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祖国献石油
我为祖国献石油
?山东胜利油田位于永安镇的永69—1井发生井喷,泥浆和油砂从井口喷涌而出,随时都有起火的危险,钻井工人奋不顾身战井喷保油井。
(摄于1983年4月)
▼王进喜带过的大庆油田1205钻井队,工人们传承艰苦奋斗、埋头苦干、为国奉献的“铁人精神”,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钻探佳绩。
(摄于1992年8月)
?新疆塔里木油田在塔克拉玛干大漠南麓地区勘探到了高产气田,保障西气东输和南输的供给。
(摄于2009年9月)
?新疆库车县秋立塔克山地,勘探队员扛着设备翻山越岭,进行油气勘探作业。
(摄于1994年7月)
?中油管道CPP601铺管船在坦桑尼亚东海岸的海面上进行铺管作业。如今,中国海外油田遍及全球。
(摄于2014年4月)
?新疆油田公司红山油田作业区。随着油田工程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在一个井位打多口油井,既节省了钻井成本,又节约了土地资源,同时也便于油井的后期开采。
(摄于2018年8月)
?我国油气生产企业积极开展国际合作,确保了油气资源多元化。这是中国钻井技术人员在苏丹与当地员工共同打井作业。
(摄于2007年2月)
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老一代中国石油人,在国家一穷二白的时候,喊出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言壮语。他们用拼搏和奉献让刚刚成立的共和国顶住了西方列强的封锁围堵,结束了新中国依赖“洋油”的时代。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的石油产量很低,每年只有不到6万吨,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进入上世纪60年代后,我国石油工业开始了一系列轰轰烈烈的大会战。最为著名的东北松辽石油大会战,成功找到了我国最大的油田——大庆油田。之后进行的大港油田、胜利油田、辽河油田、长庆油田等大会战,在短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为祖国建设贡献了大量稀缺的石油资源。当时的会战都是在荒原、盐碱滩、戈壁沙漠上进行的,在缺吃少住、没有道路、设备缺乏的情况下,石油工人天当房、地当床,奋力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
到1965年,我国基本实现了原油自给。之后产量逐年上升,进入上世纪80年代,石油产量超过了1亿吨。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老一代石油人实现了他们对祖国的承诺,更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历史在前进,时代在发展。如今,在青藏高原的冷湖,在冰天雪地的内蒙古海拉尔油田,在炎热的新疆戈壁沙漠……哪里有石油,哪里就有石油人的身影。
中国的石油工业更走上了国际化、现代化之路,新一代中国石油人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建立起了一整套适应经济全球化要求,确保中国能源安全的生产和运行机制;为提高中国人民的生活质量,满足中国绿色发展的需求,形成了完整的天然气生产链,继续源源不断地为祖国经济建设提供“工业血液”。
在科学技术的强力推动下,今天的中国石油工业已跃居世界先进行列,石油勘探开发技术和能力,石油炼化能力,近海和远海石油开采能力,页岩油气的开采水平,可燃冰开采技术等方面都得到了全面提升。(图/文 丁 伟)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