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健孙:抗美援朝战争及其历史意义

作者:沙健孙 来源:红色文化网 2013-05-01 807

沙健孙:抗美援朝战争及其历史意义

沙健孙

本文选自沙健孙著《毛泽东与新中国建设

一、抗美援朝的战略决策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6月27日,美国宣布武装援助南朝鲜,公开对朝鲜进行干涉;同时命令其海军第七舰队开入台湾海峡,声言“阻止对台湾的任何进攻”,公开干涉中国内政。

本来,在1950年1月5日,美国总统杜鲁门曾发表声明,声言“美国目前无意在台湾获取特别权利和特权”,“不拟使用武装部队干预其现在局势”,等等,准备从中国“脱身”。但声明根据军方意见,加了“目前”字样,删去了无意“使台湾脱离中国”几个字,这实际上已为以后的反复预留伏笔。之后,来自军方、国务院和国会的推动美国实行对台干涉政策的压力逐步加强。朝鲜战争爆发之前,来自美国国防部的建议书就主张,美国的长远目标应是“永久”不让共产党得到台湾,为此应使美国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麦克阿瑟并且把台湾比作“一艘不沉的航空母舰和潜艇供应站”,认为不能让它掌握在共产党手中。美国前总统塔夫脱也主张美国派海军进驻台湾海峡。由此可见,改变杜鲁门1月5日声明,实行干涉台湾的政策,在美国是酝酿已久的,朝鲜战争的爆发不过是为它提供了一个机会而已。

针对美国的侵略行动,6月28日,毛泽东主席庄严宣告:“全国和全世界的人民团结起来,进行充分的准备,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任何挑衅。”(见《人民日报》1950年6月29日)周恩来以外交部长的名义发表声明,指出杜鲁门27日的声明和美国海军的行动,“是对于中国领土的武装侵略”。“不管美国帝国主义者采取任何阻挠行动,台湾属于中国的事实,永远不能改变”。

在中国政府得到美军将越过三八线的准确情报后,周恩来于4月30日在《为巩固和发展人民胜利而奋斗》的报告中郑重声明:“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10月3日,周恩来紧急约见印度驻华大使,请印度转告美国当局:如果美国军队越过三八线,“我们不能坐视不顾,我们要管”。但是,美国当局低估了中国人民的决心和力量,认为中国出兵参战的“可能性极小”,“不足为患”。10月初,美军悍然越过三八线,随即侵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首都平壤,迅速向朝中边界推进,直接威胁中国的安全。在紧急的情况下,朝鲜党和政府向中国党和政府提出了出兵援助的请求。

10月上半个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毛泽东主持下进行了多次、反复的讨论,最后“一致认为我军还是出动到朝鲜为有利”。毛泽东说:“我们采取上述积极政策,对中国、对朝鲜、对东方、对世界都极为有利;而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面不利,首先是对东北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如果让整个朝鲜被美国人占去了,朝鲜革命力量受到根本的失败,则美国侵略者将更为猖獗,于整个东方都是不利的。”彭德怀说:“出兵援朝是必要的,打烂了,等于解放战争晚胜利几年。如美军摆在鸭绿江岸和台湾,它要发动侵略战争,随时都可以找到借口。”

抗美援朝,是一个艰难的、同时又是一个有伟大战略眼光的抉择。中国在战场上面对的,是世界头号强国美国。中国既然决定参战,就必须准备应对由此可能带来的后果。毛泽东指出,我们要做好美国和中国进入战争状态、至少使用空军轰炸中国的许多大城市及工业基地、使用海军攻击沿海地带这样的准备;但同时要相信,美国人是可以战胜的,美国军队比起蒋介石的某些能战的军队其战斗力还要差些。

为了履行自己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义务,为了保卫新生的人民共和国,10月8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发布组织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的命令,并任命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0月25日,由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女组成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进入朝鲜境内,与朝鲜人民军和朝鲜人民一起,投入了伟大的反侵略战争。

二、抗美援朝战争的进行和胜利

志愿军出国作战,按照毛泽东后来的概括,先后遇到了四个问题。“这四个问题,一个接着一个,都解决了。”

第一个问题,能不能打?

