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中国芭蕾舞团访南演出
1971年秋,中国芭蕾舞剧团来南斯拉夫进行访问演出。国内两次致电使馆,强调这一演出的重要性,要求使馆一定做好接待工作。
接待是驻外使领馆的日常工作之一,国内代表团的访问无论级别、规模、时间长短都是重要的,使领馆对每一项接待任务都应当尽职尽责、全力以赴。然而,在接待中国芭蕾舞剧团的准备工作中,驻南使馆明显感觉任务之重。
王晋参赞奉命同南斯拉夫文教科局局长进行协商。此人是南斯拉夫参加过反法西斯战争的老战士,相似的经历赋予他们共同语言。然而两人谈了9次,无法达成一致意见。
双方的分歧在于演出地点。中国芭蕾舞剧团要求先在首都贝尔格莱德演出,然后到外地,并且指定了贝尔格莱德国家剧院作为首场演出的地点。
贝尔格莱德国家剧院
贝尔格莱德国家剧院是享誉欧洲的演出场所,一流的芭蕾舞剧团在南斯拉夫进行演出一般都安排在那儿,国家剧院的演出会成为南斯拉夫各大报纸的头版头条新闻,也会成为南斯拉夫民众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关注的热点。
然而南方却告诉王晋,贝尔格莱德国家剧院已经有了其他安排,而且国家剧院是相对独立的实体,所以南政府无法通过行政手段强迫剧院取消原先的安排。
南方的方案是先在波黑共和国首府萨拉热窝的斯肯德尼亚文化中心,后在贝尔格莱德工会大厦演出。此次来访的中国芭蕾舞剧团规模空前,即使在文艺演出频繁的南斯拉夫,也只有贝尔格莱德国家剧院的硬件设施能够满足剧团的演出要求,如果改变演出地点,唯有另起炉灶、搭台演出。
外交谈判应当设定最低方案和最高方案,然而王晋所进行的这场谈判只有一套方案,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这样的谈判注定是非常艰苦的。
经过数场谈判后,南方对王晋参赞说:“你们不是要为工农兵服务吗?搭台演出能够容纳更多的观众,岂不是更好体现了为工农兵服务的宗旨?”
王晋则说:“没错,正如您所说,我们剧团是为工农兵服务的,所以你们不能随便搭个台子就把一个全心全意为工农兵服务的剧团打发走了,况且这是中国芭蕾舞剧团第一次访问南斯拉夫,得在最好的剧场演出。”王晋参赞迟疑了一下,又说:“现在中南两国正在发展关系,这种行为不会有利于两国关系的改善。”
谈判是双方不同观点的交涉过程,也是双方让步妥协的过程,以较小让步换来对方较大妥协便是谈判的胜利。
经过9场针锋相对的艰苦谈判,双方终于在妥协中达成了一致。南方作出的让步是,同意在贝尔格莱德国家剧院进行演出;我方做出的让步是,同意先去萨拉热窝搭台演出。这一方案得到了国内的批准。
谈判结束后,曾涛大使出面宴请南方有关人员。南方谈判代表对曾涛大使说:“中国参赞很厉害,谈判的时候像一头狮子!”
大使开玩笑说:“你们两个都是狮子!”
为了使接待工作尽善尽美、万无一失,谈判一结束,王晋参赞便乘车前往阿尔巴尼亚使馆“取经”。此次中国芭蕾舞剧团访问欧洲,南斯拉夫是第三站,在此之前,已经在邻国阿尔巴尼亚和罗马尼亚进行了演出。从贝尔格莱德乘车,一天就到达了阿尔巴尼亚首都地拉那。驻阿使馆参赞接待了王晋一行。
尽管剧团离开地拉那已经半个多月了,驻阿使馆参赞还是牢骚满腹。地拉那剧院很小,所以演出地点安排得比较远,然而演出结束后剧团坚持回使馆用餐,因为阿尔巴尼亚全国只有中国大使馆有地道的中餐。
一天,剧团回到使馆后叫苦不迭。驻阿使馆参赞心直口快,说:“你们在国内不是说要重走长征路吗,怎么短短50里路就累得不行了?”中国芭蕾舞剧团是江青非常钟爱的演出团体,哪里听过这种话、受过这种气?对驻阿使馆非常不满意,口口声声要向国内打报告。驻阿使馆当时下不了台,事后回想起来也是提心吊胆,非常紧张。王晋回到贝尔格莱德通报过情况后,使馆决定集中动员全馆力量进行接待。
舞剧团由外交学会秘书长周秋野任团长,刘庆棠是副团长。全团一百余人于1971年11月1日乘火车抵达贝尔格莱德,休息了一夜,第二天就来到首场演出地点萨拉热窝。搭台还没有完成,团员由南方组织在当地进行了参观,并向烈士陵园献了花圈。
11月6日晚,中国芭蕾舞剧团在萨拉热窝作了访问南斯拉夫的首场演出。剧场可容纳3000名观众,波黑共和国议长、萨拉热窝市市长等领导人出席了首演式。
萨拉热窝剧场管理委员会主席和周秋野团长先后讲了话,双方都对中南文化联系的加强和中南友好关系的发展表示了热情的欢迎。当时中国刚在联合国恢复了席位,南方表示祝贺,中方则对南方在联合国对中国的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对外演出时的英文版海报(图源:《光明日报》)
首场演出的是《红色娘子军》,这个用芭蕾舞形式演出现代革命题材的舞剧,欧洲人第一次看到。出现精彩段落时,观众情绪热烈,不断鼓掌。
首场演出结束后,观众反映强烈,说中国芭蕾舞水平高,演现代剧很成功,这是中国艺术的特色,值得他们学习。帮助我舞台人员搭台的南方人员抱怨搭台太复杂,太辛苦。看完演出后,他们却高兴地说,早知道是这么好的芭蕾舞,再辛苦些也愿意。
在萨拉热窝演出两场,在卢布尔雅那剧场演出了两场,在贝尔格莱德除了《红色娘子军》外,还演出了《白毛女》片段,每场演出开始前都有一段《黄河颂》钢琴曲独奏。高亢激昂的琴声让人们想象到了波涛澎湃的黄河,观众十分赞赏。
1971年,钢琴演奏家殷承宗随中央芭蕾舞团出访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法国、意大利六国,每场演出芭蕾舞剧《白毛女》和《红色娘子军》之前,都首先加演《黄河颂》。(图源:网络)
驻南使馆的接待工作是非常成功的,事先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在剧团访问贝尔格莱德期间,对他们的接待也是很热情的,团员轮流来使馆吃中餐。因为这是两国改善关系以后最大的一个艺术团来访,所以在发展中南文化交流方面是很重大的一件事。还有一个原因是使馆人员都分批去看了演出,不少人到后台去过,看到演员们在前台欢快地跳,一回到后台不少演员累得坐下甚至躺下就起不来的样子,知道他们还是很辛苦的。
中国芭蕾舞剧团启程回国后,使馆上下长出了一口气,总算顺利地完成了接待任务。
出处 :《从太行山到加勒比海——王晋大使的外交生涯》(2006年4月出版)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