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不是凭空发生的,认真把握五四精神的本质

作者:李玉琦 来源:北京日报 2019-05-02 820

一百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以一批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这场运动成为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起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五四运动是我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五四精神是五四运动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今天,我们纪念五四运动、发扬五四精神,必须加强对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的研究,以引导广大青年在五四精神激励下,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我在现场聆听总书记的讲话,备受鼓舞,我深深地体会到,今天,我们回顾五四运动的历史,重温五四运动孕育的五四精神,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五四运动不是凭空发生的,认真把握五四精神的本质

五四精神既是促进中国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历史精华和时代新潮的结晶,也是中华文明传承发展、生生不息的生动写照

五四运动通过人民群众反对帝国主义欺侮和封建军阀卖国行径的斗争,掀起了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爱国人士广泛参加的全国性群众斗争,是一场民族自新与自救的爱国运动和文化运动,是中国人民以往前赴后继斗争的继续和新的发展。

五四运动鲜明地贯穿着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题,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精神。这个五四精神实质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变革时代异域新潮的有机结合。爱国和进步是物质层面的展示,民主和科学是精神层面的体现,两个方面构成了物质与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浑然一体,互相依存,相辅相成。

五四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品格的生动写照,是时代新思潮鼓荡的结果。这个五四精神既是促进中国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历史精华和时代新潮的结晶,也是中华文明传承发展、生生不息的生动写照。所有这一切是抵御外侮、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强大精神支柱,是激励全体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宝贵精神财富。

中华民族曾经创造出居于世界前列的灿烂的古代文明,并且在几千年内绵延不绝,从来没有中断过。纵观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爱国主义是中华文明呈现强大生命力的思想基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精神支柱。无论在太平盛世,还是危亡关头,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意识始终传承于中华民族中。

从《礼记·儒行》“苟利国家,不求富贵”,屈原“哀民生之多艰”,司马迁“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曹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韩愈“奔向东南,惊涛澎湃,以国家之务为己任”;到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秋瑾“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陶行知“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每个人的本分”,都是中华民族爱国意识的生动写照,并成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重要内容。

不仅如此,中华民族也十分重视和强调爱国主义的传统,把它作为衡量一个人道德和人格是否高尚的重要试金石和对个人道德品质进行评价的一个重要标准。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这种爱国的优良传统已经凝聚成为民族精神的重要支柱。在中国历史上,这种爱国意识不仅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而且成为保卫民族独立、捍卫民族尊严、促进国家富强的巨大精神力量,它鼓舞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前仆后继,成为推动民族奋进、祖国振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变革和进取同样也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商汤《盘铭》铭文:“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诗经》“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易传》“一阴一阳之谓道……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韩非子“事异则备变”,商鞅“变法以治,更礼以教百姓”,刘安“日滔滔以自新”,扬雄“物不因不生,不革不成”,刘禹锡“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到朱熹“为学须觉今是而昨非,日改月化,便是长进”,魏源“古乃有古,执古以绳今,是为诬今”,梁启超“惟进取也故日新”,孙中山“改革之任,人人有责”,这些名言佳句就是生动的例证。春秋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胡服骑射”,汉朝的“桑弘羊改革”,唐朝的“贞观之治”“开元之治”和“永贞革新”,宋朝的王安石变法,明朝的张居正改革,乃至近代史上的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都是中华民族在开放和变革中生生不息、应时改革的生动例证。

自古以来,中国大地上发生了无数变法、变革图强的运动,留下了“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豪迈宣言,使中华文明成为人类历史上唯一一个绵延5000多年至今未曾中断的灿烂文明。从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历史看,在变革中总体上前进是中国的历史常态,进步有深远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文化根基。

五四运动不是凭空发生的,更不是靠什么人的主观意愿和决心才出现的,它是历史大趋势的产物

爱国主义是五四运动最深厚的精神底蕴,文明和变革是五四运动的内在追求。启蒙与救亡同在,绝望与希望共存。五四运动的直接起因,固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某些西方列强散布一些冠冕堂皇的言论,中国人民原本认为作为战胜国之一,中国能在巴黎和会上收回一些主权,最起码也能将战败国德国在山东攫取的特权收回,但是结局却是,巴黎和会不仅把中国代表的要求弃之不理,而且还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交给了日本。原来抱着很高热情期待的“公理战胜强权”,至此全部化为泡影。失望带来的痛苦格外强烈,愤怒终于像火山那样爆发了。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自19世纪末起,中国开始遭遇来自西方文明的综合冲击与挑战,不断重复屈辱和失败的现实使每个有血性的中国人在爱国和进步的民族传统作用下,对这种屈辱和不幸格外感到无法忍受。国势的危急、民族的苦难,使人痛苦,也催人奋进。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从祖国苦难境遇激发出来的满腔悲愤中,生发出的创造合理新社会的强烈追求。也就是说,中华民族爱国和进步的优良传统是五四运动能够发生的内在动力和最深厚的精神底蕴。

