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旭:信息思想战,网络时代的战争新形态

作者:戴旭 来源:国防参考 2014-04-24 685

  随着互联网和空天技术的普及,传统的“领土、领海、领空”的国防概念早已被全面突破,由战略心理战演化而来的信息思想战已经登堂入室。战争再也不仅仅是常备军之间的攻防,安全概念已超越军事,成为国家、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常态问题。因此,更新安全观念,跟上时代步伐,就成为军地职能部门乃至全体国民的当务之急。

  大国博弈和决战的主要领域,已从军事转向经济和文化

  自二战结束以来,美国就一直引领着世界军事革命:从核武器时代、信息化时代到网电空间战时代。但这只是从技术角度看到的一条单行线。从战略思想角度观察,其实美国早已放弃了以传统军事力量作为大国博弈和决战的主要手段,而将文化渗透作为一种具有极强战斗性、颠覆性、毁灭性的国家战略。

  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位叫摩根索的美国学者就提出,所谓的普世价值在国际政治领域从来就不存在,围绕“普世价值”这一名词制造的舆论只是强国用来美化自身、控制对手的策略。摩根索认为,很多国家在标榜自己代表普世价值,这其实是一种披了普世价值“外衣”的新民族主义。这种普世化的民族主义更具攻击性和欺骗性,是未来国际社会中的重大隐患。尽管当下的世界主要依靠军事力量进行争霸,但国际政治格局变化的大势正在由军事帝国主义、经济帝国主义过渡为文化帝国主义,而文化帝国主义是最隐蔽、最持久,也是最有效的帝国主义形式。摩根索进而提出:美国必须有自己的文化战略和“第五纵队”。在后殖民时代,大量新独立的国家存在先天缺陷,可供“第五纵队”进行渗透。美苏中三国未来的国际地位,取决于谁能更有效地渗透、颠覆、控制最多的新生国家。

  摩根索的观点,后来成为美国冷战的思想基础和国家战略的重心。50多年中,美国成功地在苏联和中东地区进行了新战略的实践。随着世界进入网络新媒体时代,美国有了更加便利的技术手段和更明显的战略优势,因此,将大国博弈、对决的主战场设定在网络空间,以信息思想战作为彻底战胜对手的主战样式。

  美国目前在互联网方面的综合优势,相对于其他大国是压倒性的,远比核优势和常规军事优势更突出

  从1903年发明飞机以来,一百多年中,美国都是主要的工业技术发明国,因此也同步拥有大幅领先的军事技术优势。在率先发明互联网技术后,今天的美国从硬件设备、软件操作,到网站设立、全球信息发布,都处在绝对优势状态:全球互联网13个根服务器,有10个在美国。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Google)、最大的门户网站(Yahoo)、最大的视频网站(YouTube)、最大的短信平台(Twitter)和最大的社交空间(Facebook)全部为美国所有。相应的,全球80%以上的网上信息和95%以上的服务器信息由美国提供。超过2/3的全球互联网信息流量来自美国,另有7%来自日本,5%来自德国。美国牢牢控制了全世界互联网信息流量的将近80%。相比之下,中国在整个互联网的信息输入流量中仅占0.1%,输出流量则更是少到只有0.05%。

  美国意识到自己在网络领域的全面战略优势,远比其在核武器和信息化常规军事方面的优势更加突出,很早就从理论上开始将这种优势转为军事能量。2001年,美国国防部委托兰德公司撰写战略报告提出:在世界各地扩张网络连接,特别是要连接到那些不喜欢美国思想观念的国家;把在世界范围推行信息自由传播作为美国的权力;创建一个“特种媒体部队”……2003年,美国成立全球传播办公室,并首度在伊拉克战争中进行战略心理战——信息思想战尝试。2006年,美军“特种媒体部队”成立。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这支特殊部队每天24小时鏖战互联网,与美国军方认定的“负面”舆论作战,“力争纠正错误信息”,使美军对抗“不准确”新闻、引导利己报道的能力大大增强。美国中央司令部与某网络公司秘密研发一种新型软件,使一名美国军人在登录网站时可拥有10个“马甲”,使其在同一地址登录时产生与美国军方毫无关联的假IP地址,从而可以轻易冒充来自世界各地不同身份的人,制造有利于美国的言论。这样,一个美国军队人员便可拥有10个可以显示不同国家IP地址的假身份。风靡全球的社交网站“脸谱”(Facebook)和微博站点“推特”(Twitter)将是这款新软件“操纵”的主要目标。2007年,美国学术界提出社会网络中心战概念,从理论上将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战术打击重心从消灭战场敌军,转为战略性压制或瓦解敌方军民意志,信息思想战隐然成型。

