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微软、谷歌充当美情报眼线——从“棱镜”监视事件看美式虚伪

作者:赵海建 来源:广州日报 2013-06-11 1153

从“棱镜”监视事件看美式虚伪

2013-06-10 来源:广州日报  


  赵海建 (媒体评论员)

  如果你此刻正在使用苹果手机,那么就要注意了,你所拍的照片或发送的任何信息都可能正在被一一读取,这位“热心”的读者就是美国国家安全局。除苹果之外,包括微软、雅虎和谷歌在内的8家美国IT巨头均充当了国家安全局的“眼线” 。

  按照《华盛顿邮报》6日的报道,这一代号为“棱镜”的秘密情报监视项目从2007年就已经开始了。该项目由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开展。

  有关“棱镜”项目的报道正在全世界引起恐慌,甚至美国的盟国都对此进行了指责。如今,牵涉其中的IT巨头都在忙着撇清关系。毕竟,侵犯用户隐私是关乎自身生死存亡的大事。与此同时,奥巴马政府也在忙着解释,声称这种行为不针对美国公民或在美国的人,仅用于反恐和保障美国人安全。但对于IT巨头们来说,奥巴马政府的说辞只不过佐证了监视行为的存在,从而让他们陷入“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境地。

  其实,美国的这些IT巨头们也没有那么无辜,他们与美国政府的“联姻”早已成为公开的秘密。在2010年谷歌“威胁退出中国”的闹剧中,美国政府就曾公开力挺谷歌,时任国务卿希拉里甚至专门为此鼓吹所谓的“网络自由”。此后,陆续传出了希拉里夜宴包括谷歌首席执行官施密特在内的十余名互联网大鳄的消息。据传,美国国务院官员甚至多次参加谷歌公司的内部会议。

  美国决策者意识到,互联网在越来越多的国际事件上可以成为达到美国政治目的、塑造美国全球领导力的有效工具。2011年,以“脸谱”和“推特”为代表的新媒体,贯穿埃及危机从酝酿、爆发、升级到转折的全过程,成为事件发展的“催化剂”及反对派力量的“放大器”。同样,类似的事件也在突尼斯和伊朗等国都上演过。如今,以谷歌为首的美国IT巨头一方面标榜网络自由,反对其他国家的政府监管本国的互联网;另一方面又与美国政府负责监听的机构结盟,这无形之中就把自己献到祭坛上去了。

  就在“棱镜”事件被报道出来的时候,美国的一些政客正在“愤怒地”谴责所谓“中国黑客窃取商业和国家机密”。而在此前,美国政界曾经一再反对中国电信设备制造商华为进入美国市场。按照美国方面的说法,华为的软件可能被用来针对美国搞间谍活动。然而,“棱镜”事件让美国的这一行为多少显得有些虚伪。

  美国向来喜欢扮演网络世界的受害者,但事实上,它才是世界最大的黑客。同样是在2010年,伊朗核计划电脑系统曾经遭到“蠕虫”病毒侵袭,而美国国家安全局就是幕后黑手。国家安全局的名声一向就不佳,尤其以窃听电话出名。更重要的是,互联网发端于美国,目前服务器的终端仍掌握在它的手中。只要愿意,美国随时可以中断任何国家的网络。在当初的“谷歌事件”中,美媒就曾叫嚣要对中国“断网一天”。

  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来说,“棱镜”事件就是一个警醒。或许,这种在互联网领域任人宰割的局面是时候改变了。

[!--empirenews.page--]

