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采独具的峰峰抗日斗争

作者:张培良 来源:红色文化网 2015-08-16 2895

峰峰地区西依太行,东接平原。自唐宋以来,此处就一直是我国陶瓷工业的重镇,清末以来更成为我国煤炭生产的重镇。抗日战争期间,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战略经济地位,成为日伪与八路军争夺的中心地带,也是国民党军渗透的重点地区,由此形成了错综复杂的抗战形态。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沿平汉线南下,于1018侵占磁县城,1220日军侵占彭城、临水,从此峰峰地区成为沦陷区。直到194592,日军从最后一个据点——峰峰煤矿潜逃,峰峰地区全面解放,日军前后共在峰峰地区盘踞79个月零12天。在此期间,以鼓山—元宝山—老槐山为界,往东包括峰峰煤矿、临水、大社、新坡、大峪这一带区域,为日军的“严密控制区”,这里炮楼林立,公路纵横,封锁沟交织。日军建立了“保甲制度”伪政权,颁发“良民证”,对百姓实行“联坐株连法”的血腥统治,并全面进行“奴化”教育。鼓山—元宝山—老槐山以西,到界城、彭城、义井至和村镇这一带区域,是日军的“准控制区”,这里修了一条南至观台镇、北至武安城的封锁沟,沿沟设有多座炮楼、关卡,是日军对太行山抗日根据地进行军事、经济封锁的前沿阵地。在封锁沟以西,包括宿凤、山底、王看等村庄,是日军的“半控制区”,日军常常派兵进行“清剿”、“扫荡”,成为日军与抗日根据地之间互相争夺的“拉锯地带”。再往西进入贾璧、陶泉一带深山区,即是抗日根据地。

由于日军在峰峰地区占领方式的不同,因此形成了三种不同方式的抗日斗争特点,即:在“严密控制区”,以地下军民抗日为主;在“准控制区”,以八路军、地方抗日武装袭扰为主;在“半控制区”,以区干队、民兵山地游击战为主。

“严密控制区”地下军民抗日斗争

在“严密控制区”,由于日军驻军力量强大,武器配备先进,炮楼、封锁沟与公路交织,形成了“格子网”,抗日军民只能采用隐蔽策略,以多种渠道进行“地下”抗日斗争。峰峰地下抗日斗争的特点为:在共产党领导下,分属不同抗日系统组织,主要有5种形式:

 

峰峰煤矿的地下抗日斗争

峰峰煤矿是日军掠夺中国煤炭资源的重点经营区。当时盘踞在磁县地面上的日军约400余人,而长期驻守峰峰煤矿(包括峰峰电厂)的日军就有百人之多,他们还配备了伪警备队、青年队、安民军等敌特组织。伪矿警队是日军为保护煤矿安全的武装组织,队长先是冯雨三。1938年夏,沦为汉奸的冯雨三被八路军击毙后,时任磁县警备队司令的宗具臣被日军委任为峰峰煤矿矿警队队长。宗具臣与夫人韩永梅均为我地下抗日组织人员,他们“潜伏”到峰峰煤矿后,其对敌斗争工作直接受磁县抗日政府领导,八路军129师敌工部派员秘密协助。从1939年至1945年,宗、韩夫妇利用“合法”身份,为抗日做出了巨大贡献。主要成绩有三:一是利用身份、权限开办“具字号”小煤窑,为抗日政府和八路军筹集、输送经济支援;二是多次将军火、药品、通讯器材等紧缺物资秘密运往西部根据地,支援八路军抗日;三是逐步把伪矿警队发展到600多人,并配有较好武器,训练有素,纪律严明,为适时反正起义打下基础。19458月末,日军撤离前夕阴谋炸毁矿井和电厂,矿警队为保卫矿山发挥了重要作用。92日,宗具臣率领矿警队起义,加入了八路军。

 

磁武敌工站

1941年,中共太行边区政府根据战时需要,把磁县北部和武安南部区域析出,组合成“磁武县”。随之,八路军129师敌工部决定在太行边区各县建立“敌工站”。新建立的磁武县属太行第五军分区管辖,于1941年底建立“磁武敌工站”,对外称“滏阳工作团”。首任站长是李佑平(原名包泽宇,峰峰矿区柳条村人)。副站长顾草萍(原名郭鑫和,磁县东彭厢村人)。该机构的职责是搜集敌人情报、刺杀汉奸、特务和策反日、伪军弃暗投明。

磁武敌工站虽然面对的是整个磁武县,但工作重点主要在峰峰煤矿及其周围。

 

石峰领导的煤矿工人地下军

1942年春,中共太行边区五地委派党员、武装科干部石峰化装成煤矿工人潜入峰峰煤矿,秘密开展抗日工作。几年内,发展地下党员、搜集日伪情报、组织工人罢工,并组建起数百人参加的“工人地下军”与敌斗争。19459月为保卫峰峰煤矿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共磁东县委领导的地下抗日组织

193912月,中共晋冀豫区委在敌占区,包括鼓山以东、平汉线以西建立“磁东县委”,辖7个区。其中西佐区、彭南区、滏北区为今峰峰矿区区辖。主要工作为:在各村建立“两面政权”,表面为日伪服务,暗中为抗日工作服务。领导敌后武工队员,破坏敌人设施、袭击日伪据点、惩治汉奸走狗。