  2010年,美国成立网络司令部,并与美国国家安全局合作,将“棱镜计划”接入全球作战体系。靠着这种新技术形态、新社会形态和新军事形态赋予的新权力——信息霸权,美国事实上已经建立起信息帝国,这种空前巨大的软实力,整合并加固了美国在世界政治、经济、军事、外交领域里的硬实力,美国在世界范围内展开了一场以信息心理战为核心的“文化大革命”。通过电脑、手机等信息化的快捷投送方式,把自由、民主等传统文化武器,投射到全世界特别是美国当前主要战略对手国的国民心理中,以夺取人心、搞乱对方社会思想、彻底完成颠覆为根本目的。在利用“推特”等网络社交工具成功煽动中东“茉莉花革命”之后,美国已经找到了一种不需要大规模动用传统军事力量,就可以达到战略目的的最佳“战争”方法。

  美国通过控制中国门户网站和操纵一批负面“意见领袖”,以华制华,对中国展开网络舆论攻击

  利用先发优势,美国悄无声息地利用中国网站境外上市的机会,以经济“合法”手段对中国本土网站予以资本控制,继而取得人员任用和内容筛选的控制权。

  美国对全世界的互联网进行研究,发现中国和中东地区的互联网管理滞后,商业网站可以利用开发新技术的名义,绕过传统的新闻监管部门,效仿美国网站开设博客、微博和微信及自由聊天工具。实际上,这等于人人都可以办报、办电视台,瞬间便将中国历经60余年,花费巨资建立起来的庞大书籍、报刊、电视、电台等思想文化价值和新闻舆论传播体系边缘化。这些网站,虽然不能像政府管控的传统媒体一样拥有新闻采编资质,但可以任意改换所转的新闻标题,还可通过其任意开设的非新闻页面,转载未经证实的消息;而通过有意“制造”的“网络名人”,则可以随意制造社会舆论,以虚假的民意绑架政府,达到其荼毒百姓的目的;在网站自行开设的公共言论平台上,任何人都可以隐姓埋名、造谣攻击。美国正是利用这种互联网乱象,以“推特”“脸谱”等网站放大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社会问题,连续制造了突尼斯、利比亚、埃及、乌克兰事件。在中国,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躲在拥有数亿网民的网络公共舆论平台里,不分昼夜地丑化、抹黑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大肆攻击中国共产党和中央政府,利用并扩大个别社会事件的负面影响,以此损害军队和军人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大量编造所谓的“党史”“国史”“文革史”,混淆视听,以此影响涉世不深、对历史缺乏了解的中国青年一代。文化帝国主义借助新时代网络技术,散布“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思潮,试图像“黑板擦”一样快速抹去中国人民以流血牺牲换来的胜利成果和政治优势。

  为了组织、整合网络“第五纵队”,美国还效法英国“阿拉伯劳伦斯”的做法,派出所谓“中国青年导师”,培育中国网络的意见领袖(即摩根索所说的美国“第五纵队”),把引导中国青少年成为“庸人、世界主义者和无耻之徒”(杜勒斯语)作为主要任务。经过数十年的无声培育,美国政府已经认识到这支潜伏在中国内部的“第五纵队”的庞大力量,所以,原美国驻华大使洪博培于2012年在总统竞选演讲中自信地说:“我们应该联合我们的盟友和中国国内的支持者,他们是被称为互联网一代的年轻人。中国有5亿互联网用户,8000万博主,他们将带来变化,类似的变化将扳倒中国。”

  二战后,美国连续实施了以苏联、中东为重心的战略转移,而每一次转移都伴随着新军事革命的发生。此次,美国以中国为重心进行战略东移也不例外,包含着信息思想战的新战争形态。由于不必使用核武器和常规军力,美国战略东移围堵中国虽然宣称“预防”,其实是一种史上空前的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的全方位、立体性大进攻战略。

