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毛主席的“640”工程居然比美国星战计划早二十年

作者:往事越千年 来源:作者微信 2018-03-21 3315

原来,毛主席的640”工程居然比美国星战计划早二十年

往事越千年

原来,毛主席的“640”工程居然比美国星战计划早二十年

  2010年1月11日 ,我国对外宣布成功进行了一次陆基中段反导试验,消息传出,引起世界的极大关注,国内媒体也对其进行了大量的推测和报道,神秘的640工程也浮现到了人们眼前。众所周知,美国八十年代的星战计划是拖垮前苏联 的浩大工程。中国一直沉默,其实早已成竹在胸。早在六十年代,在毛泽东的推动下,世界上第一个反导工程——640工程,已经成形。

  毛泽东倡议展开防御战略

  640反导工程是毛泽东主席首先提出的,早在1963年,他就安排相关部门研究这个问题, 1963年12月15日 , 听取了战略武器问题汇报之后,毛泽东主席指示:“原子弹、导弹,无论如何也不会比别人搞得多。同时,我们又是防御战略方针。因此,除搞进攻性武器外,还要 搞些防御武器。”,同时在听取聂荣臻汇报时也提到了这个问题( 1963年12月16日 )谈到利用激光技术搞反导弹武器时,毛泽东主席说:“‘死光’ (指激光),搞一批人专门去研究它。要有一小批人吃了饭不做别的事,专门研究这个。没有成绩不要紧。军事上除了进攻武器外,要注意防御问题的研究,也许我 们将来在作战中主要是防御。攻击武器,比如原子弹的数量我们比不赢人家。战争历来都是攻防两手,筑城、挖山洞都是防嘛。秦始皇的万里长城,没有多大用处。 我们准备做一些蠢事,要搞地下工厂、地下铁道,逐年地搞。”

  1967 年10月,国家召集“640工程”的各个有关单位在北京开会,重新调整工程具体部署,确定了五大子系统代号、各研究单位的分工、系统的研制规划等,并决定 加快反导靶场与反导核弹头的研制,会上提出争取在1973年-1975年间开始实弹试验。此次会议后,“640工程”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为加强领导和协 作,1969年8月14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批准当时的第7机械工业部二院承担反导弹、反卫星武器的研制工作,其下属的第210研究所是具体实施单位,而 目标指示及控制系统则由南京第14电子研究所等单位负责。

  640工程确立以后,就成为了一个国家中心工程,与同期的三线建设相始相终。相 对于“两弹一星”工程,640工程的技术难度要更大。

  640工程有一个防区建设方案和5个子系统,防区方案是640防区,5个子系统 分别是:

  1.640-1,反导弹导弹系统,也称反击系统.

  2.640-2,超级大炮反导弹项目。

  3.640-3, 激光武器。

  4.640-4,预警雷达系统。

  5.640-5,导弹再入物理现象研究。

  从 “反击”到“先锋”

  1969年中苏发生珍宝岛冲突,苏联国防部长格列奇科公开叫嚣对华进行所谓“外科手术式核打击”,中国 开始全民进入准战争状态。在全民性质的“深挖洞、广积粮”运动中,反导计划也变得急迫起来,二院集中力量对“反击”系列反导拦截导弹和“先锋”系列反导大 炮展开攻关。

  “反击”系列拦截弹有三种,以“反击一号”和“反击二号”的性能最为成熟,前者采用两级液体火箭发动机,制导模 式为半主动雷达制导,可在中低层空间依靠破片式战斗部摧毁来袭导弹,而后者则在“反击一号”的基础上进行了结构优化。有意思的是,“反击二号”拦截弹的开 发进度后来居上,它在1971年10月到1972年初进行了6次缩微模型飞行试验,其中5次取得成功,但因它的作战范围与“反击一号”重叠,在1973年 终止发展。至于“反击一号”,它在 1979年8月进行了两次试验,无战斗部的弹体在有效杀伤半径内成功地与目标碰撞。解放军对“反击一号”拦截弹的总体性能较为满意,并开始计划在北京附近 构建中国第一个“反击一号”反导阵地,初步建起一个能够防止弹道导弹打击的区域。和“反击”拦截弹相配套,二院下属的第 210所积极开发“先锋”系列反导大炮,内部代号为“640-2”。

