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培元:拜谒陕甘边(一)
拜谒陕甘边(一)
忽培元
血的教训使革命走向成熟
1933年11月,即照金根据地沦陷后,刘志丹等率领部队奋勇突围,转移到甘肃合水县包家寨子村。由于连续作战和打了败仗,部队有点儿溃不成军。刘志丹看着战士们士气低落,心里很是难过。此时,他亲密的战友,谢子长和阎红彦已经被左倾路线排挤离开部队到中央受训。面对失败的局面,他感到孤掌难鸣。部队向哪里去呢?革命事业如何继续前进?
想到了习仲勋和地方党组织,他便想到了南梁。对,在南梁重建根据地,深入发动群众——让老虎归山,叫游鱼入海。唯有这样,才能避开强敌锋芒,让部队得到休养生息。但这种想法,很可能又被认为是逃跑主义和梢山路线,需要统一认识。眼看天色已晚,他建议部队停下了。在此困境下,中共陕甘边区特委和红军临时总指挥部于当时,即1933年11月3日至5日在合水县包家寨子召开联席会议,总结经验教训,确定了刘志丹同志数次提出的以南梁为陕甘边区革命活动中心的建党、建军、建立根据地的一系列正确的战略方针。
今天看来,这个叫“包家寨子”的村庄,应当视为西北地区的“遵义城”。我党历史上影响深远的“遵义会议”,在当时极其困难的情况下,起到了力挽狂澜的转折作用,恢复毛泽东的军事指挥权,在关键时刻挽救了革命也挽救了党和红军。而“包家寨子会议”,则是在西北革命遭受失败形势下,总结经验教训,从实际上恢复刘志丹对军队的指挥权,并决定创建南梁根据地,将武装斗争与农民运动相结合,这次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会议,相当于是西北革命史上的“遵义会议”。就在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里,讨论研究了决定红军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
包家寨子会议之后,陕甘边区党和红军立即投入创建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33年11月中旬,红42师在师长王泰吉、参谋长刘志丹的率领下回到南梁。在红军的帮助下,习仲勋等再度大显身手,全面展开了创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33年底,以南梁为中心的根据地迅速扩大到东至豹子川,南至东华池,西至柔远川,北至吴堡川的广大地区,并在这些地区相继建立了临时乡政权——农民联合会。于1934年2月25日恢复成立了根据地临时政权——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此后,连续粉碎国民党军队的3次围剿,使根据地发展到陕甘边界十几个县的部分地区,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