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求恩的事迹是如何传播到海外的

作者:郑学富 来源:党史博览 2018-05-24 1539

白求恩的事迹是如何传播到海外的

郑学富

白求恩的事迹是如何传播到海外的

今年是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同志来到中国工作80周年。1938年初,白求恩不远万里,冲破重重阻挠,来到延安。4月,他前往晋察冀边区,带着战地医疗队转战多个战场,冒着枪林弹雨,在极端艰难的环境中抢救了成千上万的伤病员,培养了大批的革命医疗战士,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1939年11月,白求恩同志以身殉职。12月21日,毛泽东写了一篇《纪念白求恩》的文章,高度赞扬了白求恩的共产主义、国际主义精神,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向他学习,曾激励了几代人。而在此之前,第一个将白求恩的事迹向海外传播的是新加坡华侨记者黄薇。

毛泽东让黄薇到晋察冀边区参观访问

黄薇,1912年出生于福建龙岩县的一个书香门第,曾留学日本。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她先后到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从事抗日宣传和募捐活动。1938年3月,她以新加坡《星洲日报》特派记者身份回国。同年6月下旬,黄薇在八路军武汉办事处的安排下,随同“世界学生联合代表团”到延安采访,开启了她华北敌后战场的访问行程。

1938年7月,黄薇来到延安采访,一个多月的参观访问,她深深地被延安清明的政治环境和融洽的军民关系所吸引。她曾四次见到毛泽东。

白求恩的事迹是如何传播到海外的

正在为八路军伤病员做手术的白求恩(右一)

7月下旬的一天,黄薇接到通知,毛泽东要于晚上11时接见她和《救亡日报》《南洋商报》的两名记者。晚上10时半,毛泽东的警卫员提着马灯来到黄薇下榻的西北旅社,接他们前往。在杨家岭,黄薇第一次见到毛泽东住的窑洞。黄薇写道:“我环顾了一下这个既是会客室、又是办公室和会议室的土窑洞,它和别的窑洞没有什么两样,所不同的只是墙上挂着两张大地图,书桌上摆着许多书籍、纸张和笔、墨、砚等文房四宝,此外就是多了几张木板凳。”

警卫员端来了茶水,毛泽东点燃一支烟说,延安这个地方很偏僻,交通不便,新闻记者来这里很不方便,特别是你们华侨记者从远隔重洋的新加坡来到这里,更是难能可贵。

黄薇向毛泽东汇报了海外侨胞心系祖国,节衣缩食积极捐款捐物,支持祖国抗战,很多人对抗战的前途也都非常关切,请求主席谈谈这方面的问题。

毛泽东高度赞扬了华侨的爱国精神,他说,华侨同胞身在异国,但他们同祖国同呼吸共命运。请你们告诉华侨同胞们,我们的抗日战争最后会胜利的,对这一点要有充分的信心。此时,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刚刚问世,便给他们阐述了国际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的抗战形势,分析了中日双方力量对比,批驳了“速胜论”和“亡国论”,指出中国必胜,日本必败,但抗日战争必须是持久战。会谈进行了两个多小时,黄薇等人告辞时已是凌晨。

几天后,黄薇又一次聆听了毛泽东作的抗战形势的报告。

一天中午,毛泽东设宴请黄薇等记者到窑洞做客。毛泽东在餐桌上谈笑风生,语言风趣,态度随和。“他边谈边吃,从古今中外、政治、艺术到人情风俗,无所不谈。他既是政治家,又是文学家。毛主席知识渊博,记忆力很强。”当谈到湖南人和南洋华侨一样喜欢吃辣椒时,黄薇问道:“听说您吃西瓜时也要蘸辣椒?”毛泽东听了笑了笑说道:“有时是这样。”