附文1:
斯诺登:美国“对民主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针对前情报工爱德华·斯诺登(Edward Snowden)对外公布自己是美国监控项目的泄密者,白宫发言人卡尼 (Jay Carney)于第二天做出回应,维护了美国政府的立场,声称监控是在完全隐私和安全威胁之间做出的必要折衷举措。卡尼说,如果公众强烈要求对该监控项目做出整改,奥巴马总统愿意予以考虑。但他又补充,这并非奥巴马总统所希望看到的展开讨论的方式。29岁的爱德华·斯诺登日前在与英国卫报的访谈中承认,是他对外放出消息,泄露了美国为追查恐怖分子和犯罪分子对个人电话和互联网活动进行严密的监控。
    爱德华·斯诺登曾经在CIA担任过技术助理职位,现在是美国国家安全局合作承包商Booz Allen Hamilton的一员。他说他泄密是为了终止在他看来异常侵犯个人隐私的监控系统。斯诺登的泄密引发了全美范围内对政府监控的大讨论。不少监控项目的支持者认为这样能保护民众,将恐怖活动扼杀于萌芽状态。出任美国国土安全部国土安全,反恐和情报小组委员会主席的美国众议员彼得·金(Peter King)则给斯诺顿贴上了“叛徒”的标签,并要求将斯诺顿押回美国绳之以法。在周一CNN的一档新闻访谈栏目中,彼得·金说,“此人对国家构成了危险。”尽管斯诺登并未被正式定罪,美国司法部周日晚宣布已对此次机密信息泄露事件展开调查。联邦调查局特工对斯诺登的家和电脑进行了彻底搜查,并计划追访他的女朋友、亲友以及同事。CNN的法律顾问杰弗里·图宾(Jeffrey Toobin)也认为斯诺登很可能会被美国正式起诉。但斯诺登已逃至香港。因此关键问题在于香港是否会引渡斯诺登回国受审。虽然香港现在是中共的领土,但作为前英国殖民地,香港在半自治的政府管理下仍享有言论自由和政治异议权利。根据美国和香港的引渡条约,当交出某政治嫌疑犯会“影响到任意一方的国土、外交事务或公众利益”时,香港可以拒绝引渡该嫌犯。但斯诺登最希望的还是能够获得政治庇护。冰岛成为了他的首选,因为“维基解密”这一允许匿名人士透露机密信息的网站曾在冰岛运行,这充分显示了冰岛的政治自由度。冰岛驻华大使克里斯特杨多蒂尔(Kristin Arnadottir)则评论,冰岛法律规定,政治庇护的申请必须从冰岛国内提交。
    上周三,英国《卫报》刊登了一极其机密的法庭令。该法庭令要求美国移动运营商交出在4月25日到7月19日期间的详细电话记录。之后情报官员确认了该消息。但分析人士认为此监控项目很可能涵盖所有的美国运营商。上周四,《卫报》和《华盛顿邮报》则披露了“棱镜”(Prism)程序。利用这项程序,美国国家安全局可以直接进入脸书、谷歌、微软等九大互联网巨头的服务器,获取包括语音视频聊天、照片、电子邮件、文件传输等在内的详细个人信息。情报官员同样也承认了“棱镜”项目的存在,但同时声称此项目只针对非美国公民。国家情报主任克莱帕(James Clapper)辩称,该项目已经通过了法院、国会和政府的层层审核,完全合法。美国官员还指出,暴露该项目会使恐怖分子提前警觉、躲避监控,从而威胁到美国百姓的安全。斯诺登向《卫报》透露,他三周前开始筹划泄密的最后步骤。他拷贝了最后一批机密文件,并对上司佯称需要休假治疗癫痫症。他于5月20日逃往香港时,他全家人和女友都全然不知他的计划。但他深知他的行为会使他面临监禁。“我已不期望能再回家乡,”斯诺登说,“你不可能一面反抗全世界最强大的情报机构,一面还指望没有风险。”斯诺登说美国国家安全局“对民主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他原本指望奥巴马2009年开始第二任期后会终止这一项目,但奥巴马恰恰延续了前任的政策。“我不认为自己是英雄,因为我所做的不过是服务于自身利益,” 斯诺登说,“我不希望生活在一个没有隐私的世界里。”
    上周五,奥巴马说,他也曾对这样的项目产生疑虑,但在彻底审核和添加特别安全防护后,最终决定继续启用这些项目。因为“它们仅对隐私构成有限的威胁”,但却可以挫败恐怖袭击。“棱镜”项目的暴露激怒了个人隐私权的维护者。多年来,他们为让政府透露和终止此类监控项目不懈努力。斯诺登的行为使不少自由主义者和保守派连成一线,盛赞他是英雄。以纪录片《华氏9·11》轰动一时的美国著名导演兼自由主义者迈克尔·摩尔在推特上说,斯诺登当之无愧为“年度英雄”。保守评论员格伦·贝克则称斯诺登为帮助美国“重新找到道德指南针”的爱国泄密者。丹尼尔·艾尔斯伯格(Daniel Ellsberg)于1970年代泄露五角大楼文件,揭露了美国政府在越战初期蒙蔽、欺骗公众的行径。他评价斯诺登为美国“办了件大好事”。“也许美国人认为这样(‘棱镜’项目)是可以的。但我认为在‘我们要侵犯你的隐私’和‘我们要尊重你的隐私’之间的那条线已经远远地偏向了前者。”科罗拉多州参议员马克·尤德尔在CNN节目上说。(文学城编译)

