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改变了世界

作者:高殿杰 来源:乌有之乡 2016-12-31 689

毛泽东改变了世界

——纪念毛主席诞辰123周年

高殿杰

    1972年2月21日,北京天气寒冷,地上还有积雪。已届79岁高龄的毛泽东在中南海自己的书房,会见了前来访问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在这么一个看上去不是很庄重的场合会见一国的最高领导人,这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尼克松大为激动,当时世人都把见上毛泽东一面视为一生最大的荣耀,尼克松也不例外,在来之前对能否受到毛泽东的接见心里还没底。基辛格后来在《论中国》里回忆说:“跟毛泽东的会面,每次都不是先约定好的,而是像从天而降的消息。这好像过去君王召见臣民的方式。” 基辛格不想留下尼克松是蒙召的印象。

  作为一个伟大的战略家、哲学家,毛泽东别出心裁地选择了尼克松抵华前曾谈起的“准备和毛、周谈哲学”一事作为开场白。显然,他认为中美双方应该从战略的高度出发考虑问题,“而不是只集中讨论眼前的问题”。所以当尼克松一想谈中美、中苏具体细节问题,毛泽东就把话岔开,让他找周恩来去谈。尼克松不无崇拜地说:“读了主席的诗词和讲话,我知道主席是一位思想深刻的哲学家。主席的著作感动了全国,改变了世界。”毛泽东大手一挥——这是他的标志性动作,说:“我那些东西算不得什么。没有改变世界,只改变了北京附近几个地方。”

  这当然有自谦的成分在里面。毛泽东不仅属于中国的,也是属于世界的;毛泽东不仅改变了中国,同样也改变了世界。仅就这次会见而言,世界的航向也被改变了。历史的大河滚滚滔滔,到了这里,如同雅鲁藏布江一样,来了一个九十度的大转弯。当中美第一个联合公报《上海公报》在上海发表,举世为之震惊。中美关系从此进入一个新阶段,之后才会有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直至中美正式建交。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是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一句。集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哲学家和诗人于一身的毛泽东,似乎就是为改变世界而来,这是马克思所不能比的。

  毛泽东一生八十又三,以28年为一个基点,正好分为三个阶段。从1893年出生到1921年共产党成立,是第一阶段,毛泽东读书求学,睁眼看世界;1921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是第二阶段,毛泽东进行革命斗争,破坏旧世界;1949年到1976年逝世,是第三阶段,毛泽东缔造了新中国,建设新世界。

  读书:睁眼看世界

  毛泽东也是个90后,是上上个世纪即19世纪的90后。出生的1893年,正是风雨飘摇的旧中国。清政府腐败无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其后一年,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李鸿章苦心孤诣经营的北洋水师不堪一击全军覆没。《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自1840年以来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再四年,1898年世界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后两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中国自此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毛泽东后来不无痛心地说:“全世界几乎一切大中小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中国。”习近平也说:“我经常看中国近代的一些史料,一看到落后挨打的悲惨场景就痛彻肺腑!”

  毛泽东的出生地湖南韶山,自古以来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相传舜帝南巡时,奏韶乐于此,因此得名。 韶山山脉由南往北,曲折绵延,有20余里长。山脚下一条狭长的谷地如水银泻地、如巨龙饮水,这就是韶山冲了。最高峰韶峰是南岳衡山七十二峰之一,位列第七十一峰。当早晨的第一缕阳光映照在韶山冲,群山万壑,云蒸霞蔚,隐隐然有龙脉之大气象。毛家的先人可追溯到明洪武十三年,也就是1380年,来自江西的毛太华参加了朱元璋的红巾军并随军征战到云南,因有功被封官,这个时候携妻子儿女迁居到了湖南韶山地区。据说毛泽东的祖父埋在了龙脉上,一个叫做虎歇坪的地方,说是这里经常有虎在此歇息、晒太阳。 于是就传说毛泽东是神仙显灵,真龙天子降世。在战场上接连失利同时也迷信风水的蒋介石曾派何健到韶山冲来挖毛家的祖坟,想挖断“龙脉”,灭掉“龙气”,破坏毛家风水。 蒋介石的溪口老家蔣母墓地,据说也是蒋介石请很有名的风水先生花了近半个月时间才找到的。说是这座山形状如弥勒佛,而墓地的位置正好在弥勒佛的肚脐眼上。可当溪口撞上韶山冲,风水不灵验了,弥勒佛也不顶用了。蒋介石先后有三次下野经历,前两次都是退隐溪口东山再起的。1949年又是从溪口开始败退台湾,可蒋介石念兹在兹的“反攻大陆”梦却至死25年也没能圆。

