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二、六军团突围长征:浴血关山战犹酣

作者:刘文韬 来源:湖南日报 2019-02-28 424

红二、六军团突围长征:浴血关山战犹酣

刘文韬

1936年10月22日,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在宁夏将台堡会师,标志着举世瞩目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在胜利会师的红军三大主力中,有这样一支部队:一年前从桑植出发时有1.7万余人,长征途中牺牲1万余人,但到达陕甘时仍有1万多人,是红军长征部队中扩红最多、损失比例最小的部队。

这支英勇的部队,就是前身为红二、六军团的红二方面军。毛泽东同志为此赞扬:“你们一万人,走过来还是一万人,没有蚀本是个了不起的奇迹,是一个大经验,要总结,要大家学习。”

胜利来之不易!1935年11月,当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时,敌人调集30万重兵准备向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发动新的“围剿”。面对强敌压境,11月4日,湘鄂川黔省委与军委分会在桑植刘家坪召开联席会议。会议认为眼前强敌逼近,根据地日益缩小,红军供给也很困难,原地坚持已不可能,决定实行战略转移,突破敌人的围攻线,转向湘黔边,争取在黔东石阡、镇远、黄平地区创建新的根据地。

刘家坪会议是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做出了红二、六军团实行战略转移的正确决定,使红二、六军团完成了从战略防御到战略转移的转变,从而最大限度地保存了有生力量,并最终能够与红一、四方面军实现会师。

刘家坪会议后,红二、六军团开始部署战略转移行动。他们吸取红一方面军长征初期的经验教训,不是流寇式的单纯军事行动,也不是搬家式的消极逃跑,而是事先作了一系列周密的准备工作。11月上旬起,各部队集中在桑植进行休整,整编、充实主力红军,开展军事训练。

经过充分准备,11月19日,红二、六军团分别在桑植刘家坪的干田坝和瑞塔铺的枫树塔举行突围誓师大会。当晚,除留下红十八师就地打游击掩护主力突围外,贺龙、任弼时、萧克、王震率领红二、六军团共1.7万将士,告别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告别患难与共、血肉相连的根据地父老乡亲,踏上战略转移的漫漫征程。

从桑植出发后,红二、六军团神速突破澧、沅二水,巧妙迂回湘中,声东击西辗转湘西南,吸引调动大量敌军,迫使敌军的主动“围剿”变成了被动“追剿”。1936年1月7日,红军在对“追剿”之敌进行沉重打击后,趁敌人不敢贸然前进的机会,由湘西南从容向黔东进军。8日,红二军团进入玉屏县田冲一带。9日,红六军团攻占江口县城。12日,红二军团进占石阡。与此同时,孤军留守根据地牵制敌人、执行掩护主力突围任务的红十八师几经辗转征战,也于1月9日在黔东江口的磨湾与红六军团主力会合。

至此,红二、六军团自桑植誓师突围到出湘入黔,历时近两个月,途经湖南26个县(市、区),转战数千里,浴血奋战,不怕牺牲,排除万难,成功地实现了原定战略意图,进入预定地区,为最后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奠定了坚实基础。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无论是转战湘中、湘西,还是以后转战黔、滇、康、川、甘、青、陕,红二、六军团每到一地,都充分发扬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严守纪律,秋毫无犯,帮助群众,宣传群众,发动群众,一路撒播着红色的种子,赢得了群众的爱戴和拥护,大批群众踊跃参加红军,为红军、为中国革命注入了有生力量。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1
1
0
0
2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