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元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办好国家方志馆知青分馆
国家方志馆知青分馆2018年8月14日挂牌,2025年8月11日开展。标志着要从国家角度开始编制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走与工农相结合的历史,这关乎广大知青在历史上的地位。作为亲历者,自然要关注。
办知青分馆的方向是什么?这是首要的问题。
党的二十大后,习近平总书记旋即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新当选的全体常委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在参观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精髓。1938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回答“在抗大应当学习什么”时指出,“首先是学一个政治方向”。全党同志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把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见新华社2022年10月27日报道)
明确要求全党各项工作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国家方志馆知青分馆的正确的政治方向就是要反映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时指出的中国青年运动与工农大众相结合的方向,这是知青分馆的灵魂。“知识分子如果不和工农民众相结合,则将一事无成”。(《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546页)
《共产党宣言》早就提出“把教育同物质生产结合起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一卷第237页)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又一次明确“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资本论》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第一卷第522页)
列宁在《青年团的任务》中更是明确指出:“必须使共产主义青年团把自己的训练、学习和教育同工农的劳动结合起来,不要关在自己的学校里,不要只限于阅读共产主义书籍和小册子。只有在劳动中同工农打成一片,才能成为真正的共产主义者。”(《列宁选集》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四卷第378页)
所以到农村这个广阔天地去与工农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培养知识青年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成为共产主义接班人。
历史事实告诉我们,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才取得了今天的辉煌。革命战争年代,进步的青年知识分子在中国共产党教育和领导下,到斗争实践第一线去,与工农大众相结合,成长、成才、成就事业,和工农大众一道,打碎了一个黑暗的旧世界,创造了一个崭新的社会主义新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二十世纪中期以来,根据当时社会的经济政治状况,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集体决定,周总理领导的国务院具体布置,在各级政府进行落实下,从1962年到1979年的十八年间,有1776.48万在红旗下长大的新一代知识青年在正确的政治方向指导下,陆续走上与工农大众结合在一起的道路,继承了前辈青年知识分子的革命精神,沿着他们开辟的红色路径,在广阔天地的火热实践中,发扬革命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与天奋斗、与地奋斗,建设农村,保卫边疆,教书育人,治病救人,传播科学文化,为改变农村和边疆的落后面貌,奉献了青春,承担了重任。他们在二十七年上山下乡、屯垦戍边的艰苦磨炼中,与当地工农大众紧密结合在一起,受到了中华民族优秀品质的熏陶,学会了劳动,学会了生活,学会了斗争,学会了做人,磨炼了意志,升华了人生,增长了才干,形成了奋勇向前、忘我奉献,艰苦奋斗、自立自强、奋发有为的知青文化和讲责任、讲奉献、顾大局、敢担当的知青精神。
虽然他们在同期初高中毕业生中占比不大,但这是推动农村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次伟大探索和实践,是青春人生的一轮伟大精神淬炼,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场永载史册、规模空前的壮举,震撼20世纪,令世人瞩目。
初高中毕业生与上山下乡人数对照表(人数:万)
(资料来源《中国教育大事典》第337-338页,浙江教育出版社。《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始末》第258页人民日报出版社)
因此,国家在不同时期制定的政策文件是知青分馆展陈的本源,广大知青在农村大有作为的事迹是结果。二者是知青分馆的骨架和血肉。
一代知青作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告别父母、告别亲人、离开城市,义无反顾、一往无前,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用稚嫩的肩膀扛起来时代的重任。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融入了国家发展、民族富强之中,走上了一条为祖国的发展、为大多数人谋幸福的正道。因此,知青中的绝大多数人没有被艰苦生活的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人民做出的牺牲。他们没有用青春时光来刻意谋取个人的名利和安逸的生活,所以现在他们所感到的不是一点点自私而有限的欢乐,他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他们为社会所做的事情虽然平凡而且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多少年后,凡是高尚的人面对他们的骨灰,都将肃然起敬。人类如果只有功利而没有理想,世界就会毁灭。正是包括知青在内的全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促进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为改革开放打下了基础。
知识青年的人生价值只有在与工农相结合中才能体现,革命事业接班人只有在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中才能培养!这已经被历史所证明。
他们用行动创造的精神财富成为中国共产党红色精神谱系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红色基因在知青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为了保证革命事业代代相传,知青分馆承担着“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的责任。红色血脉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源泉。让后代“永远都要从革命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在新时期、新时代,他们怀着在艰苦奋斗中磨炼出的革命意志,揣着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赤子之诚,又走进大学,走进部队,走进企业,走进党政机关,走进事业单位,自力更生创业,投身到伟大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坚力量,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栋梁之材!
1973年7月统计,800多万上山下乡的知青中有5900多人入党,83多万人入团,24多万人被选进各级领导班子。1974到1979年又有132.4771万知青参加了农村各级领导班子。合计有156.4771万知青参加了各级领导班子。
(《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始末》第263页。人民日报出版社)
他们是人民共和国的赤子,人民将永远不会忘记他们!
今后依然“要加强和改善思想政治工作,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人民和青年,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抵制腐朽的资产阶级思想和封建残余思想的影响,克服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发扬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为现代化建设贡献一切的艰苦创业精神。”(《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因此,必须由一批具有坚定正确政治方向的同志,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上遵循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和结束都是随着它存在的物质基础的变化而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按照《共产党宣言》提出的“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这一历史才能得到说明”(《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237页1972年版)从党和国家为了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角度来收集资料,编撰知青志。
决不允许有人以各种借口,把上山下乡过程中出现的,占比极其微小的,历朝历代乃至现在都存在的社会丑恶现象,定义为上山下乡的“专利”,用枝节末梢的支流替代荡气回肠的主流,以否定广大农民群众对知青的关心爱护,抹黑、攻击上山下乡走与工农相结合道路政治方向的正确!
国家方志馆知青分馆的开展,只是万里长征迈开的第一步,今后的道路更长,工作更多,任务更艰巨。
2025年8月23日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