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列强的诚实和严谨:大英博物馆的宝贝不都是抢的

作者:后沙月光 来源:后沙 2018-10-14 690

老列强的诚实和严谨:大英博物馆的宝贝不都是抢的

后沙月光

10月12日英国《卫报》报道,大英博物馆启动“收集历史”月度讲座,讲述一些藏品流入该馆的具体历史语境。

顺便回应艺术史学者普罗克特对英国收藏世界文化珍宝过程中背后殖民主义的批评,其中,就包括大英博物馆。

于是讲座组织者、大英博物馆亚洲展区负责人香萨利解释:“我们很多藏品不是殖民得来的;欧洲人拿回来的这些东西,不是每件都是抢来的。”

很无耻,真令人生气,打错,是令人服气。你能说他的话有什么不对吗?

“不是每件都是抢来的!”有力地反驳了那些对大英博物馆黑历史指指点点的人,充分证明了老列强,文明人,文物爱好者的诚实和严谨。

诚实:的确不是每件都是抢来的,很坦然。

严谨:还有坑蒙拐骗得来的,撬门别锁偷来的,你们不要乱说话好不好?

大英博物馆是全球顶尖的文物收藏单位,从历史角度看,它有两种象征:

一,工业革命之后,英国全球霸权建立的缩影。

二,积弱无力的旧中国(以及其它弱国),被人打,被人抢的苦痛记忆。

在此两者之外,大英博物馆还承担着引导,教育受害国后代们,建立对西方的崇拜感,让你在潜意识认为列强们是人类文明的建立者和维护者的教化职责。

历史是什么?历史如何传承?历史通过什么教育世人?这些深刻的问题,都能在大英博物馆发展历程中找到答案。

简单说,以大英博物馆为代表的西方文化机构,是西方建立文化霸权重要基地。

这些博物馆让欧洲人摆脱了野蛮,未开化的历史印记,让自己在短短几十年时间内,树立起文明而理性的形象,使他们拥有了经济,政治,道德,法律,宗教上的优越感。

网上关于大英博物馆的文章,大多徘徊在中国文物流失方面,为之痛心,为之愤慨!

然而,真正让中国人痛心的并不是流失的文物,而是一些知识精英对自己国家历史的嘲弄和践踏,这远比文物被抢的损害大得多。

反过来想,如果张衡叫詹姆斯.张,如果地动仪是英国古籍记载,否定他的人,会马上跪下赞美西方人的科学探索精神。

理性,决不是通过否定,作贱自己来体现的。接下来,我可以很理性的分析一下大英博物馆,不生气,因为我们需要了解建立大英博物馆的动机和逻辑。

抢占文明金字塔的顶端

1759年1月15日,英国第一家国有博物馆,也是全球第一家国有博物馆建立,并向公众开放。摆脱了私人收藏馆的神秘面纱,让文物走近了普通人视野。

请注意,它是国有化性质,英国在以举国之力打造一个对国民自信心,自豪感极具影响的机构。

当时却算不上大事,公众也没什么反响,根据《大英帝国年鉴登记》记载,1759年1月15日只有两件事值得纪录,一,英法两国交换囚犯,二,皇军海军抓了六名苏塞克斯海盗。

随着英国势力在海外的急速扩张,一个超级帝国正在形成,它必须让民众相信自己是拯救者,是文明对野蛮的征服者。

帝国来自于殖民统治,在文化上找到帝国存在的意义,这一点,对被殖民者来尤其重要。

老列强的诚实和严谨:大英博物馆的宝贝不都是抢的

英国一直向全球输出一种观念:通过帝国(殖民主)来获得自由,而不是通过反抗帝国来获得自由。

这种观念,直到今天仍然存在,只是表达方式发展为五花八门。

没有汉斯·斯隆爵士,没有1753年《议会法案》,就不会有大英博物馆的出现,前者是捐赠者代表,后者让政府获得了收集文物资金。

早期大英博物馆以收藏名人手稿和古籍古书为主,提供者是一些私人收藏者。1801年,英国海军在海上击败拿破仑的海军,并改变了陆战的力量对比。

法国败退,埃及落到了英国手中,这样,大英博物馆成立第一个与英国文物无关的部门---埃及古物部。

作为一个国家博物馆,英国认为要与帝国的实力相衬,文物需要数量,更需要质量。

但是,奇珍异宝不是工厂能制造的,如何获得?只能抢劫掠夺或坑蒙拐骗。

如何让这种野蛮手段让世界接受?通过舆论制造只有英国才能更好保护文物的观念。

就是说,我抢你,都要让你被抢得心服口服,还得说声“谢谢噢!”

1800年到1850年这五十年间,是大英博物馆飞速发展阶段,并带动了其它博物馆的建立。

殖民地让帝国财源滚滚而来,议会也有钱去购买欧洲的奇珍异宝,特别是希腊羊皮手抄稿,英国要让自己的历史与希腊文明结合,以传承自居,为自己找到历史归属。

古希腊文明的辉煌是在这一时期由英国一手推动的,继而,整个西欧都相信自己是古希腊文明传承人,因此,古希腊文明必须辉煌加上辉煌,伟大加上伟大。

民主,自由,人权,博爱,平等的源头都可以古希腊历史中找到。你爱信不信。

18世纪中叶,英国人开始对古玩兴趣大增,不再仅仅把收集重点放在古书和手稿上,随着全球文物向大英汇集,英国从都铎王朝开始建立的民族自豪感到达了巅峰。

文物的光芒,就是帝国皇冠耀眼的光芒。公众花两个先令,就可以得到参观许可,后来实行免费制度,大英博物馆承载着建立国家自信心,传播民族自豪感的任务。

没有国家之力,没有政治权力,罗素街的蒙塔古宫怎么可能被允许成为馆址?