  地以人显,因为出了个毛泽东,韶山冲也“一举成名天下知”。而那时的韶山冲远没有今天这样有名,没人会想到这里真就诞生了“真龙”,没人会想到这个叫“石三伢子”的小孩日后会成为改变世界改变历史的巨人。历史上从来没有任何一个人像毛泽东这样让人对他的情感处于两极之中,一方是恨得要命怕得要死,另一方则是无比敬仰和爱戴。现在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游人来到韶山冲,踏着伟人当年的足迹,寻找伟人当年的影子,缅怀伟人的丰功伟绩。

  毛泽东在韶山冲生活了17年。在这17年里,毛泽东背着父亲毛顺生读了大量的书,因为父亲只要求他会记账算账就行了,并不想让他在读书上考取什么功名有什么出息,何况那时科举已经废除了。毛泽东所读的多是《史记》、《汉书》等古籍和《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说岳全传》之类的旧小说。唤起毛泽东政治兴趣并促使他继续求学的,是郑观应的《盛世危言》。此后又读到了冯桂芬的《校邠庐抗议》、陈天华的《警世钟》,这些都给他以强烈的震撼。对父亲个人的叛逆渐渐转变为对国恨家仇的愤慨,毛泽东的爱国情愫从幼小的心灵深处油然而生。

  群山环抱的韶山冲不能阻挡毛泽东睁眼看世界的视野,他的心早已飞跃了千山万水。 1910年,17岁的毛泽东第一次离开故乡韶山的热土,迈出了人生关键的一步。他用扁担挑着装有一件长袍、两条床单和一顶蚊帐以及《水浒传》、《三国演义》等书籍的小筐,他要去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这是一新式学校。临行前,毛泽东给父亲留下一张便条,是一首诗,是改自日本“最后一个武士”西乡隆盛抄写一日本高僧的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这是少年毛泽东的决心,出去就不再回来。就这样,怀着救国救民的理想,毛泽东走出了韶山冲,走向了世界。

  水浅养不住大鱼。毛泽东在东山高等小学堂只读了半年多时间,就又去了湖南省会长沙,后来考入湖南省立第一中学。但就在东山高等小学堂这半年多时间里,毛泽东仍如饥似渴地阅读了大量书籍。中国历史自然不在话下,了解了从古代的封建帝王诸如汉武大帝、李世民到近代的洪秀全、曾国藩、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的等。同时毛泽东也开始了外国历史的阅读,一本《世界英雄豪杰传》让他知道了拿破仑、叶卡捷琳娜、彼得大帝、威灵顿、格莱斯顿、卢梭、孟德斯鸠和林肯等历史人物。毛泽东也想成为那样的伟人,事实上,他不仅做到了,而且超越了。毛泽东的思想开始向革命者转变,人生之路徐徐打开。

  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一中学也没呆多长时间,也仅仅是半年,因为反感学校的课程内容、校规,就毅然决然退学,开始了又半年多的湖南省立图书馆自学生涯。嗜书如命,是毛泽东最大的爱好,伴随了他的一生。这时候毛泽东已经19岁了,他每天早上进去,晚上出来,中午随便糊弄一口。他废寝忘食地读政治、历史、地理、哲学、诗歌、神话等方面的书籍,视野进一步开阔。阅读过的名著有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穆勒的《穆勒名学》和赫胥黎的《天演论》,还有斯宾塞的作品以及古希腊罗马的经典著作,等等。站在图书馆门厅里悬挂着的《世界坤舆大地图》前,毛泽东思考的是宇宙和人生,大本大源的问题。人从哪来?要到哪去?世界要向何处去?

  1913年,毛泽东20岁,又进了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后并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一师是所好学校”,多年后毛泽东还赞美说:“比较当时一般大学的水平却要高得多”。正是在这里,毛泽东遇到了他人生中的贵人,是他的老师后来也是他的岳父大人——杨昌济。没有谁单单依靠自己就能成功,在你的人生道路上,总要有一个提携你的恩人。毛泽东在一师遇到了好多位好老师,比如徐特立、袁仲谦,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杨昌济。杨昌济的学生数以千百计,而他却对毛泽东尤其欣赏。后来在与斯诺的谈话中,毛泽东颇有感慨地说:“给我印象最深的老师是杨昌济……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努力鼓励学生立志做一个公平正直,品德高尚和;有益于社会的人。” 1917年,24岁的毛泽东跟随留过洋的杨昌济教授学习德国哲学家泡尔生的《伦理学原理》,还学习逻辑学、哲学和教育学。毛泽东用“二十八画生”在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上发表了第一篇文章,题目是《体育之研究》。“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毛泽东身体力行,每天很早起来锻炼身体,坚持冷水洗澡,以此磨练意志。多年以后的1964年,毛泽东和侄子毛远新交流冬泳的体会,还在说“冬泳好”。也正是在这一年暑假,毛泽东和萧子升——萧三的哥哥萧瑜,萧三是毛泽东东山高等小学堂的同学,毛泽东去省立第四师范学校也是他说服毛泽东去的。——徒步考察了湖南5个县,行程900多里,历时一个多月。

