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茂之发言:贺敬之: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的典范

作者:贺茂之 来源:红色文化网 2024-11-07 1305

贺茂之发言:贺敬之: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的典范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10周年之际,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组织召开贺敬之文学创作学术研讨会,具有特殊的意义。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回顾当代著名诗人、剧作家、文化界卓越领导者贺敬之的创作历程,更加感到这是一位几十年如一日地忠诚于党的文艺路线,始终如一、坚定不移地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文化增光彩,深受世人普遍尊重的崇高的人民艺术家。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要求文艺工作者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这是对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殷切期望,也是对优秀作品的经验总结。回望贺老的创作历程和大量脍炙人口的诗作,无一不是在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信仰之美在于崇高,而崇高之美在于知行。

那么,什么是崇高呢?《后汉书·杨震传》中说:“崇高之位忧重责深也。”就是说,在崇高的位置上,必须要有深重的忧患意识和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古罗马美学家朗吉努斯说:“崇高就是伟大心灵的回声。”当代哲学家、北大资深教授张世英在他的《哲学导论》中说:“崇高是美的最高阶段”,“崇高是有限对无限的崇敬感,正是它推动着有限者不断超越自身”。崇高,还被写进“联合国歌”歌词里:“人类同歌唱崇高希望,赞美新世界的诞生。”

我有幸与贺老多次交谈,感受到老人家是真正深刻地感悟崇高、理解崇高、践行崇高的。老人家16岁到达延安,当年考入鲁艺,之后加入共产党,在延安学习、工作、战斗整整6年。他深知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崇高,他清楚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是崇高,他知道共产党人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是崇高。在延安,他亲耳聆听了毛主席关于“小鲁艺与大鲁艺”的重要讲话,他亲眼看到了毛主席在窑洞案头的专心笔耕,他曾与朱德总司令亲切交谈,他亲自经历并念念不忘当时从周恩来副主席、朱德总司令到每一个普通干部、普通士兵,一同纺线、一同开荒、一同战斗的情景。这里没有特权、没有官僚、没有等级区别,惟有官兵一致、军民一致,互帮互学、团结有爱、与人为善、共争上游的氛围。这就是崇高的氛围。崇高的精神洋溢在宝塔山下、延河两岸,进而渗透到青年贺敬之的心灵里。可以说延安的小米强健了他的体魄,延安的崇高精神锻铸了他的灵魂。在2010年6月6月于北京举办的中国首次走进崇高理论研讨会上,他作为北京走进崇高研究院的顾问,在讲话中说道:“还是在延安的时候,党便教给了我崇高的信念和理想。可以毫不谦虚地讲,及至于今,这种信念和理想未曾有丝毫的动摇和改变……崇高的目标一直到去见马克思也不会变。”

也正因此,在他离开延安以后80多个春秋的岁月里,他一直自觉地用崇高规范自身、指导工作、引领创作。丁国成同志编选的《贺敬之诗新选》(上下集),就是很好的说明。这两册诗集被列入“统编高中语文教科书指定阅读书系”,封面上还特别注明:“诗坛泰斗贺敬之亲审篇目,中国新诗史上当之无愧的经典”。这本身就说明了这是崇高之作。耳熟能详的政治抒情诗《回延安》》《放生歌唱》《三门峡歌》《中流砥柱》《向秀丽》《桂林山水歌》《十年颂歌》《雷锋之歌》《西去列车的窗口》《又回南泥湾》《回答今日世界》《中国的十月》等,当然均被收入书中。

还是让我们重温一下《回延安》的开头几句吧:

“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

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

手抓黄土我不放,

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双手搂定宝塔山。

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情景交融,具象生动,这是在彰显信仰之美!

而《雷锋之歌》的开头是:

“假如现在啊

我还不曾

不曾在人世上出生,

假如让我啊

再一次开始

开始我生命的航程——

在这广大的世界上啊

哪里是我

最迷恋的地方?

