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陶:读书不等于读小说,读小说不等于欣赏邪曲放荡

作者:穆陶 来源:红色文化网 2023-06-07 1856

漫谈读书与写作

  

穆陶:读书不等于读小说,读小说不等于欣赏邪曲放荡

读书,对于人生有着重要的意义。古今贤哲,无不重视读书,将读书作为安身立命、经世治邦的重要前提。毛主席一生重视读书,无论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一生博览群书,手不释卷。他是将追求真理、彻底革命的精神与读书联系在一起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可以让人得到思想启发,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之气。”①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他将“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作为读书要求,阅读了大量古今中外经典名著,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体现了总书记对读书的高度关怀与重视。

读书的重要性,古代有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样消极的向往,也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样高昂的志趋。这说明古往今来,对读书的认知与关注,始终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它关系到个人的思想修养,也关系到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一点也不错的!

当今人们对于读书的认知与态度,并不完全相同。大概有三种情况,一是认为读书一事,可有可无,片面地认为不读书甚至不识字的人,照样可以干大事;二是读书浅而不深,泛而不精,难得要旨;三是文坛作家中人,有的自己写小说,却读书不多,对于文学专业之外的书,政治、经济、历史、哲学,知之甚少,由此可能产生的后果便是:或者情感泛滥有余,或者理性修养不足。

古今学者,关于对读书精神的发扬与倡导,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箴言与经验。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经典《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②这里所谓的“道”,是指社会人间生存发展的根本原则;“德”指人的正义行为,“仁”即“爱”,爱人,爱国,爱正义的事业与理想,这都是与“政治”相关的。而“艺”,便是你从事的工作。读懂了这句话,便知道了做人的原则、做事的遵循。以“道德”为先,以“仁义”为重,爱国敬业而孜孜不倦。这是与我们今天所倡导的“坚持真理”、“爱国敬业”、“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一脉相通的。

宋代政治思想家王安石,写有《游褒禅山记》一文,以游山为喻,阐述治学之道:追求真理,如同探险,需要深入奥境,不能浅尝辄止。他说:“古之人观于天地、山川……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③大自然与人类社会,都是一本“大书”。人们面对大自然的态度,与面对社会的态度,道理是相通的。由此得出结论:对于社会中“谬其传而莫能名者”的事情,“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④读书亦同此理。

在作家队伍中,说起读书,可能是读小说的为多,这固然与其行当有关,也与风气有关。当今文艺界,小说可以评奖,一旦榜上有名,仿佛“鱼跳龙门”,名满天下,其小说书也就不胫而走,人人争阅,洛阳纸贵。这种现象,很容易使人形成一种印象:看小说就等于读书。人们爱小说、读小说并没有错,这样的读书风潮也未可非议。但有一问题,却是应当值得我们关注的,就是小说的功能及其对社会民众,会产生怎样的作用?对所产生的作用与影响,又应当如何加以体认与评议?这是在读书的同时不可不予以关注的。梁启超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做《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文中写道:“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故欲新道德,必新小说;欲新宗教,必新小说;欲新政治,必新小说;欲新风俗,必新小说;欲新学艺,必新小说;乃至欲新人心、欲新人格,必新小说。何以故?小说有不可思议之力支配人道故。”⑤小说能“支配人道”,能使人变好,也能使人变坏。它能影响民心变化,也能影响国家盛衰。小说的这种神奇般的“移人”功能,早在一百多年前就被梁启超点明了。这里所说的“新小说”之“新”,乃“革新”之意,其后梁启超创办了《新小说》杂志,“新小说”也就成为了一个完整的名词。他在1915年还写过一篇题为《告小说家》的文章,进一步说明了为什么要“新小说”的理由,文章写道:“今后社会之命脉,操于小说家之手者泰半,抑章章明甚也。而还观今之所谓小说文学者何如?呜呼!吾安忍言!吾安忍言!其什九则诲盗与诲淫而已……于是其思想习于污贱龌龊,其行谊习于邪曲放荡,其言论习于诡随尖刻。近十年来,社会风习,一落千丈,何一非所谓新小说者阶之厉?循此横流,更阅数年,中国殆不陆沉焉不止也。”⑥无需讳言,小说界的这种现象,无论什么时候都是值得重视的。对于某些小说作品,“污贱龌龊”的描写,“邪曲放荡”的文字,“黑暗丑陋”的所谓人性暴露,如此等等,人们早有争议,但却依然屡见不鲜,招摇坦然。令人忧虑的是,这样的作品,能够风靡文坛,甚至奖饰有加,全然不顾及其污染社会、煽惑人心之害!须知,文学之道,无论创作理念有何不同,它应当是导人性善,而非诱人性恶的,这应当是小说艺术的“灵魂”,这样的理念,是不可以任何理由予以颠倒的。是不可以任何理由加以颠倒的!

或曰:这么讲来,会不会束缚了小说创作的“自由”,影响文学的“百花齐放”?我认为不会的。明确文学创作理念,端正文风,将某些颓靡、丑恶、坏人心术的写作加以遏制,使作家之笔进而更好地反映社会主义人生价值观、涵养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灵魂。这样做,不但能更好地实现“百花齐放”,还能更好地达到“书香致远”的目的,让文艺走向新时期更加繁荣的辉煌之路,让文学创作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没做出贡献。

注释:

2022423日习近平总书记向首届全民阅读大会的致贺信

②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版,《述而》篇,第67

③《王安石全集 下》,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5月版,第872

④《王安石全集 下》,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5月版,第873

⑤《梁启超学术论著集 文学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531

⑥《梁启超学术论著集 文学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537

(作者是潍坊市作协原主席)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4
0
0
1
1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