开始时,朝鲜战场上敌人的总兵力为69万余人,其中美军41万人,南朝鲜军24万人,其他国家军队4万人;后期,增加到110余万人。他们在武器装备方面拥有明显的优势。当时,美国钢的年产量为8 772多万吨,而中国只有60万吨;美军拥有一切现代化的武器装备和交通运输工具,而志愿军开始时完全没有海空军参战,炮兵也少,主要武器是步枪、手榴弹、机关枪,由于铁路公路受到严重破坏,后方供应也十分困难。因此,能不能打,怎样才能打赢?这是一个十分尖锐的问题。

由于这是一场在朝鲜的土地上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毛泽东指出:志愿军进入朝鲜境内,必须对朝鲜人民、军队、政党、政府及其人民领袖表示尊重和友爱,必须严格地遵守军事纪律和政治纪律,爱护朝鲜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这是保证完成军事任务的一个极重要的政治基础。在军事上,实行以运动战为主的战略方针,在战役战术上则实行近战、夜战、速决战的作战方法,力求在运动中歼灭敌人。这个打法,避敌之长,攻敌之短,充分发挥了人民军队斗志旺盛的威力,利用了敌军士气低落的弱点,是以弱胜强的有效办法。

从1950年10月25日起到1951年5月下旬,中朝人民军队并肩战斗,连续进行了五次战役,歼灭敌人23余万人,打破了美国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把敌人打回到“三八线”附近,从而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奠定了胜利的基础。能不能打这个问题,就这样解决了。美国陆军副参谋长魏德迈无可奈何地承认:“朝鲜战争是一个无底洞,看不到联合国有胜利的希望。”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方面不得不同朝中方面举行停战谈判。谈判是在1951年7月10日在开城开始举行的。美国报刊哀叹:“一个美国司令官,在美国政府的命令下,插起白旗,前去和敌人举行谈判,在美国立国一百七十五年的历史中,这是第一次。”

第二个问题:能不能守?

停战谈判开始后,美方表现出不肯承认军事失败、不愿平等协商、不顾最起码的国际法准则的狂暴态度,在讨论建立军事分界线的问题时,竟然要求索取所谓“海空军优势的补偿”,企图不费一枪一弹占领“三八线”以北的12 000平方公里的土地。当这一无理要求遭到拒绝后,美方公开散布“让炸弹、大炮和机关枪去辩论吧”的论调,并连续发动了夏季攻势和秋季攻势,以便对中朝方面施加军事压力。美军统帅李奇微狂妄地宣称:“用我‘联合国军’的威力,可以达到‘联合国军’代表团所要求的分界线的位置。”由于打阵地战,而敌人又具有炮火优势,因此,能不能守,就成了人民军队打回“三八线”以后遇到的一个尖锐问题。

根据“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人民军队在“三八线”附近由东到西横贯朝鲜半岛250多公里的地带,构筑了长达1 250公里的以坑道为骨干的防御体系,连接坑道的全部壕堑,比万里长城还长100多公里。人民军队利用这个地下长城,坚持以小兵群在火力支援下坚守宽大正面,以极少的代价消耗敌人,把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到1951年11月底,又歼灭敌人25万余人,敌人的伤亡超过了五次战役的总和。敌人被迫在板门店与中朝方面重新开始谈判,并于11月23日按照中朝方面提出的方案,达成了“以双方实际接触线为军事分界线”的协议。在谈判过程中,美国方面企图扣留中朝战俘。当这个荒谬主张遭到拒绝时,1952年10月,敌人又片面宣布中止板门店谈判,并在美国第八军军长范佛里特的部署指挥下,发动“金化攻势”,以便首先夺取上甘岭,实行中央突破,进而分割中朝人民军队的防御体系,迫使人民军队后退。为了夺取上甘岭这块方圆3.7平方公里的阵地,敌人共投入4个师6万余兵力,出动3 000架次飞机、170余辆坦克、使用300余门大炮,在持续43天的战斗中,共发射炮弹190多万发,投弹5 000枚,并在这种世界战争史上空前密集的炮火掩护下,发动了900多次冲击。尽管敌人付出了25万人伤亡的代价,志愿军上甘岭守卫部队的阵地仍旧是岿然不动。美军司令官不得不承认:“对目前中国军队的阵线作正面进攻,是不能加以考虑的事情,因为这条阵线现在已有二十英里深,而且敌军防御工事实在太巩固了。由于同样理由,原子弹在朝鲜作战术性的运用,大概也不会发生效力。”这样,敌人又于1953年4月26日被迫回到谈判桌上来。能不能守的问题,也胜利地解决了。

