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擎旗手

作者:蒋国栋 方艾 来源:党史博采 2024-04-28 730

李大钊: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擎旗手

提到李大钊,追怀和崇敬之情油然而生。2019年是李大钊诞辰130周年,中央专门召开了纪念座谈会。其实,这并不是第一次中央层面举行的纪念活动,翻看党的历史,我们会发现在这之前中央举行了纪念李大钊诞辰100周年、110周年、120周年等重要活动,并且历届中央领导人对李大钊都作出高度评价,足以见得他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地位和影响。从1916年留学回国到1927年英勇就义,在这十一年间,李大钊全身心地投入到共产主义事业,热情讴歌十月革命,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参与领导五四运动,发起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指导成立中国共产党,积极发动群众,开展反帝反军阀斗争,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虽然李大钊的一生是短暂的,但作为一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擎旗手,他的一生是光辉的、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今天,我们撰文追念他,就是学习和感悟他“对信仰矢志不移、为理想英勇献身”的初心品质。

一、孤独坎坷,刚毅勤勉

李大钊,字守常,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人,生于1889年10月29日。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外国侵略者的铁蹄蹂躏下,饱受欺凌,而李大钊的幼年生活也充满了孤独、坎坷和曲折。在李大钊还未出生时,他的父亲李任荣就病逝了。李大钊出生的第二年,他的母亲周氏也因为感伤过度撒手离开了人间。失去双亲的李大钊,只剩下了祖父李如珍一个亲人。李如珍老人直率乐观的性格、热心公益的品行对李大钊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李大钊日后为国为民、矢志不移地追求真理的精神与祖父的为人秉性不无关系。

李大钊在私塾旧式学校读了十年书,旧式的私塾教育以儒家经典《四书》《五经》为主要教育内容,背书、诵读为主要教学手段,李大钊在此期间熟读了《四书》《五经》等经典和史籍,为其日后从事学术研究打下了良好的经学、史学基础。

李大钊: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擎旗手

李大钊

1907年祖父李如珍去世,李大钊没有因此放弃学业,“钊感于国势之危迫,急思深研政理,求得挽救民族、振奋国群之良策”,而是更加发奋读书,考入了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学习政治经济。由于许多课程都采用外语教学,李大钊除了学习英语外,还学习日语。经济的拮据和繁重的学习使得李大钊在天津北洋法政专门的六年学习是十分艰辛的,李大钊为了勉励自己,改用“钊”为自己的名字。这段艰辛难忘的学习经历,使李大钊开阔了眼界,广泛学习了中国传统文化、外国思想文化以及新科学、新知识。

1913年7月,李大钊完成了在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的学业,放弃了谋求官职过上舒适安稳日子的机会,在得到社会先进人士的资助后,为求得挽救民族之良策的李大钊东渡日本留学,于1914年9月考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之所以选择日本,是因为当时的日本已经由一个落后的岛国迅速发展成为国力强盛的国家,李大钊想要通过考察日本来探寻救国救民之路。但是,李大钊未能完成在早稻田大学的学业,留日期间他积极投入到反对“二十一条”的斗争中,并于1916年1月返回上海两周参加反袁斗争,早稻田大学以长期缺席为由将他开除。此时的李大钊内心也深刻感受到,“留东三年,益感再造中国之不可缓。”遂于当年5月彻底结束了在日的留学生活,回到上海。虽然未能完成学业,但在留日期间李大钊收获许多,一方面,他广泛了解和学习了西方近代的政治理论和思想文化,特别是在日本接触了社会主义思想。另方面,他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和先进思想的革命党人,其中就有陈独秀、章士钊、林伯渠等人,这对李大钊后来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再者,他积极参与政治斗争,参加广泛的社会活动,经受了革命的洗礼,得到了组织才干的锻炼,积累了一定的斗争经验。至此,李大钊的求学生涯告一段落,随即投身革命事业。

二、高擎旗帜,引领潮流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能够在中国“遍地开花”与李大钊的贡献密不可分。李大钊也不是一开始就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如同近代以来许多探求救国真理的志士仁人一样,李大钊也曾追求过资产阶级民主共和、自由平等的政治思想,读书期间还受过进化论、互助论、人道主义等各种西方思潮的影响,但他在其中并没有找到中国的出路。1917年十月革命的爆发给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带来了空前的思想冲击,“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使得李大钊逐渐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自身难以克服的种种矛盾,意识到社会主义必将代替资本主义的社会发展规律,了解到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原理和唯物史观、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性,从而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并为之热情颂扬和传播。1918年李大钊连续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1919年,他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介绍了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国内比较系统地介绍和分析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开山之作,标志着李大钊已经由一个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

