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医连续37年看病只收1元,这样的典型该不该树?

作者:康从越 来源:人民健康论坛 2021-02-09 609

村医连续37年看病只收1元,这样的典型该不该树?

康从越

  浙江省建德市乡村医生吴光潮,从1983年至今连续37年给村民看病只收取1元钱。他因这一感人事迹,入选2020年全国”诚信之星“。《中国中医药报》对此的一篇报道,跟帖区引来了对这样的典型该不该树的激烈讨论。

  这里有必要先了解吴光潮医生的具体事迹。

  1966年,20岁的他经过半农半医班学习一年后,根据村里的安排当了“赤脚医生”。没几年吴光潮在当地就小有名气了,镇上的大卫生院和隔壁村诊所,都来高薪聘请他,他都婉拒了。他说:“我是党员,国家培养我,村民离不开我,我不能一走了之”。

  吴光潮通过自学、进修,不断充实提高自己的医疗技术,多年下来,也积累了几种独门绝学,村民们的常见病,他用中草药、拔火罐、电针等方法能都轻松解决。此外,他还经常自己上山采草药,把这些草药处理后免费分发给家庭困难的村民。

村医连续37年看病只收1元,这样的典型该不该树?

  为了让村民看病少花钱,从1983年开始村民们的看病费用,包括诊金和药费在内,吴光潮只收一元钱,从未涨过价。至于为什么这么做,吴光潮说得非常朴实,他说“我反正有退休工资的,吃吃用用都够!”他表示:“只要村民需要我,我想一直在卫生室干下去,直到干不动为止”。

  对吴光潮老人的事迹,评论区绝大部留言都称赞他的大医精诚、医者仁心,对他的无私奉献精神表示敬意。然而,引起讨论和讨伐的留言,是下面这两条:

  一条说:”没什么可以炫耀的,这只是个人行为,要是要求所有人,那必定是没几个人学医,少收费只能造成没有医生。“

  另一条说:"……不值得大肆宣传。如果年轻医生还如此行医,难免吃上官司和违反相关规定法律。其次,1元的费用也会让许多有志的后辈担忧生活而远离。第三,过度宣传中医药的廉价也在某种程度拉低中医药从业人员的社会评价。"

  这两条跟帖主要意思,都是说医生假如医生收入太低,就吸引不了年轻人学医,甚至拉低中医的社会地位,因而认为不值得宣传吴光潮这样的典型。

  吴光潮放弃了获得更高收入的机会,选择一心一意为村民健康服务,一干就是一辈子,这种无私奉献当然是要肯定的。吴光潮的至少事迹说明,作为医生,清苦而奉献的一生同样可以出彩,金钱绝不是衡量一个人社会价值的唯一标准。他坚持几十年费用不涨,是他的医者仁心,以及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坚守。

  当然,吴光潮之所以能坚持1元钱几十年,除了中医药看病成本低、他本人的坚持等因素外,还有一个因素是他个人有一定退休金(虽然可能并不多)。另一份资料显示,上级政府对他所在乡村卫生室历来有相当力度的支持。更多的医院、医疗机构,恐怕就需要自负盈亏了。

  不能让典型成为高高在上的绝响

  树立吴光潮这样的乡村医生为典型,是号召更多人学习他的奉献精神,是从道德层面树立标杆。然而,若不是从根本上扭转当前医疗整体逐利的大方向、大环境,这样的典型就成了一般医生和医疗机构很难企及和模仿的对象,吴光潮就仅仅是个案。

  倘或一方面医疗继续市场化,医疗围着利润转,另一方面又树立无私奉献的典型,这样的典型就仅仅是挂在墙上、出现在新闻稿里,产生不了太多实际意义。

  因此,典型是需要树立的,但更重要的,是要创造能够实践典型行为所需要制度和环境。简单说,就是要回归医疗的公益性质,要让医院和医生能够安心看病,专心自己的本业,而不必被迫钻到钱眼里。只有产生了出现吴光潮的土壤,吴光潮才不至于成为高高在上的绝响。

  这些年,树立的典型不可谓不多,然而真正能持久深入人心、产生巨大带动示范效应的典型却很少。其中的原因,不是典型不够感人、优秀,更多的是因为普遍缺少践行典型行为所需的外在条件。这的确需要反思了。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2
1
0
4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