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勋章获得者陆元九同志逝世,向共和国的脊梁致敬!

作者:欧洲金靴 来源:金靴主义 2023-06-07 1485

  6月6日,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七一勋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自动控制、陀螺及惯性导航技术专家,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顾问陆元九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6月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七一”勋章获得者陆元九同志逝世,向共和国的脊梁致敬!

  1920年1月9日,陆元九出生在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由于生在元月九日,父亲为其取名“元九”。

  陆元九父亲是中学数学教员,非常注重子女教育。从小受到良好教育的陆元九初中毕业后,考取了知名的江苏省立南京中学。

  在南京,他参加了学生抗日救国运动,开始思考“国难当头如何精忠报国”的问题。

  日军飞机的狂轰滥炸,激起了他的强烈愤怒,准备从事报效祖国的航空事业,打击日本侵略者。

  1937年,陆元九报考上海交通大学和中央大学,“八一三”事变后,上海交通大学无法开学,已经迁往重庆的中央大学录取了陆元九,由此成为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招收的首批本科生,也是中国内地第一批系统学习航空技术的大学生。

  作为上世纪40年代有机会远涉重洋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习的尖子生,且是师从著名自动控制专家、被誉为“世界惯性导航技术之父”的德雷珀教授,今天的人们恐怕真的很难去理解陆元九那一辈革命知识分子的爱国热忱和民族信仰。

  1949年新中国宣告成立的时候,已经在美获得博士学位且享受高额补助的陆老就准备回国:

  到了为祖国贡献本领的时候了!

  然而由于所学所研均为涉密项目,美国人威逼利诱,积极促进他加入美国籍,但陆元九一概拒绝。

  当时不过而立上下的他已经进入福特汽车的实验室任职,待遇极其优渥,但坚持要回国,为积贫积弱的新中国投入建设力量。

  1955年,中美达成协议,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美国俘虏换取中国留学人员回国,这成了陆元九回国的窗口(由此也可见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其时代意义)。

  1956年4月,陆元九和妻子、三个孩子从旧金山登上了返回祖国的轮船,经过二十余天的航行才抵达到香港。

  陆老后来回忆:

  船先开到日本,又绕道菲律宾马尼拉。当停靠在马尼拉时,其他乘客都可以下船活动活动,唯独中国人不能,全部被集中到一间船舱里看管着。船从马尼拉开到香港,快靠岸时几名同行的回国留学生半夜就被叫起来,下到一条小船上才准许靠岸。

  那几分钟就像从一个世界走到另外一个世界,我那时候就知道什么叫回国什么叫祖国。

  回国之时,也正是新中国的“两弹一星”事业腾飞之日。

  那个时候国内没有任何原始数据,从办公场地的落实,到试验设备的购置,再到研究队伍的组建,陆元九亲力亲为,在荆棘里拓荒:

  祖国永远是我的挚爱。在自己的祖国工作,再苦再累都是快乐的。

  1958年,陆元九响应毛主席“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提出要进行人造卫星自动控制的研究,而且要用控制手段回收它——这实际是世界上第一次提出“回收卫星”的概念,比如今被捧上神坛的马斯克不知道早了多少。

  不久后,我国第一个探空火箭仪器舱模型在陆元九和同事的手中组装出来。

  陆老曾有追忆毛主席:

  主席那个战略,长远啊!这个东西(指人造卫星)我们自己不搞出来拿在手里,那以后就是人家的了!

  如果不把技术问题吃透,是要吃亏的。如果技术问题搞不清楚,腰杆子就不得硬。

  60年代初,陆元九在中科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同时负责多项工作,每天平均工作十几个小时。

  1964年,倾注其大量心血的《陀螺及惯性导航原理(上册)》出版,这是我国惯性技术方面最早的专著之一。陆元九提倡“元件为主,测试设备先行”的研制方针,对我国惯性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1965年,陆元九主持了我国单自由度液浮陀螺、液浮摆式加速度表和液浮陀螺稳定平台的研制,还在长春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大型精密离心机。

  陆老后半生在与学生们追忆自己的革命奋斗岁月时,有过严格的嘱托:

  上天产品,99分不及格,相当于零分。100分才及格,及格了还要评好坏。

  老老实实干活,老老实实做人,不能说任何假话,懂就懂,不懂不能装懂。

  这份较真甚至有些执拗的严谨,以及发乎血骨的谦虚之风,显然是来自于毛主席那个年代的教育。

“七一”勋章获得者陆元九同志逝世,向共和国的脊梁致敬!