第三个问题:能不能保证给养?

敌人在向中朝人民军队的阵地作正面进攻的同时,还利用自己的“空中优势”,发动了一场“绞杀战”,企图通过对中朝人民军队的后方运输线实行狂轰滥炸,割断前后方的联系,破坏前方的补给,使之无力坚守阵地。战争期间,敌人对朝鲜北部的铁路线投弹近20万枚,平均每7米即投弹一枚。因此,能不能保证给养,是又一个尖锐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坚守阵地是不可能的。

为了粉碎敌人的“绞杀战”,中朝人民军队依靠朝鲜人民的支援,在运输线上开展了一场群众性的反轰炸斗争。广大军民采取各种巧妙的办法,同敌机周旋,有效地保证了运输线的畅通,并且逐步降低了车辆的损失率。比如,在汽车路两旁用1万多人站岗,飞机来了就发信号枪,司机听到就躲着走,或者把汽车藏起来。这样,汽车的损失率就由开始时的40%减少到0.8%。面对着这一条炸不烂、打不断的钢铁运输线,范佛里特也不得不承认:“虽然联军的空军和海军尽了一切力量,企图阻断共产党的运输,然而共产党仍然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顽强毅力把物资运到前线,创造了惊人的奇迹。”“绞杀战”终于宣告破产。能不能保证给养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第四个问题:能不能打破细菌战?

敌人在军事上连遭失败之后,从1952年1月开始,竟悍然违反国际公法,在朝鲜北部和中国东北使用细菌武器,以军用飞机大量散布各类含有鼠疫、霍乱、伤寒及其他传染病菌的昆虫,企图破坏中朝两国后方秩序,瓦解中朝人民军队的防御体系。能不能打破细菌战?这是又一个尖锐问题。

为了打破细菌战,中国政府发表严正声明,揭露事实真相,呼吁全世界人民声讨和制止美国侵略者进行细菌战的野蛮罪行。1952年3月,国际民主法律工作者协会调查团到现场进行了调查;7月,由瑞典、法国、英国、意大利、巴西、苏联等国的著名科学家组成的“调查在朝鲜和中国的细菌事实国际科学会”也到现场进行了调查。他们确认“朝鲜及中国东北的人民,确已成为细菌武器的攻击目标;美国军队以许多不同的方法使用了这些细菌武器”。美国侵略者的这种罪恶行径,遭到了全世界人民的谴责。与此同时,中朝两国人民组成了反细菌战的防疫队伍,及时扑灭细菌媒介物,并且开展了大规模的爱国卫生运动,以防止或控制传染性疾病的流行。其结果,就使得美国侵略者所发动的细菌战,遭到彻底的破产。