哪条道路啊

能引我走上

最壮丽的人生?

面对整个世界,

我在注视。

从过去,到未来,

我在倾听……

八万里

风云变幻的天空啊

今日是

几处阴?几处晴?

亿万人

脚步纷纷的道路上

此刻啊

谁向西?谁向东?

哪里的土地上

青山不老,

红旗不倒,

大树长青?

哪里的母亲啊

能给我

纯洁的血液、

坚强的四肢、

明亮的眼睛?

让我一千次选择:

是你,

还是你啊

——中国!

让我一万次寻找:

是你,只有你啊

——革命!

生,一千回,

生在

中国母亲的

怀抱里,

活,一万年,

活在

伟大毛泽东的事业中!”

情真意切,撼人肺腑,催人泪下!这不也是在彰显信仰之美吗?

而彰显崇高之美,可以说首首都是,行行都是,全书都是。有时我曾想,政治抒情诗篇幅较长,可以拿出几行来彰显信仰之美,在新古体诗“七言四句”里就困难了。其实不然,在贺老不少的新古体诗里都同时彰显着信仰之美和崇高之美。

如1987年秋,他应邀访问山东。当时刚经过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夭折,用他的话说,“几年来见喜、见忧,心绪纷繁……”他登泰山之后写了首《登岱顶赞泰山》:“几番沉海底,万古立不易。岱踪自挥毫,顶天写真诗。”既体现了他坚定不移的意志,又揭示了革命者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1988年秋,他在我们的家乡枣庄参观万亩石榴园时写了一组《四园诗》,其中一首:“共叙山河腾飞愿,谁听改色变蔚蓝?榴花尽染先烈血,熠熠红旗识故园。”当时正热播某电视片。此片鼓吹全面西化,妄图以西方蓝色文明取代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制度。贺老既气愤又鄙视,但仍然信心满满。更能体现老人家革命本色的是:“三生石上笑挺身,又逢生日说转轮。百世千劫仍是我,赤心赤旗赤县民。”这些,不仅这些,不都在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吗?何火任同志在其专著《贺敬之评传》中,单独设立了一章“崇高的精神境界”,以大量的事实论证贺老崇高的精神境界。书中还引用了《读贺敬之》一书的作者张器友同志的一段话:“贺敬之晚年的新古体诗‘寄情、言志、抒愤’,成功地书写了一个来自延安、为毛泽东思想所培育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境界和不屈不挠的英雄气概,呈现出以崇高为特征的美学风格。”我十分赞成他们的论断,他们的认识精到、深刻。

贺老的政治抒情诗和新古体诗及其他诗篇,无一不在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而且,这“二美”常常融为一体。从老人家写我们家乡的《台儿庄散歌》中,随意列举两首看看吧:“烈士墓前心潮涨,爹娘坟下闪泪光。嘱儿高楼勿高枕,莫让忘川进咱庄。”“巨梁桥下翻碧浪,偪阳出土说兴亡。唯循正道是大道,百念台庄走康庄。”这两首不都蕴含着信仰之美和崇高之美吗?其他诗亦然。所以我说,贺老的诗是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的典范。

有句名言:“崇高是人类美好星空中最灿烂的星,它散发的光亦是美好。”也正因此,贺老的诗才赢得广大读者的喜爱;也正因此,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才组织了这场座谈会。

座谈会聚集了近20位我国当代最有成就、最具权威并对贺老十分了解又异常敬重的文艺理论家、学者或诗人。大家以各自的亲身经历、亲自感悟,证明了贺老是位崇高的诗人、崇高的文化界领导人。

作为贺老同乡同姓的晚辈和爱好业余文艺创作的退役军人,深为专家们对贺老的真情实意而感动,也为他们的真知灼见所佩服,还为他们的真才实学而钦敬。不禁即兴“打油”:

有幸学临座谈会,

真情真知令人醉。

同颂诗翁崇高美,

拥有崇高一辈辈。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贺茂之
贺茂之
0
1
1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