  1918年,杨昌济受到北大校长蔡元培的邀请来北大执教。两个月后,毛泽东和蔡和森、萧子升、罗章龙等杨门弟子20余人也追随而来。这是毛泽东第一次到北京,当时大概不会想到这会是他以后的常居之地,逝世后遗体会保存在水晶棺中安放在天安门广场上的毛主席纪念堂里供后人瞻仰。在北京,虽然生活清苦,用毛泽东后来的话是“隆然高炕,大被同眠”,但毛泽东的视野进一步扩大了,认识并结交一批有头有脸的人物,人生之路更加宽广了。 在杨昌济的帮助下,毛泽东结识了当时担任北大图书馆主任的李大钊,并到该馆工作。同样也正是杨昌济促成了爱女杨开慧与毛泽东的婚恋关系。那时毛泽东身份低微,不被人看得起。每天的工作是登记新到的报刊和阅览者的姓名,管理十五种中外报纸,月薪八元。但这对于来自外乡农村的毛泽东来说,已是很大的满足了。而当时的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月薪六百元,文科学长陈独秀月薪四百元,教授月薪起码二百元。这一段经历对毛泽东来说弥足珍贵,但也有着不愉快回忆。1936年毛泽东对斯诺谈及时说:“我的职位低微,大家都不理我。我的工作中有一项是登记来图书馆读报的人的姓名,可是对他们大多数人来说,我这个人是不存在的。在那些阅览的人当中,我认出了一些有名的新文化运动头面人物的名字,如傅斯年、罗家伦等等,我对他们极有兴趣。我打算和他们攀谈政治和文化问题,可是他们都是些大忙人,没有时间听一个图书馆助理员说南方话。”其实胡适只比毛泽东大两岁,可是留过洋,吃过洋面包,挂着“博士”、“教授”头衔,比毛泽东神气多了,当知道毛泽东的身份后,对毛泽东的提问不屑一顾。

  毛泽东在北京开始了思想上的伟大的转变,是年毛泽东刚刚26岁。这是一个转折点,是毛泽东从唯心主义到辩证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思想的转折点。 本来毛泽东是为了筹备组织湖南学生赴法勤工俭学的。蔡和森、李维汉走了;离北京不远的天津,一位名叫周恩来的青年也做出了留学法国的决定;西南的重庆,另一名叫邓希贤的青年,也以勤工俭学的身份开始了法国之旅。可最终毛泽东却留了下来。经济窘困是一方面的原因,毛泽东更认为中国的问题的解决办法在中国,首先要研究好自己的国家。这也正是毛泽东区别于他人高出于他人的地方。1919年毛泽东接到舅舅来信说母亲病重的消息回到长沙。之后五四运动爆发,湖南学生联合会正式成立,毛泽东担任了会刊《湘江评论》的主编。这是一个人的《湘江评论》,文章几乎都是毛泽东一个人写的。《湘江评论》出了四期,就被湖南军阀张敬尧查封了。毛泽东积极领导了湖南的青年学生运动,率团到北京请愿驱张。这是毛泽东第二次到北京,第三次要等到30年后了。最终张敬尧被驱逐出湖南,毛泽东又回到韶山。今非昔比,毛泽东被母校聘为校友会会长,并任该校附属小学学校校长,这是毛泽东第一个官职。再次离开韶山,就是1921年去上海参加共产党一大了。