中国在派出由自己的优秀儿女组成的志愿军直接赴朝参战的同时,在国内也开展了广泛深入的抗美援朝运动,从而使志愿军获得了源源不绝的物质供应和多方面的精神鼓励。各族人民踊跃报名参军,到处出现母亲送儿子、妻子送丈夫、兄弟争相入伍的感人事迹。仅浙江一省,就有一百万农民报名参军。成千上万的铁路职工、汽车司机和民工纷纷到朝鲜前线去担任战地的各种运输与勤务工作,大批医务工作者也组成医疗队奔赴战场服务。为了响应毛泽东关于“增加生产,厉行节约,以支持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号召,工人开展了爱国主义劳动竞赛,农民开展了爱国增产运动,广大知识分子也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积极性。各族各界人民还发动了捐献飞机大炮运动,从1951年6月起,不到一年时间,就捐献了折合3 710架飞机的款项;同时,纷纷给志愿军写慰问信,送慰问袋,鼓励他们为支援兄弟的朝鲜人民、为保家卫国而英勇杀敌。前方后方人民的一致努力,有力地保证了抗美援朝斗争的胜利发展。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在板门店签字。中朝人民的反侵略战争终于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在朝鲜战场上,美国侵略者除胁迫和诱使15个国家派遣兵力参加作战外,主要动用了它自己的陆军的1/3、空军的1/5和海军的近半数作为侵略战争的主力,并把整个国民经济转入军事轨道,以大量的军事装备和物资投入战争。但是,军事装备处于劣势的中朝人民军队却仍然能够大量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消耗敌人的军事装备和物资,不断取得胜利。从1950年6月25日到1953年7月27日停战时止,朝中人民军队毙、伤、俘敌军109万余人,其中美军39万余人;击落击伤敌机12 200多架,击沉击伤敌军各种舰艇257艘,击毁和缴获敌军其他各种作战物资无数。敌人在这期间运往朝鲜的作战物资在7 300万吨以上,直接战费的消耗在200亿美元以上。连美国前国防部长马歇尔也不得不承认:“神话破灭了。美国原来不是像人家所想象的那样一个强国。”侵朝美军统帅克拉克哀叹:“我获得了一个不值得羡慕的荣誉,我是美国第一个在没有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名的将军。”

三、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意义

抗美援朝战争,正如毛泽东所说,是一场“保卫中国,支援朝鲜”的战争。这是一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的正义战争。

对于中国来说,进行抗美援朝战争究竟具有何种意义呢?这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说明。第一,抗美援朝不仅给予朝鲜人民以有力的支援,而且对于保卫新中国的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革命胜利后,美国对新中国采取了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遏制的政策,其目的是为了等待时机,扼杀新中国的人民政权,使中国重新回到半殖民地的境况中去。对此,中国人民是不能不保持高度警觉的。朝鲜战争爆发后,台湾被美国控制,如果整个朝鲜也被它占领了,中国就会处于美国势力南北夹击的态势之下,而美国随时可以找到借口对中国进犯,中国的国家安全从根本上就失去保障了。正因为如此,还在1950年8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即指出:“如美帝得胜,就会得意,就会威胁我。”所以,“对朝鲜不能不帮,必须帮助”。

10月2日,他在草拟的致斯大林的电文中说:“如果让整个朝鲜被美国人占去了,朝鲜革命力量受到根本的失败,则美国侵略者将更为猖獗,于整个东方都是不利的。”

事实正如中国各民主党派在1950年11月4日发表的联合宣言指出的那样: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因此,“救邻即是自救,保卫祖国必须支援朝鲜人民”。

中国出动军队到朝鲜和美国人作战,想要达到什么目的呢?就是“要准备在朝鲜境内歼灭和驱逐美国及其他国家的侵略军”。后来,1970年10月10日,毛泽东在同金日成谈话,回忆中共中央政治局反复讨论,终于作出出兵决定的经过时说:“你不帮助,怎么办啊?不仅你们没有发言权,我们也没有发言权了啊!”就是说,不出兵,美国侵占朝鲜成为定局,那以后的事情就不好办了。出兵呢,“无非是进去了又被美国人赶了出来。那我总进去跟你打过一回了吧。被你们赶出来回到鸭绿江以西,那以后你美国人占领了鸭绿江以东,他总是不放心的,我们总还可以进去嘛,以后我们两家合起来组织游击队再可以钻进去占领鸭绿江以东嘛。你如果按兵不动,以后就没有理由了嘛!”所以,毛泽东坚信,“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中美之间的这场直接较量几乎是难以避免的;不经过这种较量,美国不会承认中国革命业已胜利这个事实。十月革命之后,苏维埃俄国不是经过在本土上进行的反对十四国武装干涉的战争之后,才巩固起来并赢得和平建设的环境的吗?中国革命胜利之后,正是通过在朝鲜土地上进行的抗美援朝战争即反对十六国武装干涉朝鲜的战争,把这个任务实现了。

