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写新闻二三事

作者:石维行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2017-08-11 510

毛泽东写新闻二三事

石维行

毛泽东历来重视文风。他认为,文风是党风和学风的表现。1942年2月8日,他在延安干部会上讲演时,曾严肃地批评党内存在的党八股文风。他说:党八股是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藏身的地方,不反对党八股,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也很难消灭。党八股形式,不利于发扬革命精神,而且容易窒息革命精神。一个人写八股文章,如果登在报纸上,就会影响许多人,害人不浅。

毛泽东虽然不是职业新闻工作者,但他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战略眼光和政治家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社会,分析事物,创立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新闻写作风格。他在处理各项事务中,善于运用新闻工具,指导实际斗争,引导社会舆论,表现了高超的领导艺术。他还以新闻记者的身份,利用身处领导岗位上获得的信息多、政策指导思想明确的条件,写作发表了许多新闻佳作。这些新闻作品大都收入了《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以下简称《文选》),其特点之一是事实与雄辩相结合。

《文选》中有11则新闻是反映国共两党谈判的,则是毛泽东运用新闻舆论工具,赢得政治斗争胜利的历史记录。抗日战争时期的国共谈判是两个不同阶级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条件下的政治斗争;解放战争时期的国共谈判是两个敌对阶级在军事全面对抗条件下的政治斗争。虽然新闻背景情况不同,但这些新闻作品有一共同的特点,这就是抓住当时的主要问题,抓住主要的斗争对象,抓住谈判对方的弱点,选择最佳的时机,进行说理斗争。

1946年国共谈判无结果周恩来返回延安和毛泽东电复李宗仁两则新闻,都是把两件新闻事实合编在一起的组合新闻。两则新闻,前者运用导语说明谈判无结果责任不在我方,给人以先入为主的印象;后者则在按语中批驳李宗仁。两则新闻的共同点是全面、客观地公布两方的观点,分别在导语和按语中做文章,是非让读者公断。其按语文字轻松,但又立场鲜明,引人注目。新闻加按语,也是当时新闻形式的一种创新。毛泽东写的新闻作品之特点:有起有伏,气势磅礴,有强大的感染力。

毛泽东的新闻作品还有一个特点是充分运用了群众的语言,特别是广为人知的成语,从而容易为群众接受。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它很少有重复的词句,有些相同的事实,也能用不同的词汇准确地表达。很多新闻已事隔五六十年、甚至都快七十年了,今天读起来仍然倍感清新。试举几例:如,中共“七七”宣言在重庆被扣的新闻,结尾中说:国民党“……调兵遣将,运输络绎,造成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形势,已经闹得中外皆知”,这些都是人们熟知的词句,几句话就把国民党军队进攻边区的阴谋勾画出来了。

如,东北我军全线进攻,辽西蒋军5个军被我包围击溃的新闻中写道:“锦州攻克,长春解放,该敌走投无路,全部猬集黑山、北镇、打虎山地区,企图逃跑。我军迅移锦州,得胜之师回头围歼,飞将军从天而降,使该敌逃跑也来不及。”其中“走投无路”、“得胜之师”、“飞将军从天而降”,也都是人们熟悉的词句,将新闻事实既写得准确,又写得形象、传神,使人从中受到鼓舞。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6
1
0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