  革命:破坏旧世界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是一件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准确点说,党的生日应是7月23日而非后来所定现在所纪念的7月1日。95年前的上海望志路属法租界,当十几个年轻人聚集在李汉俊家那幢青砖楼房之内干一件开天辟地大事的时候,外面的世界一如既往地喧哗与骚动,没有人听得到历史悄然而至的脚步。即便是这十几个年轻人,当时也没有意识到这次会议的重要意义,甚至李大钊、陈独秀也没有意识到。而李大钊没来,让刘仁静和张国焘作为北京代表参加;陈独秀也没来,派了个人代表包惠僧。周佛海来了,但也不是来开会的,是与一个名叫杨淑慧的富家女从广州逃婚来的。陈公博也是带着新婚的年轻都妻子来的。60年后,刘仁静80多岁了,是当时惟一健在的一大代表。他回忆说:“那时没想到是那样一个重要的会议。” 而那时刘仁静仅19岁,是最年轻的一位。最年长的何叔衡也不过45岁,董必武35岁。12名正式代表加上1名个人代表再加上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尼科尔斯基两人,15人的平均年龄28岁,正巧是毛泽东的年龄。一群年轻人,一群热血男儿,于祖国危难之际,就这样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一面赤色的大纛。用了28年的时间改变了中国,改变了世界,改变了历史。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当初的13位代表日后走上了迥异的人生,有的流血牺牲,有的叛党投敌,有的做了汉奸。最后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开国大典的,只有毛泽东和董必武两位。由于可疑分子的出现,为安全起见,会议的最后一天是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只游船上举行的。这艘小船,晃晃悠悠,从南湖出发,游过大江大河,28年弹指一挥间,一个民族崛起了,一个崭新的中国岿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创始人,还曾是中国国民党党员,同样也对国民党的改组、“建军”和“整党”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在很少有人关注这一段了,毛泽东一生干的大事情太多,太多。是孙中山在最困难的时候,遇到了共产国际遇到了共产党。如果从1924年国民党一大算起,共产党的资格要比国民党还老,那时候共产党三大已经开完了。同样,毛泽东的资格也比蒋介石老,毛泽东在国民党一大被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而蒋介石那时连正式代表都不是。毛泽东在会上慷慨陈词,蒋介石只能在台下默默地听。1922年陈炯明背叛革命背叛孙中山,蒋介石孤身救驾,这使他得以被孙中山的充分信任。1923年孙中山派蒋介石率团访问苏联,蒋介石向苏联人说他正刻苦钻研《资本论》,斯大林对蒋介石颇有好感,一度希望蒋介石能加入共产党。可事与愿违,蒋介石最终叛变了革命,1927年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同年8月,毛泽东“自我罢免”了在国民党内的一切职务,又一次回到了生养他的故乡韶山。这次没能呆多长时间,来去两个星期多点,再次离去不比往常,与爱妻杨开慧就此永别。等再回韶山冲是32后的事情了,1959年新中国成立已十个年头,前后是两个世界。“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发动著名的“秋收起义”,从此开始了井冈山的革命斗争,走出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伟大人物从不随波逐流,总是逆潮而动。当年毛泽东没有赴法勤工俭学,这次他得到的中央指示是搞城市暴动,而他却把队伍拉到了山沟沟里,搞起了农村起义。毛泽东意识到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是农民问题,马克思主义就在山沟沟里。这期间毛泽东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井冈山的斗争》等著名文章,从理论和实践方面,系统地总结了井冈山革命斗争的经验,阐述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历史证明这是正确的,但当时毛泽东却遭遇了许多不公正的待遇,1929年和1932年两次被从红军领导岗位上赶下来。陈毅后来说:“毛主席是一个……受过污辱、冤枉和虐待的人……他被撤过职,受过党内审查,被宣布为机会主义者,蒙受耻辱,被送往后方休养。没有人去看望他,因为谁也不敢接近他。”就在1929年第一次被从红军领导岗位上赶下来后,毛泽东害了疟疾,很严重,让共产国际误以为病死了,还在机关报《国际新闻通讯》上发了长达千字的讣告。俗话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鬼门关闯过来的毛泽东必定要走不寻常之路。与现在言必称美国一样,当年留过洋的海归派指手画脚,总以为高人一等。毛泽东这个土包子,满嘴的湖南口音,自然不被放在眼里。可王明、博古的 “城市中心论”不灵验,中央机关在上海也呆不下去了,最后不得不投靠他们斥之为要做“土匪”的毛泽东,跑到江西苏区来。博古、李德剥夺了毛泽东的权,却又打不赢蒋介石的围剿。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赣南、闽西也保不住了,震撼世界的长征就这样开始了。《十送红军》歌中唱道:

