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大庆油田那些不为人知的历史…

作者:佚名 来源:能源舆情 2019-09-26 2805

 解密大庆油田那些不为人知的历史…

 解密大庆油田那些不为人知的历史…

▲发现大油田

1959年9月26日16时,在松嫩平原上一个叫“大同”的小镇附近,从一座名为“松基3井”的油井里喷射出的黑色油流向世界宣告大庆油田的发现,也由此改写了中国石油工业的历史。大庆油田的发现,不仅结束了中国的油荒历史,也让大庆成为中国工业史上最知名的地点之一。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那片黑土地,探寻下当年的故事。

这一天同他们一生中度过的其他日子相比并没有什么不同。“他们”是模糊的,因为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但他们已经在松嫩平原上奔波了许久。在后来大庆油田编撰的《大庆油田大事记》中,他们被记录为“32118钻井队”。当年,他们肩负着全国人民的希望,来到这片黑土地上,开始了自己的石油梦。

最早的记忆

这是1959年的中国,所有人的辛劳付出都出于对一个崭新国家未来的向往。对于“32118钻井队”来说,离乡背井和日夜劳作并不能带给他们财富,甚至在50多年后已经没有人能够记清楚他们的面庞,但他们却无怨无悔。

 解密大庆油田那些不为人知的历史…

▲欢呼的石油工人

在一张据称拍摄于1959年9月26日发现油田现场的照片中,大概20个人站在平原的黑土地上合影。他们可能正是那支编号为“32118”的钻井队的人员和家属。照片上,每个人脸上都绽放出灿烂的笑容,所有人身上都穿着厚重的冬装。男人们头上戴着厚厚的“火车头”帽,帽沿放下来可以长及脖颈,外面是军绿色布料,里面是绒毛,可以使他们的头、耳朵和脖子免于中国东北的严寒。他们中还有老人和小孩,最小的孩子是一个被母亲抱在怀里的小女孩。有人把戴着手套的手举过头顶鼓掌,脚下的黑土地上还有丛生的未被清除掉的野草。

 解密大庆油田那些不为人知的历史…

▲周总理十分关心石油工业的发展

在这之前,中国一直处在对石油的渴望和自我怀疑中。当时的中国已经开始了工业建设,对能源的需求非常大。尽管当时中国具备丰厚的煤炭资源,但却被认为在石油方面相当贫瘠。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流行的地质理论认为:由于油、气是远古时代海洋生物的尸体在高温高压下经过化学变化而生成的,所以大型油气田只能在远古时代曾是海洋的海相地层中找到,陆相地层则无油或贫油。

而中国的东北、华北、西北地区恰恰属于陆相地层,所以绝大多数学者对中国的油气储量抱悲观看法。其实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因为特殊原因,其他国家也曾在我国的东北地区勘探过油田,庆幸的是,他们均以失败告终。从上世纪初开始,日本就依仗强大的军事力量进军中国东北部,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就是寻找石油,但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日本还是“遗失”了著名的大庆油田。

日俄合作探测东北油田

早在1928年年初,由于当时各方盛传在中国东北发现了石油的迹象,日本人下决心在这一地区寻找石油。1929年春天,新带国太郎和另一名日本人同10名俄罗斯人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带着20匹骡马沿东清铁路到牡丹江上游的森林地带开始寻找石油,经过两个多月的探察,无功而返。

1930年4月,在美国驻哈尔滨领事馆工作的俄裔美国人托里斯基的指点下,新带国太郎等人乘火车前往满洲里的扎赉诺尔煤矿,进行第二次找油。他们将采集的矿样带往大连,先经满铁中央实验所化验,后来又经日本德山海军燃料研究所进行分析,断定样品中含有石油类的沥青。

两个月后,在哈尔滨的俄文和日文报纸上,对这次发现进行了报道,称“满铁投入了很大的经费,计划在北满探索石油资源,历时多年,终于在这里发现了油田。为此,满铁已经投入了3万多日元”。“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沦陷,日本人在资源调查上就更加自由。日本政府经营的“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内有一个名为“满铁调查部”的机构,它的探矿队就像过篦子一样在东北大地肆无忌惮地寻找战略资源,石油当然是主要目标。其中,扎赉诺尔一带始终是最受重视的地区之一。

当时,日本东北帝国大学的高桥纯一是公认的石油权威,他的石油生成理论是所谓的“海底腐泥起源说”,即石油生成的条件必须是海洋沉积型地质构造,藻类和微生物死骸堆积形成的有机物在地热的作用下分解而成,埋藏在具有海相沉积的地质区域。根据这个理论以及渗透到地表的沥青凝聚物,日本将找油重点放在辽宁南部地区,原因是这里比较靠近海边。

日本选择的集中勘探区是阜新地区,就是后来属于辽河油田的边缘构造带上。辽河油田1995年的生产量是1500万吨,也是日本当时需要量的5倍。但辽河油田的高流动性原油埋藏在地下6000米处,而当时日本的钻探技术远远达不到这个深度。所以后来日本人听说辽河油田被发现后感叹说:“当时即便站在油田正中央,也找不到石油。”

而位于松嫩平原中部的大庆,也就是当年日本石油公司找过油的所谓“北满地区”,是典型的陆相沉积构造,理论上就是“贫油”地区,充其量也是油页岩水平的石油埋藏,故不是重点找油地段。当时驻扎在哈尔滨附近的日本陆军航空队的飞行航线就在大庆(当时叫安达县)上空,来去的飞机能够经常看到草甸子的水面上漂着黑色的油膜状漂浮物,于是他们向“满铁调查部”通报了此事。

在其后的时间里,日本人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据说使用了钻探深度超过1200米的钻机、重力探矿、地震计探矿等先进的设备和方法,但最终也未能找到真正的油田。转眼到了1940年,此时的日本已深陷中国战场这个大泥潭。为了今后的战争,日本偷偷储备了可维持2年的石油,但如果不尽快找到新的石油资源,日本的战争机器将后继无力。“在满洲已经很难找到石油,还是马上到‘南方’寻找油田吧!”日本石油公司的调查部长大村1940年8月说。于是,日本军方和石油公司打消了在中国东北寻找石油的计划,将视线转向东南亚。

半途而废还是技术不够?

