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少年志愿者”卷巨款跑路:教育产业化下的蛋

作者:子午 来源:子夜呐喊 2024-11-16 383

这两天,轰动成都家长圈的一件大事就是卷款跑路,涉及金额或达数千万。

“成都少年志愿者”卷巨款跑路:教育产业化下的蛋

网友戏称其背后的“成都市原动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是2024年“成都最大失联机构”。

“素质教育”以来,学校的考试成绩不再是小学生入学、小升初择校的唯一标准,评星、评章、评优(优秀班干)、评三好或者拥有一些特殊技能(如艺术特长),逐渐成了重要的加分项。

如此综合“素质”对普通工薪阶层子弟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咱们后面讨论。首先只说评星、评章、评优、评三好,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志愿服务时长”,在某些学校还关系到能否入队、入团……

“志愿服务时长”在中小学阶段对于争章评优变得非常重要,由此催生出了一个新的行当——提供参与“志愿服务”的服务。因为在成都允许学生通过多个第三方公益机构参与志愿服务,并记录服务时长。

成都市原动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就是顶着“成都少年志愿者”的机构牌子,通过拉人头(家长互相介绍参与、老师介绍家长参与)的方式不断动员学生及家长在该机构注册志愿者身份,并将孩子送去参加该机构的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如募捐、捡垃圾、义卖等。由于这个机构已经存在10年了,家长基本也没防备。

“成都少年志愿者”卷巨款跑路:教育产业化下的蛋

这个机构最开始的活动都是捐赠图书、衣服,然后颁发一个证书,只收取20元工本费。在要求学生家长填写完颁证所需的全部个人信息后,机构会给家长打电话,“通知”家长到现场办理志愿者注册登记,然后再颁发一份“志愿服务证”。这个证书号称是“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制”。

“成都少年志愿者”卷巨款跑路:教育产业化下的蛋

“成都少年志愿者”卷巨款跑路:教育产业化下的蛋

整套流程下来可以说是非常的“唬人”,而“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更是团中央主管的正规机构。不过有博主致电“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得到的答复是近五年没有制过这种证书、也没听说过“成都少年志愿者”这个机构。

为了领证,家长还必须在现场听取“成都少年志愿者”的宣讲会。而这个宣讲会的套路跟传销如出一辙:先是有“家长”现场感恩组织,换个赛道鸡娃的氛围逐渐被拉满;然后是“专业老师”出来推销“专利申请”、“竞赛规划”、“根基诵读”、“科学素养”等十余类课程项目,上完这些课程据说可以帮助孩子在择校时加分。而且课程只需要交六千元左右的“押金”,参加完课程、完成目标(例如完成专利申请)承诺退还押金。一个家长可以报多个课程项目,听说有的家长交了几万元报了多门课程。

“成都少年志愿者”卷巨款跑路:教育产业化下的蛋

“成都少年志愿者”卷巨款跑路:教育产业化下的蛋

据两年前这个项目刚刚推出来时“入局”的那一小部分家长反映,他们的确拿到了“押金退款”;后面真正骗到那么多家长之后,机构就卷款跑路了……又一个早就被玩烂了的庞氏骗局!

除了这类课程项目,该机构还推出了一个所谓的“双钻妈妈”支持项目,“帮助”孩子妈妈利用闲暇时间,在各自特定区域内向其他学生家长推广“根基训练”“幼小衔接”“视力机能“等9项课程内容,即可获得可观收入。按照该机构的收益标准,一个妈妈达标后,一年可收入21万元。不过,想要参加这个项目,需要缴纳1.5万元项目参与费。

“成都少年志愿者”卷巨款跑路:教育产业化下的蛋

“成都少年志愿者”卷巨款跑路:教育产业化下的蛋

明眼人只要看一眼,就知道这是妥妥的传销啊。

然而,这么明显的庞氏骗局和传销套路,为何还能唬住那么多的家长,而且能带孩子参加“志愿服务”的家长,学历一般都不会太低。

“当局者迷”固然是一方面因素,但更主要的因素却在于“扯虎皮做大旗”。

笔者日常生活的社交圈子并不大,主要是亲朋好友、邻居、孩子同学的家长,然而却有几十个“好友”关注过“成都少年志愿者”公众号,足见其影响力。令人疑惑的是,这种影响力到底是怎么来的?

不仅如此,对于不熟悉“公益套路”的老百姓而言,整件事处处透着怪异:

说到“公益”,老百姓首先想到的就是“学雷锋做好事”,然而,一家号称做志愿服务的“公益机构”,却从家长那里诈骗到了数千万巨款;

一家社工机构、民办非企业,却能顶着“成都少年志愿者”这样的疑似官方平台的帽子公开活动这么久,能在社交媒体上顺利注册名称,而且还通过了年检,最终让无数家长上当受骗……

“成都少年志愿者”卷巨款跑路:教育产业化下的蛋

问政平台上出现了大量的家长投诉

接下来,广大家长关心的应该是严惩骗子头目、追回赃款,那些负有监管、审批责任的相关单位也应该被追责;而笔者则更关心,是谁为这种骗子大行其道开了便利之门。

说句不好听的,这种扯虎皮做大旗、卷款跑路、涉案金额巨大的骗子的确是大骗子;但很多“合法”的小骗子就不是骗子了吗?

孩子之前在学校经常主动或被动地参加一些竞赛,莫名其妙就获得了二等奖、三等奖;然后就有电话打到我这里,称我的孩子获得了参加复赛或者决赛的资格,或者需要缴纳一笔参赛费用,或者需要参加研学团去北京参赛或者去云南贫困山区参加夏令营……

“成都少年志愿者”卷巨款跑路:教育产业化下的蛋

短视频平台上,我们也经常能看到那些做升学/择校规划咨询业务的博主推荐一些争章赛事

笔者之所以用“或者”,是因为在不同的比赛接到了不同的电话。如果说这些竞赛都是“骗人”的也就算了,可气的是这些竞赛还都是“真的”——真的有正规单位承办、权威单位站台,真的可以在评星、评章、评优、评三好中加分。笔者自己的孩子够不够资格获得那个层次的奖励,笔者心里能没谱吗?但你交了钱,的确最次也能拿到一个保底的奖。

如今五花八门的“素质教育”,是不是真的能帮助孩子全面发展?这个恐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五花八门的“素质教育”折腾家长的钱包和时间精力倒是毫无疑问的,各种赛事、活动究竟有多少含金量先不说,大部分内容都是需要家长去完成的,这样的“素质教育”意义何在呢?如果“学雷锋”、当志愿者还要与加分、升学挂钩,这样“学”的还是雷锋吗?

也正是这五花八门的“素质教育”,为各种打着公益面目的赛事、课外培训、志愿服务大量涌现出来,也为“成都少年志愿者”这样的骗子机构行骗打开了方便之门。可恨的是,这背后是一场合谋,家长明知道参与此类活动除了“劳民伤财”,对孩子的实际“素质”起不到什么提升作用,却还是得硬着头皮参加,因为它们却是关系到评星、评章、评优、评三好,关系到孩子入队、入团、升学——这才是教育产业化的“具象”,不要以为只有把学校私有化了才叫教育产业化。

正是在教育产业化的大趋势下,我们看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一面是校内不断要求“减负”,一面又是家长们趋之若鹜地自愿“增负”——不仅给孩子增加额外的学习活动负担,也给自己增加额外的经济负担。这真的完全怪家长吗?

教育还是回归教书育人本身吧,不要再为了“教育产业大发展”搞那些乱七八糟的评比了,别再折腾孩子和家长了。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0
0
0
0
0
2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