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旗乌兰牧骑:“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再出发

作者:张晓艳 马利军 来源:鄂尔多斯日报 2019-08-27 2208

鄂旗乌兰牧骑:“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再出发

张晓艳 马利军

鄂旗乌兰牧骑:“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再出发

进入金秋的鄂尔多斯,高云如纤装点蓝天,碧草如茵铺满大地。在恐龙之乡鄂托克旗,一辆辆印着“乌兰牧骑”几个大字的大巴车正在与骄阳赛跑。

车上的乌兰牧骑队员们,将出学校、进厂区,行乡野、走城区,入蒙古包、上互联网,时而为农牧民载歌载舞,时而耐心辅导文艺演出,一举手,一投足,都蕴含着服务百姓的深意,一发声,一亮相,都是红色文艺轻骑兵在践行新使命。

19593月,鄂托克旗建立了乌兰牧骑,这是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建立乌兰牧骑后,伊克昭盟跟进建立的第一支乌兰牧骑。曾先后4次评为全国文化战线先进集体,荣获自治区首批十佳乌兰牧骑一类乌兰牧骑光荣称号。

60多年来,这支乌兰牧骑始终秉承扎根生活、扎根人民的初衷,为人民而歌,为人民而舞。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乌兰牧骑队员们的回信精神,把总书记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的殷殷嘱托化作为人民服务的一脚一印。

一家四口“总动员”

 “我就感觉我们就是为乌兰牧骑而生的,我们夫妻是因为乌兰牧骑而相识相爱的,两个女儿又从小喜欢跳舞唱歌,她们都愿意加入这支队伍,让我很欣慰。”正在给农牧民演出作指导的额尔登花,在排练空档说起了自己的感想。

1990年便参加工作的额尔登花,如今已是鄂托克旗乌兰牧骑中很多人的前辈了,她除了常年跟着队伍到处演出,还深入广袤的草原深处,探寻那些正在濒临失传的民歌、民乐。她是乃日协会的会长,鄂托克旗原生态民歌的收集者和传承人,她打算将发掘整理出的108首原生态民歌刻录成碟,向更多人介绍鄂尔多斯传统文化。

而丈夫那顺吉日嘎拉,不到20岁便成为远近闻名的民乐演奏者,1983年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鄂托克旗乌兰牧骑,成为一名竹笛演奏员。他创作演奏了笛子独奏曲《乌仁都西畅想》《傲特尔青年》《草原欢歌》《草原牧笛》以及《欢乐的牧村》等一批优秀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级奖项,并跻身国家一级演员行列。他曾这样对记者说:我的生命是这块土地给的,我的艺术养分是在这块土地上汲取的,我深爱这块土地和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民,是他们的笑声和掌声给我创作的动力和激情,也是我艺术生命之根。

 “当年没有现在这么好的条件,队员自带行李坐着一辆大卡车就出发了,车陷在沙窝里走不动了,队员们就背着乐器步走到嘎查里演出。有的老人走不了路,队员们去背出来,有老人下不了床,我们就去家里演。”回忆起那段艰苦的岁月,额尔登花却满脸笑容。

额尔登花和队员们从不轻易请假,因为家事儿耽误演出的更是屈指可数,一想到农牧民期盼的眼神和他们见到乌兰牧骑队伍时的开心,“走再远的路,受再多的苦也是值得的”,额尔登花笑着说。三十年来,她和丈夫常年奔波在为农牧民奉献“精神食粮”的路上,最长的一次演出周期是20天,两个女儿都是跟着队伍长大的。而这种耳濡目染如一粒种子,深深扎根于孩子的心灵。

2017年,额尔登花的大女儿娜米尔汗从上海戏剧学院的声乐和表演专业毕业后,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大城市就业的机会,回到家乡,加入了鄂托克旗乌兰牧骑队伍,并且迅速成为顶梁柱。只有站在草原上,我的心才更踏实,能够在乌兰牧骑工作,我离梦想更近了一步。这位年轻的姑娘无悔自己的青春选择。如今,正在读三年级的妹妹,也成为学校里的小小乌兰牧骑队员。

