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影响意识形态安全的六种互联网社会思潮

作者:郭明飞 郭冬梅 来源:江汉论坛 2014-10-14 1949

 目前,互联网上有较大影响、对马克思主义有较大冲击的意识形态有以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民族主义、文化保守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无政府主义等为代表的社会思潮。

  新自由主义。自由主义是在19世纪法国大革命的进程中兴起的意识形态。自由主义追求保护个人思想自由的社会、以法律限制政府对权力的运用、保障自由贸易的观念、支持私人企业的市场经济、透明的政治体制以保障少数人的权利。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经济发展中的“滞胀”,即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对这种新现象,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无法解释,也难以提供对策,于是反对凯恩斯主义的新自由主义借机抬头,并上升为主流经济学理论。当代的新自由主义继承了传统自由主义的基本价值理念,但“新自由主义尤其强调私有制和市场经济对实现个人权利的极端重要性,主张国家的中立性,反对国家对社会和个人事务过多的干预,积极倡导公民社会的作用,竭力维护社会的多元主义价值”。许多国家在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引下完全“西化”,取缔了原有的符合本国国情的意识形态,最后付出了巨大的经济和政治代价。

  新自由主义传入并影响我国思想文化领域。新自由主义者利用互联网的传播便利,把西方的议会制、多党制等作为普适的政治思想进行全球兜售,利用现阶段我国出现的诸如贫富差距、官员贪腐、社会不公等各种社会问题,借助互联网平台公开地或隐晦地抨击社会主义,丑化党和政府的形象,以达到离间党群关系、政民关系,制造思想混乱,攻击党的领导,危害社会稳定的目的。新自由主义表现出来的已经不仅仅是一种信仰,而且有了一定的破坏行为。如果这种行为不能得到妥善的治理,任其滋生蔓延,将不利于社会的发展与稳定,甚至导致我国政府政治与舆论的失控。

  民主社会主义。起源于19世纪初的民主社会主义是世界各国社会党、社会民主党、工党所信奉的政治理论。20世纪50年代,社会民主党人为了凸显社会民主主义的“民主”,将其思想体系的名称由“社会民主主义”改为“民主社会主义”。它的基本理念和追求的基本价值是自由、平等公正、合作互助;它的目的是建设政治民主、社会民主、经济民主并推进国际民主的“社会主义”;它实现这一目的的政治手段是民主。民主社会主义具有如下基本主张:一是主张思想多元,既承认马克思主义是其理论来源之一,也不讳言自由主义是其来源之一。二是提出了“自由”、“公正”、“团结”、“民主”、“人权”这五个基本原则。三是致力于发展经济,主张混合所有制经济,提倡发挥市场的作用。四是积极倡导建设福利国家,完善社会保障。

  民主社会主义推行了一整套有关实现“社会主义”的方针政策,但这没有根本改变也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和消除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各种弊端。所以,决不能把民主社会主义同科学社会主义相提并论,混淆民主社会主义同中国共产党人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区别,混淆民主社会主义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理论的界限,面对中国的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我们应当从根本上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从中国实际出发,既不照搬外国的社会主义模式,也不搞本本主义,而是“走自己的路”,建设适合于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

  民族主义在中国的表现概括起来说主要是抵制全球化,反对西方。民族主义在中文互联网中的存在已有十余年的历史。目前,网络民族主义所关注的议题政治敏感度较低,受制约的可能性不大。从而促使诸多网民趋之若鹜,乐此不疲。

  网络民族主义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对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实现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具有建设性的影响。另一方面,网络民族主义也有其负面影响。网络上散布的各种幼稚、偏激、强烈排外的言论,会对大众产生消极影响;网络上极端的思想观点、情感意志和愿望要求,容易破坏正常的社会秩序;由于主流媒介无法事先预见并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和评论,通过网站、BBS、博客、微博、微信等迅速传播的不实信息容易在短时间内酿成突发事件。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主流意识形态主导作用的发挥。

  文化保守主义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历经150余年的发展,现已成为流行于世的一种重要的社会思潮。中国的文化保守主义倡导一种中国文化优越论,主张以儒家文化为基础的民族主义作为转型时期的政治文化资源。在经济上要求发展经济事务时,首先考虑伦理价值和人的尊严,实施藏富于民的经济政策以及奉行适度干预的自由经济思想;在政治上要求回到中国历史中、回到儒家传统中寻求重建当代中国政治秩序和心灵秩序的思想资源,断言中国只有走“儒化”之路才有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在思想上则要求在吸纳西方文化、巩固“道统”的基础上重塑中国传统的文化观念,以补救当前的信仰危机。文化保守主义者很注重利用互联网来扩大自己思想的影响。

  历史虚无主义是指否认历史的规律性,否定主流,否认本质,孤立地分析历史中的阶段性错误而否定整体过程,通过对我国一些阶段性错误吹毛求疵的分析而全面抹杀先辈的革命、抹杀民族独立斗争历史的一种社会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所宣扬的思想,往往是通过学术研究来表现的,带有一定的隐蔽性,容易被人们作为学术问题而忽视。网络上的历史虚无主义,其根源是唯心史观和主观臆想,要害是混淆历史的支流与主流、现象与本质。其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它是适应西方国家对我国实施和平演变战略的政治需要和国内反社会主义势力的策略变化而产生的一种政治思潮,它所反映的不仅是文化问题,而且是政治问题,不仅是对待历史的态度问题,而且是对待现实的态度问题。第二,它脱离客观历史事实,以唯心主义的价值观对历史进行剪裁甚至重塑,背离了起码的客观性标准,是典型的实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根本对立。第三,它否定、歪曲中国革命史,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史,是要从历史依据上抽掉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在理论深层上否定唯物史观关于历史规律性、必然性的观点,以达到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社会主义制度,否定共产党领导的合理性、正义性的目的。目前这股思潮在互联网上愈演愈烈,成为当前中国社会一种有较大影响的政治思潮。这股错误思潮,具有很大的欺骗性、迷惑性和渗透性,必须高度警惕。

  无政府主义。互联网时代的无政府主义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传统的无政府主义组织运用互联网作为新的传播工具;另一类则是与互联网的发展相伴随而出现的新式无政府主义。前者是无政府主义的信息化,后者则是信息化的无政府主义。由于网络文化发展中表现出的无序化、无控制、无政府、自由化的特征,无政府主义倾向的一个重要内涵就是对权威的质疑和反对。

  网络无政府主义倾向在众多网民中都有程度不同的表现,黑客和闪客即是比较典型的无政府主义的代表,其中黑客对网络和现实的破坏性最大。网络上流行的不存在一个运营商的P2P技术(点对点技术),由于它诞生的哲学基础就是以个人为中心的,因此看起来也表现为无政府主义。另外,网络无政府主义还表现在: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网络散布谣言,颠倒黑白,混淆是非;一些网上言论缺乏理性,口无遮拦,为所欲为,恶意谩骂和攻击政府部门,从而引发有害舆论,具有很强的煽动性和破坏性;舆情的焦点被无端放大,形成网络舆论暴力;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泛滥,言论者的社会责任感弱化,网络侵权等问题也时有发生。

  (《环球视野globalview.cn》第670期,摘自2014年第3期《江汉论坛》,原题《互联网上影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社会思潮分析》)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1
0
0
4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