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人为什么要警惕南方系
打工人为什么要警惕南方系
子 午
伴随着接连发生的劳动者猝死、跳楼、自焚,新世纪的20年代在压抑与沉默的气氛中悄然拉开了序幕。
在10年代的最后两年时间里,贸易战和大流行加剧了生产过剩所导致的种种矛盾,从2019年初程序员群体自发出现的“996.icu”控诉开始,劳动者的情绪随着一次次事件在互联网上不断积累、引爆与宣泄。
“打工人”、“做题家”、“内卷化”……一个个底层民众“创新”并用以自嘲的网络热词不断出现;而在B站和知乎这样的年轻网民活跃的网站上,“资本家”这个久违的“旧词”更高频地出现了,“黑心资本家”、“你工人爷爷来了”、“你背叛了工人阶级”这样的话语频繁地出现在视频弹幕里,并以表情包的形式在社交媒体流传。这样的现象,代表着劳动者的阶级意识复苏与觉醒的开始。
两百多年来,阶级意识的觉醒是一件让贵族和精英极度恐惧的事,他们在主流意识形态中,极力地抹杀“资本家”、“无产阶级”这样的描述客观事物的词汇。
面对民众的情绪,主流大报们丑陋表演已经让他们越来越脱离群众:
这样的话语无异于火上浇油,面对网民的愤怒,往往删帖了事。
面对这种尬尴的局面,号称针砭时弊、“敢动中国”、为民代言的南方报系的媒体人们终于还是按耐不住,亲自下场要为企业家“正名”、为资本“解围”了。南都公益基金会主办的南都观察家公众号转发了一篇署名“张丰”的文章《当企业家开始成为资本家:一种值得警惕的公共情绪》。
这篇文章原发在资本巨头完美世界旗下的资讯平台“全现在app”,作者张丰何许人也,笔者不得而知,百度一下发现有个南方都市报评论员“张丰”,还有个澎湃特约评论员张丰。
作者在文章中写道:
一种基于传统阶级学说的分析框架,正在变得流行。员工开始变成“被剥削者”,而过去被视为成功者的企业家,似乎又变成过去教科书中的“资本家”。
中国没有“资本家”,有的是企业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追求的是“共同富裕”,而不是“同时同步富裕”,先富的人(企业家)带动大家,一起奔向小康。民营企业为社会创造大量就业机会,企业家也成为社会中坚——主流叙事,并不采用阶级论,那种经典描述,被视为是西方社会的痼疾。
“猝死”的新闻,很容易把舆论引导到对“资本”的仇恨中……公众会更容易怪罪引起社会变化的新力量……在这些事件中,似乎并没有人去考虑如何让打工者有自己的利益代表,真正保护他们的权益,而是急着把企业钉在耻辱柱上。
对于B站上的这些年轻人,如何在“社会进步”中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变得越来越迫切——针对“资本家”的怒火,只不过是一种愤怒的发作。
一直把西方社会奉为圭皋的南方报系,竟然要用“西方社会的痼疾”来形容“陈旧”的“阶级论”;一直号称“敢动中国”的南方报系,竟然带头解释起了“先富带动后富”——这难免给人一种恍然隔世的诧异感。
然而,这其实不过是一种“回归”,很多人大概忘了南方报系正是肇始于南方这块“前沿阵地”和“窗口”,它的出现便是为了给那些被毛时代彻底批臭却又在80年代死灰复燃的“新事物”重新正名,为“新力量”、“新阶层”代言。
以上截图仅仅是以《南方周末》的几篇代表性文章为样本,南方报系的一个核心逻辑就是,今天中国存在很多问题,但这些问题均是毛时代的体制“残留”造成的,而不是资本造成的,“资本家”实际上都是大善人,“他们的伦理是对社会承担责任,而不是为自己积累财富”。
而前两天“南都观察家”公众号发出的文章《当企业家开始成为资本家:一种值得警惕的公共情绪》显然比《南方周末》走得更远,直接否认了“资本家”在中国的存在,将网民用“阶级论”批判“资本家”,斥为“过去教科书”中的教条和来自“西方社会的痼疾”,嘲讽B站年轻人是在迫切地刷“存在感”——“针对‘资本家’的怒火,只不过是一种愤怒的发作”。
