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云辉:追忆恩师陈征教授

作者:余云辉 来源:红色文化网 2025-07-05 104

余云辉:追忆恩师陈征教授

陈征教授

著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教育家,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全国“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获得者,“世界马克思经济学奖”获得者,在过完党的104岁生日的第二天晚上八点零五分,刷完牙像往常一样准备休息,然后平静安详地离开了世界,享年98岁。

1991年我十分荣幸成为陈征教授的首届博士研究生。虽然面试时我才第一次见到陈征教授,但是早在八十年代初进入吉林大学经济系上《资本论》课程的时候,我与大部分经济系学生一样都通过阅读《<资本论>解说》一书成为他的读者。他的著作成为我读懂《资本论》、走进马克思伟大经济思想体系的导航仪。相比于现在的经济学类本科生,我们那一代学生是幸运的。我们无需在弥漫着数学形式主义色彩的西方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里挣扎,而可以直接登堂入室,直面三大卷本数千页厚重的《资本论》,一页一页慢慢翻过,一行一行慢慢阅读,像登顶珠峰的缓慢脚步,培养着学生平心静气的长时阅读能力和深度思考能力,以此训练经济学的理论思维能力和人文关怀精神,无需担心毕业后的就业问题。这种能力和精神的培养比经济学知识本身更具价值,更有意义。刚开始阅读《资本论》原著还是存在困难的,因为马克思论述问题的语言风格需要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陈征教授把西方文化土壤和西方社会实践中诞生的经典著作按照中国人的思维习惯和语言习惯解说了一遍,让我们对《资本论》从看不懂到看得懂。陈征教授因此成为许多《资本论》初学者的引路人。2019年夏天,我到家里探望陈老师,我问他:为什么可以把《〈资本论〉解说》写得那么通俗易懂,让初学者都看得懂?他回答道:除了反复研读《资本论》原著并深刻理解马克思的思想观点之外,文字表达能力也很重要,后者得益于他幼年时期背诵四书五经的童子功。他说,他至今还可以完整地背诵《大学》《中庸》《孟子》等传统经典著作。此时,他已是耄耋老人。《<资本论>解说》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重要著作,陈征教授是一位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践行者和模范人物。他的人生轨迹和学术成就给予后来者的启示是:拥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功底,可以更好地完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使命。

陈征教授是政治经济学领域辛勤的耕耘者,一生留下40多部著作,约200篇学术论文,总字数超千万字。他不仅自己积极开展理论探索,而且鼓励学生要敢于理论创新。1993年初我开始思考博士论文的选题。马克思《资本论》的研究内容可以概括为六个字,即,“劳动-商品-社会”,其中,劳动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研究起点。根据经济实践,马克思把劳动区分为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为了便于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和阐述,马克思把复杂劳动折算为多倍的简单劳动。从某种意义上说,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简单劳动价值论,而不是复杂劳动价值论。在科技创新日新月异、复杂劳动日益发挥着主导作用的时代,从复杂劳动的角度沿着马克思走过的研究路线重新考察和研究一遍“劳动-商品-社会”领域的政治经济问题显然是必要的,但可能产生一些在马克思经济学体系中不曾存在的概念和观点。如果论文导师和评委老师不认可,博士学位就拿不到,论文就要重写。我征求陈老师意见之后,他没有反对,鼓励我开展复杂劳动价值论的探索和研究。我从复杂劳动出发,研究了商品生产价格的形成机制,研究了创新劳动对社会存量财富的影响,提出“价值迁移说”。用现在流行的通俗语言来说就是复杂劳动有可能成为社会存量财富的收割机,复杂劳动和科技进步可能加剧贫富分化和社会不平等。三十多年过去了,这类经济现象日益显现和普遍。比如,美国苹果公司完成技术创新之后市值暴涨,股东财富增加,同时诺基亚公司开始陷入困境,股价暴跌,股东财富缩水,这可以理解为诺基亚公司股东财富向苹果公司股东转移;中国资本市场量化交易启动之后,广大普通投资者账户中的财富开始源源不断地向少数量化交易者账户转移和集中;自动驾驶的复杂劳动创新可能使传统司机群体丢掉饭碗,重新加入失业大军,出租车行业的财富开始向无人驾驶公司转移集中,等等。但是,在改革开放初期,复杂劳动和科技发展对社会财富分配的影响并不明显,更谈不上切肤之痛。在当时的科技背景和社会背景之下,陈征教授没有认为我的研究属于离经叛道(在博士论文答辩会上就有教授不同意我的观点),他只是要求我把博士论文题目修改一下:把《劳动创新论研究》修改为《劳动创新理论研究》,意思是,马克思提出劳动价值论,你搞个劳动创新论,这样太不谦虚了,年轻人应该低调点。陈征教授为人谦和,平易近人,始终支持硕士生博士生守正创新,研究、发展和丰富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

1994年夏天博士研究生毕业之后,我进入上海证券金融单位工作,偶尔结合自己在资本市场的观察,每年写几篇货币金融方面的对策性文章,很少写学术性理论文章。但是,每次拜访陈征教授,他都要求我必须重视理论研究。他说,没有前瞻性的理论指导,社会主义经济实践就会偏离正确方向。2021年,陈征教授希望我准备一篇学术文章,参加11月份在福建师范大学召开的全国《资本论》研究会第23届年会,会议主题是“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我想,参会代表多是皓首穷经、长期从事《资本论》研究的老教授和大专家,这该怎么办?此时深感自己理论功力不足,但老师布置的作业还是要完成。最后,我把读《道德经》有关“三生万物、阴阳合道”的感悟结合到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有关“劳动-商品-社会”问题的思考中,完成了《没有中国世界观就没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文,并做了大会发言。

陈征教授已经离开了我们。这也成了他给我布置的最后一道作业。但是,他的经济思想和知识财富仍然留在人间。他谆谆教导我们要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知识分子要为国分忧、为民说话、敢于担当、敢于发声、敢于作为。这成为他老人家留给我们需以毕生时光去完成的人生作业。

2025年7月5日星期六

(作者简介:余云辉,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委员,蓝田书院理事长、红果宝(公益)创始投资人。)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0
1
0
0
0
0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