  最初,第210所试制的超级大炮采用140 毫米口径滑膛炮,然而试验发现该炮威力过小,不足以摧毁高速飞行的弹道导弹,于是设计了威力更大的超级大炮,新炮口径达420毫米,可发射160千克重的 火箭助推弹头。20世纪70年代初,“先锋”大炮进行了一系列试射。虽然在射程上满足要求,但射击精度不太理想。1977年,“先锋”大炮计划被中 止,1980年3月被最终取消。

  雷达准确捕捉苏联核卫星

  与命运多舛的反导拦截系统相 比,“640工程”的早期预警雷达系统进行得相对顺利。为了引导“反击”和“先锋”系列反导武器有效作战,南京第14电子研究所与中科院电子研究所合作, 承担了为“640工程”开发早期预警雷达的重任,其中7010雷达是重点技术突击对象。

  7010雷达于1976年研制成功并 在河北宣化部署,距北京不到200千米。该雷达是大型陆基相控阵导弹预警跟踪雷达,主要用于对洲际弹道导弹和其他外层空间目标进行探测、识别和跟踪。该雷 达规模庞大,整个天线面依山势建在海拔1600米的山体上,具有良好的观测视野。1979年7月,7010雷达站观测到了美国太空实验室坠入大气层的轨 迹,并准确算出坠落时间。

  1981年7月18日,7010雷达站接到时任国防科工委主任张敏的电话,要求对次日苏联向太平洋发射的运载火箭进行跟 踪。结果,7010雷达连续开机11天,于19日和28日两次观测到该火箭,及时预报出发射点和落点经纬度、预警时间和射程。事后美国公布的信息证 明,7010雷达的观测数据完全准确。

  1983年1月12日,7010雷达再次准确测算出苏联1402号核动力卫星的坠落时间和地点等数据,为中国战略决 策提供了有力的信息支持。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尽管“640工程”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但受到国 内经济困难以及国际形势变化的影响,进度不得不放慢下来。1972年,美苏签署《反弹道导弹条约》,此后美苏相继减缓或暂停了各自的导弹防御计划。这一变 故也影响到了“640”系列工程的决策。1976年以后,“640工程”研发步伐明显放慢。到 1980年3月, 国务院正式下令终止“640工程”。“640工程”虽然无果而终,但取得了一批重要技术积累,相关技术至今仍发挥着积极作用,比如陆基早期预警雷达保留了下来,不再用来进行导弹预警值班, 而是用来实施外层空间探测、航天测控和遥感等工作。

  另据美国《海军战争学院学报》披露,1986年3月,中国4位最具声望的国防工程师上书,提出“高技术 研究与发展计划纲要”,即著名的“863计划”,重启导弹防御研究也列在其中。但是由于十年的停顿,中国反导工程已大大落后于美国了,错失了抢占战略高点 的机会。

  延伸阅读:

  中国弹道导弹防御先驱:绝密640工程

原来,毛主席的“640”工程居然比美国星战计划早二十年

  早在20世纪60年代,中国基于核武器研制成功的基础上,已经开始研制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并取得一系列重要成就640工程是中国于1964年开始研发的洲际弹道导弹反导系统,主要对来自外层空间的洲际导弹实施中段拦截,对来自外层空间的核导弹或飞行器实施实施战略防御。

  该系统包含全国导弹防御系统、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和反卫星作战系统。到1980年,640工程中的预警系统已经建成,为我国反导预警提供了保障;激光领域取得领先于美国的重大技术成果。通过对反导项目的探索研究,中国积累储备了反导系统的人员和技术,对之后863计划中重新启动的导弹防御和反卫星计划以及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帮助重大。

  毛泽东对钱学森说:有矛就有盾,要研究导弹防御问题

  中国的导弹防御计划,在时间上可以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60年代的“640工程”,包括全国导弹防御系统、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和反卫星作战系统。第二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的“863计划”,主要进行基础技术的可行性论证与技术储备。第三阶段自21世纪至今,主要进行对抗美国导弹防御计划的可行性论证与方案规划。

  二战结束后,整个地球被冷战的气氛完全笼罩;美苏两大阵营之间,早已是虎视眈眈,有能力的国家都在研制核武器。经历了三年困难时期的中国,国际处境却并未好转,中苏联盟已经完全破裂,中苏边境重兵云集。苏联的机械化集团军和坦克集团军,只要几个小时,就可以取道张家口,进逼北京。为此,苏军的可能进攻路线上,中国军队都在层层设防。但是,如果苏军不采用常规进攻,而改用新型的核袭击,又怎么办?

