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群众路线——农田水利建设的“宁乡经验”

作者:贺迎春 来源:人民网 2014-02-12 780

  

走群众路线——农田水利建设的“宁乡经验”

  图片1:东湖塘山塘扩容提质现场.

  人民网北京2月11日电(记者 贺迎春) “以前这口塘淤泥堆积,都快成一个容不下水的‘碟子塘’,”湖南省宁乡县历经铺村的朱老汉指着刚刚施过工的池塘对记者说:“现在好了,雨多时能防洪,雨少时能灌溉,政府实实在在做了好事。”

  今年春节从外地回家的宁乡人惊喜的发现,他们熟悉的塘坝挖深了,水清了,再现了他们儿时的场景。

  从去年8月份开始,短短五个月时间,宁乡县完成山塘清淤2920口、新建248口,改善和增加蓄水面2.6万亩,疏浚沟渠2876公里,整治河道1151公里,改造田间渠系31.8万亩,更新改造河坝371座,修复大小水毁工程447处,境内四大灌区干渠全线疏通,很多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没有灌水的尾灌区和末端渠系都得到了疏浚,全县农田水利的“毛细血管网”正在加快打通。

  2月7日,正月初八春节后上班第一天,湖南省在宁乡县召开了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现场会,学习推广宁乡县农村田间水利扩容提质的先进经验,推进全省农田水利建设工程进度。出席会议的湖南省副省长张硕辅把“宁乡经验”归纳为:基础工作扎实,干部责任到位,农民主体作用突出,投入主体多元,综合效益显著。

  打通水利“最后一公里”,不再望水兴叹

  宁乡县委书记黎春秋坦言,农村田间水利扩容提质工程是给去年全省那场大旱给逼出来。去年宁乡发生了特大自然灾害,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塘坝淤塞严重、渠沟灌排不畅等问题暴露无遗,特别是面对历史特大干旱,一些属于水库灌溉范围、本应水旱无忧的地方,由于渠道堵塞、水流不畅,只能“望水兴叹”。

  近十年来,该县水利建设的投入更多地倾向了水库、河坝等大中型水利设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基本处于停滞甚至倒退状态,骨干水利工程与田间水利出现严重脱节,许多地方“水库有水田里干,山塘众多不蓄水”。农田水利基础建设“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已成为影响粮食生产安全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必须早下决心、下大决心解决。宁乡县委、县政府深入反思,决定在全省率先谋划和启动农村田间水利扩容提质工程。

  宁乡县水务局副局长朱拥政介绍到,该县明确把农村田间水利扩容提质作为未来两年内最大的民生实事来抓,作为群众教育实践活动的最好平台,坚持以小山塘、小泵站、小渠道、小河坝、小涵闸等“五小工程”建设为重点,按照“统一规划,两年实施”和“建一片,成一片,发挥效益一片”的要求,明确责任、务实作风、严格考核、浓厚氛围,实现了“自上而下”的高位推动和“自下而上”的自觉行动统一结合。

  

走群众路线——农田水利建设的“宁乡经验”

  图片2:枫木桥干群齐心协力为山塘清淤.

  由“要我修水利”到“我要修水利”

  农田水利建设最需要广大农民群众的参与,最大的难点也是农民难以组织。在朱拥政看来,要调动农民积极性,首先要与他们“交心”。宁乡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防汛抗旱救灾的关键时点,引导群众一起直面问题、认识灾情、寻求对策。经过细致的思想工作和科学有效的政策措施,真正实现了由“要我修水利”向“我要修水利”转变,形成了“乡乡有典型、村村有项目、组组有行动、户户有投工”的农田水利建设大会战格局。截至2014年1月,全县财政投入1亿元,带动社会投入5亿元,群众自发投工投劳210多万个,再现了人民群众齐上阵、兴水利的生动局面和火热场景。

  县级领导带头抓,部门单位主动抓,乡镇村组具体抓,让干部下到一线靠前指挥。县委书记黎春秋、县长周辉等县领导纷纷深入一线,指导督查,每到乡镇必调研田间水利建设,亲自进丘块、下沟渠、上塘坝,问需于群众,问计于群众,到施工现场指挥、在田间地头决策。群众评价干部“像蚂蚁一般走进了田间地头”,农村田间水利扩容提质工程成为融洽干群关系的桥梁纽带。宁乡县历经铺乡政联处主任唐咏煌说:“这次水利工程由我们乡党委书记文平亲自挂帅,他重点联系了横跨新宝塔、净土庵、紫云三个村的右干渠清淤除杂工程,就算是脚受伤了也还坚守在工程一线,硬是把这条渠道打造成全乡的示范工程、样板工程!”