  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

  秋风(里格)细雨,(介支个)缠绵绵

  山上(里格)野鹿,声声哀号

  树树(里格)梧桐,叶呀叶落完

  问一声亲人,红军啊

  几时(里格)人马,(介支个)再回山

  ………………

  缠绵悱恻,催人泪下,可见军民鱼水情深。

  那是一次悲壮的行军。长征出发时8.6人,湘江一役竟减员至3万!鲜血染红了湘江,其惨烈之状可见一斑。“昔闻湘水碧绿如染,今闻湘水胭脂痕。”鲁迅1931年创作《湘灵歌》时,大概不会想到1934年的湘江之役的惨烈。

  没人是蒋介石的对手,除去毛泽东。蒋介石一生干掉对手无数,比如,汪精卫、李宗仁、有“小诸葛”之称的白崇禧。可偏偏毛泽东就是他的克星。既生瑜,何生亮,毛泽东仿佛就是为对付蒋介石而来。1925年汪精卫之所以推荐毛泽东担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就是想利用毛泽东来牵制心狠手辣的蒋介石。这样看来,毛泽东也应该感谢蒋介石。前四次反围剿胜利,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上上下下从将领到普通士兵都在内心反思,为什么会是这样?在后来的回忆中,也都谈到了这一点。刘伯承说:长征开始后,“广大干部眼看五次‘围剿’以来,迭次失利,现在又几乎濒于绝境,与反四次‘围剿’以前的情况对比之下,逐渐觉悟到这是排斥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正确路线,贯彻错误路线所致,部队中明显地滋长了怀疑不满和积极要求改变领导的情绪。这种情绪随着我军的失利,日益显著,湘江战役,达到了顶点。”聂荣臻也说过:“我们经常在一起交换意见,认为:事实证明,博古、李德等人不行,必须改组领导。”郭化若回忆说:“‘毛委员有办法!’这是当时红军中流行的一句话。毛委员就是有办法,而且有的是最好最妙的办法。”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1935年的遵义会议,不得不又把毛泽东请回来,把军事指挥权交给他,又破格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对党和红军的领导地位。自1925年中共四大上毛泽东离开了最高决策层,十年之后才重新回来。也正是遵义会议,摘掉了戴在毛泽东头上十年之久“机会主义”和“右倾”的帽子。而这个代价是巨大的,红军丧失了90%,苏区几乎丧失了100%。后来的事实证明,是毛泽东在最关键的时候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自此,红军就像痊愈了羚羊,轻快地前进了。毛泽东把他的军事天才发挥得淋漓尽致,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直达陕北。长征二万五千里,最后剩下不到8000人,而这剩下的全是党的精华。从井冈山到延安,空间位移,一段漫长的路,一段不平常的路。在1935年12月召开的瓦窑堡会议上,毛泽东总结长征的伟大意义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

  “解放区的天是朗朗的天”,“毛主席来了晴了天”,歌词不是歌词,歌词是陕北人民陕北老百姓内心的真实写照。

  陕北千沟万壑,几千年的黄土地啊,诉说着无言的沧桑。就是在这里,共产党扎下了根。这里是红军长征的终点,更是中国革命的新的起点。延安,一个不起眼的小地方,也因毛泽东的到来享誉海内外,三四十年代,成为革命青年向往的圣地。延安名字的由来也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延安,旧称肤施。肤施的意思就是‘肤肉恩施’:佛传尸毗王在清凉山修行时,遇老鹰捕食小鸽,尸毗王赶走老鹰后,又割肤肉喂养小鸽,‘肤施’之谓,盖得源于此,如今延安清凉山下,仍有圣迹可寻。”“延安三山鼎立,分别是清凉山、凤凰山和嘉岭山,三山襟带延河及其支流南河穿城而过,如藏龙卧虎,气象万千。”延安时期是毛泽东写作的丰硕期,理论日趋成熟,最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著名的《论持久战》、《矛盾论》、《实践论》、《改造我们的学习》、《反对党八股》、《整顿党的作风》、《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老三篇”(《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和《愚公移山》)等都是在这里完成的。还有一首著名的词,那是毛泽东初到陕北而作。一场大雪把陕北高原装扮得是“银装素裹,分外妖娆”,毛泽东见此美景诗兴大发,遂填词一首,这就是震烁古今的《沁园春· 雪》。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以此词相赠老朋友柳亚子。柳亚子惊呼:“展读之余,叹为中国有词以来第一作手,虽苏(东坡)、辛(弃疾)犹未能抗手。”柳亚子本就称颂毛泽东勇闯龙潭虎穴为“弥天大勇”,这回更是被毛泽东文采所折服。一经重庆《新民报晚刊》发表,整个山城为之轰动。蒋介石立即召来御用文人填词应对,可惜词倒填了不少,却没一首像样的。40多年后,李敖在谈到这件事时,还感叹道:“可惜,国民党徒虽多,但多的只是会抓人、关人、杀人、捞钱的特务贪官,是只会写写党八股的腐儒酸丁级的奴才文官和奴才学者。结果,一直到逃离大陆时,‘毛泽东级’的《沁园春》国民党连一首还没有写出来。”