没有爱国之心,没有忠诚信念,斯隆爵士,柯登图书馆,哈雷家族又怎么可能以低价捐赠书稿?

捐赠,购买是初期文物来源的主要形式,但是掠夺和抢劫才是大英博物馆变成庞然大物的主要手段。

埃及部之后,希腊部,罗马部,近东部,还有两河流域。埃及部的镇馆之宝--罗塞塔石碑出现在大英博物馆,真正的涵意是英国击败了法国。

老列强的诚实和严谨:大英博物馆的宝贝不都是抢的

法国人不得不放石碑时,曾破坏了其外部包装,幸运的是,石碑还是安全运到了朴斯茅斯。

希腊文物具有特殊地位,1821年,雪莱在诗剧《希腊》写道:“我们都是希腊人,我们的法律,我们的宗教,我们的艺术,根源都在希腊。没有希腊,罗马的引导和武力传播文化,我们至今还是野蛮人。”

很明显,无论是英国的知识精英,还是王室贵族,内心都有野蛮人的自卑感,它必须依附希腊文明,让自己摆脱这种境地。用包装古希腊来包装自己以及欧洲。

单单工业革命和海外殖民,无法建立这种精神家园,因此,一个想象的希腊,一个理想的希腊,一个唯美的希腊出现了。

到了20世纪,连中国都有人“言必称希腊”,可见英国人站上人类文明金字塔顶端的计划是何等成功?

有人老是要中国人“理性”对待古代史,想扔掉一切去拥抱西方,但英国人会“理性”地与虚幻的古希腊脱钩吗?千年往事,如何“理性”?

为什么要抢劫?

19世纪初,抢劫和诈骗成了大英博物馆文物来源主要手段,满世界抢劫。

一,占据别人的历史文物,可以让自己变成人类文明的保护者。

二,国家对赃物的收购,会有带来巨额经济利益,这是一种暗示和鼓励。

所以,欧洲的考古家,冒险家特别多,1813年,瑞士人布克哈特在埃及南部神庙发现了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的部份石像(小门农),这对他来说是笔巨款。但一个人又无法运走,于是找了同样渴望金钱的水利工程负责人贝尔佐尼。

埃及苏丹不同意石像被运出,于是他们又找到英国领事索尔特,索尔特身上又肩负着为英国寻找古文物的使命,这是大英博物馆馆长班克斯对驻外使节嘱咐。

在政治施压和军事威胁下,埃及苏丹同意让英国人得石像,1818年“小门农”运入了大英博物馆,瑞士人和他的合伙人都发了财,但对外宣称是“捐赠”。

贝尔佐尼尝到甜头后,水利工程也不干了,用坑蒙拐骗,连哄带吓手段得到了无数埃及文物,再转卖给大英博物馆。

我们总是相信这些人是文物抢救者和保护者,如果我到别人家抢一辆车,理由是我开起来更神气,我还会把它擦得一尘不染,你觉得警察会接受这种解释吗?不要把抢劫说得那么清鲜脱俗。

随着殖民地扩张,欧洲人的黑手伸得越长,圆明园不但抢了,而且烧了,死无对证,但还是有人在网上为强盗寻找合理性,不是吗?

由于战乱,中国僧人将五万多卷佛经写本,绘画,佛像,杂书藏于敦煌莫高窟,1907年英国人斯坦因是如何得到它们中的精品的?

一个基督徒扮成佛教追随者,骗得了中国道士(发现者)的信任,以观赏研究为名,花了七天时间一件一件地挑,然后偷运到英国,成了大英博物馆里的稀世珍品,分藏于东方部和印度部。

斯坦因发财了,但他开创了盗取敦煌古物的先河,紧接着西方“考古家”就向敦煌涌来了。

欧洲人在全世界的文物掠夺中,破坏了多少文物?无法统计。但他们自称为保护者,让你相信没有“文明”的西方的精心保护,就不会有这些宝贝存在。

其实,这种伤害跟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伤害同样深刻,同样无法弥补。

“文物不是每件都是抢来的”,嗯,无法反驳。奇怪的是,怎么到了今天,他们还有脸说出这种话?

靠抢劫和偷盗,构筑了西方的历史文化空间,建立了文化霸权,大英博物馆真的能代表英国的辉煌和文明吗?

殖民有理的思维仍然在西方人心中根深蒂固,只是现在不敢明火执仗罢了。

老列强的诚实和严谨:大英博物馆的宝贝不都是抢的

中国不偷不抢,怎么反而让有的人不顺眼了?如果中国的历史一无是处,人家又何必挖空心思来坑蒙拐骗?

但是,为殖民者辩护的言论,却在网上时而出现,值得警惕,必须铲除。

打着所谓正视历史,理性客观旗号的人,你们应当把这话跟英国人说,跟法国人说,跟美国人说,跟日本人说。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3
0
0
0
1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