  回想1970年的五一国际劳动节,毛主席当晚在天安门城楼上接见研制和发射长征火箭和东方红卫星的代表,亲切地和代表们握手,表示慰问和祝贺。

  代表们的座位被精心安排在城楼西侧电梯出口处,这是中央首长来回要经过的地方。

  当晚,主席陪同西哈努克亲王走上天安门城楼,与中外嘉宾和东方红卫星的相关人员共度属于全世界无产阶级与劳动人民的节日。

  “七一”勋章获得者陆元九同志逝世,向共和国的脊梁致敬!

“七一”勋章获得者陆元九同志逝世,向共和国的脊梁致敬!

  有一个细节使参加晚会的航天人记忆深刻。

  五一那天晚上,毛主席在天安门待的时间是比较长的,据当时受到接见的主管卫星测量的王盛元回忆说:

  我记得韦统泰(七机部负责人)当时说,他参加过三次这样的庆祝活动,前两次都焰火还没放完,毛主席便走了。这次毛主席特别高兴,焰火全部放完才走。

  老人家亲切接见研制发射卫星有功人员,鼓舞了广大航天人的斗志,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气鼓劲。

  毛主席在苏联航天英雄加加林一飞冲天之后,就鞭策我国航天战线同志:

  我们怎么能算是强国呢?我们甚至无法把一颗土豆送上太空。

  循着主席的嘱托和期望,在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上天之后,国防部五院院长钱学森同志正式提出:

  中国要搞载人航天!

  随即“曙光一号”项目出炉。

  在东方红上天后,主席在与外宾谈话中多次提到卫星话题,最著名的就是那句:

  中国只发射了一颗卫星,算不得什么。

  这句颇耐人寻味的评语看似十分“凡尔赛”,但是作为始终忧心人民利益、期望中国航天工业永葆活力的毛主席,顾虑和思考的维度显然更广。

  王占华同志后来有回忆:

  毛主席对外国人说,天上有两千多颗卫星,我们才两千分之一嘛!就是有两千颗也不能骄傲,否则会走向反面!这是一个教训。

  根据2013年官方出版的《毛泽东年谱》中的披露,毛主席类似的话说过不止一次。

  1970年7月13日时,毛主席会见法国政府代表团,在客人说到蓬皮杜总统很钦佩中国在科学方面所作的努力时,主席说道:

  才开始,试验性的。中国不算什么大国,报纸上总是吹,我就不信!

  我是不那么钦佩,不算啥事。因为天上有那么多卫星在转,都是那两个国家的,我们这些国家放个把两个卫星算啥。

  1975年3月31日, 毛主席圈阅《关于发展我国卫星通信问题的报告》,代号“331工程”,因此有了“东方红二号”通信卫星——也是在那一年,中国成功发射并回收了第一颗返回式卫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继美国和苏联之后第三个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为中国开展载人航天打下了坚实基础,也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时期标志性的成就之一。

  当年年底,11月26日,病中的主席还审阅了发射遥感卫星的报告,后又审读了卫星发回的相关资料,中国返回式遥感卫星从此频频飞向太空……

“七一”勋章获得者陆元九同志逝世,向共和国的脊梁致敬!

  两年前的“七一”勋章颁奖仪式上,作为最年长获奖者的陆元九动情陈诉:

  我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每一步前行都离不开党的领导和支持。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我很荣幸获得了‘七一勋章’,这不仅是我个人的荣誉,更是全体航天工作者的荣誉。

  希望新一代的科技工作者们,把创新当作一场没有终点的长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科技报国,把人生最宝贵的年华奉献给我们伟大的国家和民族。

  毛主席在《坚定地相信群众的大多数》中说过这样一段话:

  无产阶级必须造就自己的知识分子队伍,这跟资产阶级要造就它自己的知识分子队伍一样。一个阶级的政权,没有自己的知识分子那是不行的。美国没有那样一些知识分子,它资产阶级专政怎么能行?我们是无产阶级专政,一定要造就无产阶级自己的知识分子队伍,包括从旧社会来的经过改造真正站稳工人阶级立场的一切知识分子。

  百岁之志,革命半生。

  向“七一”勋章获得者陆元九同志致敬!

“七一”勋章获得者陆元九同志逝世,向共和国的脊梁致敬!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0
1
1
0
1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