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芳洲新作《价值论》简介

作者:杨芳洲 来源:红色文化网 2013-05-02 367

杨芳洲新作《价值论》简介

《价值论——商品的交换价值其实就是社会标准的使用价值》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6年11月出版   定价:20.00元

 前        言

  凡使用过商品的人都知道,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凡买卖过商品的人都知道,买商品必须按其价格(单位商品的交换价值)付钱。因此,(对买者的)使用价值和(对卖者的)交换价值,是人们认识商品价值的两个最基本最原始的范畴。但为什么所有不同种类的商品都能有统一的交换价值表现并据此互相交换?天才的亚里士多德不仅分析了商品的两种用途: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而且还认识到了不同的商品中必有共同的东西,只有同质的东西才能在量上相等,但他最终还是未能解开交换价值之迷。

  到了近代,古典政治经济学从长期的经验观测和数据记录中发现商品长期的价格走势和工资与劳动量变化的一致性,劳动价值论因此得以产生。劳动价值论把劳动耗费作为商品内在的价值,成为交换价值(价格)波动的中心。于是关于商品价值出现了第三个范畴--劳动量决定的内在价值。

  但到了大工业时代,劳动价值论与利润率趋于平均化(即等量资本带来等量利润)的现实相矛盾,于是又出现了其它生产要素(资本、技术等)也和劳动共同决定商品价值的观点。这些价值理论与劳动价值论的共同之处是从“成本”和“耗费”的角度来理解商品价值。显然,所有这些价值理论都没有脱离物质决定论的影响。商品完全客观的价值规律,理所当然应是实实在在的“物质”规律。

  中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西欧自十七世纪以来,都曾出现过商品价值取决于效用的观点。到十九世纪中叶,德国人赫尔曼.戈森提出著名的“戈森定律”,即效用递减规律和边际效用相等规律。后经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后西欧经济学家的“边际革命”,边际效用决定交换价值的理论有了系统的发展,人们对使用价值的研究也日益深化。“效用”和“边际效用”理论把使用价值从其物质的外在形式中抽象出来,定义为对欲望的满足,从此使用价值的内容和形式有了彻底的区分;从而使价值理论得以突破物质决定论的影响,把商品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内容联系并等同起来。但由于对商品效用的主观内容和客观形式均缺乏更深刻的理解,使今天的经济学家们仍不能坚持彻底的边际效用决定交换价值的论点。他们只能说:相对的边际效用比例决定需求,需求和供给决定价格。这种不彻底的价值理论只能被局限于微观领域,且仍不能完全自圆其说。另一方面,正因边际效用价值论的软弱,各种成本要素共同决定商品价值的会计观点也还在广泛流行。

  而我在这本书中,彻底解决了所有关于商品价值的理论问题。我在这个领域的贡献主要有以下几点:

  在商品效用的主观内容方面,本书首次明确了有用和效用的区别,从而解决了总效用概念(总效用等于全部边际效用之和)与“总效用与总市场价值之间总是存在着一种差额”的自相矛盾之处。同时完美地回答了“为什么最有用的水和空气具有最低的交换价值”以及“为什么随着边际效用的下降,总效用也会下降”这些价值理论的关键问题。

  在商品效用的客观形式方面,由于商品效用只能是对对立的交换物所代表的现实欲望的满足,于是我提出了现实欲望及对它的满足--现实效用,社会现实欲望及对它的满足--社会现实效用的概念,并论述了有关范畴。商品的交换价值其实就是物化的社会标准的使用价值,我管它叫现实的社会效用或社会现实效用。它既是主观的也是客观的,是以客观的形式表现的主观内容。是人们追逐利益的行为使商品的交换价值(社会标准的使用价值)和取得商品的代价(负的社会效用)保持着大约一致的比例。而作为交换价值波动中心的内在“价值”,其实就是人们对得到商品所付代价的一个社会平均水平的定义,它的内容在工场手工业时代主要是与商品价格有一致比例的劳动,而在大工业以后则是获得平均利润的资本。