  宁乡县委宣传部官员表示:“我们推行了公示排名竞争机制,县水利建设指挥部根据指导督查组的验收情况对各乡镇进行计分,以先锋榜的形式在报纸、电视台每周公示,接受各方监督,建立竞争机制,在全县上下营造了你追我赶、齐头并进的良好氛围。”

  

走群众路线——农田水利建设的“宁乡经验”

  图片3:整修后的沩江堤岸.

  注重一个“实”字 做到“四个真正”

  朱拥政表示,这次农村田间水利扩容提质工程注重一个“实”字,做到真正让群众直接受益,真正让群众感到满意,真正让群众担当主力,真正让群众直接参与。

  在建设重点上突出田间水利,如何真正让群众直接受益?在建设方向的确定上,这次农田水利建设则以田间水利配套工程完善为主,突出水毁工程修复、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农村河道和末端渠道整治“四大建设重点”,特别是针对“积涝重旱”区域和群众反映强烈的节点,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塘深挖、渠疏通”的目标要求,着力疏通水系、畅通水流、增加水量,确保旱能灌、涝能排,切实回应人民群众最关切的现实问题。同时,在项目的确定上,采取村组申报、乡镇审定、县水务局备案的办法,让群众把家门口最关心、最迫切的项目提交给乡镇并进行重点解决,最大程度地保护和激发群众参与水利建设的积极性,让群众既成为水利工程的决策者,又成为最为直接的受益者。

  在建设标准上突出生态实用,如何真正让群众感到满意?着力于控制成本、清疏为主、生态实用,在清淤上做到自然见底、边坡稳定,在疏浚上做到渠系畅通、保持天然走向,在植绿上植树种草,做到既防止水土流失,又实现生态美观。同时,坚决不搞项目化运作、不搞形象工程,除特殊关键部位除险加固外,所有工程严格执行不用水泥浆砌、不变渠道走向、不搞农田整理的“三不”原则,河道重在清障护坡、拓展水面,沟渠重在清整疏浚、畅通水流,山塘重在清淤扩容、增加水量,护砌重在泥土夯实、木桩加固、种草植绿,力求低成本、小投入,注重生态化、实用性。采用生态护坡的新方式比采用水泥护砌的传统方式降低了约90%成本,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关键处,每一份力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在建设机制上突出激励引导,如何真正让群众担当主力?宁乡县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对乡镇不下建设任务、不搞强制分派,由各乡镇根据群众需求和辖区内的实际情况,自主确定工作目标、任务总量和建设重点,充分发挥乡镇、村组和群众的自主性。实施以奖代补、先建后补,变过去的“先给钱、再做事”为“先办事、再奖补”,放大了财政资金效益,打消了各乡镇、村组“等靠要”的思想和铺大摊子、搞大项目的念头,激发了基层群众多劳多得、多建多奖的积极性。

  在具体实施上突出机械操作和群众互动,如何真正让群众直接参与?在具体实施时,清淤、填挖等主要工程采用机械化施工,砍青、除杂、小沟渠疏浚及整坡、打桩、植树种草等辅助工程发动群众肩挑手提,人工操作完成。这样,既确保了工程进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又保证了工程质量和景观效果,更强化了人们对水利工程的直观感受,提升了爱水护水的认识。

  严格监管 资金不会被挪用贪污

  采访中,有不少群众担心水利工程的资金被贪污挪用,对此,朱拥政表示,在这方面政府采取了有力措施,确保资金真正用于水利建设。朱拥政说,扩容提质先建设再验收,验收之后再进行补助;而且,所有项目都进行公示,投入了多少写得明明白白,让老百姓知道,方便他们监督;在验收的手段方面,需要提供“三张照片,一个角度”,三张照片即建设之前,建设之中,建设之后的同一角度的三张照片;另外,我们采用了先进工具,应用了测亩仪,精准测量,对每个塘坝进行定位,避免虚假申报。这些可以有效地防止相关资金被贪污挪用。

  同时,县里实行了严格的督查机制,全县成立8个指导督查组,专门负责技术指导和进度督查,对各乡镇水利建设进度情况分项验收、逐项打分、排名定等。

  后续:明确管理责任 实行常态化维护

  朱拥政表示,建成以后,将对整个宁乡的山塘,沟坝等建立档案,明确它的管理者,让它维护在比较好的状况。具体的维护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方案会有些不同,有些是村上管理的,有的是承包管理的,有不同管理方式。另外,我们会借助基层水利经费改革的契机,安排相关维护费用。

  “现在天气比较冷,等天气好转后,我们还要对堤坝进行植草、植树,防止水土流失,这个已经制定方案。”朱拥政说。

  湖南省委副书记孙金龙指出,实际工作中的最后一公里要靠思想工作的最后一公里来打通,要借鉴宁乡农田水利工作经验,创新工作方法落实资金、物资投入,充分坚持群众路线,引导和鼓励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投入到农田水利建设中去。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