[!--empirenews.page--]

附文2

美国"棱镜"项目曝光政府受指责 奥巴马形象受损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如果不是29岁的爱德华·斯诺登,美国民众不会知道美国国家安全局一项代号为"棱镜"的秘密项目,不会知道他们的私人电话、互联网信息、甚至每封邮件都可能受到美国政府的监控,更不会掀起一场对奥巴马政府"窃听"私人信息的指责。
有人说,斯诺登和将美国外交密件交给维基解密的士兵曼宁一样,是卑鄙的告密者;也有人说,他将美国政府伸向民众的"黑手"公之于众,是不折不扣的英雄。但无论如何评价,有了曼宁被捕的前车之鉴,斯诺登显然做了"更聪明"的打算。
在秘密项目披露之前,斯诺登已经离开美国,悄悄来到香港。昨天(10日),英国《卫报》在他的授权下公布了一段事先录制好的视频专访。在这段12分钟的视频里,斯诺登不仅公布了个人信息,还告诉全世界,"我为什么要这么做"。
斯诺登:我叫爱德华·斯诺登,29岁,我曾经在美国中央情报局担任过技术助理职位。
泄密者在秘密披露五天之后主动公布自己的身份,这需要勇气和谋略。视频里,戴着半框眼镜、面容消瘦的斯诺登,神情略微有点不自然,但几秒钟后,他便恢复了常态。他说,过去四年,他一直为美国国家安全局的军事承包商工作,因此有机会接触到安全局的秘密项目。本月,他将两份绝密资料交给英国《卫报》和美国《华盛顿邮报》,并告之媒体何时发表。按照设定的计划,本月5日,英国《卫报》先扔出了第一颗舆论炸弹:美国国家安全局有一项代号为"棱镜"的秘密项目,要求电信巨头威瑞森公司必须每天上交数百万用户的通话记录。一天之后,美国《华盛顿邮报》披露称,过去6年间,美国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通过进入微软、谷歌、苹果、雅虎等九大网络巨头的服务器,监控美国公民的电子邮件、聊天记录、视频及照片等秘密资料。美国舆论随之哗然。

[!--empirenews.page--]

附文3


美“棱镜”被曝搜集网民情报

日期:2013-06-08 作者:陈立希 来源:新华社
 
直接接入9家美国IT公司中心服务器 美“棱镜”被曝搜集网民情报

  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通过代号“棱镜”的项目,直接接入9家美国IT公司中心服务器,搜集情报。微软、雅虎、谷歌和苹果等公司被指牵涉其中。他们随即否认,称不会给政府机构“开后门”,窥探用户隐私。

  

主要针对境外搜集

  《华盛顿邮报》6日晚在网站上刊文报道,“棱镜”项目由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开展,高度机密,2007年开始实施,从未对外公开。

  通过接入中心服务器,情报分析人员可直接接触用户数据,通过音频、视频、照片、电邮、文件和连接日志等信息,跟踪用户一举一动。

  “棱镜”针对境外情报搜集。《华盛顿邮报》报道,情报分析人员至少有51%的把握确信,“目标”是外国人。不过,项目“偶然”涉及美国公民信息在所难免。报道说,“棱镜”项目过去6年来经历爆炸性增长,现在,国家安全局约七分之一的情报报告依靠“棱镜”提供原始数据。过去一年中,总统的每日情报简报共有1477个条目使用这一项目所获数据。

  包括微软、雅虎、谷歌、苹果等在内的9家美国公司参与“棱镜”项目。《华盛顿邮报》说,一名职业情报员给《华盛顿邮报》记者展示了有关“棱镜”的幻灯片,称这一项目是“对隐私的公然侵犯”。

