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时代闭关锁国了吗?正确理解所谓的“封闭半封闭”很有必要

作者:肖 凡 来源:淮左徐郎 2021-07-26 5600

毛时代闭关锁国了吗?正确理解所谓的“封闭半封闭”很有必要

 

毛时代闭关锁国了吗?正确理解所谓的“封闭半封闭”很有必要

  在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时,有这么一个转折点:1978年以后,中国开始“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

  但是,有人对这种表述有意见。他们认为,1978年以前,中国也是努力对外开放的。只是是由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一直进行封锁,所以无法全方位开放。因此,“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这种表述容易使人产生歧义,即有不少人认为1978年以前的中国是“闭关锁国”的中国。

  笔者以为,应该全面地,历史地看待这个问题,即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封闭半封闭”?简单梳理一下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就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当时的“封闭半封闭”状态,从根本上说,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封锁造成的。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专心做好自己的事,不断壮大自身实力,充分利用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变化的时机,终于打破了这种封锁,迎来了全方位对外开放。

  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努力对外开放,这是毫无疑问的。

  新中国成立前夕,尽管中共中央就预见到“要准备帝国主义的长期封锁。”但是,仍然希望能够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经济贸易来往。毛主席在访问苏联时,在千方百计争取苏联的经济援助的同时,指示国内“要准备和波捷德英日美等国作生意”

  1949年3月进入北平后不久,周恩来受命主持起草后来被称为临时根本法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共同纲领。纲领中第五十七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在平等和互利的基础上,与各外国的政府和人民恢复并发展通商贸易关系。

  1950年周恩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为建国一周年举行的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援引了《共同纲领》中的这个条款,以此来强调我国的对外通商贸易有其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周恩来还强调指出:“不仅社会主义各国之间的经济和技术的协作范围将不断扩大,而且由于各国人民争取和平、民主、民族独立的力量日益强大,国际局势日益趋于缓和,我国同世界各国在经济上、技术上和文化上的联系,必然会一天比一天发展。”

  毛主席在《论十大关系》第十条“中国和外国的关系”中明确提出,“一切国家、一切民族的长处都要学”,包括“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方法中合乎科学的方面”,对于科学技术,“大部分先要照办”。在建国后的多次谈话中,毛主席表达过向外国学习的重要性

  但是,当时的中国总的来说只实现了“半开放”,即和苏联东欧国家进行了经济贸易来往。对西方国家的经济贸易尽管有,但很少。原因很简单:1950年12月3日,美国宣布对中国实行全面禁运,不久又宣布禁止一切在美注册的船只驶入中国大陆港口。朝鲜战争爆发后,1951年5月,在美国的操纵下,联合国大会通过《实施对中国禁运决议》,强迫与会各国参照美国对华禁运货单对中国实行禁运,品种多达1700余种。自此,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全面封锁和禁运。

  到了上世纪60年代,中国和苏联关系破裂,和苏联东欧的经贸关系受到重挫。在“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指引下,中国的党和政府着眼中国国情,集中力量办大事,通过工业化,为积弱积贫的新中国打下钢筋铁骨,实现了“站起来”的目标。在此期间,中国利用一切机会,特别是利用西方国家之间的矛盾,开拓了与西欧和日本的民间贸易渠道,为打破封锁和禁运起到了重要作用。

  例如《中国共产党大事记·1965年》中就有如下内容:

  4月13日 中共中央同意新技术进口小组《关于引进新技术工作几个主要问题的报告》。《报告》认为,1965年应当充分利用当前比较有利的国际环境,适应国内经济形势和建设的需要,更积极地展开从资本主义国家引进新技术的工作。重点是冶金、矿山、汽车、机床、仪器仪表和电子工业的设备和技术,以及为建设三线所需的工程机械。在引进新技术的三种方式中(进口成套设备、进口单项设备、购买技术资料),应以更大的力量进行和探索后两种方式。

  1971年春,毛主席主导的“乒乓外交”,突破性地将中美关系带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尼克松后来回忆道:“这个消息使我又惊又喜。”“四月十四日,我宣布结束已存在二十年的对我们两国间贸易的禁令。”

  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封锁和禁运,在国家级的层面终于达到了突破。中国迅速抓住当时西方国家发生经济危机,急于寻找海外市场的机遇,积极行动,加快对外开放步伐。中美贸易额由1971年的不足500万美元急增到1973年的8.05亿美元。更重要的是,很快制定和推动从西方国家引进成套技术设备的“四三方案”的实施。