  1963年12月,听取了战略武器问题汇报之后,毛泽东主席指示:原子弹、导弹,无论如何也不会比别人搞得多。同时,我们又是防御战略方针,除搞进攻性武器外,还要搞些防御武器。

  1964年2月6日,这个问题再次被毛泽东提出,他在会见国防部五院副院长钱学森时,专门谈到了反导弹研究问题:有矛必有盾,要专门研究导弹防御问题。五年不行,十年;十年不行,十五年,总要搞出来的!

  然而,当时国家刚刚从三年困难时期的阴影中走出来,经济萧条,人心不稳,一个原子弹工程就用掉200多亿人民币,国家的资源配置捉襟见肘。在这种背景下还要上耗资比原子弹更高出许多的反导工程无异于异想天开。但是考虑到当时的国际形势,能提出这样的设想还是令人佩服的。就像里根的“星球大战”计划也是不现实的,但是美国人现在对他还是推崇备至。

  毛泽东在1964年年初的这一指示,从此被称为640指示——相应的,反导相关的研究计划工作项目代号便是640工程。

  超级大炮:用炮弹拦截核弹头

  为了落实640指示,一个月后的3月23日,国防科委召开了弹道导弹防御科学讨论会。参加讨论会的,一共有三十多位专家和领导,分别来自四机部、国防部五院、国防部十院、中国科学院、解放军炮兵等单位。

  这个讨论会明确了反导的三个可能途径,并就此做了初步分工:国防部五院负责导弹反导弹,炮兵科学研究院负责超炮反导弹,中科院上海光机所负责激光反导弹。

  作为成本较低的超级大炮反导系统,率先进入研发过程。但是,该怎么用超级大炮来反导弹,却成了实实在在的技术难题。来袭核弹头速度太快,高度又太高,这就决定了大炮射出的拦截弹头,其飞行速度必须足够的快,而射高也必须足够的高。

  在接获640指示的第二年,军工人员就在85毫米口径滑膛炮上进行了试验。采取了相应措施以后,重达4公斤的弹丸,其初速已经达到了1200米/秒;但用于反导,还是不够快。1966年到1968年间,超级大炮工程向前进展着:140毫米口径的滑膛炮,发射18公斤重的弹头,结果初速达到了1600米/秒,射高达到了74公里。这是一个巨大的飞跃——不仅如此,在140炮进行的11次48发试验证明:次口径炮弹弹体结构可靠,飞行稳定。中国的超级大炮梦想,也渐渐清晰了……

原来,毛主席的“640”工程居然比美国星战计划早二十年

  1967年1月,“640-2”工程方案论证会召开;就在这个会上,中国超级大炮方案得到了确定。按照方案,超级大炮的设计参数如下:

  炮长:26米

  炮重:155吨

  弹重:160公斤

  初速:900米/秒

  射高:保密

  超级大炮设计目标很明确:力争在1969年参加拦截“东风三号”弹头的试验。这门在中国历史上绝无先例的超级大炮,被赋予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先锋号。

  为了拦截来袭核弹头,一炮一弹的方式显然不妥,万一打不着,恐怕就没有第二次击发的机会了。而为了有效拦截,就必须在20公里以上高空进行,否则核弹头低空爆炸,就完全失去了拦截的意义。为此,必须构成密集炮群同时射击。这就意味着为了实现有效拦截,155吨的先锋号必须要制作很多门才有可能达到设计目标。

  而且,这只是针对一处需要防空的要地而言。中国大中城市众多,需要严防死守的战略目标更是难以计算,如果每个目标都配备大量超级大炮,国力能否负担都成为了极大的问题。

  如果在炮弹上安装导引系统,整个炮弹也就变成了导弹——虽然还是炮射的。如此一来,大规模齐射的撒网式拦截变成了小规模的精确打击,其效果当然要好的多。经过大量研究以后,中国超级大炮研制的第二阶段,从1970年正式开始。

  这一次,火炮设计方面的思路也大为改观:为了适应低空拦截的要求,拦截弹不需要那么高的速度了;为此,科研人员选定了无坐力炮。无坐力炮。50公斤的弹丸,装进200毫米口径的无坐力炮里,发射后速度为820米/秒。

  在此基础上,中国口径最大的火炮被设计出来了——它的口径竟是420毫米,丝毫不逊色于一些著名的超级大炮!