  在贫瘠的黄土高原上,毛泽东领导着共产党一面坚持抗日战争,一面思索着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中国向何处去?这不是完成时,永远是进行时是将来时。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毛泽东与黄炎培的“窑洞对”,探求打破“天下兴亡周期律”的途径。1944年,在明亡三百年也是李自成攻进北京旋即败退北京三百年的祭日里,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发表了《甲申三百年祭》一文。 郭沫若在文中指出:明朝的灭亡不是亡于“外寇”满清,也不是亡于“流寇”李自成,而是亡于自身的腐败。 对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来说,也是“一场大悲剧”。起义军首领们进京后,“似乎都沉沦进了过分的陶醉里去了”,“纷纷然,昏昏然,大家都象以为天下就已经太平了的一样”。 善于从中国历史吸取经验教训的毛泽东立刻认识到此文的价值、重要性,把《甲申三百年祭》作了整风运动的文件,于4月12日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和5月20日在中央党校所作的讲演《学习和时局》中特别谈及此文,说:“我党历史上曾经有几次表现了大的骄傲,都是吃了亏的。”“全党同志对于几次骄傲,几次错误都要引为鉴戒。近日我们印了郭沫若论李自成的文章,也是叫同志们引为鉴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此前一年,1943年蒋介石也由陶希圣捉刀代笔写了本《中国之命运》,可惜的是,由于视野的狭隘、局限,没能认识到根本问题。坚持认为明亡于 “外寇”和“流寇”,所指很明显,日本和共产党。这样来看“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出笼,也就不奇怪了。毛泽东和蒋介石有很多相似之处,不同之处也正在这中间,决定了两人日后的走向。两人又都佩服曾国藩,毛泽东学到的是曾国藩的组织能力,而蒋介石的学到的是曾国藩的暴力。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曾国藩杀人如麻,有了“曾剃头”的绰号。泾渭分明,高下立判。蒋介石也经常说他当年读书如何如何勤奋,他也能写一手工工整整的毛笔字,但与毛泽东的龙飞凤舞比起来,还是显得局促,不自信,《双十协定》上的签字对比鲜明。两人重庆谈判时的照片上,毛泽东澹定自若胸有成竹,蒋介石笔直站立拘束紧张。

  八年抗战,蒋介石一溃千里,军队越打越少,而共产党是越打越多。蒋介石自己躲到峨眉山上,看着日本帝国主义者制造惨无人寰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小鬼子投降了,蒋介石却下山摘果子来了。历史发展让人不敢相信,只三年,风卷残云,蒋介石400万大军作鸟兽散了。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彻底摧垮了蒋介石的反动势力,他只好孤零零逃窜到台湾。蒋经国日记里写当时从溪口败退的情景,“极目四望,青山无语”,一幅凄凄惨惨戚戚形象。1921年毛泽东赴上海参加共产党一大的路上与萧子升同行,他说只要30到40年时间,共产党就能改变中国。这是极为精准的预言,事实上只用了28年,是毛泽东当年参加一大的年龄。

  一个旧的世界被破坏了,打败了日本小鬼子,赶跑了蒋介石。这就是毛泽东自我总结的第一件大事。邓小平也不得不承认“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缔造:建设新世界

  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处于华北平原和太行山交汇处。西扼太行山,东临冀中平原,在一片向阳的马蹄状山坳里,三面环山,一面环水。据史书记载,西柏坡原名“柏卜”,始建于唐代,因村后坡岭上翠柏苍郁而得名。西柏坡有幸成为了“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与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遥相呼应。毛泽东就是在这里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也正是在这里,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向全党发出了警惕“糖衣裹着炮弹” 攻击的谆谆告诫。“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1949年3月23日上午,毛泽东离开西柏坡,率中共中央走在了进京的路上。那时的北京还不叫北京,叫北平。一年前,毛泽东东渡黄河,离开陕北;再往上溯一年前,毛泽东放弃延安,离开了生活十年的窑洞、杨家岭、宝塔山,开始在陕北转战。“不打败胡宗南,我就不离开陕北。”胡宗南被打败了,毛泽东可以离开陕北了。毛泽东挥手向前来送行的老乡招手致意,在那里已战斗生活了13个春秋。是那里的小米滋养了他们的生命,是那里的人民支持着中国解放事业。那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让人难舍难分。现在又要离开西柏坡了。临行之际,毛泽东语重心长地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周恩来回答说:“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 “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又是惊人的不相似。在大渡河没做第二个石达开,在北京要做第二个李自成吗?这是毛泽东不能不考虑的,他想的问题还是革命胜利之后中国的前途,而不是个人进京享清福。