“阶级斗争”这个词最早并不是马克思发明的,但在他之前从来没有人能够用“阶级斗争”这个词,高度凝练地揭示出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里写道,“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社会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个客观规律的发现,使得劳动者的自我解放变成了可能,并最终促成了苏联和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劳动者阶级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真正当家做了主人。这对于劳动者来说这是“幸福”,对于剥削阶级来讲却是梦魇。
也正因为如此,资本豢养的媒体人才要拼命地否认阶级的存在,充当起了“资本家”的化妆师。
笔者在前不久的文章写道“拼多多员工猝死,突然有点‘怀念’南方系了”,并不意外的是,自媒体爆料饿了么骑手讨薪自焚事件之后,作出正式报道的也仅仅是“财新网”,笔者在文章里指出,“我们不能也不应该把为劳动者发声的希望,寄托在那些内外资本掌控的媒体身上”。
南方报系要扮演为民代言的形象,必然要大量地报道底层民众的苦难;在报道的同时,南方报系的媒体人却别有用心、南辕北辙地为资本开脱,将苦难产生的根源归咎于毛时代的制度“残留”,鼓吹彻底消除“残留”,为资本开路。
这种现象是由南方报系本来的阶级属性所决定的,无论是南都公益基金会的金主,还是在南方报系打广告的企业,抑或是创办新媒体平台的资本巨头,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资本家”,南方报系又怎么可能不为他们说话呢?
《当企业家开始成为资本家》一文称“并没有人去考虑如何让打工者有自己的利益代表,真正保护他们的权益,而是急着把企业钉在耻辱柱上”,而以南方报系为代表的自由派媒体人便以这样的“代表”自居,南都公益基金会日常做的事便是在以“公益”的方式“保护打工者权益”。不可否认,这样的“保护”的确帮助了一小部分打工者个体,试图让打工者的目光聚焦在这样的“保护”上,而不去触动资本剥削的秩序,整体而言,也就起到了维护资本秩序的作用。
今天是美国的“马丁·路德·金日”,美国驻华使馆的公众号按照惯例高调地纪念这个日子:
从1986年第一个“马丁·路德·金日”至今,已经过去了35年,美国黑人和少数族裔的状况并未得到根本的改善,黑人成为去年大流行全美感染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群体;公益属性的“身份政治”让美国底层的白人和黑人陷入了无休止的内耗,美国的资产阶级却安然地“置身事外”。这一切正是源于上世纪60-80年代,美国主流媒体对致力于“非暴力”的马丁·路德·金的高调吹捧和宣扬,以及对崇拜毛主席、奉行阶级斗争原则的黑豹运动的打压和“雪藏”。
美国的主流媒体可以肆无忌惮地抨击他们的总统或者政要,揭露腐败与罪恶,但丝毫不会去触及美国的资产阶级统治秩序,揭示资本统治的真相。正因为如此,美国大选所引发的大规模民众冲突,并不会导向任何的社会进步运动,反而成为了右翼民粹主义和美国新法西斯主义的温床;近几十年来,美国的民众反抗最终都沦为了“没有社会主义视野的反资本主义运动”。
南方报系为代表的自由派的媒体的舆论手法与它在西方的自由派老师如出一辙,这是我们要对南方报系保持足够警惕的原因。
B站年轻人“针对‘资本家’的怒火”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但绝不能停留在南都观察家文章所讽刺的“只不过是一种愤怒的发作”阶段。愤怒的情绪自觉上升到理论高度的批判,“社会主义视野”的回归以及劳动者的自我解放才能成为可能。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