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锡良:绝不能把“高利贷”泛滥归罪于金融政策
前按:中国的通货膨胀越来越严重,批评上一轮四万亿刺激政策的人也多起来了,许小年、张维迎在被别人批评放马后炮以后,开始声言自己早就反对这种刺激政策,试图表明自己比别人看得最早。作为民间人士,我不想跟大名家抢功,但我要告诉二位,本人在国家还没有推出之前就已经强烈批评这项政策,并因此于2009年初在南京出差期间被某“部委”强行请回单位,如果有人不相信,请打电话到本单位查询此事,据某中央部门给我的定性是:破坏了中国领导人在中欧峰会上的会谈气氛,破坏了共克时艰的大原则。
正文:
最近以来,随着温州高利贷资金链断裂的消息陆续曝光,社会上各种声音不绝于耳,很多早就把耙子瞄准国家金融政策的专家们开始疯狂炒作政策转型的问题,试图借此大好良机为私有制银行打开闸门,我想提醒一下普通老百姓:别跟着起哄,国家真要开放私人银行是国家的事,但放开的目的决不是为了普通老百姓,下面我想谈几点看法与大家分享(部分观点之前提到过):
第一、高利贷的疯狂与国家金融政策无关。
前期我就谈过这个事,今天还重复地讲一下,专家解释高利贷出现的三个原因无非是:利率政策、中小企业贷款难和企业融资渠道过少。然而,这三个条件都不太成立。
有人说,中国对信贷管制过严,导致中小企业缺钱,不得不借高利贷。我想说,缺钱的企业大致分四种:一是没有科技支撑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成本一升高就失去竞争力,这类企业银行给钱也是送钱;二是进出口企业受汇率变动的影响失去竞争力,这类企业银行贷款给它,相当于给西方国家的国民补帖,除非汇率变动逆转;三是不专注主业,把资金挪用到房地产和金融投资的企业,这类企业银行给钱它,相当于鼓励投机,银行给得越多,坏帐风险越大,老百姓的存款就越靠不住;四是受国家贷款收紧及利率升高影响运转出现困难的企业,只有这类企业是可以考虑给予特殊关照的对象,尤其是有技术支撑的企业,国家可以分类处理。
有人说,中国的利率管制过紧,浮动区间太窄,导致银行与高利贷勾结一气,推动高利贷疯狂发展?我不太清楚西方国家的利率浮动区间是多少,所以,没有办法做简单对比,但是,我很清楚地知道,国有银行参与到高利贷的个案正好说明中国监管的过松,只有把这些置法律而不顾的人枪决,才能让国家的利率政策具有其应有的尊严,美联储的利率政策之所以能牵动世界,足以说明美国的利率管制并不随便,否则的话,世界也就根本不会在乎伯南克的讲话。另外,就算国家放松利率管制区间,那到底放到什么程度算合理呢?如果放开后仍然高利贷盛行怎么办?是不是再进一步放松?只要国家不对高利贷进行最严厉的打击,政府设定的任何区间都不可能达到高利贷的标准,通过放松区间来遏制高利贷的泛滥到底起什么作用?
有人说,中国的融资渠道管制过紧。总体来说不实,某些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但专家们最终目标还是锁定在国有大企业的特权上面,言下之意是中小企业没有得到相应平等的融资权和收益权。这个问题要看从什么角度分析,单就“国有”与“民营”的平等性看是值得政府思考的,但是,从国家政策的发展方向来看,似乎没有那么严重,国家正在进行有效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不是早已经纳入到国家改革的重要议题当中了吗?今年的“两会”上还专门提到这个事。大家从股市、债市上已经明显看到了这种快速推进的步伐,总不可能对企业融资行为放任自流吧?我们还必须看到放松融资的一个严重负作用——恶性圈钱和财富外流。中国企业的最大问题是产品不具有科技含量,当理发、洗脚之类的企业都可以随便融资的时候,除了快速造就亿万富翁以外,并不会真正做出对全民有贡献的事情,富人融得越多,社会穷人就越多,两极分化就越严重。
第二、放开所有私人资本办银行也解决不了高利贷问题。
温州及中国其它地方的高利贷盛行决非是民间资本投资无门那回事,大家看看:高利贷的利息高到什么程度?允许私人办银行,有哪家银行能给出那么高的利息?如果给了,谁敢去贷?私人办银行,它的钱来自于哪里?不还是普通老百姓的存款吗?这样的银行谁敢把钱放到它那儿?不破产才怪!
