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平:《邓力群自述:1915—1974》序言
很多老同志有回忆录。时间和精力允许,回顾从青少年时代走向革命,在党的领导下奋斗的经历,总结一生,对后人有所启示,也是向党和人民的汇报,作为党史、军史、国史的一些补充,很有意义。
我和力群同志的经历有点接近。“七七”事变以前,我们都在北平上学。在我们人生道路的起步阶段,天天看到的,是帝国主义欺负中国人,国民党政府 对外妥协退让、对内残酷镇压爱国群众和进步青年的黑暗现实。那时候如饥似渴地读进步书籍,苦苦思索救国救民的道理,后来接触到共产党,就豁然开朗,看到了 光明和希望,由参加抗日救亡运动,投身到党的队伍。
我们党培养干部,有一条叫知识分子工农化、工农分子知识化。我们这些人从延安整风的时候开始懂得,人民是真正的英雄,知识分子一定要和工农相结 合。抗战胜利以后,力群和几个同志徒步从延安到东北。路过晋西北,亲见农民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情形,深感正是这些贫苦百姓,在艰难中支持我们的党,舍生 取义,拼死抵抗侵略者,继承和延续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伟大精神。那时候各地急需干部,到处都想“截流”他们,安排在县委、地委机关。他一个心思,就是要 到基层。他在吉林榆树县的一个区里,贯彻中央的《五四指示》,广泛发动群众,大刀阔斧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分配地主的土地和浮财给贫苦农民。翻身农民的政 治激情高涨起来,到处涌现出父送子、妻送郎、干部带头上战场的“参军热”,迅速扭转敌强我弱的局面,保证了战争的胜利。为了和平解放新疆,他作为中央的联 络员,奉命带一部电台进去,在各民族上层人士中间开展工作,同时深入了解、向中央及时报告农牧民的生活状况和政治情绪,是得到毛主席的肯定的。后来在中央 办公厅和《红旗》杂志社,调查研究,深入群众,也成为他的经常性工作。
“文化大革命”是对领导干部的冲击,也是一种党性的锤炼。后来知道,无论怎么斗、怎么压,力群都坚持说真话,保持了共产党员的党性原则。五七干 校五年半,有空就接触当地群众,白天挨批斗、劳动,每天晚上三个小时读书。他的自述中有一个书单,从《马恩全集》、《列宁全集》、《斯大林全集》、《鲁迅 全集》,到二十四史、《资治通鉴》、《清史稿》和一大批其他历史著作、中外文学作品。一部《资本论》,一字一句读了三遍。还完成了《学习〈论持久战〉的哲 学思想》,初步整理了《毛主席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他说,在干校的读书和写作,为1975年恢复工作,在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帮助邓小平同志 进行整顿,做了很重要的准备。
党的十三大以后,力群退出领导岗位,年纪大了,听力、目力衰退,仍然孜孜于读书和写作,特别是按照小平、陈云同志的指示,承担起组建当代中国研 究所和编纂国史的任务。应该说,他是很合适的人选。不负中央的重托,2012年,他主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序卷和前四卷,经中央审定正式出版。这也 是对他晚年为党和国家工作的认可了。
读力群的自述,想起两位老一代革命家对他的评价。王震同志在新疆和他一道工作,称他是一个共产主义知识分子。两人相约,谁死得早,活着的人就负责把死者的骨灰撒到天山。他完成了王老的嘱托。“文化大革命”以后,先念同志说:力群这个人,浑身骨头没有肉。
力群的骨头是硬的,有一种共产主义知识分子的感情、骨气和原则性。遇顺境处之淡然,遇逆境处之泰然,只有对党的忠诚始终如一。谈到牺牲的同志, 谈到老百姓的生活艰难,他会禁不住掉泪。谈到相熟的同志,他总是说,这个同志有什么长处,做过什么好事。对他来说,误解、毁誉、个人的荣辱进退,一概置之 度外,认准的真理,就坚持下去。对待自己的同志,有话说在当面。对一些同志的批评,不能保证每一句话都正确,但是总是善意的、坦诚的,从来不做对党不利的 事情。和力群一起在《红旗》、在研究室工作的同志,尽管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不完全相同,但是对力群正派耿直、勇于承担责任和保护同志的品质,看法是一致的。
我亲听小平同志说,力群是我们党的理论家。这是很高的评价。共产党的理论家,要有坚定的政治信仰、深厚的马克思主义修养和中外文化的根基,并善 于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提出和解决现实问题。他是称得上这样评价的。力群多年做党的意识形态工作,面对歪曲党的理论和历史、攻击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思想,始 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敏感,总是勇于挺身而出。到底是随风偏倒的小草,还是独立支持的大树,在社会的大变革中间,很容易区分出来。力群年届百岁,他的历 史,已经给他写下了结论。
我想,读力群的自述,老一点的同志会联想到自己的经历,年轻同志会从他的一生中看到,一个从旧家庭走出来的知识分子,怎样成长为一个党和人民需要的共产主义知识分子。
(《邓力群自述:1915—1974》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