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解读四中全会公报:展示依法治国决心

作者:佚名 来源:环球时报 2014-10-24 235

 昨天闭幕的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向全世界诠释了中国“依法治国”升级版的含义,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强大的自我完善能力和深化改革的坚定决心,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命力再一次得到验证。

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内容极其丰富且令人振奋:“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把法治建设成效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一个个掷地有声、富有操作性的决策,远远超出了此前外界对会议的预期。

尽管国际上意识形态的偏见依然浓厚,但在过去几天,不少国际主流媒体和各国友人都对此次全会投以善意的关注目光,并为踏入“依法治国”升级版时代的中国鼓掌叫好。

“中国承诺了更好的法治”

23日晚四中全会公报公布后,全球媒体迅速报道。美联社说,公报显示中国共产党将采取更多措施提升司法独立,并严查对法庭的政治干预。报道称,这份公报为中国政府未来几年的施政制定了框架,尽管还没有太多细节,但一些内容已经显示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司法独立和尊严,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拉姆肯定说:“有一些正面改进。”

路透社23日称,“中国政府承诺了更好的法治”,文章称,中国执政党精英在4天闭门会议后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对于中国市场经济的延续至关重要。报道对设置“巡回庭”表示兴趣,称这是促进司法独立的一步,韩国《京乡新闻》则称,这是解决地区主义对法律的影响。

外媒解读四中全会公报:展示依法治国决心

路透社网站关于十八届四中全会闭幕报道的截图

法新社23日以“北京拥抱中国特色的法治”为题报道称,四中全会是中国法治改革的关键时刻,“中国特色的法治”不会削弱共产党的领导。文章引用悉尼大学教授布朗的话称,中国法治的主要对象是官员腐败,“在经济发展的关键时刻,造成政治和经济运行低效的腐败行为是中共所不能容忍的。” 俄罗斯《报纸报》网23日称,四中全会的主要目的是让司法体系更加集中,让其独立于地方政府,但不会影响党的领导作用。俄中国问题战略研究中心主任马斯洛夫表示,全会是中国反腐新阶段的重要时刻。

《韩民族新闻》报道称,四中全会将中国的治理方向由“人治”转向法治,这与新一代领导集体上台后不断推行反腐败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路线一脉相承。文章称,公报显示,中国正在推进地方检察部门和反贪部门由中央直接管辖,而地方法院也将逐步摆脱地方财权和人事权的制约逐步向最高法院直属地方管理方向靠拢。

“中国限制官员对法院的影响”,瑞士《新苏黎世报》23日称,四中全会公布的决议,意味着官员将很难再影响司法。德国《巴登日报》23日表示,这是《中国的进步》。德国全球新闻网23日指出,尽管还需要落实各项政策,但中共已经显示出信心,中国正在跨入依法治国的新时代。一个良好的法治社会,也是“中国梦”的一部分。

新加坡《海峡时报》网站23日晚报道称,四中全会上李东生、蒋洁敏、杨金山、王永春、李春城、万庆良等6名高级官员被正式开除出党,“其中几名官员是前政治局常委周永康的亲信”。报道称,在媒体意料之外的是审议通过了原成都军区副司令员杨金山的违纪审查报告。

韩国《世界日报》23日的报道称,周永康被“开除党籍交由司法机关处理应该只是时间问题”。文章称,四中全会后,大规模的司法体系改革将在中国上演、特别是23日预告的将在25日召开的中纪委会议,很有可能对此作出全面部署。

“公报内容详细而具操作性”

国家行政学院法学部副主任杨小军对《环球时报》说,现在公布的公报只是摘出来的几条,未来几天将公布公报全文,应该有更多可以期待的内容。从目前能看到的内容来说都比较“实”,都不是空话。比如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不让干部干预司法,过去也是这样要求的,但有时挡不住,“四中全会把这个政策落到了实处”。他说,公报规定凡是过问司法案件都要记录,这就能吓住一大批人,再加上通报、责任追究,对于大面积减少干预司法肯定有效用。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焦洪昌对《环球时报》说,这次的《决定》内容细化而有可操作性,为法治国家建设提供了具体实践的渠道。重要的责任人会进行终身追究,这就能防止官员“击鼓传花”,在任时批项目、卸任就不管的情况,比如现在出了很多“鬼城”,以后这种事肯定得追究官员责任。

国际舆论也纷纷对“中国式法治”给予积极评价。日本《外交学者》网站23日报道称,四中全会的主题“依法治国”,不是与西方社会一样的概念,但我们仍不应忽略依法治国将对中国社会带来的重要改变。中国领导人显然认识到依法治国是中国达到经济改革和反腐等关键目标的基石。报道称,四中全会最具有魅力的一点可能就是“树立宪法权威”,中共领导层试图使法院脱离地方官员控制的意向已经是一个清楚的信号。

《华尔街日报》22日引用埃利奥特咨询公司主管艾蒂安的话称,“法治”这个词并不新鲜,但在中国却有新的含义,“中国经济开放和转型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现在需要更大的环境可持续性和社会包容性,在这方面,法治为防止污染和打击腐败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希腊欧洲与外交政策基金会专家佐戈普鲁斯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希腊有一个词叫做“净化”,依法治国就是要“净化”环境,是民心所向,只用重树法治权威,才能建立和谐社会。以习近平为领导的中共中央深知人民需要什么,所以依法治国必将赢得更多拥护。

香港《文汇报》称,中国人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迫切地渴望法治。推行依法治国,将为中国经济带来新的红利。

据加拿大《环球邮报》23日报道,撒切尔夫人的前私人秘书鲍威尔谈到四中全会时说,这是中国迈出的积极一步。如果中国人知道法院独立做出判决以及国家和党的所有机构都受同样的法律管制,那将给予中国人更多信心,“我确信现在中国正努力让法律、司法体系同其人民的追求达到恰当平衡”。

外媒解读四中全会公报:展示依法治国决心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中央政治局主持会议。

外媒称赞中国领导层魄力

同样令外媒关注的,是中共领导层在依法治国上显示的决心和魄力。“阿拉伯门”网站23日报道说,四中全会主题突出明确,尤其这次会议还出台了一些具体的措施,而不单单是走走过场,这反映出中国高层依法治国的决心和信心。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23日报道,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本周发布报告预测称,如果中国政府无法完成艰难的经济改革,经济年增长率在未来十年将降至3.9%。报告作者罗森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起的反腐运动和四中全会的“依法治国”绝不是“政治形象工程”。而是与其他政治改革一起,为更全面的中国改革搭起舞台,他说,“习主席是1998年以来首位没有搭上经济顺风车的中国领导人,他真的理解到不能再像以往那样发展经济;中国需要一套完全不同的政策改革和权力监督工具。”

波士顿大学教授菲尤·史密斯22日对《华尔街日报》说,习近平的声望迅速上升以及他采取的大刀阔斧的行动得到了中共党内精英的支持,“许多做法都史无前例,他的确打破了窠臼”。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格维尔茨22日在《纽约时报》撰写文章称,迈向现代法治系统的积极步骤表明中国领导层甚至在调整思想体系,“这些改变不是粉饰门面,它们反映出中国领导层承认中国需要改善治理、解决普遍的公众不满和回应民意。”

新加坡《联合早报》23日发表题为“习近平的工具箱”的文章称,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中共总书记习近平“说服”了中国和国际社会,他将是继中共开国领袖毛泽东、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之后,另一个会在中国发展过程中留下重要足迹的政治强人。他执政后致力于为国家治理能力升级扫除路障,而推进“依法治国”更是关键的下一步。

翻页【一图读懂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

外媒解读四中全会公报:展示依法治国决心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