  1949年10月1日,秋高气爽。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地球上四分之一的人口就在这一天获得了解放。二十八门礼炮隆隆作响,毛泽东用他那浑厚的湖南口音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

  “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做倾盆雨。”泪水与鲜花交织在了一起。

  而在海峡的那一边,孤零零的台湾小岛子上,一派死寂。蒋介石正望着对岸发呆,他弄不明白他到死也没弄明白,人民怎么会当家作主,他拥有几百万的军队、先进的美式武器装备,怎么会沦落到这般田地,成为一个笑话。

  蒋介石留下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是“一张白纸”,金银珠宝都被他运到台湾去了。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 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但事物都有两面性,“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画图。”战胜无数艰难险阻的毛泽东,心中在勾画着美丽的蓝图。事实胜于雄辩,看一看毛泽东时期的各项成就:

  “一五”计划时期开始到“四五”时期,中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逐步建成了一批门类比较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涉及冶金、汽车、机械、煤炭、石油、电力、通讯、化学、国防等领域,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铁路、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有明显的进展。从1964年开始的“三线”建设,既增强了国防力量,也改善了工业布局。中国不仅已经能够自行设计和批量生产汽车、飞机、坦克、拖拉机等,而且成功地爆炸了原子弹、氢弹,发射了中远程导弹和人造卫星。同时,新中国还通过兴修水利、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培育推广良种、提倡科学种田,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水平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建立,使中国在赢得政治上的独立之后赢得了经济上的独立,为中国以后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也为中国与外国包括发达国家在平等原则下发展经济往来创造了前提。此间中国的经济得到了相当快的发展。从经济发展的速度来看:从1952年到1978年,工农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率为8.2%,其中工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率为11.2%。这个发展速度,在世界上居于前列。从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来看:钢产量从1949年的16万吨发展到1976年的2046万吨。发电量从1949年的43亿度发展到1976年的2031亿度。原油从1949年的12万吨发展到1976年的8716万吨。原煤从1949年的3200万吨发展到1976年的4.83亿吨。汽车产量从1955年年产100辆发展到1976年的13.52万辆。在全国人民的努力下,我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的位次,1957年到1978年,谷物3→2,棉花2→3,猪牛羊肉2→3,化学纤维26→7,布3→1,煤5→3,原油23→8,发电量13→7,钢9→5,水泥8→4,硫酸14→3,化肥33→3。这表明,除了少数农副产品产量的位次稍有后退外,谷物和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在世界的排位都明显提前了。与此同时,人民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水平得到逐步提高。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始终把满足人民基本生活需要作为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从1949年到1976年,粮食的人均占有量从418斤增加到615斤。在全国人民节衣缩食支持国家工业化基础建设的情况下,尽管人民群众生活逐年改善的增幅不大,但初步满足了占世界1/4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这在当时是世界公认的奇迹。教育事业得到长足发展。从1949年到1976年,小学在校生从2439万人发展到1.5亿人;中学在校生从103.9万人发展到5836.5万人;高等学校在校生从11.7万人发展到67.4万人。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医疗事业也得到蓬勃发展。20世纪50年代后期,农村普遍建立了县、区(社)两级医疗卫生机构,60年代又在绝大多数生产大队建立了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国人口的死亡率从1949年的20‰下降到1976年的7.25‰。那时候的党风廉政建设和思想文化建设成效明显, 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群众文化生活比较丰富,许多基层单位都有业余宣传队。在军工国防上,1964年原子弹爆发,1967面氢弹爆发,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升空,这是国家和平安全的保障。

  如同当年共产党一样,新中国各项建设也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这是任何一个有良心的人所不能抹杀的成就。