  就《华盛顿邮报》报道,一名政府官员告诉美国广播公司记者,数据搜集仅针对美国境外的非美国公民。一名政府高级官员说,《华盛顿邮报》报道中提及的网络数据搜集,在《外国情报调查法》第702节中有据可循。《外国情报调查法》禁止针对美国公民和美国境内人员采用上述情报获取手段。上述高级官员说,“棱镜”项目得到外国情报调查法院批准,受外国情报调查法院和国会监管,以确保仅针对境外非美国人员。另外,“棱镜”项目也采取措施,尽可能减少对“偶然”发现的美国公民信息的获取、保留和扩散。

  

IT巨头否认当眼线

  就被指充当政府“眼线”,苹果公司发表声明说:“我们从未听说过‘棱镜’。我们没有让政府机构直接接入服务器,任何政府机构要求获得用户信息都必须有法院命令。”

  谷歌公司发言人在声明中说,谷歌没有给政府部门“开后门”。

  社交网站脸谱在声明中强调,“我们不会让政府机构直接接入脸谱服务器。当脸谱被要求提供特定个人的数据或信息时,会仔细审视是否符合适用法律。”

  微软、雅虎表示了相似立场。 陈立希(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empirenews.page--]

奥巴马称“棱镜”只“偷窥”外国人

 新闻中心-中国网 news.china.com.cn  时间: 2013-06-08 

苹果、微软、谷歌充当美情报眼线——从“棱镜”监视事件看美式虚伪

  ■ 《华盛顿邮报》披露的国家安全局有关IT公司加入“棱镜”计划时间的绝密文件显示,最早加入的是微软公司(2007年)、最晚的是苹果公司(2012年) 图GJ

  《华盛顿邮报》报道,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通过代号“棱镜”的项目,直接接入9家美国IT公司服务器,搜集情报。奥巴马总统7日不得不为“棱镜”辩护,强调该项目不针对美国公民或在美国的人。

  九公司

  《华盛顿邮报》6日报道,“棱镜”属高度机密项目,2007年开始实施,从未对外公开。通过接入中心服务器,情报分析人员可直接接触用户数据,通过音频、视频、照片、电邮、文件和连接日志等信息,跟踪用户一举一动。报道称,“棱镜”针对境外情报搜集,“目标”是外国人。不过,“偶然”涉及美国公民信息在所难免。

  “棱镜”项目过去6年来经历爆炸性增长,现在国家安全局约七分之一的情报报告依靠“棱镜”提供原始数据。过去一年中,总统的每日情报简报共有1477个条目使用这一项目所获数据。

  微软(包括hotmai1邮件系统)、雅虎、谷歌、苹果、sKyPe、美国在线、视频网站YouTube、社交网站“脸谱”以及文字语音聊天软件Pa1ta1K这9家美国公司参与“棱镜”项目。

  忙撇清

  就被指充当政府“眼线”,各大公司

  纷纷否认。苹果公司发表声明否认。谷歌发言人在声明中说,谷歌没有给政府部门“开后门”。微软也澄清说:“我们只有在收到有法律约束力的命令或传票后,才会提供用户数据。如果政府自愿性质的项目涉及面较广,我们不会参与。”

  社交网站脸谱在声明中强调,保护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是脸谱优先考虑。雅虎表示相似立场,强调重视用户隐私。

  急辩护

  国家情报总监詹姆斯・克拉珀6日深夜出面“灭火”。他发表声明称,报道“存在众多不准确内容”,该项目所搜集的数据均为“最有价值的外国情报”,旨在保护美国免于“各种威胁”。此项目受到司法、行政和立法监管,通过一系列举措来严格保证“只针对不在美国的非美国公民”。他还说,未经授权就将这项重要机密项目曝光的做法应受谴责。

  面对舆论压力,奥巴马7日在加州特意为这个项目辩护。他强调说,“棱镜”分为对电话记录和对互联网活动两方面,但都经过国会授权,并置于监管下。奥巴马还说,联邦政府经评估认为,这一项目有助于防范恐怖袭击,对公民隐私权的侵犯程度适中,因此值得开展。他强调,不能同时保证100%安全、100%隐私保护及不产生一丝不便。

