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的屈辱,让大家看懂过去三年国家的不易!
昨天,许多人都见到了今年以来“最人性化”的一次地方政府“防疫通告”。
许多网友称赞这篇政府通告的原因,是“通篇大白话”,将执行防疫政策的初衷,时限,预期都解释的非常明白。
可是在“锦州防疫通告”登上热搜的时候,却变成“能清零而不清零太可惜”。
妖魔化的舆论,将锦州市打成“过度防疫,不落实二十条”的反面典型。
以老胡为首的“开放派”舆论力量对锦州口诛笔伐,全面施压。
最终,锦州宣布从今天凌晨6时开始,社会面有序恢复常态。
这篇“用语亲民”,以民众生命健康为第一前提的政策通告,仅仅坚守了14个小时。
而锦州,距离较长周期的社会面清零,全民长时间的生活常态,也只差几十个小时而已。
最近几天,北京,广州,成都等相对放松的防疫措施被全网点赞,获封“勇于开拓的先锋”。
只想再坚持两天,让符合当地情况的中老年人有一个更加平安冬季的锦州,成为“网络舆论人人喊打的负面典型”,被舆论威逼,刀架脖子的放开。
广州,值得点赞,但锦州,真的错得离谱么?
壹,锦州的人性化通告
最初注意到锦州的疫情通告,还是因为“刺眼的热搜标题”——能清零而不清零太可惜。
在奥密克戎如此强大的感染力之下,锦州还在追求“绝对的清零”来让老百姓继续居家,我也是全国普通民众,我也带着不满点开这个通报。
结果发现这是一封与市民协商的“几点考虑”。
过去一年,全国各地的疫情政策通报都被发到网上,各种奇谈怪论,层层加码都视觉疲劳了。
当然,绝大多数是“云山雾绕,冰冷无情”。
通篇“形势严峻”,“非必要”,“原则上”,让普通群众怎么理解真实含义。
老百姓只知道网络段子:原则上不行,就是特殊情况下可以。原则上可以,就是现实情况下不行。
锦州的这篇“几点考虑”,相当于一封“告全体市民书”。
在这篇文稿中,对防疫政策的原因,期限,预期都做了清晰的说明,何求老百姓不配合?
老百姓最关心:当下疫情情况如何?
清晰回答:已过拐点。
老百姓第二关心:还要封控多久?
清晰回答:到周末就清零。
老百姓第三关心:出于什么原因做出封控考虑,而不是其他城市的大规模放开?
非常感人的三条理由:第一,这股疫情是十天前外地传入,发现的得早,还没有社会面大范围扩散,是哦可以在初期就清零的阶段。这一段是被网络妖魔化极严重的“能清零不清零太可惜”。
第二,承认科学界“奥密克戎毒性降低”的判断,但是希望辖区老百姓“不得总比得了好”。
第三,在更多城市大范围放开,许多城市疫情散发已经不可能清零的情况下,锦州发现在初期,还有条件清零。虽然因为其他城市“放松”,锦州未来还是会破防,但是争取了时间差,“越晚得越好。”
这样贴近民众口语的表述方式,相信即便是一些小学文化的老年人,都能听懂其中的关怀和心意。
相对于其他几百几千病例,全社会散发的大城市,锦州经过是甜的封控,已经将阳性新增控制到20个左右。
发布通告的时候是周四,只要再坚持三天,锦州这一轮就能清零。
贰,不同人口特征产业结构应该允许“因城施策”
许多人质疑锦州的“清零政策”,是因为其他城市都一定程度的“放开”了。只要锦州不是“与外世隔绝”的孤城,一段时间后,一定会再次破防。
那么今天的严格清零就没了意义!
这些网友就是将锦州与北京,广州等一线城市的防疫政策作对比的。
可是不同城市,有自己的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
我对锦州这个城市的印象,还是建国前三大战役中辽沈战役里,最核心的一场硬仗,就是“锦州之战”,可见这座城市是东北重地。
可是查一查锦州的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就会发现,锦州是过去十年“东北人口南迁,人口老龄化”的缩影。
同时,锦州作为老工业基地,大型央企和国企,占GDP的比重较高,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服务业较少。
老年人口比例大,医疗资源的储备,甚至方舱医院的建设和北京与广州当然没法比。
而国企和央企比重高,这些厂区的党委和工会组织能力相对较强,因此可以做到严抓防疫的闭环生产。
同时,锦州相对老龄化与国企化的城市状态,让外部交流相对较少,因此一次清零之后,做好外部流入的监控,极有可能保障一个冬季的清零状态。
这样的人口与产业结构,这样的医疗资源储备,在“短封控长自由”与“隐形封控假自由”之间做选择,锦州市政府的选择无可厚非。
而这封通告“通篇人话”,还给出明确期限,也让老百姓有充分预期,有较好前景之下,愿意坚守两天。
叁,今天的锦州,何尝不是过去三年的中国?
最终,锦州的“人性化尝试”,老年人生命健康优先的模式,在老胡等人的重压下,14个小时被迫改弦更张,走上“放开之路”。
老胡第一时间更新微博,为锦州政府的“识相”鼓掌,表扬当地“知错就改”,融入全国“放开”的大流。
老胡一点都不回避自己头一天“用几乎对赌的语气”,要求锦州政府承担“无法清零”的责任。
这种帽子扣下来,我“只是想保老人的命而已”,病毒不讲政治,我希望两天后清零,但是万一清不了,就要我“提头来见”?
最高尚的公仆,也只是仆人,凭什么要求别人“借人头一用”,放开会死的,绝不会是自己,那为何不随大流?
在全国绝大多数城市散发疫情,感染者底数不清,社会面已经无法清零的当下,锦州恰好处在“疫情刚刚发现,即将清零”的状态下。
可是老胡等一帮人就妖魔化锦州,必须将他打入“全国放开”的阵营。
在这场博弈中,锦州像极了过去三年的中国,而老胡等一帮人,其嘴脸与CNN,BCC没有任何差别。
过去三年,在全世界两个多个国家都躺平的背景下, 两百多个国家的政要,两百多个国家的媒体和专家,都要求我国一起加入躺平行列。
这种声量和压力,与老胡比哪个更强?要有多强的战略定力,多强的伟大担当才能在这样的磅礴压力下,砥砺前行整整三年?
锦州已经很努力了,考虑了市民年龄结构,考虑了医疗承载力,考虑了重点企业的复工复产,但最终的仁政在压力下,只扛住了“十四个小时”,就必须随大流。
今天,老胡做出了“一个月内必感染新冠”的勇者无惧姿态。
他当然无惧,以他手眼通天的能耐,怎么可能搞不到床位和最好的医疗资源。整天炫耀与特朗普佩洛西搏斗的他,当然也能拿到特朗普佩洛西类似的医疗资源。
我也无惧,因为我比老胡更年轻,长期健身的健身房虽然被要求关停了,但在家照常运动,积蓄和收入也能支撑。
可锦州有基础病的老人呢?那些退休金每月100块的农民,抢得到床位么?未来新冠绝不可能国家兜底治疗,国家扛不起,这些老人扛得起么?
从昨天到今天,锦州像极了百年前高昂着头颅的斗士们,被人硬拽着头发拖到铡刀下,他们距离黎明只差一点点。
广州的尝试,值得嘉许,但锦州的坚守,同样可敬!
一个手握通天资源的人,没资格用自己敢于患病,去与全中国退休金100的老年人共情!
我希望锦州不会发生医疗挤兑,次生灾害。即便有,要担责的也不该是努力扛到最后的政府。
具有一言而改地方政策能力的人,总得承担相对应的责任!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