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70周年 | “美军败时跑得比兔子快”
抗美援朝70周年 | “美军败时跑得比兔子快”
在辽宁省盘锦市双台子区的一个小区里,记者见到了89岁的抗美援朝老战士靳海芳。他身着浅蓝色衬衫和黑色西裤,精神矍铄、满面红光。
回忆起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老人说:“这仗打得苦,可我们骨头硬,要打就打到底!”
“美军败时跑得比兔子快”
靳海芳1946年参军,1949年打完解放战争,在广东休整。“本以为战争结束了,没想到突然接到命令让我们开赴吉林。”靳海芳回忆说,部队到武汉时才听说是去朝鲜和美国人打仗。
“当时心里也犯嘀咕,从来都没跟美国打过仗,听说他们武器可先进了,有点担心到底能不能打赢。可我是共产党员,党让我打到哪儿,我就打到哪儿。”
靳海芳入朝后20多天就和美国兵“撞上”了,“第一次见到美国兵,他们先是有飞机大炮掩护,轰炸一阵后,他们戴着大盖帽、穿着皮鞋、坐着吉普车来了,那真叫‘武装到牙齿’。下车后还先铺毯子再卧倒。当时我就想,这美国兵可真矫情,打就打呗,还铺毯子!”
▲靳海芳旧照(受访者供图)
让靳海芳印象深刻的不仅是美国人打仗“摆谱”,还有一个个“诡雷”。“一个战友捡到了一块手表,拧了下表针就炸了,把手炸伤了,后来部队告诉我们那叫‘诡雷’,领导给我们下命令,看到地上的‘稀罕东西’一律不允许捡起来。”
靳海芳和战友们渐渐发现美国兵根本没什么可怕的,“无非就是鼻子大点儿,个子高点儿,凭着飞机大炮耀武扬威。他们败的时候,比兔子跑得还快。近身战更不行,一看到我们就投降”。
“‘死’字随时跟着我们”
入朝作战时,靳海芳只有19岁,任38军114师340团2营4连1排排长。“入朝不久,就打了一场让我终身难忘的仗。”靳海芳说,当时正值数九寒冬,滴水成冰,战士们的棉衣都冻得硬邦邦。
靳海芳所在的部队当时来到一个叫“噶尔岭”的地方。“上级下了死命令,要求我们必须拿下这个交通要道,否则后续部队就过不去。”靳海芳说。
那是个被白雪覆盖的小山岭,敌军部队在山上守着,一开始,靳海芳所在部队打算直接攻上去,可脚踩在雪地上咯吱咯吱地响,很容易被敌人发现,后来团长命令“脱下棉鞋,悄无声息上山”。
“我们咬着牙往上爬,也不知道爬了多久,上去后看到敌人,离我们最近的也就10多米。”靳海芳说,“我们拿着‘三八大盖’对敌人发起了突袭,三下五除二就把敌人给解决了,敌人齐刷刷地举双手投降。”这一仗打下来,靳海芳和战友们才发现脚都冻僵了。
另一仗是守备一个不知名的小山岭,那一仗打得很惨烈。靳海芳说:“我们排42个人面对一个连的美国人,他们在飞机大炮掩护下猛攻,连续5个多小时的战斗,最后我们只剩下7个人。”
“我背着一个重伤员,架着一个轻伤员,从战场上下来。团长问我,是不是伤亡很重?我说是,死的都是些十七八岁的孩子……”
“朝鲜战场上,‘死’这个字随时跟着我们。敌人和我们的装备那是天壤之别,所以有些仗打得我们很吃亏。”靳海芳说,“天上敌机轰炸、扫射,再加上加农炮、火箭炮、榴弹炮,人在这些炮面前,就像是一片小树叶,被气浪炸得飞起来……”
“小牛肉干甭提多香了”
靳海芳用一个“苦”字形容朝鲜战场上的作战体会。“第一要紧的,就是吃的问题。”靳海芳告诉记者,1950年10月入朝,第三天就没吃的了,之后也只有炒面。“那可不是现在热锅里放油炒的小麦面条,而是高粱粉做的,炒熟了装到干粮袋里,本应用热水冲一下,可是当时根本就没那个条件。只好一口炒面就着一口雪吃,吃完舌头都冻得没有知觉了。”
▲靳海芳近照(受访者供图)
“我拿一块手绢,把炒面包起来,再撒上一层雪,捂在胸口暖化了,这样就能吃到温乎软和的了。不吃就饿死了,闭着眼睛吃,现在想想都不知道是怎么挺过来的。”靳海芳说。
朝鲜战场上,靳海芳也有一次难忘的“开荤”,那是1951年大年三十的晚上。“我们发了4块手指头盖那么大的牛肉干,当天晚上剥开了一个含在嘴里,等含化了再嚼,甭提多香了,剩下3小块,我吃了好几天。”
“仗打得虽然苦,可我们咬着牙都克服了,我们胜利了!”靳海芳站起身来,向记者介绍身后墙上挂着的一幅幅战后的戎装照。“一辈子能穿上军装,为国家打仗,也算是没白活一遭。”
【人物简介】
靳海芳,1931年9月出生,吉林榆树人。1946年4月参加革命工作,1947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38军114师340团先后任排长、副连长、连长等职务,1950年11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经历4次战役和战斗。1953年停战后回国,1986年离休。
原文刊载于《参考消息》10月21日特别报道版,原标题: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老兵访谈录(50) |“能穿军装一辈子就没白活!”——记志愿军老战士靳海芳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