  陈立希 王丰丰 孙浩(新华社供本报稿)

 

 

[!--empirenews.page--]


“棱镜门”风波闹大 “告密者”引争议
 
新闻中心-中国网   时间: 2013-06-11
 
内容摘要: 近期,美国“棱镜”秘密情报监视项目引发的风波愈演愈烈。尽管未就“告密者”置评,卡尼再度为奥巴马政府的国家安全政策和相关情报监视项目作出辩护。
 
  新华网华盛顿6月10日电(记者孙浩 王丰丰)近期,美国“棱镜”秘密情报监视项目引发的风波愈演愈烈。将该项目公之于众的“告密者”日前选择站到台前,他的泄密行为在美国社会引起很大争议。

  “棱镜门”事件连日来成为媒体报道重点。英国《卫报》和美国《华盛顿邮报》6日报道,美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正在开展一个代号为“棱镜”的秘密项目,直接接入9家美国互联网公司中心服务器,挖掘数据以搜集情报。微软、雅虎、谷歌、苹果等9家美国互联网公司参与了这一项目。

  这项高度机密的项目自2007年实施以来从未对外公开过。通过接入互联网公司的中心服务器,情报分析人员可直接接触所有用户的音频、视频、照片、电邮、文件和连接日志等信息,跟踪互联网使用者的一举一动以及他们的所有联系人。过去6年中,该项目经历了爆炸性增长,眼下国家安全局约七分之一的情报报告依靠这一项目提供原始数据。

  上述报道在美国社会引起轩然大波,奥巴马7日在访问加利福尼亚州期间紧急出面“灭火”。他强调,这一项目不针对美国公民或在美国的人,目的在于反恐和保障美国人安全,而且经过国会授权,并置于美国外国情报监视法庭的监管之下。美国国家情报总监詹姆斯・克拉珀8日晚说,这一泄密行为对美国情报搜集能力造成了“巨大而严重的损害”。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英国《卫报》9日抛出专访,应“告密者”本人要求公布其身份。现年29岁的爱德华・斯诺登是美国防务承包商博思艾伦咨询公司的一名雇员,过去4年内一直为美国国家安全局工作。他在专访中说,自己良心上无法允许美国政府侵犯全球民众隐私以及互联网自由。

  白宫发言人卡尼10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说,白宫高级官员已将此事最新进展向奥巴马做了汇报,但鉴于调查目前仍在进行中,他不会评论事件中的个人以及调查工作,也不会转述奥巴马的观点。

  尽管未就“告密者”置评,卡尼再度为奥巴马政府的国家安全政策和相关情报监视项目作出辩护。他说,正如奥巴马此前所言,这些情报监视项目是为了防范针对美国的恐怖袭击,而且受到司法、立法、行政三个分支的监督。实施这样一个不针对美国公民的情报项目是“完全正当”的做法,泄漏可能影响国家安全利益的敏感机密情报会造成问题。

  “棱镜门”事件也再度激发有关国家安全与个人隐私的讨论。一方面,美国一些政界人士认为,斯诺登的泄密行为可能损害国家安全。参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范斯坦和众议院多数党领袖坎托等人均已出面表示,应对斯诺登的泄密行为严肃彻查。司法部也证实已就此展开刑事调查;另一方面,对此类情报搜集项目在反恐工作中成效几何的质疑声不少,有关此类项目侵犯个人隐私的看法也得到不少民众认同。自9日至10日下午2时,白宫请愿网页上要求赦免斯诺登的条目已迅速搜集到两万个签名。

  据《华盛顿邮报》报道,斯诺顿的泄密行为数日来已在美国情报系统内引起不小震动,甚至可能导致对国家安全局、中央情报局等情报机构安全措施的全面审查。曾为中情局工作数十年的律师约翰・里佐认为,此次泄密行为的影响规模和范围极大,而斯诺登自揭身份的做法也令人震惊。

 

[!--empirenews.page--]