  1978年6月29日,邓小平副主席在中央专委会议上指示:把力量放到进攻性武器研制上;反导任务由型号研制,调整为途径探索和单项预研。1980年3月19日,根据国防科委和七机部的决定,640-2工程即“超炮反导工程”,最终停止了研制试验。中国超级大炮的研制,到此告一段落。

  640防区到反导导弹“反击一号”

  1970年2月,二院军管会向部及国防科委提出在1974年前建立640防区的设想。提出该防区应具有反弹道导弹,反低轨道卫星兼有反飞机能力。

  方案对防区地点、武器配备、兵力部署、预警范围、指挥系统、作战过程、建设进度等都提出了具体意见。5月,二院型号总体方案学习班对原方案进行了较大的修改,提出了一个新的640防区的设想。同年7月15日,国防科委向中央军委办事组呈报《关于反导弹反卫星武器第一个防区的设想和几个问题的请示》,具体提出了建设北京防区的方案设想,防区建成后由空军使用。

  1970年8月15日-9月19日,国防科委在北京召开计划会议,制订1971年计划和“四五”计划设想。会议在“三年赶、两年超”(即用三年赶上,再用两年超过美苏的水平)冒进口号的指导下,确定七机部在“四五”期间总的设想是:到1974年在主要战略导弹武器(洲际导弹、潜地导弹和反导弹、反卫星导弹)方面,赶上当时美、苏的水平。

  二院的任务是:1974年建成我国第一个反导弹、反卫星防区,做到一次可拦截15至30个来袭弹头。事实证明,这是脱离实际、根本无条件实现的高指标。根据“四五”任务规划,12月,二院二部正式提出我国第一个反弹道导弹防区(640防区)方案设想。力争1974年对来袭的弹头实现高低空两次拦截,同时能拦截低轨道侦察卫星和低轨道武器,并能作中程进攻性导弹使用。

  防区由预警系统(相控阵预警雷达,超视距雷达等)、识别系统(高空识别雷达,高空电视辐射计,红外尾流探测仪等)、武器系统、制导雷达系统(“715”雷达、控制系统等)组成。

  1971年1月,国务院、中央军委批示同意第一个640防区建在京、津地区,争取于1974年建成。并决定将反导弹、反卫星武器系统的研制任务列为国家重点项目。1971年6月国防科委和空军联合召开会议,进一步讨论防区建设和武器研制问题,决定首先研制高拦武器。

  为了突破640工程的技术难点,七机部与天津市组织力量展开了“天津会战”,会战的主要项目有:反导系统精密跟踪相控阵雷达,导弹发射架,导弹自动驾驶仪,无线电控制仪,固体发动机壳体,控制指挥用数字计算机等。”会战取得一定的成果。

原来,毛主席的“640”工程居然比美国星战计划早二十年

  19708月,中国研发的反导导弹“反击一号”第一发模型弹进行飞行试验,达到了预定目标。1972年5月15日,遥测弹在昆明基地进行飞行试验,发射后不久,导弹在空中爆炸,试验失败。

  周总理得知消息后指示:“不要急于打第二发,要认真把问题搞清楚,然后采取措施,再考虑打第二发。”军委副主席叶剑英也批示,要求把好质量关。二院迅速召开工作会议,认真分析和讨论,找出了试验失败的主要原因。决定加强地面试验,并采取了两项技术措施,即加强全弹特别是过渡舱的防热和改进发动机的点火装置。经过反复试验,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1979年8月至9月,反击一号在昆明基地成功地进行了两发模型遥测弹的飞行试验。

  为了装备反导防区,在反击一号研制的同时,二院于1970年开展了低空拦截武器系统反击二号的方案论证和研制工作,确定其战术指标是:射程50公里,拦截高度20-40公里。1971年10月至1972年4月,共进行了6次试验,其中5次获得了成功,1973年因任务调整停止了研制。

  19716月国防科委和空军联合召开会议,决定首先研制高拦武器,后定名为反击三号。反击三号是一种在几百公里的高度上,在外层空间拦截敌方来袭弹头的反导武器系统,由导弹、“715”精密制导雷达、“7010”预警(目标)雷达、指挥所和地面设备组成。反击三号导弹为三级固体导弹,最大直径1.4米,从地下井发射。