日本的石油梦破碎得“如此悲壮”。在日本现代史里,经常能看到“如果当初找到大庆油田将如何如何”的词句,他们始终为没能找到大庆油田感到“痛心”和“遗憾”,并对个中原因进行了“反省”。原东京工业大学教授森川清在回忆“满洲的石油开发”时说,之所以没能找到大庆油田,“是因为战前日本钻探的深度只达到大约800米,而大庆油田最浅的油层也有1000米深,还差约200米”。森川清似乎觉得战前日本的钻探技术是难以达到足够的深度。实际上,标志大庆油田发现的第一口油井—松基三井,恰恰是开钻到1357米~1382米之间的油层才出油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这种说法。

 解密大庆油田那些不为人知的历史…

▲日本在中国东北寻找石油

但日本作家草柳大藏在《实录满铁调查部》一书中写道:“石油探矿是由满铁和日本石油公司进行的。满铁的钻探技术达到1800米是可能的。”草柳大藏认为,不是钻探技术达不到,而是没有深入钻探罢了。对此,日本地质史学者小松直干也认为,除了勘探的范围、密度不够外,从根本上说不是钻探设备不行,而是“探矿思想和探矿技术的问题”。

其实,当时日本有相当不错的探矿公司。比如“日本矿业”是采用最先进美国设备找油的公司,但是日本军方担心在东北找油的消息一旦被美国人知道,就势必暴露自己的战略目标,所以没用这家公司。

近年来,关于大庆油田的发现在日本还有一种传闻,认为早在1920年美国美孚石油公司已经发现了大庆油田。但美国政府却不让美孚石油公司公布这个发现,反而让美孚石油公司对外宣称在中国东北没有找到石油,还装模作样地提出一个“中国贫油论”的理论。

历史学者认为,美国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当时东北处于日本人的势力范围。由于当时日本90%的石油依赖从美国进口,美国害怕日本有了石油,就失去了遏制日本的最有效手段。日本人虽然在中国东北各地勘探石油,但凡美国人去过的地方日本人就不去了,因为他们相信美国人认为没有石油的地方就真的没有石油,岂不知自己上了美国人的当,也相信了美国人的“中国贫油论”,最终停止了在中国东北的找油工作而转向东南亚。但这种说法目前还有待证实。

新中国的曲折勘探路

不管什么原因造成别的国家在东北地区的勘测失败,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庆幸的。时间追溯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年轻的共和国百废待兴,起步发展的国民经济期盼石油。但摆在国人面前的现实却不容乐观:建国初期,全国只有老君庙、独山子等3个小油田和四川石油沟、圣灯山两个气田,全国只有8台破旧的钻机,52口油井。当时的国家领导人不止一次表达了对石油的忧虑。毛泽东说:“要进行建设,石油是不可缺少的,天上飞的,地下跑的,没有石油都转不动啊!”朱德则直白地说:“没有石油,坦克、飞机还不如打狗棍。”

  虽然当时绝大多数学者对中国的油气储量抱悲观看法,但李四光和黄汲清却在理论上支撑着所有人信心。李四光是新中国的首任地质部部长。李四光总喜欢称自己“对大地构造有些特殊看法”,他根据大地构造条件和沉积条件(也是石油生成的两个要素),为中国的石油勘探划定了一个大的区域。1953年底,毛泽东邀请李四光就中国石油资源前景发表自己的看法时,李四光对在座的毛泽东、刘少奇和朱德等汇报:“中国油气资源蕴藏量丰富。”周恩来总理后来谈到石油问题时总说:“地质部部长很乐观,对我们说,石油地下蕴藏量很大,很有希望。”

 解密大庆油田那些不为人知的历史…

▲“人拉肩扛”—艰苦创业

黄汲清是著名的“陆相生油”理论的提出者。他曾讲:“日本人在东北找了整整30年却没有找到油田,他们找油技术比我们先进,为什么没有发现,而我们只用了五年就发现了大油田?那是因为他们不懂得陆相地层可以生油。”

“大庆油田”名称的由来

  1959年2月11日,在地质部副部长何长工家的一次会议中,地质部和石油部讨论松辽平原上石油的勘探与开采。会议由何长工年仅10岁的女儿弹琴、唱歌开场,然后何夫人送来点心,石油部部长余秋里跪在地上摊开的地图上,用他的右臂指着地图讲解,左臂空着的袖管垂在一边(余秋里左臂在战争中因伤被切除)。就这样,人们越来越接近一个让人激动的时刻。

解密大庆油田那些不为人知的历史… 

▲余秋里部长(右二)视察工作

1959年3月22日,人们颇有些失望,因为之前已经圈定的松基一井没有石油流出。但是接下来的松基三井带来了好运:7月初至7月20日,松基三井取芯,见到含砂油层,含油饱满,气味浓烈;9月26日,松基三井喷出工业油流,发现油田。因为当时正值新中国成立10周年,而发现油田的日期也临近国庆。于是,黑龙江省委第一书记欧阳钦提议,将油田所在地大同镇改名为大庆镇,以出油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10周年。接下来,石油工业部将这个新发现的油田定名为“大庆油田”。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5
0
4
1
1
0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