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民:毛主席的民族自尊心

作者:郭松民 来源:独立评论员郭松民 2018-09-15 938

毛主席的民族自尊心

——解读一张毛泽东与斯大林的合影

郭松民

  01

  下面这张照片很多人都非常熟悉——

郭松民:毛主席的民族自尊心

  细心的人都会注意到,毛主席满脸不高兴的样子,似乎很不开心。

  为什么呢?

  这一天是什么日子?发生了什么事?

  这一天是1949年12月21日,是毛主席第一次访问苏联,抵达莫斯科的第5天。

  这一天是斯大林70岁大寿,苏联党和政府在莫斯科大剧院为斯大林举行了隆重的生日庆典。

  为了表示对毛主席的尊重,斯大林特意安排毛主席坐在自己身边,和他一起接受致敬和欢呼。

  在当时的苏联人和其他兄弟党的领导人看来,这可谓是一种无尚荣耀。

  这一天又是斯大林的好日子,毛主席为什么还是不愉快呢?

  原来,这是因为毛主席和斯大林的谈判进行得很不顺利。

  02

  新中国刚一成立,天安门广场上空的礼花尚未散尽,毛主席就匆匆踏上访苏行程。

  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要废除苏联和蒋介石国民政府签订的不平等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另立平等的新条约。

  毛主席认为,新中国既然已经成立,苏联就应该表现出一个社会主义大国的风范,主动提出废约。

  但没有想到的是,在和斯大林会谈时,斯大林根本不想放弃苏联在中国的特权,还找了一大堆借口。

  毛主席这一气非同小可。

  毛主席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同时也是一位有赤子之心的伟人,他不愿也不屑于掩饰自己的情感,所以在斯大林生日这样的场合也没有给斯大林好脸色看。

  03

  那么,毛主席和斯大林的会谈为什么会进行的如此不顺利呢?

  且看毛主席向斯大林提出的清单:

  第一,苏联放弃租用旅顺口作为海军基地的权利,放弃在大连和中长铁路的一切权利和利益,同时声明将上述所有权利和义务归还中华人民共和国。

  第二,目前由苏联临时代管或租用的在大连和旅顺口地区的一切财产,均由中国政府接收。

  第三,对日和约签订或本协定生效三年后,苏联政府立即将中长铁路及其所属全部财产无偿地移交中国所有。

  要知道,苏联是出动了百万大军,和日本关东军打了一场大战才获得的这些“权益”,已经吃到嘴里的肉怎么能够轻易吐出来?

  据苏联方面的记录,斯大林一开始对这一方案非常愤怒,但最终还是全盘接受了毛泽东的要求。

  斯大林让步的原因,一是毛泽东主席的坚持。毛主席表示,不签新条约就不离开的苏联,这让斯大林备感压力;

  二是斯大林担心,如果和毛泽东长期僵持下去,美国可能会在中苏之间打下楔子。

  这两点其实也可以概括为一点,即斯大林开始意识到,在中国革命取得全国胜利,中国人民开始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之后,和中国友好、平等合作远比在中国获得一些不平等的“权益”对苏联更有利。

郭松民:毛主席的民族自尊心

  04

  毛主席的民族自尊心是很强的,像蒋介石那样,一边被史迪威羞辱,一边又上杆子给史迪威授勋那样事,他是绝对做不出来的。

  在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一方面,中苏两党、两国保持了友好合作关系,这是基本面。

  另一方面,毛主席在和苏联方面打交道的时候,有时候甚至到了“斤斤计较”的程度。

  1949年米高扬访问西柏坡,毛主席请他吃饭。

  米高扬是海量,喝白酒就像喝白开水一样,毛主席不愿意让他占上风,就和他比吃辣椒,米高扬就只能告饶了。

  还有一个细节也很有意思:炊事员把鱼端上来的时候,米高扬问了一句“鱼是活得吗?”毛主席看了他一眼,没有做声。

  等到访问苏联时,一向不讲究享受的毛主席却叮嘱随行的炊事员,如果苏联人送来的鱼是死的,你就给我扔回去。

  到了莫斯科之后,苏联方面派了两位上校专门负责毛主席的生活物资供应,结果送来的鱼还真是死的,于是炊事员就毫不客气地把鱼“扔了回去”。

  两位上校吓坏了。毛泽东是斯大林同志的客人,如果招待不周,斯大林同志怪罪下来怎么得了?

  在弄明白原委之后,他们如释重负,保证说:“我们马上送活鱼来!”

  当时整个莫斯科的外交界都传开了,说毛泽东这个人生活特别讲究,鱼不是活的他不吃。

  其实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郭松民:毛主席的民族自尊心

  05

  近代以来,中国一直是被帝国主义欺侮的国家。

  从晚清到民国,中国的精英阶层,在洋人面前,骨头都是软的。

  他们就像鲁迅先生讽刺的那个“四大人”门前的小瘪三那样,以被洋人踹一脚为荣,和洋人“斤斤计较”,甚至“眦睚必报”,他们是万万不敢的。

  蒋介石在全面抗战爆发后,仍然一丝不苟向日本支付赔款,目的就是为了向所有的西方列强传递这样的信息:中国仍将温顺的接受西方的统治,绝不会因为抗战而心生“反意”。

  毛主席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一方面是对这种状况的一种历史性的“矫枉过正”,另一方面,也是对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高度自信的表现,中国靠向别人乞讨才能活下去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今天的情况和五十年代相比,已经有了很大变化。

  但在和帝国主义,以及有帝国主义倾向的国家打交道时,保持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在涉及到国家民族利益时,如毛主席曾经做过的那样“针锋相对,寸土必争”,仍然是必要的。

  这是毛主席为我们留下来的一笔珍贵的精神遗产!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郭松民
郭松民
《国企》杂志社研究部主任
3
0
0
11
2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