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根先:梅花与中国人的品格

作者:全根先 来源:红色文化网 2019-01-20 5332

梅花与中国人的品格

全根先

刚从杭州回来不久。在蒙蒙细雨中,江南的梅花已然绽放,引得行人伫足观赏。回到北京,在轻雾笼照下,不见梅花身姿,且待蜡梅初开时。

在辽阔的中华大地上,梅花随处可见。虽然观赏时间有所不同,人们对于梅花的喜爱之情却是一致的。杭州西湖的孤山、武昌东湖的梅岭、苏州邓尉山的香雪海、无锡的梅园等,每当梅花盛开,总会吸引无数游人的目光,游人如织,比肩继踵。

自古以来,梅花就与中华民族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国栽培梅花的历史,已有两千年以上。梅花不仅在汉族,而且在藏族、白族、瑶族、壮族、彝族、纳西族、高山族等少数民族中,已成为其日常生活与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据说,浙江省天台县国清寺的隋梅,是该寺开山祖师章安大师手植,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年的历史;杭州超山的宋梅,是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亲手所栽;云南省安宁县曹溪寺院中的元梅,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目前,国内梅花的栽培品种已达三百二十多个。

梅花原产中国,别名春梅、红梅、干枝梅等,属蔷薇科李属落叶小乔木。梅花本是野生,国人将其驯化植养,成为花中珍品。在中国,梅花栽培大都分布于西南、东南、华中及台湾等地,因其偏爱温暖湿润气候,在年平均气温十五度至二十三度的环境中生长良好,对于土壤的要求则不严,在地势稍高或有坡度之处均能生长。至于梅花的品种,以开花品种为主,大体分为真梅、杏梅、樱李梅三系,再分直枝、垂枝、龙游、杏梅、美人梅五类,以下又分为十几个大类。

国人对于梅花的喜爱,与梅花的形态自然有关。梅花的形态,在其盛开以后,花冠呈现蔷薇型,花瓣为圆形,花萼亦为圆形,皆为五片花瓣,与桃花、梨花、杏花相同。这种五瓣花形,是梅花花形中的代表。唐初诗人杨炯在《梅花落》中写道:“窗外一株梅,寒花五出开”。“五出”,就是指五瓣、五片。梅花的五个花辦,有时也称为“五叶”。宋代高僧绍昙的《赋梅》诗中写道:“雪边春信到衡茅,谁遣梅兄慰寂寥。秀气一枝抽嫩玉,寒英五叶剪生绡”。其中“五叶”,就是描述和赞美梅花五瓣。当然,由于梅花品种繁多,花形也不只是五瓣,还有单瓣、复瓣、重瓣等。最为奇特的是“台阁”,即花中有一小花开出,西南地区称为“怀中抱子”;还有不少“台阁”变异,如“素白台阁”“粉妆台阁”“台阁朱砂”“台阁大红”等,堪称梅花中的珍品。

人们观赏梅花,当然会注意到梅花的颜色。梅花的颜色,最常见的有红、粉红、白色三种。红色的梅花,艳若桃李,灿如云霞;粉红色的梅花,羞涩含蓄,妩媚动人;白色的梅花,冰清玉洁,清雅脱俗。南宋文人范成大在《红梅》诗中写道:“酒力欺雪寒,潮红上妆面。桃李漫同时,输了春风半。”这时写的是红梅。而北宋文人陈与义在咏梅诗中写道:“爱欹纤影上窗纱,无限轻香夜绕家。一阵东风湿残雪,强将娇泪学梨花。”诗中写的则白梅。元代文人王冕也写有一首《白梅》诗,诗云:“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做乾坤万里春。”诗人以此祝愿天下人都能享受春天的美好。2017年10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中外记者见面时还引用了这首诗。

梅花的香味与众不同。自古以来,人们观赏梅花时,不但喜爱花色之美,更对其别具神韵的暗香赞叹不已。梅花的气味芬芳浓郁,幽香远溢,尚未近树,未见其花,便已有阵阵浮动的暗香袭来。徜徉在梅花丛中,更是香气盈怀,深深地吸上一口气,则能感觉到清香满口,令人心旷神怡。正如北宋文人王安石《梅花》诗中所写:“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一个“暗”字,便将梅花的那种“花外见晴雪,花里闻香气”(语出《红楼梦》)的醉人风韵表现得淋漓尽致。据说,古人最为推崇、香味最浓的一个梅花品种叫黄香梅,范成大的《梅谱》,以及明代王象晋的《群芳谱》中均有关于黄香梅的记载。梅香还能持久。赏梅归家,梅香依然沾襟染袖,香味数日不绝,令人回味无穷。

国人对于梅花的喜爱,大量见诸于文学作品之中。南朝梁诗人吴均在《梅花落》诗中写道:“终冬十二月,寒风西北吹。独有梅花落,飘荡不依枝。流连逐霜彩,散漫下冰澌。何当与春日,共映芙蓉池。”诗人从梅花落下的景象入手,描写梅花在寒风之中“飘荡并不依枝”,与霜雪一起“撒落下冰澌”的壮丽景色。唐代诗人王维咏梅诗中写道:“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表达了故乡的思念。唐代诗人张籍在《梅花》诗中写道:“自爱新梅好,行寻一经斜。不教人扫石,恐损落来花。”诗中表现诗人踏雪赏梅,见到“梅花落”,“不教人扫石”,可见其爱梅之深。历代文人中,北宋诗人林和靖之爱梅与众不同。他是杭州人,终生不娶,二十年不到城里去,就在孤山养梅,把梅作为自己的妻子,把鹤作为自己的子女,人们称他是“梅妻鹤子”。他对梅花有深厚的感情,写下了感人至深的《梅花》诗:“终芳摇落独暄研,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需檀板共金樽。”其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写出了梅花的神态、风韵与内在之美,堪称咏梅绝句。