  更新思维,审时度势,建立中国新媒体特种部队,打赢新形态的战争——信息思想战

  中国目前的互联网领域鱼龙混杂,一些门户网站已经成为无政府主义和反党、反政府、反中华民族的“独立王国”,一些网站还利用微博对言论尺度进行评判,形成负面意见“舆论场”,以此进一步博取点击量。当下,中国事实上已经形成两个思想意识对立的舆论场,即以某些门户网站为代表的网络舆论与政府传统媒体。报刊书籍等纸质媒体,是100多年前机械化时代的产物;电视、电台是50年前电子时代的产物;而网络媒体属于当前最新信息技术的产物。用纸质媒体和电视、电台等电子媒体对决网络媒体,犹如用大刀弓箭和机枪,对抗飞机坦克。双方的“武器”和作战体系存在着巨大的“代差”。当前,党和国家管理着的以报刊、电视、电台为主的舆论体系、技术体系、思想体系,这个体系中的语言体系存在着过时的问题,不适应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复杂性。官方虽然也开办了人民网和新华网,但在新媒体的建设和使用上还处于亦步亦趋的状态。

  在话题设置、网络舆论引导等方面,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之间的差距更加明显。2013年初,一些爱国人士和自发的爱国民众,与一些背景复杂的造谣大“V”,在微博上展开了空前激烈的思想意识形态攻防战。遗憾的是,传统主流媒体及其下属网站或微博,几乎无一呼应,对此类形式的网络舆论战反应普遍比较迟钝。

  美国无论传统媒体还是网络新媒体,都在法制的轨道下,并接受美国全球传播办公室代表政府进行的战略指导。所以,美国互联网业虽然发达,不仅未影响其国内稳定反而成为其推行文化帝国主义的主要工具。中国没有输出文化霸权的需要,但出于国内稳定和抵御外部文化入侵的现实需要,也不应该继续容忍国内舆论领域对立的现象存在,任其发展必将造成全社会的思想分化,进而影响中国的社会稳定。

  客观地说,在世界进入网络时代的大趋势下,新媒体的兴起是势所必然。这是一柄“双刃剑”,运用得好,将可以起到监督权力、遏制腐败、沟通民意的作用,更有利于凝聚民心、稳定社会。但若对新媒体的特点认识不清、把握不住,也会被敌对势力所利用,产生防不胜防的“副作用”。因此,国家的各级相关职能部门应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尽快收复丢失的网络舆论阵地,清理各类黄、黑、假、恶等有害信息,建立健全法规制度,有效规范网络舆论。

  从国家安全的角度看,大型网站已经和传统的铁路、民航一样,成为对国家安全有重大意义的战略资源。阿尔温·托夫勒在所著的《力量转移——临近21世纪时的知识、财富和暴力》中说:“世界已经离开了暴力与金钱控制的时代,而未来世界政治的魔方将控制在拥有信息的强人手里,他们会使用手中掌握的网络控制权、信息发布权,利用英语这种强大的文化语言优势,达到暴力和金钱无法征服的目的。”《美国新闻管制训条》规定:“在未来战争中,军队必须战胜两个敌人,一个是军事战场上的敌人,一个是舆论战场上的敌人。”

  也许我们还没有意识到:对于有着核武器的大国来说,在决定性的战争层面,机械化时代的战争、核战争、信息化常规战争,都不是最致命、最紧迫的威胁,而使用笔、键盘和金币,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信息思想战,却足以涣散整个民族的斗志,导致国家解体——当年苏军的常规军力和核武器不可谓不强大,为什么没有保住苏联?前苏联国防部长亚佐夫非常沉痛地反思说:“正是(美欧的)‘第五纵队’打残了苏联。”前车之鉴,刻骨铭心。

  当前,习主席关于“创新发展军事理论”“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的要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今天,相当多的中国人,对于国防安全的概念还停留在传统的陆海空军事平台对决的概念上,而对思想文化领域的危险态势尚没有整体性觉察。中国应该像重视领土、领海主权一样,重视思想文化主权和新形态的信息思想战,尽快组建中国新媒体特种部队。在新成立的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整合领导下,政、文、宣、军、警、民联动,尽快实现中国整体安全态势的改善。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戴旭
戴旭
空军现役上校、军事专家
2
0
0
1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