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杜绝“血压不降、麻醉不睡”之类不负责任的提案闹剧?
01
2025年初,某位既是政协委员,也是医生的人,正式向政协提交提案,指出药物集采制度导致药品质量下降,出现“血压不降、麻醉不睡、泻药不泻”的现象。
这个提案,符合很多人对药物集采制度的“想象”,因此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
药物集采制度,简单来说就是,国家有关部门出面,和药企面对面直接谈判,集中采购药物。因为集中采购的量很大,国家集采往往能得到很低的价格。这对患者当然很有利。药厂虽然有些不情愿,但也能接受。
不过,这样一来,很多人会有一种疑虑:药价如此低,药企会不会以次充好,降低药物质量?
“血压不降、麻醉不睡”的提案,正迎合了人们的这种心理,让他们的疑虑“噩梦成真”。由于这位政协委员同时也是医生,看到这个提案,很多人立刻脑补出医生拿着“廉价但无效”的药物时的无奈表情,和患者的绝望处境。当然,还有有关部门的蛮横和药企的悲愤等等。
可惜,这一切都是毫无根据的想象。
02
这事成了舆论热点,国家当然高度重视。很快组成调查组去医院展开调查。调查的结果如下:
图中文字比较多。概括来说就是一句话:“血压不降、麻醉不睡、泻药不泻”等现象,要么根本不存在,要么是所有药物都有的个别情况。那个提案毫无事实根据,纯属臆想。
这个结果就很耐人寻味了。
“血压不降”的消息刚刚曝出时,我以为是某人随便说说,或者在饭局上,或者在某个网络段子中,发发牢骚、说说怪话而已。如果是这种随便说说,虽然也不负责任,但算不上什么大事。饭局上喝多了、喝高兴了,随口乱说话,这种情况,很常见,不必求全责备。
可那是他们正式提交的政协提案啊。
正式提交的提案,虽然也难免有错误、有片面性,但至少应该是严肃的、认真的,有起码的事实依据。实际上,正因为提案者是医生,大家默认他是有过一番调查才得出结论的,所以才会舆论大哗。没想到,居然是毫无事实根据的臆想。
难道可以如此拿政协提案当儿戏么?
这其中,其实有一种特殊的心理过程。
03
调查报告中重点指出,集采药物和之前的所谓“原研药”或者说进口药,药效上没发现有差别。没有差别的意思,并不是说是药效百分之百药到病除,而是集采药物并不比进口药差。比如某种药物的有效率是80%,集采药和进口药都是80%,没有差别,都有20%的无效率。
提案者的“事实依据”,应该就是那无效的20%;他可能确实看到或听说了一些“血压不降、麻醉不睡、泻药不泻”的现象。他以为那是集采药质量下降的恶果,其实,那是正常现象。所有药物都是如此,集采药并不更差。
所以,正规的药效研究,必须根据严格的、大规模的调查、对比和统计,而不能根据个别事例,更不能根据道听途说的所谓“消息”。
事实上,国家发布调查报告以后,这位提案者并没提出异议,也没拿出他的事实依据。有人曾经追问他们的提案是怎么回事,得到的回答令人哭笑不得:那些事情,是他们“听说”的……
这个“血压不降、麻醉不睡”的提案,很不像话,就是个闹剧!
仅仅根据听说的所谓消息,就向政协提出正式议案,并引起舆论轩然大波,严重贬低、丑化药物集采制度,这恐怕不符合政协委员的水平和素质。所以,调查报告发布后,很多人认为,此人不适合继续担任政协委员,应该撤销他的委员资格。
我很支持这种主张。这种人确实不适合继续担任政协委员,应该撤换。不过,这里要说的重点是,为什么他们对无效的“20%”特别敏感?
人有一种心理,那就是对符合自己观点、预期的现象,特别敏感。比如,他认为某人很好,怎么看怎么顺眼,他就会对某人的优点特别敏感,一看到就会记住,并以此证明自己对某人的判断是对的。一言以蔽之,情人眼里出西施。
相反,如果他看某人不顺眼,就会越看越不顺眼,并因此对某人的缺点特别敏感,一看到就会记住,并同样以此证明自己对某人的判断是对的:看,他果然是个烂人!
也就是说,人并不是客观冷静地观察事实,而会不可避免地带着预设立场去观察。他觉得某人某事好,就会经常看到那人那事的好处。反之,则会经常看到那人那事的坏处。
04
“血压不降、麻醉不睡”的提案者,就是在这种心理的作用下,特别注意和搜集少数“无效的”事实,罔顾更多的相反事实,并因此得出错误、片面的结论。
也就是说,他们之前已经有了“集采药价格很低,质量一定有问题”的观点和判断。带着这种预设立场,这些医生们就对“无效”案例特别留意,印象深刻,难以忘怀。然后,几个人凑到一起,说起来,越说越热闹,越说越激动,彼此强化,互相鼓励,于是,就有了那个禁不起追问、并无事实依据的政协提案。
政协委员加医生,提交完全没有事实依据的提案,作为政协委员,他们是不合格的。但这背后还有更大的事实,那就是,这些医生一直对药物集采制度不满意,看不顺眼,自觉不自觉地就会用各种办法去贬低、去否定。
事情说到这里,我还是在用最大的善意来揣测他们,认为他们只是因为人类固有的思维弱点,得出了错误的结论,未加详查,客观上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其实,完全可以有不那么善意,但更符合事实的推测,那就是,他们的提案,就是利益集团的挑衅,就是既得利益者对社会的反击。
集采制度大大降低了药价,但主要降低的,不是药厂的出厂价,而是大大压缩了药品中间环节的收入和利润。医药、医生就是最主要的中间环节。
以往,药厂为了向医院推销自己的药物,用各种办法,花费巨额费用,医院医生能得到不少好处,有的医生甚至因此富得流油。国家推行集采制度,大幅度砍掉这部分费用,这显然动了医院医生这个利益集团的“奶酪”。
这个提案,就是利益集团的一种反击。毫无事实依据的提案,并不是稀里糊涂、不认真不负责的结果,而恰恰是精心设计、高度责任的结果,只不过,他们为之负责的,不是国家和患者,而是医院医生这个利益集团。
05
当然,绝大部分医院医生都不是这种利益集团的成员。这也是国家集采制度能够顺利推行、成功实施的原因。中国社会的结构还比较健康,利益集团的势力还不那么大,还不足以威胁、阻扰国家的大政方针。
但类似提案的出现,提醒我们注意,在现实中,利益集团已经出现,并在强化中。并且,他们已经渗透了包括政协这样的重要部门。只要有机会,他们就会为了自己小集团的利益,悍然牺牲国家和民众的整体利益。
在未来的很长时间里,形形色色的成长强化中利益集团,将是中国社会要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文中图片均来自互联网。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