第二,抗美援朝对于中国恢复国民经济和开展各项建设事业直接起到了保障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面临着恢复国民经济和开展各项建设事业的任务。东北是中国工业特别是重工业的重要基地,搞好东北的经济,对于推动全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如果整个朝鲜被美国侵占了,东北成了面对美国的第一线,我们又怎么能够安心地在这里集中力量搞建设呢?所以,毛泽东指出,如果“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 “如果不打回‘三八线’,前线仍在鸭绿江和图们江,沈阳、鞍山、抚顺这些地方的人民就不能安心生产。”中国出兵朝鲜,和朝鲜人民一起,打回了“三八线”,守住了“三八线”,这才避免了发生上述严重局面。这样,东北人民乃至整个中国人民就可以安心搞生产、搞建设了。

第三,抗美援朝战争给予美国的干涉主义以有力的打击和严重的警告,为中国争取到了相当长时期的和平建设的环境。

战后,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经常寻找借口干涉别国的内政,企图称霸世界。打着“联合国”的旗号入侵朝鲜,是这种干涉主义的突出表现。在朝鲜革命力量处于危急关头时,新生的人民中国挺身而出,勇敢地反击美国的侵略,这是出乎美国的意料的。中国出兵朝鲜这个事实本身,就是对美国干涉主义的一个有力打击。

在朝鲜战场上,我们同美国军队打了33个月,把它的底摸熟了。我们取得了进行现代战争的军事经验。我们的结论是:“美帝国主义并不可怕,就是这么一回事。”“我们的经验是:依靠人民,再加上一个比较正确的领导,就可以用我们的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的敌人。”这是一条了不起的经验。

正因为如此,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确实给了帝国主义侵略者一个严重警告:“现在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办的。”

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政治声望由此迅速提高。

有一个情况是值得深思的:当中国军队在朝鲜战场上狠狠打击美国侵略者的时候,美国军队为什么不敢攻击中国本土?据美方资料的记载,这是因为美国方面担心,如果中国本土受到攻击,它将全力以赴地将美军赶出朝鲜半岛。而美国根据前期朝鲜战争的经验,认为中国是有这种能力的。

中朝人民把美国军队赶回“三八线”附近这个事实,也让全世界清楚地看到,美国军队并不是不可战胜的。连美国统治集团中的一些人也承认:“神话破灭了。美国原来不是像人家所想象的那样一个强国。”(马歇尔)他们感到:“以非共产主义国家稀少的地面部队与这一共产主义大陆进行陆地战,将是一场没有胜利希望的战争。”(胡佛)

正因为如此,抗美援朝战争确实为中国争得了相当长时期的和平建设的环境,同时也为保卫世界和平的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毛泽东说,抗美援朝战争的重大意义之一,就是“推迟了帝国主义新的侵华战争,推迟了第三次世界大战。”这个论断,难道不是有充分的事实作根据的吗?

第四,抗美援朝战争提高了全国人民的政治觉悟。在抗美援朝的过程中,全国人民受到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深刻教育,大大提高了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有力地清除了一些人头脑中的亲美、崇美、恐美的思想,加强了同仇敌忾、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决心,取得了在思想战线上进一步肃清帝国主义影响的重大胜利。这种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高扬,成了对中国发展在长时期内起作用的强大的精神动力。

作者简介:

沙健孙1934年生,江苏宜兴人,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教授,中国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从事中共党史、毛泽东思想的教学和研究数十年。 主要著作:《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概论》、《中国革命史论稿》、《中国共产党通史》(五卷本)、《毛泽东思想概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序卷)等。开设课程:中国革命史专题研究、毛泽东思想研究、毛泽东思想概论等。

相关链接:>>>沙健孙《毛泽东与新中国建设

                   >>>梁柱《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沙健孙
沙健孙
2
1
1
1
1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