  本书继承了马克思《资本论》的辩证分析方法和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对欲望、效用具体形式和一般内容的对立统一,社会欲望、效用与个人欲望、效用的对立统一,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对立统一,以及使用价值客观存在形式和主观内容的对立统一都做了较充分的论述。可以说,本书理论上的彻底和清晰正是得益于辩证的分析方法。

  本书不仅从使用价值由里及表地论证交换价值,而且采用马克思价值形态的分析方法,由表及里地从交换价值入手证明了商品交换价值的相等就是其社会标准的使用价值的相等。并且清楚地阐明了商品供需与交换价值互相调节的均衡规律,作为市场看不见的手,最内在的原因其实就是等价交换原则使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相等以实现最大的交换数量和利益。

  为阐述价值形态的发展,本书还对交换的起源及交换对立意识的历史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使读者了解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就是交换价值与使用价值相等的过程。

  由于本书理论上的彻底、严谨和清晰,使它既适用于微观领域,也完全适用于宏观领域。可以说,它把微观理论和宏观理论统一了起来。

  商品价值问题是一个最基本的理论问题。这个问题的彻底解决,对于正确理解货币的实质以及与此相关的宏观经济最基本的阴阳平衡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本书的货币理论以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对立统一,商品效用具体和一般的对立统一,以及商品个人效用和社会效用的对立统一为理论基础,因此十分自然而准确地将作为社会直接交换价值的货币,理解为抽象的社会财富,即抽象的社会使用价值,而与流通中的具体使用价值财富对立。抽象的社会财富不能脱离它的具体形式,而具体的社会财富若没有其抽象的灵魂,则没有交换价值的生命,从而也无法成为社会具体的使用价值。本书还论证了:紧缩的货币政策必然会造成货币供应缺口和流通速度下降相互强化的恶性循环。这些都对读者能深刻理解某些地方仍在实行的从紧的货币政策的危害,具有现实的意义。

  商品价值问题的彻底解决,还可使以此为基础的其它一些理论混乱得以澄清,并纠正错误理论导致的错误实践。如:

  长期以来,由于从成本、代价等负效用方面,而不是从效用方面定义商品价值,造成手段和目的,成果和代价的颠倒。使社会主义国家出现过数十年之久轻视市场效率而以发展劳动量为社会目的的“计划经济”。

  就是在当今众多的市场经济国家,国民总产值(GNP)或国内总产值(GDP)也还是按开支(代价)来统计,这完全颠倒了成果与取得成果的代价的关系。这是一些西方经济学家不彻底的边际效用价值论所导致的微观和宏观价值理论的分裂。在微观理论方面,他们相信边际效用价值论;而一旦到了宏观领域,就都变成了“成本”或“生产要素”价值论。这在每一次交易既是购进卖方提供的使用价值的开支,同时又都是提供具体使用价值的卖方的收入的一般正常商品交换条件下无疑是正确的统计方法。但若出现只有开支而并不一定就买到了与开支相称的社会标准的使用价值产品和劳务的情况,如政府的投资采购并未带来与投资金额相称的社会利益,及收取的排污费并未用于治理污染等,按开支来统计GNP的最终产品和劳务就有问题了。甚至弄出“GNP 是一个愚蠢的衡量手段,因为,污染实际上可提高它的数值”等可笑的事情。

  尤其是在像中国这样各级政府的投资所受到的社会监督程度远远不能保证政府投资的质量和效率的条件下,把政府投资不加区别地一律统计进GDP,这样的GDP就不仅与反映经济成果的产值相去甚远,而且造成的巨大浪费和低效率足以抵消市场调节机制带来的巨大效率。因此商品价值问题的彻底解决,为建立以实际经济成果统计GDP的新方法打下了理论基础,从而可使像中国这样政府投资难以受到社会有效监督的发展中国家避免失真的产值指标对资源配置所造成的巨大浪费。因此本书对改善当前宏观经济的管理也具有很实际的应用价值。