李大钊: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擎旗手

李大钊指导出版的几种刊物。

李大钊在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后,不仅自己撰文,还积极创办马克思主义刊物杂志,并热心支持进步刊物,他在《晨钟报》《少年中国》等多家杂志刊物担任编辑或者顾问,在《新青年》杂志上办了“马克思主义研究号”,帮助《晨报》副刊开辟了“马克思研究”专栏,大量的宣传马克思主义。1918年,经章士钊的推荐,李大钊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北京大学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在教师聘用方面不拘一格、唯才是用,李大钊凭借自己出色的才学和工作能力很快在北京大学站稳脚跟。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秋天,正式担任北大教授。走上讲台的李大钊,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带进大学课堂,他充分利用高校的资源持续活跃、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宣传。由于李大钊朴实谦和的品质以及对理想信念的执着,深受学生们的爱戴和追崇,成为了许多青年学生的榜样。在他的影响下,许多先进青年逐渐树立起共产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从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如毛泽东、周恩来、邓中夏、高君宇等大批先进青年,在李大钊的影响下接受马克思主义并走上革命道路,他们后来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李大钊: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擎旗手

任北大图书馆主任(馆长)时的李大钊。

而真正造成这种影响是源于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阐述和宣传。十月革命后,李大钊高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旗帜,成为中国第一个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先驱,他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一系列文章,系统阐述了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创立是社会科学的一大理论贡献,讲道:“平心而论马氏的学说,实在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在马氏时代,实在是一个最大的发见。”阐述了唯物史观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指出:“一切社会上政治的、法制的、伦理的、哲学的,简单说,凡是精神上的构造,都是随着经济的构造变化而变化。”阐述了唯物史观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理论,强调阶级斗争是改造社会组织的手段。实现社会主义的手段、方法仍在最后的阶级竞争。阐述了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的原理,明确指出:“一切过去的历史,都是靠我们本身具有的人力创造出来的,不是哪个伟大圣人给我们造的,亦不是上帝赐予我们。将来的历史,亦还是如此。”等等,为当时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增强社会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认知作出巨大贡献。

不仅如此,李大钊努力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普遍原理,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但是中国有着不同于其他任何国家的社会现实,因此就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成绝对信条,不能不顾中国的实际情况。李大钊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还是一位求真务实的马克思主义者。1918年,李大钊与陈独秀共同创建了《每周评论》,号召广大知识分子走进工厂和农村,与工人和农民“打成一片”,了解工人与农民的具体情况。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李大钊在北方开展党的革命工作,在革命实践中,他初步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主张中国共产党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先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李大钊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先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革命实践,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

三、指导建党,不为名利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许多仁人志士为挽救中国的命运,进行了多次尝试,从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到辛亥革命,都以失败而告终。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一个以先进理论指导建立的先进政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突出表现为它是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建立的政党。在建党问题上,李大钊是最早公开提出建党的先驱,他在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同时,积极促进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建党思想的统一,指导推动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1921年3月,李大钊在(曙光)月刊上以S.C为笔名发表了《团体的训练与革新的事业》一文,强调要建立有严格组织纪律的无产阶级政党,这是李大钊最早公开号召建党的文章。关于党的性质,李大钊主张建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关于党的指导思想,李大钊认为中国革命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指导中国革命的中国共产党必须要有统一的科学的信仰即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的任务,李大钊主张推翻资产阶级,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主义制度。关于党与第三国际的关系,李大钊认为党应以第三国际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即以列宁领导的“第三国际为之中枢”,这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对如何处理与共产国际的关系问题奠定了基础。以李大钊为代表的中国的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旗帜,引导中国的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将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相结合,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为中国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准备了思想理论基础。

李大钊: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擎旗手

《发起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启事》。

1920年3月,李大钊发起并组织了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4月会见了共产国际代表,就中国革命形势和建党等问题交换了意见,李大钊介绍共产国际的代表维金斯基前往上海会见陈独秀,以便进一步商讨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的有关事宜。10月,在李大钊的发起下,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不久正式定名为中国共产党北京支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重要的组织基础。为了支持党组织活动,李大钊从每月120元的薪俸中捐出80元,作为党的活动经费。同时,他还不顾个人家庭生活困难,用自己的薪俸资助进步青年。1920年11月,在李大钊的推动下,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宣告成立。12月,李大钊发起成立北京大学社会主义研究会,有力地推动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由于租界密探的干扰,会议后来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继续进行。一大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正式建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此后的历史我们就清楚了。