也许有人会说,允许私人办银行了,人家就不会放高利贷了,肯定会按照国家央行的指导利率存贷款,那么,我又要问:既然都是想合法获得存款利息,那现在这些投资者为什么不把钱放在国家银行呢?仅仅是因为利息太低?我看不然,根本问题还是出在疯狂的暴利思想,个个都渴望暴富。大家埋怨中国的利息太低,然而,美国基本上处于零利率状态,难道银行就没有人存钱了吗?银行难道是空的?还会有人说,美国的通货膨胀比我们好,所以,不能跟美国比,但是,我又要告诉大家,美国的通胀率也有接近3.6%的水平,而我们的水平大约在6%以下,我们的GDP比美国增长快,单以这个理由就去搞高利贷,无论如何都不成立。
再者,社会上很多人抱怨家里的钱投资无门,放高利贷是迫不得已的事,这种理由更可怕。近些年来,主流媒体一直在诱导国民投资,然而,绝大部分老百姓从投资中得到了什么?疯狂投资的结局又是什么?哪一部分人成了受益者?虚拟资产到底对谁是虚的、对谁是实的?不搞清这个问题,大多数人永远都要成为大腭们摆布的对象。我看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国民都没有象当今中国国民如此痴迷于“投资”的。把自己的钱送给高利贷老板的百姓绝不是有正常投资理念的百姓,这些人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对国家的金融政策满意,投机将是他们永远的主题,除非国家对其处以刑罚。“投资综合症”是部分国民的焦虑表现,也是一种病态思维,非实体投资潮流越狂热,整个社会的两极分化将越严重,通贷膨胀也越明显,最后危害的将是中低层平民。不依靠科技创新推动国家发展,靠玩虚拟经济振兴不了中国。美国的强大决非只有金融的强大,而是以科技支撑为基础的强大,没有科技支撑,美国的金融也玩不下去,中国暂时没资格与美国拼虚拟经济。
第三、放开民间借贷以后,哪些群体将是得利者?
放开民间借贷,无非是两种方式:一是允许私人银行的设立;二是以某种公共银行或者政府信任为担保成立民间借贷中介机构。大家想想,谁能够吃到这只螃蟹?普通的老百姓可能吗?想明白了再回答。我可以现在就回答:不可能。能吃到这种大闸蟹的人肯定是权贵,其他人想都别想,因为名额将是非常有限的,决不能象放高利贷的老板一样遍地开花。
有人会说,管他谁能吃螃蟹,只要我的存款利息能比国有银行高就行了,竞争总会有好处的。表面上看的确不错,实际上又是一种虚像,怎么可能呢?美欧国家有没有私人银行?美欧国家银行间的利息有什么本质区别吗?肯定没有,如果有,它破产得比谁都快,法律不会允许非秩序内的规则出现。利率政策是一个国家的核心政策,不是“菜市场的小菜”,可以随意乱砍乱杀的,政策合不合理都只能在宏观上去调整,绝不会因为高利贷的盛行找到一丝颠覆的合理性。
如果私人银行均按照专家的意志成立了,这所谓的“阳光政策”又能普照多久呢?我个人是不太乐观的,我最担心的便是中国人的“诚信”二字,你把钱放到他银行的时候,你可能是“爷”,但钱到了他的手里,你肯定将成为“孙子”,这是近三十几年来中国最普遍的规律,好象还没有在哪个行业被打破过,私人银行能被打破?中国暴发户的奢华与疯狂大家是有目共睹的,若是未来有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相结合的大寡头出现,今天的“四大名爹”根本就不值一提,谁的命都可能提在大寡头的手里。我说这个话大家也许不相信,以为我有些危言耸听,人家美国不也好好的吗?怎么不信咱同胞呢?不错,美国是好好的,欧洲也是好好的。但我得问一句:中国又学到了人家什么好的呢?中国又有什么坏的没学到呢?
最后,也是最最重要的事情必须提醒大家:投资的赚钱效应绝对没有资金的安全性重要,打破现有的秩序不一定是你们理想的改革结果,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你必须看到中国每一次改革的受益者是谁,受骗者又是谁?国有银行是不理想,私有银行恐怕将更是梦魇(留待历史检验)。
高利贷是一种极为典型的“赌徒事业”,赌性也是中国人的劣根之一,断根的最好办法是严刑峻法,而不是怂恿姑息,用“给违法者以甜头”的办法来消除社会隐患是抱薪救火,自取灭亡。
投资表面上看是一种理性行为,但是,如果把疯狂违法的勾当视为投资就是试着把国民培养成赌民。大家想想:全民性投资最终赚的是谁的钱?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煸动搞全民性投资的,一个人人头脑发热的国度不出问题可能吗?
不鼓励国民静心去做好事业,不鼓励企业脚踏实地搞好科技创新,中国再过1000年还是奴才,靠赌博决不会让一个民族实现复兴,真要想赌博,就不如冒险跟列强打仗。
——孙锡良(转载须署名)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