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封杀也是机会,业界专家:起码国内终于抛弃幻想了

作者:佚名 来源:环球时报 2018-04-23 1727

“芯片”封杀也是机会,业界专家:起码国内终于抛弃幻想了

在美国商务部此前公布的“301”调查报告中曾对“中国制造2025”计划指手画脚。美国政府日前再次祭出打压中国高科技产业的组合拳——对中国知名通信企业中兴执行为期7年的出口禁令。而从另一角度看,中兴事件也再度暴露出中国在包括芯片在内的关键核心技术领域长期受制于人的现实。18日晚,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CCF YOCSEF)紧急召开了一场名为“生存还是死亡,面对禁芯,中国高科技产业该怎么办?”的特别论坛,论坛上国产芯片相关领域的专家纷纷为中国芯片面临的危机与未来出谋划策。

“芯片”封杀也是机会,业界专家:起码国内终于抛弃幻想了

唯一的办法是抛弃幻想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计算机学会名誉理事长李国杰18日对《环球时报》等媒体表示,中兴禁运事件的发生并非偶然,它显示了中国在芯片技术上受制于人、国产芯片还无法完全替代国外产品的现状。“芯片的研发和生产水平一定程度反映了整体科技水平。可怕的不在于差距,最大的问题是我们有没有掌握主动权。”李国杰提到,中国在芯片研制方面的问题不是短期内可以解决的,不是靠“砸钱”就能追上的,经验和人才都需要积累。不过,李国杰表示,我国集成电路领域近几年的发展进步很大,紫光、华为等企业研发的芯片已今非昔比,尤其是设计能力的快速提升。此外,国内企业在突破发达国家计算机基础系统垄断方面,已做了一些尝试,尤其是在“去IOE化”(去掉IBM的小型机、Oracle的数据库、EMC的存储设备,代之以自己在开源软件基础上开发的系统)方面已经有所突破。 

“芯片”封杀也是机会,业界专家:起码国内终于抛弃幻想了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电信设备业专家19日向《环球时报》记者提供了另一种看待此次中兴事件的角度。他认为,单从这件事来说,由于中兴在芯片上过度依赖美国,导致了它当下的处境。但换个角度去说,在芯片、操作系统乃至一些硬件等高技术领域,没有一个公司,甚至没有一个国家能做到全产业链。如果这次美国不是对中兴开刀,而是对准爱立信等外国公司,他们一样挺不过去,他们也不能完全规避美国的产业链。现在有一种声音,说中兴在自主研发上投入不足,但每年中兴砸在研发上的真金白银可不少。高科技产业是一个讲究国际化合作的产业,而越是国际化,越讲所谓的开源共享,就越容易在某个单一环节被掐住喉咙。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包云岗认为,目前的差距是因为中国错过了一个时代,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黄金时代”,但也应该看到,相比英特尔等公司几十年的积累,我国国产“龙芯”18年的发展速度已经很快了。

“芯片”封杀也是机会,业界专家:起码国内终于抛弃幻想了

“美国要禁运,我们更要理直气壮地发展自己的芯片”,李国杰称,“中国芯片不会永远受制于人。”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龙芯”处理器负责人胡伟武也表示,这或许是一个国产芯片行业“转危为机”的机会。“过去大家说,‘自己做的不如买的,买的不如租的’,但这件事情告诉我们,唯一的办法可能就是抛弃幻想。”

应用层面成为最大掣肘

随着近日芯片成为关注焦点,一张“当前中国核心集成电路的国产芯片占有率”的图表在网上被广泛传播。图表显示,国产芯片在服务器MPU芯片、个人电脑MPU芯片、可编程逻辑设备FPGA/EPLD芯片等领域的中国市场占有率几乎为零。虽然上述数据的准确性难以考证,但也确实反映出制约我国芯片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没有人用”。在当日的论坛上,多位专业人士均提到中国的芯片设计能力没有问题,最大的掣肘反而在应用层面。

李国杰表示,核心技术是用出来的,只有在用的过程中才能不断提升。“不要等到国产芯片和外国芯片一样好的时候再用,不会有这样的机会。国家应该大力支持使用国产芯片,最初问题一定会很多,但坚持住、迈过一个门槛后就会实现良性循环。”

2001年,中国科学院启动了国产芯片“龙芯”课题组,如今“龙芯”CPU已形成3个产品系列。作为“龙芯”处理器的负责人,胡伟武表示,经过18年的研发,国产芯片应该到了开始大力推广的时候。“用了之后会发现,其实国产的也是很好用的。”

“芯片”封杀也是机会,业界专家:起码国内终于抛弃幻想了

“我们应该加大自主研发的基础电路的应用力度”,胡伟武认为,只有应用才能帮助芯片不断发现错误、改正错误,从而实现迭代。“就好比我想要上二楼,但是没有楼梯。别人是爬楼梯上去的,而我们没有楼梯,但最少也得给一根绳子。”胡伟武用了一个这样的比喻,来强调应用方面的支持对国产芯片发展的重要性。

中国计算机学会秘书长杜子德建议,为了鼓励市场更好地培育芯片相关产业链,政府可以考虑对新兴产业采取减税或免税等激励措施,或者以政府采购的方式帮助企业成长。

推动应用也离不开生态建设。北京并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YOCSEF副主席陈健表示,支持国产应该是全生态链的支持,而不仅是芯片。中国的国产芯片其实速度是很快的,比如当今世界排名第一的超算——“神威太湖之光”,就使用我国自主制造的芯片,而现在欠缺的是生态环境。陈健表示,一方面,需要加大对芯片企业的投资;另一方面与芯片有密切关联的软件企业也需要支持。“大生态才能解决‘缺芯’的问题。” 

“芯片”封杀也是机会,业界专家:起码国内终于抛弃幻想了

胡伟武在会上预测,自主生态体系上,中国3年可能有小成,5年可能有中成。

人才培养必须“治本”

在当日的会议上,行业专家对于芯片人才的重要性有着高度一致的观点——中国不缺少应用型人才,而是急需更多的基础研究人才。    

“中国在IT领域的人才培养极不平衡”,胡伟武提到,大多数人才都集中在技术应用层面,但研究算法、芯片等底层系统的人才太少。胡伟武举例称,中国的JAVA工程师数以百万计,但研发JAVA虚拟机的人才可能全国只有几十名。“全国2600多个计算机专业,本质上都在教学生如何用计算机,而不是怎么造计算机,就如同汽车专业只培养驾驶员一样。”

“芯片”封杀也是机会,业界专家:起码国内终于抛弃幻想了

李国杰分析称,之所以国内IT人才培养中存在“头重脚轻”的问题,一方面是因为芯片等底层技术有较高门槛,只有顶尖院校才培养得出来;另一方面也因为国内人才培养体制机制仍存在一些问题。目前,国内高校和科研机构对计算机人才的考核大多以发表论文为主要评价标准,而芯片研究领域发论文较难,因此入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等培养计划的机会也更少。此外,科研机构的芯片研发人员的薪资待遇,也与互联网公司相差甚远。

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李浥东表示,“在市场的‘红旗效应’引导下,现在的计算机学生们谈的最多是机器学习、大数据和云计算,而几乎没人愿意研究芯片。”李浥东称,如果这样的情况继续发展下去,未来3-5年,计算机底层研究就会没有人才可用。“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体系化的建设来治根、治本。”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2
0
0
6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