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高明:优质农产品不是认证出来的

作者:蒋高明 来源:正道心语 2017-01-20 1998

优质农产品不是认证出来的

蒋高明

当前,资本下乡异常火热。许多企业包括大型的房地产商、钢铁企业、黄金企业乃至计算机行业包括政府等,都在投资优质农产品企业,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生态农业的发展。

如何维护好这一大好形势?在资本下乡的热潮中,既保护食品的质量安全,又不影响数量安全,同时让城市高端消费人群吃上放心食品呢?这里面还是大有学问的。农业的事情,不是光有资本就能解决问题的,搞不好还会赔钱。其中最关键的问题,以笔者观测,就是各下乡企业重视认证或监控检测,但忽视了最根本的一条,从源头杜绝有害化学物质的使用,生产真正的放心食品。

以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为例,这些认证都是收费的。其中有机认证是由各认证公司来做的,是商业行为。尽管认证的是国家标准,但是,这个国家标准是由企业个体来判断的。由于认证公司本身也要生存也要创收,由于进行的是静态认证,对最终产品缺乏动态的监控,还是不能让消费者认可,反而增加了诚信成本。

其实,优质安全农产品不是认证出来的,也不是末端监管出来的,而是在源头生产出来的。有机认证规定不准使用化肥、农药、转基因等技术,但企业如果没有相应的替代技术措施,反而难以实施。有机认证规定化肥一点不能使用,但我到一些有机认证的企业考察,发现他们的蔬菜园或作物种植园,并没有充足的有机肥供应,仅从市场上买一些高价的有机肥。从其有机食品产量上看,似乎很难实现零化肥生产。病虫草害也没有相应的技术措施,怎么保证零农药生产呢?但是他们能够有底气向消费者显示的,就是有有机认证证书。大企业可能不在乎那些认证费(每项产品费用每年都要产生),但对于生产真正有机食品的小农户,由于出不起认证费,可能就会被排斥在外了。

保障食品安全,保障健康,最重要的群体还是农民。即使大企业下乡,也要雇农民从事农业生产,他们的积极性如果不能有效调动的话,这个产业还是难以走通的。过去是“要么把钱给农民,要么把钱给医院”,如今又增加“还要把钱给认证公司”。市场上的有机食品价高不说,其真实性还是让人怀疑的,否则这个产业早就发展起来了。

安全优质农产品的生产,必须从技术上突破,即按照认证标准不能使用的化学物质,需要有相应的措施保障产量,保障生产成本保持在合理的范围之内。笔者认为,达到有机认证的产品,必须做到“六不用”,即化肥、农药、农膜、除草剂、添加剂、转基因不用。为什么要这样做呢?生产化肥使用化肥造成环境污染;农药残留对健康不利;农膜难以降解,低温焚烧产生二噁英致癌物,我们不能一边生产食物,一边生产致癌物;除草剂尤其草甘膦除草剂对土壤生物多样性有很大影响;草甘膦可能造成动物乃至人类繁殖力下降;各类添加剂对人体健康影响也很大,儿童发育异常可能与激素水平过高有关;转基因安全问题存在严重争议,各国有机标准均将其排斥在农业生产技术之外。做到了“六不用”,就是安全的有机食品;用少量的化肥,即满足“五不用”就是绿色食品。只有找到相应的替代措施,消费者才能买到放心的有机绿色食品。因此从源头不用有害化学物质,并加强动态的监控,才是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的“重中之重”。

当然,有机和绿色的产品还是要认证的,但认证必须做到上述“六不用”和“五不用”前提下,有关部门才能够给他们发相应的证件。认证权力必须收回国有,认证员是公务员,他们的权力也必须得到监督,其个人待遇是因其公正的业绩来决定的,而不是由其认证费用来决定的。全国认证机构就那么几十家,所有从业人员不过几千人,政府还是完全有能力提供这些就业的。

优质安全农产品关乎每一个人的健康,对此马虎不得。只有买到真正的有机绿色食品,消费者为了保护自身健康,保护生态环境和带动农业发展,多付出的钱,才能够物有所值。

以上不成熟的建议,供各位网友参考,欢迎大家提出批评意见。

作者:蒋高明,山东平邑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蒋高明
蒋高明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