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年抗战”的概念怎么来的?是谁提出建议修改?

作者:佚名 来源:华西都市报 2017-01-13 3865

“十四年抗战”的概念怎么来的?是谁提出建议修改?

“十四年抗战”的概念怎么来的?是谁提出建议修改?

东北抗联战士(资料图片)东北抗联战士(资料图片)

“八年抗战”是哪八年?

“八年抗战”的说法是指从1937年“七七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算起,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的8年时间。

“十四年抗战”是哪十四年?

“十四年抗战”的说法是指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算起至日本无条件投降,则为14年。在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安排铁道“守备队”,炸毁了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挑起“九一八事变”。

关于“十四年抗战”习总书记这样说过

2015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回顾和思考进行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不仅要研究七七事变后全面抗战八年的历史,而且要注重研究九一八事变后十四年抗战的历史,十四年要贯通下来统一研究。要以事实批驳歪曲历史、否认和美化侵略战争的错误言论。”

对此,中共中央党校谢春涛教授表示,“八年抗战”只是“十四年抗战”的一部分,不能完全替代,中国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卢沟桥事变中并不是没有进行抗战活动。对于教材以“十四年抗战”取代“八年抗战”,他并不意外,他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早已提到过“十四年抗战”的概念。

针对网传红头函件,1月10日下午5点,教育部通过邮件回应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时证实,函件确系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专门发函。

记者注意到,关于将“十四年抗战史”写入教材,去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洪袁舒曾就此提交建议。“建议是代抗联老战士、黑龙江省原副主席李敏提出。在呼吁消除‘八年抗战’提法谬误的同时,还有一个目的:把14年抗战写入教材,让孩子铭记历史。”

洪袁舒表示,早在去年6月,教育部就该建议曾向她作了回复,今年又专题发函,要求全面落实,这种做法应该给予肯定。

建议发起人

抗联最小的女兵之一曾是中国首批女特种兵

记者注意到,在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洪袁舒曾提出,“关于尽快将我国十四年抗战史写入中小学教材的建议”。

1月10日,洪袁舒告诉记者,这份建议系代抗联老战士、黑龙江省政协原副主席李敏提交全国两会。

生于1924年的李敏,是当年抗联队伍中最小的女兵之一,在苏联受训成为中国首批具备伞降能力的女特种兵,并参加了苏军对日寇发起的最后一战。1995年,俄罗斯政府授予她“朱可夫勋章”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章”,目前已是92岁高龄。

建议提交人

消除原有提法的谬误有利于孩子们铭记历史

2016年3月,洪袁舒就曾表示,我国此前已明确提出“十四年抗战”的结论,但现有的教科书却没有及时体现。“为让年轻一代牢记国耻,吸取历史惨痛教训,将中国人民抗战‘十四年’这一历史纳入到我国的中小学历史教科书中刻不容缓。”

“去年年中,教育部已给我作了回复,十四年抗战史将写入中小学教材。现在又专门发函要求各省市区落地,教育部做法应给予肯定,并将有利于让孩子们铭记14年抗战历史。”

洪袁舒表示,要在中小学历史、政治类教科书中将“九一八事变”明确为抗日战争爆发的起始点,时长强调表达为14年,以消除原有提法的谬误。此外,在小学升初中考试中加入关于抗日战争内容的简单试题;在中考试卷里加入抗战历史内容的试题;在高中历史、政治考试中加入有关试题。

为什么会有“八年抗战”和“十四年抗战”两种说法?

看完这篇文章你就懂了

按照一般常理,一场战争的开始时间,不应当有什么分歧。但是,近年来国内史学界围绕着中国抗日战争的开端问题,展开了相当规模的讨论,主要是针对八年抗战的说法,提出了十四年抗战的概念。中共党史出版社曾出版过一本由韩广富、曹希岭主编的,名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1000个为什么》的书籍,对于为什么会有“八年抗战”和“十四年抗战”两种说法进行了详细叙述。以下是文章节选。

近年来,大陆史学界关于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国共两党的政策、日本侵华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以及关于抗日战争开端等问题的研究,正是为了全面深入认识中日战争历史。有些文章,把抗日战争开端问题的讨论,仅仅看成是“第二次中日战争”、“抗日战争”、“抗日战争时期”几个不同概念范畴的争论,似乎有些把问题简单化了。实质上,抗日战争开端问题关系到对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关系到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和南京国民政府作用的评价;关系到九一八事变历史地位的认识等一系列根本问题的认识分歧。因而全面深入地探讨这些问题,对于深入地客观地全面研究抗日战争是有意义的。正是基于此,应该确立十四年抗战的概念。

其实,八年抗战和十四年抗战,是与抗日战争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的过程相联系的两个概念。八年抗战是指从1937年开始的全国性抗战,十四年抗战是包含从1931年开始的局部抗战在内的整个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两种提法一直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语言环境下使用,已经约定俗成。其实质内容没有矛盾。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抗日的主张,在不同的阶段都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我们既充分肯定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在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进行的全民抗战,也充分肯定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抗日斗争、特别是东北抗日联军的英勇斗争和其他一些中国军队的奋起抵抗。”

(文章选自《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1000个为什么》,韩广富、曹希岭主编,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

专家声音

抗战史专家岳思平:全民族抗战并不能和中国抗日战争完全画等号

“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由来是什么?对此,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抗日战争研究组组长、研究员,抗战史专家岳思平曾刊文表示:多年的研究成果表明,以1931年9月作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开端,是科学的,这一看法基本上成为主流认识……人们习惯称作的“八年抗战”,实际上是指全国抗战。如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的歌词——“他坚持抗战八年多”,就是如此。

岳思平表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词中的“八年抗战”应该准确理解为全民族抗战。但全民族抗战并不能和中国抗日战争完全画上等号。

长久以来,国内对于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和经历的时间在认识上不尽统一。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种说法:一是1937年说,从1937年七七事变算起,即中国进行了八年抗战;二是1931年说,即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算起,即中国进行了十四年抗战。

岳思平表示,“这里既有思想认识和宣传报道不尽统一的问题,又有口语习惯说法和文字表达不够严谨的问题。而要想解决这一问题,把有关概念区别清楚是首要前提。”

他表示,关于抗战与局部抗战、全国抗战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中国局部抗战,指的是1931年9月至1937年7月,主要是东北义勇军、东北抗日联军、部分华北和华中地区的中国军队抗战;全国抗战主要指1937年7月至1945年9月的全国抗战,亦称为全民族抗战。人们习惯地称作“八年抗战”,实际上是指全国抗战,即抗日战争时期。而包括中国局部抗战和全国抗战两大阶段在内的中国抗日战争,则应是十四年抗战。

当得知“十四年抗战”的概念将在中小学教材中落实时,岳思平说,“只有看清了八年抗战和十四年抗战两个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才能客观全面地把握国共两党在抗战期间的历史地位,才能正确认知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贡献。”

中国抗战史专家王锦思:确认抗战从九一八事变开始,符合国际认知。据他介绍,作为侵略国,日本在描述侵华战争时,就是将九一八事变作为时间起点的。在他看来,民间更为熟知的抗战节点也是九一八事变,每年9月18日,全国各省市区都会鸣防空警报纪念九一八事变。

中国近现代史料学会副会长王建学教授:“用14年抗战取代8年抗战的观点不仅是史学界的共识,也符合历史的真实。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战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影响。”(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梁波)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16
1
0
1
2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