尽管当时李大钊因为领导索薪斗争难以脱身,只是派了代表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并且在一大上没有担任任何职务,但是这丝毫不影响李大钊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地位。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代表党中央指导北方的工作,领导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展工人运动,为建立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作出了重大贡献。

四、慷慨赴死,浩气千秋

李大钊曾说过:“我是崇信共产主义者,知有主义不知有家,为主义而死份也,何函为?”这是李大钊向反革命势力发出的有力回击,自从接触了马克思主义,他就立下了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终身的信念,即使面对牺牲也不畏惧,直至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李大钊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何为一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随着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大,以及李大钊在社会大众中的声誉不断提高,他也逐渐成为封建军阀的“眼中钉”“肉中刺”。1924年5月20日前后,李大钊领导的北方革命活动引起了北洋军阀的恐慌,吴佩孚突然下令要逮捕李大钊,李大钊疏散革命同志后带着长子连夜离开北京。同年6月,李大钊接到党的紧急通知,率领中共代表团到苏联出席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留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然而同年底,李大钊冒着被反动政府通缉的危险,按照党的指示离开莫斯科返回北京进行军事指导工作,参加北伐战争。

李大钊: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擎旗手

逮捕李大钊的通缉令。

北伐战争的推进沉重打击了封建军阀的反动统治,但同时也威胁到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利益。1926年3月12日,冯玉祥的国民军与奉系军阀展开战斗,期间日本的军舰掩护着张作霖部队的军舰驶进了天津大沽口,对国民军开炮,国民军进行坚决还击,将日军驱逐出大沽口。事后,日本竟联合英国、美国等八个国家向段祺瑞政府提出撤除大沽口国防设施的无理要求。这一无理要求遭到了全国人民的抵制,北京的五千多名爱国群众在李大钊的主持下到天安门举行集会游行,要求拒绝八国通牒,但没想到的是,段祺瑞政府竟下令向爱国群众开枪,造成了数十人的死亡,李大钊也在其中负伤,史称“三一八惨案”。惨案发生后,北方革命形势陷入低潮,笼罩在残酷的白色恐怖之下,党组织和许多同志都劝李大钊转移离开,李大钊却毅然抱着准备牺牲的决心,坚持守在北方领导革命运动。为了躲避通缉,李大钊带着两党机关及家眷搬入苏联大使馆后的东交民巷。

李大钊: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擎旗手

这是李大钊留给世人的最后一面。

1927年4月6日,张作霖出动军警包围了苏联大使馆,逮捕李大钊等80余人。逮捕当日,李大钊就被提审,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他坚贞不屈,坚守党的秘密。面对敌人的利诱,他不屑地说道:大丈夫生于世间,宁可粗布以御寒,安步以当车,就是断头流血,也要保持民族的气节,绝不能为了锦衣玉食,就去向卖国军阀讨残羹剩饭,做无耻的帮凶和奴才!在狱中的二十多天里,李大钊没有停止工作,他继续撰写文章表明自己的立场,呼吁国人团结一致,抵制压迫。4月28日,特别法庭不顾社会各界人士和社会舆论的强烈谴责和反对,将李大钊、谭祖尧、邓文辉、谢伯俞、莫同荣、姚彦、张伯华、李银连、杨景山、范鸿劼、谢承常、路友于、英华、张挹兰、阎振三、李昆、吴平地、陶永立、郑培明、方伯务等20位革命者一齐绞杀。李大钊第一个走向绞刑架,从容就义,时年38岁。

李大钊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英勇地担负起历史赋予的艰辛使命。他热情投身于救国救民的事业中,表现出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了中华民族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敢于担当、勇于牺牲的英雄气概,影响感召着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和无数青年群体。李大钊无愧于“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等称号,他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擎旗手。

李大钊: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擎旗手

李大钊烈士纪念碑背面的《李大钊烈士碑文》。

今天,当我们来到香山观光旅游时,切不可忘记香山脚下还有一座李大钊烈士陵园。当你走进园中,一块高4米、宽2米的黑色大理石纪念碑格外引人注目,邓小平亲笔题写的“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烈士永垂不朽”令人肃然起敬。来到纪念碑的背面,两千余字的《李大钊烈士碑文》映入眼帘,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唯一一个以中共中央的名义发表的烈士生平传略,共产党人、青年朋友当认真敬读:

李大钊同志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前途无限忠诚。他为在我国开创和发展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永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辉典范。大钊同志和其他无数先烈光荣地倒下去了,但是他们的牺牲没有使中国革命停止,相反,中国革命在牺牲者的血泊中继续前进,直至获得伟大的胜利。作为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和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大钊同志的业绩将永远受到中国人民的追怀和崇敬。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5
3
0
0
1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