  近二三十年来,由于“计划经济”体制在世界范围内向“市场经济”制度的全面转变,对市场私有制度的崇拜正像当年人们盲目推崇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一样,形成一股盲目的潮流。在某些别有用心似是而非的口号蛊惑下,一些国家不分具体情况地对“市场化”改革实行企图一蹴而就的“休克疗法”和符合“国际权威”认定的抽象原则的“标准化”改革,结果造成国民经济惨重的损失。本书从最基本的商品交换原理论述了市场经济的效率和缺陷,以及可能发生的重大宏观风险。

  另外,本书还可使人们分清效用和利益的区别。从而避免将那些有损个人和社会利益的“使用价值”当作商品经济发展的目标而加以强化。并有意识地将人类应发展的真正利益引入商品化的使用价值(交换价值)的发展轨道。

  由于效用是对欲望的满足,所以本书以一定的篇幅专门对欲望进行了探讨。本书前三章论述价值原理,对欲望的论述也仅局限于与价值理论有关的范畴。而本书后三章则是对欲望本质的探讨以及基于这些探讨并结合前三章价值原理所作的推论。

  可以肯定地说,凡是认真读过本书的朋友必定会大大提高对基本的经济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力,从而有助于准确清晰地分析判断基本的经济形势,明确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中经济问题的症结所在。而不容易被各种表面的(很可能是故意人为的)假象所迷惑。而保持对基本经济形势和发展趋势清醒准确的判断,恰恰是一切经济管理者和风险投资者及商品经营者应该首先明确的重大问题。

  望读者朋友们能够喜欢这部书。并对谬误之处批评指正!不胜感激!

  

  杨芳洲        

  2002年12月


目       录

1.00  第一章  问 题 的 提 出

               --两种价值理论

   1.10  第一节 劳动价值论

      1.11  一.劳动价值论并没有回答交换价值是什么

      1.12  二.剩余价值理论

 1.13  三.劳动价值论和不同部门的等量资本大致获得等量利润的普遍情况相矛盾

      1.14  四.一个显著的缺点:使用价值和其物质形态的混淆

      1.15  五.关于必要劳动时间

   1.20  第二节 效用和边际效用理论

      1.21  一.效用的定义

      1.22  二.相对的数量关系

      1.23  三.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1.24  四.每一元钱的边际效用相等的均衡规律

      1.25  五.关于效用现实的客观基础

      1.26  六.关于对效用的主观实质的模糊

      1.27  七.关于总效用概念

2.00  第二章  商品的使用价值

   2.10  第一节 效用和欲望的一些基本范畴

      2.11  一.关于效用主观性质的分析

      2.12  二.有用和效用

      2.13  三.关于欲望

   2.20  第二节 商品使用价值的客观形式

   2.30  第三节 消费的均衡规律

      2.31  一.预期效用与真实效用

      2.32  二.个人消费安排的均衡规律

   2.40  第四节 效用的现实基础

      2.41  一.现实欲望

      2.42  二.现实效用是物化的效用

      2.43  三.社会现实效用

      2.44  四.非商品经济中的现实效用

   2.50  第五节 商品使用价值是主观社会内容和客观存在形式的对立统一

   2.60  第六节 具体效用和一般效用

      2.61  一.对具体欲望和效用的抽象分类

      2.62  二.欲望和效用的一般性质

      2.63  三.从效用和欲望一般到一般的效用和欲望

                 --欲望和效用有限与无限的对立统一

   2.70  第七节 直接效用和间接效用

      2.71  一.直接需求和间接需求

      2.72  二.社会效用具体和一般、直接和间接互相交叉的平衡关系

   2.80  第八节 边际效用和总效用

      2.81  一.边际效用递减的原因和构成部分

      2.82  二.关于空气的边际效用

      2.83  三.关于总效用

   附录:关于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一些性质

      (A)关于需求曲线向右下倾斜的性质

      (B)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一些其它性质

3.00  第三章  交换价值形式与交换发展过程

   3.10  第一节 原始的简单价值形式

      3.11  一.使双方交换意愿一致的原因

      3.12  二.原始的简单价值形式的特征

      3.13  三.原始的简单价值形式的交换比例(数量关系)