在鄂托克旗,像额尔登花家这样代代相传的“乌兰牧骑之家”,并不是个例。

 “看,这三个人是一家,这四个人也是一家。一共有6个家庭呢!年轻一代队员的加入,确实为乌兰牧骑带来了更多的活力和动力,我们是真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加入进来。塔西雅乐指着墙上的一幅幅照片介绍说。

如今,从第一批队员算起,鄂托克旗乌兰牧骑已经先后培养了近300名优秀文艺人才,现在的队员已是第18批,队员平均年龄为32岁,塔西雅乐正是第18任队长。

“线上”红色文艺轻骑兵被广泛点赞

在鄂托克旗乌兰牧骑的场馆内,一进门,便可以看到一尊热喜的塑像和一张放大尺寸的照片。热喜先后60多次立功受奖,多次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是内蒙古自治区乌兰牧骑的老英雄

195938日,两三间土坯房,五六件乐器,十二个队员在春寒料峭中开始了第一次排练。这一天,是鄂托克旗乌兰牧骑诞生的日子。热喜是第一任指导员。

19793月,由热喜带领鄂托克旗乌兰牧骑创作并首次搬上舞台的民俗歌舞《鄂尔多斯婚礼》,作为蒙古族歌舞和民俗风情最具代表性的经典之作,风靡草原、享誉中外。《鄂尔多斯婚礼》也一举成为鄂尔多斯知名艺术品牌。

2018年,大型原创蒙古剧《乌兰牧骑的热喜》精彩上演,并刷爆朋友圈。该剧以鄂托克旗乌兰牧骑第一任指导员热喜的先进事迹为核心,体现了鄂托克旗乌兰牧骑建队以来与农牧民情相依、心相连,始终为人民服务、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

……

每一个历史节点,都折射出鄂托克旗乌兰牧骑服务人民、服务草原的创新精神。

 “看我这个微信群,很多都是学习内容,有啥不会的在这里说一声,乌兰牧骑的老师就给我回复了,方便得很。”鄂托克旗苏米图苏木的脑明稍打开手机上的微信功能介绍说。

今年66岁的脑明稍先前对智能手机并不感冒,但听说乌兰牧骑在微信上开设了课堂,自幼酷爱大正琴的她立即让儿子买了一部智能手机,并很快学会了操作。她笑着说,以前有啥问题打电话说不清楚,还得坐班车跑到旗里请教了,现在根本不用。

人民在哪里,哪里就是中心;生活在哪里,哪里就是舞台。

鄂托克旗乌兰牧骑利用很多人加入“手机族”的便利条件,创新了“乌兰牧骑+网络教学的模式,上传了140多节微视频课程,深受群众喜爱。微信课堂既缓解了以前实地教学中遇到的对农牧民居住分散、作息时间不统一等卡脖子问题,又做到了可以随时随地互动交流,为农牧民群众开展文化辅导惠民服务活动,让广大农牧民不出家门、不交学费就能学到民乐知识和技巧。

这一创新方式方法,用适合基层、贴近群众的形式,推动文艺活动与群众现实需求“无缝对接”,让乌兰牧骑这面旗帜在新时代更加熠熠生辉。

同时,鄂托克旗乌兰牧骑通过“传、帮、带”的形式,帮助建立多个音乐协会和“小小乌兰牧骑”,通过“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在壮大了服务基层的工作力量的同时,也创新了服务基层的方式和内容,实现了上通天线、下接地气。

2019年上半年,便为基层农牧民提供器乐、声乐、舞蹈等服务辅导64天次、受益群众4200余人。

在乌兰牧骑的带动指导下,全旗的76个嘎查村、22个社区都建立起了规范有序的乃日文化队伍,他们创作出一大批接地气受欢迎的艺术作品:情绪热烈欢快的小戏、风格典雅古朴的长调以及歌舞……充满乡土味儿的艺术作品演着老百姓关心的事情,说着老百姓关心的政策,讲着老百姓爱听的道理。