西佐区历任区委书记有吴盛清、胡成银、张丰华、张广富、李一珍、苗习文等;彭南区历任区委书记有程守贵、申富家、孙洪章、邢志斌等;滏北区历任区委书记有程守贵、张广富、郭周礼等人。

 

农民抗日自卫队

“七七事变”前,峰峰地区是天门会、红枪会活动的重点地区。“七七事变”后,有部分天门会、红枪会会员把枪埋掉当了“良民”;有部分人则携枪参加了河北抗日民军十三支队或八路军第四游击支队;还有部分人拿起枪,在本村成立了“抗日自卫队”,与前来“扫荡”的日伪军进行斗争。最典型的是西佐村付永孝,1939年,他组织本村青壮年百多人,成立“农民抗日自卫大队”,自任队长。在近3年时间里,这支队伍周旋于乡村和山区,与日伪军对抗。1942年归入八路军386772团。

日军在鼓山东侧一带除了以重兵“严密控制”,还修建了峰峰至马头的专线铁路,与平汉铁路连通,将峰峰的煤炭运销外地或运往日本本土,达到“以战养战”目的。日军还在纸坊村东修建了“五千电厂”,供峰峰煤矿用电,用先进设备加快掠夺速度。

共产党、八路军采取“敌进我退、瓦解渗透”的战略战术,领导抗日军民“反严密控制”,从而迟滞了日军掠夺速度,最终迎来了抗战的胜利。

“准控制区”抗日武装斗争

在日军“准控制区”,由于与抗日根据地距离较近,属于山区或半山区,便于隐蔽,抗日斗争主要采取袭扰方式。有3类抗日组织在此处活动。

 

磁县、磁武县抗日民主政府区干队

193811月初,磁县抗日民主政府在贾壁村成立后,即在全县建立若干个抗日区,各区组建了“武装工作队”(简称“区干队”)。区干队类似于冀中地区的敌后武工队。

1941年,针对日军对抗日根据地的“封锁”、“蚕食”,中共太行边区区委决定,将磁县西北部和武安西南部合并,成立磁武县抗日民主政府。全县划为8个区,各区都建有区干队。峰峰境内的彭城、义井、和村一带,成为区干队员袭扰日伪的活动区域。

 

磁武县抗日游击小组

在中共磁武县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以刘玉珍、娄天朝、张耀祖、张治田、吴树苗、王怀金等人为主的地下抗日游击小组,主要活动在义井、和村一带,护送抗日物资、惩治汉奸、搜集情报、袭击日伪据点。

 

八路军正规部队的游击战

193712月到1945年彭城解放,八路军正规部队先后4次在彭城与日伪军战斗,战后旋即撤离。其中1938531,陈赓率129386旅一个团在地方抗日队伍协助下,与日伪军700余人在彭城黄土岗激战,歼敌200多人。史称“彭城大捷”。

日军在“准控制区”的驻守,主要目的是封锁抗日根据地,切断敌占区与根据地的联系,从而保证“严密控制区”的安全。在这样的背景下,封锁与反封锁是这一地区的主要斗争方式。

为此,八路军正规部队和地方游击队、区干队采取了游击、袭扰战术,从而打破了封锁,许多抗战物资、军队干部通过这里进入了抗日根据地。

西部山区“半控制区”抗日游击战

峰峰西部王看、山底、岗头、宿凤山区地带,属于日军“半控制区”。这里既是日军进攻根据地的前沿阵地,也是抗日根据地袭扰日军的前沿阵地。此地有中共磁县、磁武县政府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也有敌伪组织安插在村里的“耳目”。但抗日政权占有优势,各村成立了“武委会”,建立民兵组织,公开与敌伪进行斗争。

其抗日活动主要有两种形式。

 

抗日民兵的山地游击战

王看、宿凤一带,时属磁武县民主抗日政府第一区,直接与敌占区接壤。在共产党领导下,抗日区长、抗日乡(村)长组织本村民兵,利用夜间深入敌占区袭扰敌人,或根据情报,有目的地深入敌后打击敌人,完成任务后迅速撤出。如山底村武委会主任刘玉珍曾率民兵夜袭峰峰火车站,利用内线情报,抢运出一批物资。

 

全民参战反“扫荡”

主要针对日伪军的“扫荡”。王看、山底、宿凤等村庄,利用有利地形挖地道、制石雷,当日伪军前来扫荡时,全民参战,与敌人展开“地道战”、“地雷战”,多次打退日伪军的进攻,保卫了家园,也为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做出了贡献。

峰峰地区的抗战是一场全民抗战。由于峰峰地区特殊的经济地位,既有军人抗战,也有非军人抗战。除煤矿、陶瓷工人和农民抗战外,还有商人抗战,如彭城“义兴货栈”,是地下党领导下的专为根据地输送紧缺物资的货栈。

由于峰峰地区处于太行根据地与敌占区交接地带,峰峰又是地下交通线通过的重点地区。据资料记载,当时有南北两个交通线:北线从大社到寺后坡,经过鼓山山道,过义张庄、胡村向西进入根据地,以输送物资为主;南线从留旺,经临水、彭城、三河底进入根据地,以护送抗日干部为主。陈赓、陈再道、刘志坚等我军著名领导人在抗战期间就曾从此线经过。

战争的硝烟虽然早已散去,但历史的伤痛依旧令人不能忘怀。独具风采的峰峰抗战及其全民抗战的热血情怀,将永远铭记在史册之中。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0
0
2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