美国九大网络巨头被曝“听命”美情报机构

来源:参考消息 


美报称,根据6月6日曝光的文件,美国联邦政府似乎一直在秘密接入美国大型互联网公司的网络,其中包括谷歌、脸谱,最近还增加了苹果公司。这种做法可以追溯至将近6年前。与此同时,一些官员证实,在打击恐怖主义的过程中,他们一直在收集大量电话记录。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6月6日报道称,根据美国国家安全局这一名为PRISM的高度机密计划,收集的信息可能包括电子邮件、聊天服务、视频、照片、存储数据、文件传输、视频会议以及登录信息。
该文件的真实性尚未得到证实,但一些互联网公司发布声明,坚决否认知晓或参与了这一计划。白宫没有立即发表评论。
就在几个小时前,刚刚有政府官员承认,存在另外一项长达7年的行动,内容是全面收集美国的电话记录。
根据英国《卫报》和美国《华盛顿邮报》公布的消息,参与该计划的公司包括雅虎、微软、美国在线、Skype以及YouTube等,并列出了它们参与该计划的时间。
路透社6月6日报道称,苹果公司当天称其没有向任何政府机构提供直接进入其服务器的便利,从而否认了《华盛顿邮报》报道中的一项关键说法。


英国情报机构借用“棱镜”?

美国媒体披露代号“棱镜”的秘密情报监视项目,引发舆论关注。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7日强调,“棱镜”情报搜集不针对美国公民或在美国的人,仅用于反恐和保障美国人安全。

大西洋另一端,英国媒体曝出,作为美国盟友的英国安全机构同样借用“棱镜”数据,生成情报。工党影子内阁内政大臣伊薇特·库珀要求,首相戴维·卡梅伦出面说明真相。

英国《卫报》援引所获消息报道,英国情报机构政府通信总部进入过“棱镜”,并于去年通过“棱镜”数据库生成大约200份情报报告。《卫报》说,借道“棱镜”或可让英国政府规避正式法律程序,易于搜集情报。

政府通信总部是英国三大情报机构之一,负责通信方面技术监控。对《卫报》上述报道,政府通信总部坚称守法。政府通信总部在一份声明中说,“我们的工作在严格的立法和政策框架内开展,这些框架确保我们的行动得到授权,是必要和恰当的”。另外,政府通信总部情报搜集得到包括外交大臣在内的多方监管。

英国政府先前有意推动信息监测法案,强制要求互联网公司搜集可疑用户数据。然而,法案推动不顺,两个月前放弃。副首相、自由民主党领导人尼克·克莱格承认,法案难获公众支持。

前保守党影子内阁内政大臣戴维·戴维斯说,美国的“棱镜”项目针对境外非美国公民,意味着英国人可能成为监视对象,英国议员隐私也可能受到威胁。

保守党议员多米尼克·拉布说,如果英国使用秘密的“棱镜”项目,规避英国法律和相应责任,那将是“需要回答的严肃问题”。

“我认为,内阁大臣必须向议会解释,是否存在违反英国法律的做法,”拉布说。

工党影子内阁内政大臣库珀要求,卡梅伦向议会情报和安全委员会说明,联合政府内阁大臣对“棱镜”的了解程度以及情报机构从“棱镜”获取的情报性质。

英国《金融时报》7日报道,内阁大臣可能被要求在议会回答质询。

就“棱镜”项目,美国总统奥巴马7日在加利福尼亚州发表电视讲话后,强调“棱镜”分为对电话通信和对互联网活动两方面,都经过美国国会授权,并置于美国外国情报监视法庭的监管之下。

奥巴马说,联邦政府经评估认为,“棱镜”项目有助于防范恐怖袭击,对公民隐私权的侵犯程度适中,值得开展。他强调说,不能同时保证百分百的安全、百分百隐私保护和不产生丝毫不便。

美国《华盛顿邮报》6日报道,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通过“棱镜”项目,直接接入包括微软、雅虎、谷歌、苹果在内的9家美国IT公司中心服务器,搜集情报。这些公司随即澄清,不会轻易为政府机构提供数据,他方获得用户信息必须有法院命令。

美联社7日说,国家安全局与9家IT公司关系未能明朗。这些公司的声明可能意味着,联邦机构通过外国情报调查法院获得命令,迫使它们合作。

陈立希(新华社特稿)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0
0
0
0
2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