  1952年就开始在周恩来身边工作的吴庆彤(先后任国务院秘书厅秘书室主任、国务院值班室主任和国务院办公室主任),于1997年出版了《周恩来在“文化大革命”中》一书。此后在2002年和2013年两次修订再版。他在书中写道:

  “多年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媒体常常诬蔑我国长期实行‘闭关锁国,与世隔绝’的政策,这种说法是完全歪曲历史事实。自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翻了美国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后,毛主席多次发表谈话宣布:‘中国人民愿意同世界各国人民友好相处,恢复和发展国际间的通商事业,以利发展生产和繁荣经济’,‘我们不仅要同社会主义国家做生意,也愿意同资本主义国家做生意’。1963年12月5日,周总理接受英国作家格林的电视采访时,阐明我国执行的自力更生建设方针的含义是:‘依靠本国人民的劳动和智慧,充分利用本国的资源,来发展本国的经济;同时,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发展贸易,互通有无。我们所说的自力更生,绝不是自给自足,闭关自守。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生产自己做需要的一切。但是,如果自己有条件生产的东西也不去生产,那么,又拿什么东西去同别人进行交换呢?’可是,美国不甘心在中国的失败,一直对我国采取在政治上孤立、军事上包围、经济上封锁的政策,妄图扼杀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然而中国的发展是不能阻挡的,它迅速成为在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力量,谁也不能无视它的存在。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我国的经济封锁才逐渐被冲破。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1972年至1973年,周总理及时提出建议,经毛主席批准,决定进口43亿美元的外国先进技术设备。”“周总理会见来访的西方国家领导人,曾多次表示:‘我们实行自力更生的方针是被动的,是由于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孤立和封锁。我们实行自力更生,绝不是闭关自守。现在既然有许多国家愿意跟我们做生意,在平等互利、互通有无的原则下,我们也愿意进行这种贸易。’所有这一切证明,新中国成立后的二十几年中,中国同美国等西方国家没有多少贸易往来,不是我们闭关锁国,而是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我国经济封锁造成的。这个历史事实是不容篡改的。”(见该书第175页至176页)。

  这可以说是全党的共识。

  时任中共中央主席的胡耀邦,在1982年1月24日的中央书记会议上发言说:

  “建国以来,我们在对外经济关系方面,经历了曲折的过程。没有取得很大发展。这当然不能归因于我们宁愿闭关自守,而是有当时的历史原因的。第一,是因为以美国为首的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长期敌视和封锁我们,对我们搞禁运。第二,是因为从六十年代起,苏联撕毁同我国的经济合同,我们同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的经济关系大为缩小。第三,是因为一个时期内,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中严重曲解了自力更生的方针。自力更生的方针是完全正确的,但是如果加以曲解,把它同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对立起来,那就完全错误了。”“大约从一九七二年起,在我国对外经济关系方面,逐步打开了一点局面。”(人民出版社:《三中全会以来 重要文献选编》1982年8月 第1112页-1223页)

  因此,“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逐步打破外国、主要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封锁的过程,而并不是中国有意闭关自守而被外国强行打开的过程。那种被强行打开的事是旧中国历史的一部分。强行打开的后果是众人皆知的,在此不赘。

  1990年4月7日,邓小平在题为《振兴中华民族》的谈话中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打了二十二年仗才建立起来的,是在被封锁、制裁、孤立中成长起来的。”“我是一个中国人,懂得外国侵略中国的历史。当我听到西方七国首脑会议决定要制裁中国,马上就联想到一九○○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历史。七国中除加拿大外,其他六国再加上沙俄和奥地利就是当年组织联军的八个国家。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57-358页)

  顺便提一下, 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迈克尔·沙勒在其名著《二十世纪的美国和中国》中写道:“自从1949年以来,中国在经济上是‘闭关自守’”。作者在闭关自守上加了引号,是什么意思,应该不难理解。(迈克尔沙勒著 王扬子 刘湖 译 王恩光校 光明日报出版社 1985年6月 第187页)

  当今的国际形势,众所周知。回顾新中国“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我们应该有信心,有能力,再一次突破各种各样有形无形的封锁,书写“新时代新开放”的新篇章。世界上任何想迫使中国进入“封闭和半封闭”状态的图谋,必将遭到更加惨重的失败。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11
0
0
9
2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