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完全形成,并作为新生的社会形态开始引领人类社会向前发展,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时,在其上层建筑思想文化领域,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占据了主导地位,伴随社会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开始向广大的殖民地迅猛扩张。相对于中世纪封建社会的最大弊病——专制和愚昧迷信,民主和科学观念立即凸显出来,成为一种新的世界潮流走向世界各地。

恰值此时,中国辛亥革命结束了古老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这个新潮便以新文化运动的形式进入中国并迅速传播,由涟漪成为大潮,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中国社会和中国民众。初期的新文化运动是宣传以个人为中心的“独立人格”和“个性解放”,以及达尔文的进化论和一些自然科学知识及其附带的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主要针对封建专制和维护封建专制的鬼神迷信思想。

受当时社会条件的限制,其着眼点主要是个人权利,是引导人们摆脱封建专制制度、封建礼教和观念的束缚,不可能让人们从本质方面认识社会和自然,从根本上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指明真正的出路。但它毕竟还是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让人们觉醒,成为自己的主人。

因此民主和科学观念的传播,构筑了五四运动内在精神的灵魂,让以工人阶级为代表的中国劳动阶级通过五四运动登上政治舞台,并且显示出蕴藏在中国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巨大力量,同时促使社会上的人们更深一步地认识和理解民主和科学理念。

五四精神的实质,就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经过五四运动一场暴风雨式的群众运动的冲刷,人们在短时间内思想上发生剧烈的震动。在群众运动的冲击震荡下,整个中国从沉睡中复苏了,开始焕发出青春的活力。这一时期,风云际会,西方各种社会思潮蜂拥而至,广为流传,其中有胡适宣传的实用主义,梁启超、张东荪宣传的基尔特社会主义,刘师复、黄凌霜等宣传的克鲁泡特金无政府主义,周作人宣传的新村主义,王光祈宣传的工读主义,陈独秀、李大钊宣传的马克思主义等。

其中,关于社会主义的争论规模空前,影响深远,争论的焦点是中国的发展前途。经过论战,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先进人物坚定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信心。

这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先进分子不是抛弃了民主和科学的旗帜,而是在民主和科学的大旗下继续奋斗,并且赋予它们以新的更加完整的内容。这个新内容不是抹杀个性,而是把个性解放和社会改造这个大目标融合在一起;不是仅仅从接受自然和社会的科学知识层面理解科学,而是要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去揭示事物的本质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新文化运动的这个进步,也被纳入了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的内涵,并且成为五四精神本质的构成因素之一。

这种进步在中国当时的先进分子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正在学习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瞿秋白在五四运动后不久写道:“从入北京到五四运动之前,共三年,是我最枯寂的生涯。友朋的交际可以说绝对的断绝。北京城里新官僚‘民国’的生活使我受一重大的痛苦激刺。厌世观的哲学思想随着我这三年研究哲学的程度而增高。”“五四运动陡然爆发,我于是卷入旋涡。孤寂的生活打破了。”我“抱着不可思议的‘热烈’参与学生运动。我们处于社会生活之中,还只知道社会中了无名毒症,不知道怎么医治”。“有‘变’的要求,就突然爆发,暂且先与社会以一震惊的激刺”“趁着学生运动中社会心理的倾向,起翻天的巨浪,摇荡全中国。当时爱国运动的意义,绝不能望文生义的去解释他。中国民族几十年受剥削,到今日才感受殖民地化的况味。帝国主义压迫的切骨的痛苦,触醒了空泛的民主主义的噩梦。学生运动的引子,山东问题,本来就包括在这里。工业先进国的现代问题是资本主义,在殖民地上就是帝国主义,所以学生运动倏然一变而倾向于社会主义,就是这个原因。”

事情很清楚,经过五四运动以后,中国的先进分子对民主和科学的认识,比以前更加深刻、更加切合实际了,《国际歌》中的几句歌词可以代表他们的这种理解和认识:“奴隶们起来,起来!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我们要夺回劳动果实,让思想冲破牢笼!”伴随着民主和科学这股新潮,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的马克思主义,也日益深入人心,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传播。

很显然,五四运动凝聚的五四精神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但是,只要我们能够在全面理解和整体把握的基础上进行深刻分析,就可以发现,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有一个共同的源头,就是渴望民族复兴的情怀,有一个共同的指向,就是要踏上正确的民族复兴之路,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改造中国、改造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五四精神的实质,就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在五四运动发生后的百年中,留下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清晰轨迹。历史和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五四精神的承继者,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五四运动凝聚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才能逐步变为现实,五四精神的火炬才能始终高扬并薪火相传。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要不负人民重托,无愧历史选择,奋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这既是中国共产党人承继五四精神的总结,也是中国共产党向全体中华儿女发出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开启新百年奋斗的召唤。我们今天在纪念五四运动百年之际,一定要牢牢把握住五四精神的核心与实质,学习好、运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沿着党开辟和指引的道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不懈努力,为实现中国梦不懈奋斗。

来源:北京日报·理论周刊

作者:李玉琦(作者为中央团校特聘教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0
0
0
2
2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