  建国伊始,与以美国为首的17个国家组成的“联合国军”在朝鲜战场作战。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最终的胜利,大大提升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张文木说:“面对美国的咄咄逼势,毛泽东主动打出去,虽然把美国给得罪了,却换来了苏联支持。这样就打出了一个相对有利的地缘政治格局,同时保护了东北的安全。这些在建国第二年就决定并完成的惊天伟业,并非‘布哈林式’的账 房先生,更不是那些天真的书生们所 能想得到和做得到的。这只能是我们的毛泽东及其战友们所能想得到、做得到的。”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1949年出兵西藏,1958年炮击金门,1962年中印之战,1969年珍宝岛之战,1971年出兵南海,均是毛泽东的大手笔、大制作,打出一支英勇的人民军队,一个安全的国防,一个大国强国。越战时,毛泽东警告美国不准越过17度线,美军就没敢越过17度线。邓小平说,毛泽东晚年还提出了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并且亲自开创了中美关系和中日关系的新阶段,从而为世界反霸斗争和世界政治前途创造了新的发展条件。我们能在今天的国际环境中着手进行四个现代化建设,不能不铭记毛泽东的丰功伟绩。毛泽东今天仍在国际上拥有巨大的影响力,尼泊尔有毛派共产党。

  毛泽东,毛泽东,毛泽东!

  文化大革命是毛泽东自我总结的另一件事。对于这件事,毛泽东自己也说:“拥护的人不多,反对的人不少。”毛泽东非常清醒地意识到了另外一股势力的存在,并对此保持了高度的警觉。为了红色江山,毛泽东反官僚反腐败,继续走群众路线,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来牵制官僚集团。毛泽东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防止权力群体的腐败和特权。改革开放后的30年, 是权力群体权势大解放的30年,民众权利被收缩。仲大军说:“以前所有的监督和约束都消除了,官僚群体获得了任何历史时期都难以比拟的自由伸张。伴随着这种权力的扩张,经济腐败和政治腐败也达到了惊人的程度。” “经过30年的改革,人们开始理解毛泽东,开始理解为什么当年毛泽东要那样做。人们看到了失去毛泽东之后的权力蜕变是一件多么现实的事情!直到今天人们才开始认识到,毛泽东时期的共产党是一个历史上任何政党都无法比拟的执政党,它敢于以文化大革命这种形式来制约权力的蜕变和干部的变质。历史哪一个政权敢于这样做?只有毛泽东领导的共产党。”

  一个新世界建立起来了。还是邓小平的话:“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这丝毫不是什么夸张。”

  万丈高楼平地起,空中楼阁是建立不起来的。没有前30年,能有后30年吗?改革开放的30年,是忘恩负义的30年;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是忘恩负义30年的中国;中国的30年改革开放史,是中国的30年忘恩负义史。“后生者只是一味地捞取和享用好处,至于曾为好处所付出的代价连想也没去想。搀和在这种忘恩负义之中的还有愚矗、无知以及理论家、知识分子通常所具有的蔑视。”毛泽东,这个新中国的缔造者,这个中华人民共和国之父,忽而就被贬到了九天之下。没人去想新中国是怎么成立的,共产党是怎么掌权的。就像一座高楼大厦,人们只看到了顶部的辉煌,深埋在泥土之下的地基却无人问津。相反,还要投去极度的蔑视的目光。没人去想革命、运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等等这样的词语究竟意味着什么,在他们的眼里,在他们的想像里,这大概是某种红的左的东西,极红的极左的东西。更没人去想假如没有革命、没有运动、没有社会主义者、共产主义者,没有毛泽东这三个字以及这三个字所代表的这个人,十多亿人的生存生活状态以及当今世界中的中国与当今世界的样子。稍稍有一点良心的人就应该知道是前30年的成果铸造的后30年的“辉煌”。譬如一大户人家,祖孙几代。祖上有过荣光,后一直遭受屈辱,爷爷这辈终于站起来了,但不忘艰苦奋斗,并不把所有的钱财积蓄分给大家,人人平等。爷爷去世了,儿子说的算,于是瓜分财产,大家哄抢,谁有力量谁抢的多,弱小的只有哭的饿死的份了。但弱小的声音也弱小,没人去听也懒得去听或装听不见。充斥在灿烂阳光下的是一片欢呼声叫好声咒骂爷爷这老头子这老不死的愤怒声! ——只能说这是丧尽天良的不肖子孙。

  宋朝诗人王令《春晚》:“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吃水不忘掘井人,翻身不忘毛主席”,抚今追昔,饮水思源,在毛主席诞辰123周年的日子里,广大中国人民更加深切怀念新中国的缔造者、自己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从天安门广场到韶山,从青藏高原到东海之滨,纪念活动如火如荼。 毛泽东改变了世界,改变了过去的世界,改变了当下的世界,更将会改变将来的世界。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0
7
0
2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