毛泽东知道黄薇的老家是福建龙岩,很感兴趣。因为1929年,毛泽东和朱德带领红4军从井冈山誓师出发,进军赣南闽西,在龙岩建立了苏维埃政府,并召开了红4军第七次党代表大会,在那里指导闽西各县开展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毛泽东问黄薇家住龙岩什么地方?黄薇说:“在龙门镇赤水桥村,是一座两层楼房,大门前竖立着三根石刻的大旗杆。”毛泽东兴奋地说:“我曾经去过那里,还住过几天,围墙内还有一个不小的池塘。”黄薇连忙点头称是,不禁赞叹毛泽东的记忆力。毛泽东说:“因为你家是个书香世家,在当地很有名望,所以印象比较深。”黄薇说:“主席到我老家时,我已经去厦门集美中学读书,如果当时在家,一定跟您去干革命。”毛泽东看着黄薇赞赏地点点头说:“很有可能。”

黄薇经聂荣臻介绍第一次见到白求恩

8月中旬,黄薇随同慰问团40余人离开延安,奔赴硝烟弥漫的华北敌后战场。她历时三个多月,行程数千里,走访了三个地区四十多个县,采访对象既有八路军的高级将领,如贺龙、聂荣臻、左权、萧克、周士第、甘泗淇、陈锡联等,又有普通士兵;既有地方行政官员,又有普通群众;既有我军伤病员,又有日军战俘。黄薇撰写了一百多篇华北敌后抗战的战地通讯,先后在新加坡的《星洲日报》和《星洲晚报》连载半年多的时间。很多海外华侨通过这些报道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敌后抗战,增强了抗战必胜的信心,踊跃回国参加抗战,支持抗战。萧克将军曾为其题词:“以笔为剑,当得三千毛瑟枪。”

白求恩的事迹是如何传播到海外的

新加坡《星洲日报》记者黄薇

1938年9月下旬,黄薇来到了晋察冀边区所在地,受到边区军民的热情欢迎,军区司令部送给他们每人一套新棉军服。第二天,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参谋长唐延杰、政治部主任舒同为他们举行宴会和欢迎大会。在宴会上,聂荣臻将白求恩大夫隆重地介绍给黄薇,从此二人相识。黄薇这样描述白求恩:“他高大的个子、身穿八路军的棉军服,戴着军帽,显得格外精神。他喜爱中国菜,能够自如地使用筷子。他努力学习中国话,见到我们就用中国话叫‘同志!’虽然发音不很准确,但听起来很亲切。”在宴席上,黄薇初步了解了白求恩的事迹,并作了简单交谈,并与他约定改日前往访问。

当天晚上7点,晋察冀军区在司令部后面的广场上,为延安慰问团举行欢迎大会,聂荣臻在致欢迎辞中还专门提到黄薇。黄薇被邀请上台讲话。黄薇向大家报告了海外侨胞踊跃支持祖国抗战的动人事例,并代表侨胞向艰苦奋战在敌后的将士们、同胞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慰问。黄薇刚讲完,白求恩就自告奋勇跳上舞台,用不很流利的中国话开始讲演。当他生疏地说出“同志们”这三个字时,全场沸腾起来,大家都为他鼓掌。白求恩说,他来到边区后,看到上至聂司令员,下至普通战士和老百姓,为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万众一心,精诚合作,一致对外,心里非常感动。白求恩说道:“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是打倒敌人的有力武器,我希望全中国各党派、各阶层,不分上下团结起来,打倒万恶的日本法西斯主义者。”

黄薇写道:“白求恩大夫作为一个国际友人,为了支援我们中国的抗日战争而离开他的家园,抛弃他那优越的生活环境而来到烽火弥漫的中国,同我们一起战斗,为我前方战士救死扶伤做出巨大贡献,而且还热切希望我国上下团结抗战到底。这种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使我们在场的每一个人深受感动。”