              A.两物之间的交换有数量的界限

              B.两物简单交换的比例范围

      3.14  四.原始的简单价值形式的发展趋势

   3.20  第二节 交换和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

      3.21  一.交换的起源

      3.22  二.等一的交换比例和价值表现的形成

      3.23  三.商人、商业与货币

      3.24  四.商品生产中的负效用和劳动以及均衡规律的作用

      3.25  五.关于劳动价值论

   3.30  第三节 已发展为商品交换的简单价值形式

      3.31  一.产生商品简单价值形态的历史时期

      3.32  二.物化的交换价值和社会现实效用的相等

      3.33  三.交换价值相对的数量关系

   3.40  第四节 扩大的价值形式

   3.50  第五节 一般的价值形式

 3.51  一.商品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内在的对立统一发展出物与物外在的对立统一

              A.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空前的外部对立

       B.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彻底的同一性
 
 3.52  二.商品一般效用和具体效用内在的对立统一发展出物与物外在的对立统一

      3.53  三.商品社会效用和个人效用更发展的对立统一

   3.60  第六节 货币的价值形式

      3.61  一.货币形式的发展

   3.70  第七节 第三章结束语:货币与商品流通中的问题

      3.71  一.通货膨胀对商品交换和生产的影响

      3.72  二.通货紧缩对商品交换和生产的影响       

      (1) 紧缩的货币政策能治理通货膨胀吗?

            a.证明:总需求的下降趋势完全可以和物价指数的上升趋势同时并存。

            b.为什么紧缩货币会造成商品供给下降得比需求快?

      (2) 关于货币紧缩的历史反省
 
      3.73  三. 结论

   附录1:现代商品经济中的重大宏观风险

   附录2:关于GDP或GNP的统计方法

      GDP统计方法的修改

      A.修改政府采购与投资的GDP统计方法

      B.修改后的GDP统计指标可结合绿色GDP的概念

      C.用户或厂商缴的排污费不再包括在GDP的统计中

4.00  第四章  对人的欲望的一些补充研究

   4.10  第一节 欲望在形式上的发展

   4.20  第二节 欲望内容的发展

      4.21  一.欲望内容中非现实的本质及欲望更替理论

  

5.00  第五章  商品交换与贫富差别及理想社会

   5.10  第一节 以社会现实效用为内容的等价交换

      5.11  一.平均分配财富的积极意义

      5.12  二.原始公有经济的集体正负效用

      5.13  三.社会现实效用的历史合理性

      5.14  四.有利于社会的贫富差别才合理

   5.20  第二节 贫富差别的社会平衡机制

      5.21  一.清除有害的致富行径

      5.22  二.对合法的贫富差别的平衡

              A.税收对个人收入和财产差异的区别对待

              B.政府扩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贫富差别消极后果的积极平衡

   5.30  第三节 关于未来均贫富的理想社会

      5.31  一.劳动是效用还是负效用

      5.32  二.社会必要的劳动是有效率要求的手段

      5.33  三.热心为社会服务的欲望必将是未来理想社会的精神支柱

6.00  第六章  政府在商品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6.10  第一节 维护国家和平安定的内外环境

   6.20  第二节 维持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正常法律秩序

   6.30  第三节 运用货币和财政政策  保持宏观经济平衡与安全

   6.40  第四节 发展科技和教育

   6.50  第五节 保护生态环境  提高国民健康水平

   6.60  第六节 引导社会欲望和风气的健康发展

   6.70  第七节 本章结束语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杨芳洲
杨芳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