。似乎,在王文看来,照顾中国中高收入者对美国的“特殊情结”,居然和塑造中国开放形象、缓和中美关系是一回事。

这是不是说,所谓的开放、缓和中美关系,仅仅有利于那部分对美国有“特殊情结”的人的利益,而不利于中国绝大多数人的利益?

第十,“适时增加正面对美报道与评述的内容”,居然“有助于实质性的提升社会预期,复苏经济活力,助推国家持续崛起”,就是说,在王文看来,中国的经济复苏、国家崛起,要依赖美国,依赖那些对美国有“特殊情结”的人。这些对美国有“特殊情结”的人的社会预期,对于中国经济复苏、国家持续崛起,具有重要作用。

我的认识则恰恰相反,这些对美国有“特殊情结”的人,他们是中国社会灾难的根源,是中国经济灾难的根源。典型的例子,如许皮带。许皮事这样的人,在中国绝对不止一个,也不止一个恒大。

他们在中国的唯一目的,就是制造灾难。

这部分人的所谓“社会预期”,就是让他们无法无天、为所欲为,就是中国社会他们提供一切便利条件,让他们随便制造社会灾难。

这种居心叵测的“情绪”,应该揭露、批判,怎么可以“抚慰”?

第十一,王文强调,“实事求是地看待美国,多元化地安排当下对美报道与评述的舆论尺度”。这是个病句。“尺度”,只能有一个,如何“多元化”地安排?应该把“尺度”去掉。

既然“实事求是”地看待美国,那么,就必须对美国进行定性。

胡大V说,美国不是中国的敌人,网上要搞清楚。胡大V有“敌我”观念,很好。王文,是不是也应该对美国是敌是友的定性?如果真的“实事求是”地看待美国,那么,美国究竟是中国的敌人还是友人,是不是应该有个定性?这个定性,是不是也应该参照一下美国政客的说法,是不是也应该参照一下美国对中国的一系列敌对行动?

第十二,如果我们接受美国的对华定性,那么,一个“亡我之心不死”的美国,让中国人如何“多元化安排当下对美报道和评述的舆论”?

第十三,“‘美国’——这个影响中国崛起的最大外部变量”。这句话我看不懂,什么叫“中国崛起的最大外部变量”?难道美国可以决定中国的崛起,可以阻止中国的崛起?难道中国的崛起是美国的施舍?我看不见得,你太高看美国了。

王文先生看来,因为美国能够阻止中国的崛起,所以,中国在舆论上应该多安排对美正面的舆论和评述,这不是一种乞求吗?这种乞求会让美国放弃对中国崛起的阻止和破坏吗?是不是很天真?

中国的崛起,难道是乞求来的吗?

第十四,是不是耶伦的经费,又拨付到位了?

第十五,美国中情局局长伯恩斯说,美国的对华间谍体系已经重建。我们还担心伯恩斯太痴呆,这样说当然会暴露其间谍体系。现在,从王文的公开发表的这篇文章看,伯恩斯对中国的国情非常熟悉,知道对美国有“特殊情结”的“中高收入群体”很大程度上控制了中国,所以,伯恩斯公开声明其对华间谍体系已经重建,并不怕中国人民清算其间谍。

第十六,王文先生发明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对美国有“特殊情结”的中高收入群体。这个概念,我以后会经常使用。

第十七,请问,那些对美国有“特殊情结”的中高收入群体,与美国的在华间谍网,有没有一点关系?

(20240415)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7
0
0
1
2
9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