白求恩请求黄薇呼吁后方捐献医疗设备

就在黄薇到达的当天,形势骤然紧张起来,日军兵分数路,气势汹汹,围攻晋察冀边区。边区军民迎战日寇,坚壁清野,组织疏散转移。因此黄薇采访白求恩的计划暂时搁浅。

几天后,黄薇与陕甘宁边区参观团分开,与军区政治部抗敌剧社去慰劳伤兵。当她来到滹沱河畔的一所战地医院里时,竟遇到了白求恩。此时的白求恩正在一间简陋的手术室里,全神贯注地为一位伤兵做手术。白求恩的翻译董越千既是翻译,又是助手,熟练地传递刀、剪和其他手术用具。一些当地群众也主动前来帮忙,董越千还要指导他们进行消毒和上药。这一天,白求恩很忙,刚做完一个手术,一个伤兵又被抬了进来,门外还有好几个伤员在等待着。

黄薇在手术室外等了好长时间,想找个机会采访白求恩,可是白求恩一直在忙。这边黄薇所在的队伍还要赶路,需要马上出发,来不及采访和打招呼了,黄薇只好遗憾地离开这里。

白求恩的事迹是如何传播到海外的

1938年,战地记者黄薇在抗战前线采访时的留影

不久,在一个军分区的司令部里,黄薇竟意外地碰到了白求恩,二人同时住在一个院子里。黄薇看到“虽然是在寒风凛冽的天气里,白大夫却像小孩子一般地背着一个照相机,东奔西走,摄取各种有意义的镜头。”黄薇真是喜出望外,这次可得“抓住他”,于是与他约定,晚饭后去访问他。

晚上,黄薇如约而至,在一盏摇曳的煤油灯下,黄薇开始了采访。白求恩向黄薇讲述他的童年、经历,讲述如何来到中国。白求恩风趣地说:“我乘飞机,坐火车、汽车,骑马、骑毛驴子,还走了不少的路,好容易才来到这里。中国实在是太大了。”白求恩十分赞赏八路军的勇敢,他说:“八路军战士是我所见到的最英勇、最坚强的人!”白求恩还十分焦虑地向黄薇谈缺医少药的问题:“做手术,缺少麻醉剂、止疼药,也缺少酒精和碘酒,甚至棉花、绷带都是把用过了的加以消毒后再用。医疗器械尤其短缺,遇到伤势太重,必须对伤员进行截肢时,使用的都是木工锯子和屠刀。”二人谈了很长时间,在即将结束时,白求恩再三叮嘱黄薇要向后方人士和海外侨胞呼吁,赶快向抗战前线捐助医疗用品。黄薇听了非常感动,她写道:“一个外国人,如此关怀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其诚挚的感情,殷切的希望,深深打动了我的心,也更加激发了我的爱国热情。”

回到重庆后,黄薇写了一篇战地通讯《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发表在新加坡的《星洲日报》上,让更多的海外侨胞知道了白求恩、认识了白求恩。

白求恩的事迹是如何传播到海外的

黄薇1990年留影

1939年春,宋美龄主持召开重庆各界妇女领袖座谈会,黄薇应邀参加,并在会上介绍了白求恩大夫救死扶伤的感人事迹,用自己的所见所闻,重点谈了华北敌后战场缺医少药的严重程度,呼吁在座的姐妹们和全国同胞们赶快动员起来,捐献医药用品,早日输送到前方去。黄薇的呼吁在重庆引起强烈反响,国民党元老张继的夫人请黄薇到家里,详细询问有关情况,表示马上组织大家捐献医药用品,尽快送到华北前线。

令黄薇没想到的是在她离开华北不到一年的时间,白求恩因手术时不慎割破中指,被细菌感染转为败血症,医治无效,于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省唐县黄石口村逝世。噩耗传来,在重庆的黄薇悲痛欲绝,含泪写了《悼念白求恩大夫》,发表在1939年12月4日的重庆《新华日报》上。她写道:“为了纪念这位可敬的国际朋友,我们必须加强团结,抗战到底,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将日本强盗的头颅和鲜血,祭献于我们伟大国际友人的灵前!”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0
1
0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