这些接地气、聚人气、鼓士气的文化活动一开演,便被群众广泛“晒”在朋友圈,获赞无数。

“乌兰牧骑+”红遍农牧区

在鄂托克旗乌兰牧骑办公阵地的一面墙上,“演出、宣传、辅导、服务、创作、创新”几个大字分外引人注目,而配图从拉着马匹跋涉在沙漠里的黑白照片到在蒙古包前载歌载舞的彩色照片再到“草原综合服务轻骑兵”服务农牧民的高清照片,每一个画面都是这支队伍坚守初心、践行使命的印证。

1992年国庆节前夕,额尔登花和队员们去北京参加鄂尔多斯婚礼演出,第七任队长张凤君身兼数职,又要照顾演员,又要搬运道具,还要协调各种事物。那天早晨开会时,他还和大家击掌鼓劲,晚上便去世了,年仅34岁。这一变故再一次震撼了额尔登花年轻的心,让她意识到乌兰牧骑队员不仅仅是唱唱歌、跳跳舞,还有责任和奉献。他是累倒的,我们都是年轻演员、经验不足,他就处处护着我们,啥都自己上手干。说到此处,额尔登花满眼泪花。

之后的这么多年来,她都把这次痛心的经历讲给女儿听,讲给新队员听,让他们意识到乌兰牧骑的真正使命是什么,“就是为人民服务”,额尔登花坦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导向,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到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是“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一脉相承的基因。

上个世纪60年代,鄂托克旗乌兰牧骑便自觉地把演出、宣传辅导、服务作为自身任务,一代代队员冒寒暑、迎风雪,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为广大农牧民送去了欢乐和文明,传递了党的声音和关怀。演出前后,演员们都是驾驶员、放映员、辅导员、广播员、理发员、代销员、摄影员,一人常常身兼数职。

在习近平总书记给乌兰牧骑队员们的回信后,这支以乌兰牧骑为圆心为人民服务的同心圆又扩大了,乌兰牧骑的好传统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散落在草原深处。

鄂托克旗乌兰牧骑充分发挥队伍短小精干、队员一专多能、节目小型多样、装备轻便灵活的文艺团体优势,联合科技、卫生、民政、农牧、扶贫、司法等各部门,将“草原综合服务轻骑兵”的新使命化作文化惠民服务于乡村振兴、脱贫攻坚、乡风文明建设等重大时代主题的新实践。今年以来,开展惠民演出74场、观众人数达11万人次。

 “以前,只要乌兰牧骑来我们嘎查,我们都自发的跑上十几里路去迎接。现在,他们来了,节目更丰富了,我们照旧欢迎,因为他们永远是我们的乌兰牧骑”。来自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的哈斯其劳一脸认真地说。

把“我们想讲的”变成“受众想听的”,把“受众想听的”融进“我们想讲的”,“红色的嫩芽”就能根深叶茂,文艺事业就能薪火相传。

鄂托克旗乌兰牧骑在一次次奔走于田间地头、辗转于牧村农家的艺术实践中,更深刻地体会着习近平总书记深刻精辟的论断,将温暖之花撒播,将文艺之芽根植。

60年风雨相随、初心不改;60年精品迭出,歌舞明志。60年来,鄂托克旗乌兰牧骑从草原深处走向全国、走向世界。队员们的足迹遍布全国30余个省、市、自治区,曾先后出访过日本、埃及、蒙古、越南、缅甸、美国等近10个国家进行演出交流。201711月,登上“2017中国(广州)国际演艺交易会暨丝绸之路国际剧院联盟年会的舞台,一带一路上的乌兰牧骑成功亮相世界。

不辜负时代召唤,不辜负人民期待。鄂托克旗乌兰牧骑正在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队伍成立60周年为新起点,将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的使命责任化作文艺文明服务新里程……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0
0
0
0
1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