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赵一曼感动、觉悟并协助她逃生的护士和警察,在赵一曼牺牲后结局如何?
1936年6月28日夜,哈尔滨大雨滂沱。
在一名护士的协助下,一位警察背着正在市立医院治疗的赵一曼,经后门悄悄溜出,上了一辆出租车。
待车子行驶到事前约定的地点后,三人迅速下车,在雨夜中向宾县方向奔去。
经过一夜跋涉,三人艰难到达阿城,又换乘马车向游击区进发。
不料,由于先前司机的告密,三人最终被日军追赶拦截,再度被俘。
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赵一曼明确表态:“逃跑是我个人决定,与董宪勋、韩勇义无关。”
然而,凶狠的日军丝毫没有放过两位助手的意愿,将三人一并押回哈尔滨,关入了监狱。
董宪勋出生在山东肥城,自幼家中贫寒,为谋生路才投奔了定居哈尔滨的叔叔,在亲友的帮助下,成了伪警署的警察。
女护士韩勇义,出生于辽宁恒仁县,人如其名,颇有侠义之心,
自东北沦陷后就萌发了强烈的抗日意愿。
在遇到赵一曼之后,两个原本普通的人,人生轨迹就此发生了变化。
1934年,赵一曼接受我党调遣,来到珠河(今尚志)工作,负责组建游击队。
在领导游击区抗日斗争的过程中,因杀敌勇敢,赵一曼获称“红枪白马”女英雄。
次年秋天,日军开始对抗日势力进行疯狂清剿,游击区顿时陷入了枪林弹雨之中。
为掩护部队转移,在与敌人的周旋中,赵一曼不幸手腕和腿受伤,被日军俘虏。
为了获取抗联的机密消息,日军动用酷刑审讯赵一曼,手段极为狠辣。
但赵一曼却以钢铁般意志,抵抗了日军的酷刑,没有吐露半点讯息。
数月之后,见赵一曼伤口严重溃烂,已然生命垂危,日本人慌了神。
他们不肯放弃获取情报的机会,只好在1936年3月打开监狱,将其送往哈尔滨市立医院治疗,派遣警察严密看管。
而董宪勋,正是负责看管赵一曼的三名伪警察之一。
在与赵一曼的接触中,董宪勋意外发现,赵一曼并不像上司描述一般,是个“凶悍女匪首”,反倒是一个平易近人的人。
与此同时,赵一曼也观察到,董宪勋应该是一个善良正直的人。
于是,她经常向董宪勋细数日本侵略东北的罪行,强调中国人要团结一心,驱逐日寇。
受到赵一曼的感化,董宪勋的爱国热情也被激发,决定帮助赵一曼逃离日本人的魔爪,参加抗日斗争。
他的这一想法,与照顾赵一曼的护士韩勇义不谋而合。
自赵一曼住进医院后,一直由韩勇义负责照顾。
在每日的接触中,她同样被赵一曼英勇无畏的精神所感动,建立起了日益深厚的友谊。
每当敌人来逼供赵一曼时,韩勇义常会用刚吃完安眠药、伤口化脓、身体虚弱等借口来掩护赵一曼,减少敌人审讯的次数。
不仅如此,韩勇义还变卖了父亲留给她的嫁妆,作为日后的抗日经费。
自此,三人结成同盟,开始策划帮助赵一曼逃离。
不料当年六月末,董宪勋突然得知消息:敌人将在7月上旬更换看管赵一曼的警察。
事发突然,三人立刻决定,在董宪勋值班的6月28日晚行动。
然而,就在文章开头讲述的那个夜晚,三人的逃跑计划以失败告终……
被抓回监狱后,三人受到了日军的严刑审讯。
见始终无法摧毁赵一曼的信仰和精神,又得不到想要的情报,
敌人不再保有耐心。
1936年8月2日,赵一曼被敌人枪杀在战斗过的珠河,年仅31岁。
这位来自巴蜀的铁血巾帼,将青春和热血永远留在了白山黑水,实现了生前的誓言:“满腔热血沃中华”。
因拒绝回答敌人的问题,董宪勋被打成重伤,没能及时得到医治,最终于狱中病故,年仅27岁。
所幸,英烈贡献出了生命,却也得到了永生。
尽管自然生命已定格在了27岁,但董宪勋闪耀着光辉的名字,将永留世间。
时年仅有16岁的韩勇义,成为了三人当中唯一的幸存者。
在狱中,她始终以赵一曼为榜样,顽强地抵抗了日军的严刑拷打。
事后,三人的事迹在哈尔滨引起了巨大反响。
在哈尔滨各界人士的努力下,敌人迫于舆论压力,将韩勇义从“政治犯”降为“纵匪逃走”的刑事犯,关押四个月后释放。
然而,数月的监狱生活和严刑拷打,让她患上了难以痊愈的肋膜炎、脓胸,后又转化成慢性病,只能长期在家休养。
抗日战争胜利后,党组织找到韩勇义,给予了公开嘉奖,还为她安排了工作。
1949年二月,因旧病复发,韩勇义倒在了工作岗位上,年仅29岁,未能目睹新中国成立的盛况。
传承先烈精神,是一场前赴后继的接力。
此后数年间,董宪勋的侄儿、赵一曼的孙女、韩勇义的儿子,都在致立于宣传烈士的事迹,教育和影响着青少年,传承革命精神。
我们这一生,总会陆续与各种人相遇。
选择与何种人相识、相行,就会有何种人生轨迹。
身为革命者的赵一曼,用行动、思想、精神感召了两个年轻“小人物”的灵魂,也改变了他们的人生底色。
战争年代,像他们这样的人还有许多,绝大多数甚至没有留下姓名,但他们的事迹不该被忘却。
如今国富民强、山河无恙的新中国,相信牺牲在黎明之前的先烈们,已经在安乐无隅的天国看到了。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