  二院在研制反击一号的同时,还完成了实践二号乙卫星设计、反卫一号(以卫星反卫星)武器系统总体设计和部分设备研制试验,这些试验均获得了成功。

  跨时代的尝试:激光反导系统

  中国激光科技从一开始就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毛泽东主席、军委副主席林彪等高度重视激光武器的发展,对此并寄予厚望。在聂荣臻等支持下,1964年,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简称“上海光机所”)成立,主攻高功率、大能量的强激光器研究工作,承担640-3工程研制任务。上海光机所以高功率固体激光器为主攻目标,启动钕玻璃激光系统研制。

  70年代中期,640-3工程的激光远距离打靶和激光反响尾蛇导弹研究取得重要成果,获国防科委重大科研成果奖。上海光机所建成了具有工程规模的大口径(120毫米)振荡—放大型激光系统,最大输出能量达32万焦耳;改善光束质量后达3万焦耳。成功地进行了打靶实验,室内10米处击穿80毫米铝靶,室外2公里距离击穿0.2毫米铝耙,并系统地研究了强激光辐射的生物效应和材料破坏机理。640-3工程使我国激光技术科研水平上了一个台阶。

  除了激光武器,中国军工在反卫星试验和雷达网络方面也取得了重大突破,直到今天,中国的反卫星能力在世界范围也数一数二。

  1977年,我国第一部110超远程跟踪雷达装备部队,可在2000多公里以外跟踪非合作的外空目标,在我国发射洲际火箭、卫星等工程中多次执行了跟踪测量国外外空目标的任务。110雷达、7010雷达的研制成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超远程跟踪大型雷达的国家。

  “远望一号”、“远望二号”船是我国第一代综合性航天远洋测量船,主要承担航天飞行器的测量、控制、通信和打捞回收任务,是我国航天测控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艘姊妹船1965年经国防科委批准,1967开始由上海708研究所论证设计,1976年9月在江南造船厂开工建造,以毛主席手书的叶剑英诗词《远望》命名——“远望1”号、“远望2”号。船总长191米,船宽22.6米,船高38米,平均吃水7.5米,满载排水量 21157吨。

  “远望一号”船在近30年蹈海测天、追星揽箭的历程中,41次远涉重洋,海上作业近1500天,累计航程27万多海里,先后38次圆满地完成了卫星、飞船等国家级重大科研试验任务。

  640工程的调整和下马

  640工程“高、大、精、尖”(张爱萍语),技术难度大,但我国当时在技术水平、生产条件和经济上都不具备全面展开这样庞大复杂、工程浩大的系统研制工作,因而在640工程的研制工程中,出现了大量困难,天津会战和068基地(二院反击型号三线基地)的建设虽然投资巨大,但是进展缓慢。1974年后,研制工作一再收缩。640工程长期处于“欲干不成、欲罢不忍”的状态。

  在科研人员不断进行研究的同时,世界的局势正在悄然变化着。1972年美国和苏联签订了限制反弹道导弹导弹条约,1976年,美国宣布关闭“卫兵”导弹防御系统。这不能不影响到640工程的决策者和参与者。但是在文革中,人们对640工程提出的异议,却被认为是“歪曲最高指示”、“下马风、散伙风”而遭受批判。

  1977年后,有关部门开始酝酿640工程研制任务的调整。1978年4月26日,七机部部长宋任穷向二院传达了国防科委的意见:组成一支精干队伍,继续进行反导多途径探索;所需经费专款专用;其它力量承担进攻性武器的研制任务。

  1978年6月29日,中央专委召开会议,华国锋、叶剑英、李先念、聂荣臻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要点是:要拼命把东风五号搞出来,要集中力量加快进攻性核武器的研制,进攻是最好的防御。二院应把研制力量放到进攻性武器的研制上。反导武器还是要积极研究,留少数人继续搞。

  1980年3月19日,国防科委党委常委在听取七机部汇报时,对反导弹、反卫星研究工作确定了调整原则:停止反击一号、反击三号和炮射导弹的研制与试验;将反卫星技术的总体方案设计任务调整为单项预研。1982年,航天部计划会议正式决定640工程下马。除保留激光破坏原理和核电磁脉冲技术两项课题外,其余有关640工程的研究全部停止进行。

  640工程历经十几年,取得了一批重要研究成果,其中有些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科研队伍也得到了很大锻炼,这对于中国导弹事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积极意义。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0
16
0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