历代画家中,有许多人对梅花都情有独钟。南宋画家宋伯仁,笃志画梅,每当梅开时节,总要从早到晚在梅园中细致观察,将梅花从盛开到枯萎的各种形态一一描绘下来,并精选出一百余幅不同姿态的梅花装订成册,在每幅下题五言诗一首,留下了著名的《梅花谱》。清代画家金农擅长画梅花,而且特别喜欢画寒梅,所画寒梅有“凌寒独自开”之傲雪英姿,其《梅竹图》上的“凌霜雪,节独高;我与君,共岁寒”,表达的是他坚贞不屈的品格与气节。清代画家李方膺将其居室名为梅花楼,所画之梅以瘦硬见称,笔法苍劲,自成一格,体现其宁折不弯的倔强性格。近代画家吴昌硕一生酷爱梅花,自称“苦铁道人梅知己”。他所作梅花,喜以朱砂、洋红点红梅,极富韵致;所作雪梅,则是墨华水韵,碎玉横空,使人不知是雪是梅。吴昌硕去世后,埋于超山,以梅为伴,传为美谈。

音乐对人精神塑造具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正如古人所言:“移风易俗,莫善于乐”。(语出《孝经》)中国古典音乐中,就有以梅花为主题的经典名曲。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古琴名曲《梅花三弄》。此曲产生于魏晋时期,以琴声之清,写梅花之清,故有“凌霜音韵”之称。在南音中,有一曲《梅花操》,采用器乐合奏的形式,描写梅花不畏严寒、竞相怒放形象,以此赞美其坚忍不拔、高尚纯洁的崇高情操。广为传唱的歌曲《红梅赞》,由阎肃作词,是歌剧《江姐》中的主题歌,歌词写道:“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向阳开!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昂首怒放花万朵,香飘云天外。唤醒百花齐开放,高歌欢庆新春来,新春来!”此曲以梅花来表现共产党员江姐的高尚品格,她虽为弱女子,却满怀豪情,英勇不屈,铁骨铮铮。江姐以自己的生命,生动地诠释了梅花坚忍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

事实上,在中华文化中,梅花早已不是一种供人观赏的普通花卉,而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甚至可以说是文化精神的一种象征。梅花的精神,不仅被文人、学者、艺术家所歌颂,而且已广泛地渗透到民众的日常生活之中。在人们的心目中,梅花不仅是一朵花,她已经完全被人格化了,人们在梅花身上发现了做人理想的境界和品格。梅花除了自身的姿态美,还代表了许多更好、更美的事物。古人认为,“梅具四德:初生为元,开花如亨,结子为利,成熟为贞”。(语出《朱子语类》)梅花绽开五瓣,象征快乐、幸福、长寿、顺利、和平,故有“梅开五福”之说。梅花所蕴含的文化意义,或者说梅花精神,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折射出中华民族博大深邃、古朴久远、耐人寻味的文化内涵,体现着中华民族最深沉、最持久的精神追求。人们爱梅、赏梅、咏梅,或咏梅言志,或借梅寄情。国人还将各种花卉分为不同品级,梅花被认为是“仙品”,桃花是“华品”,杏花是“贵品”,莲花是“静品”,兰花是“高品”,菊花是“逸品”。一个“仙”字,表明了梅花超凡脱俗的高贵品质。

在传统文化中,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 在诗人、画家的笔下,梅花的形态,总离不开横、斜、疏、瘦四字。至于赏梅的标准,当代画家张大千曾提出:“贵稀不贵繁,贵老不贵嫩,贵瘦不贵肥,贵含不贵开”,即所谓“梅韵四贵”。中国画中梅的形象,经常被夸张和强化,或体态古怪,磐曲如龙;或老干奇特,枝梢清健;或如剑似弋,羽飞箭发;或龙鳞老斑,仰俯收放,真是千姿百态,气象万千。在传统工艺美术中,诸如雕刻、织绣、陶瓷、剪纸、编织、漆器当中,“四君子”图案大量呈现。梅、兰、竹、菊“四君子”的吉样图案,取梅、兰、竹之不畏严寒、刚正不阿,取菊之清雅自得、不趋炎热之高风亮节。人们以“岁寒三友”来比喻忠贞不渝的友谊,以“四君子”表达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因此,在中华文化中,梅花与松、竹、菊一起,呈现的不仅是一种自然美,更是一种人格力量、道德情操,寄托着人们的理想和价值追求,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梅花傲霜斗雪,独立严寒,是中华民族不畏强暴、不屈不挠、巍然独处的精神象征。梅花先春而放,一花独开,报春而不媚春,自傲而不狂妄,当万紫千红、春回大地时,她却悄然隐容,体现了中华民族高贵谦逊的美好品德。正如南宋诗人陆游在《卜算子·咏梅》中所写:“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词中的梅花,未免显得孤寂、凄凉、清高。而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咏梅》词,则“反其意而用之”,词中写道:“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毛主席的这首词,作于1961年,正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遇到严重困难时期。此词通过对梅花俊美而坚韧不拔形象的塑造,迎冰雪而报春,寄托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人要藐视困难,英勇无畏,坚持真理,同一切反动势力作不屈不挠的斗争,坚定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抒发了革命领袖的英雄气概和壮志豪情。

总之,梅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梅文化为我们积淀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我们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英明领导下,我们一定要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不忘初心,不慕虚名,以不争春的从容、不畏寒的定力,砥砺奋进,将我们的伟大梦想化作“乾坤万里春”,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作者简介:全根先,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中国记忆资源建设总审校,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理事,红色文化收藏专业委员会顾问,北京师范大学影像史学研究中心客座教授,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理事。)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全根先
全根先
18
1
0
2
3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