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怎样发展村集体经济?
新时代怎样发展村集体经济?
李昌平
这几十年,总体上看有一个基本的事实是:村集体经济全面衰落了,只有极少数一直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坚持发展集体经济的村庄是例外,并且获得了极大发展。而绝大多数村庄,仅存的最后一点点集体经济,如同一个一个正在沉没的孤岛。
为什么绝大多数村集体经济衰落了甚至灰飞烟灭了呢?
第一,一个时期把少数人先富起来和村民共同富裕对立起来、或者绝对分为两个独立不兼容的发展阶段。
为了少数人先富起来,从八十年代后期、特别是九十年代开始,竟然把村集体经济当“地主”打,明里暗里得到了“仇和式”领导干部的支持和鼓励,产生了巨大的负示范效应。
直到现在,农村依然还有少数强人,长期强占集体资产为己用己有,这种人虽少,但几乎村村都有,有的还被树为先富起来的典型得到扶持和保护。最近几年,暴露出来的这方面的问题各地都有。
第二,直到今天,登记注册集体企业也无门,政策和法规确实存在“歧视”集体经济的倾向,甚至存在逼集体企业“戴绿帽子”的情况,至于集体企业上市融资就更是天方夜谭了。在过去的几十年,扶持私营经济、民营经济的发展,优惠政策多多,扶持资金多多。只是最近几年,才开始重视集体经济、合作经济的发展,但相比前者而言,政策扶持、资金扶持依旧杯水车薪。
并且,有大量的扶持合作经济、集体经济发展的资金和政策,又以各种“假合作社”、“假股份制改造”等方式被少数人合法的骗走、盗走了。全国220多万个合作社,真合作社的比例并不高!
第三,谁动集体经济的奶酪,众人都想跟着动,既没人拼命,也没人、组织和法律法规的保护。但若谁动私企的奶酪,既有人拼命,也有人、组织和法律法规的保护。甚至,上面一讲重视私营经济发展,拓展私营经济、民营经济的发展空间,下面就有相当一部分人自觉不自觉的下意识的片面理解为让集体经济释放发展空间,消灭小农户释放空间。
第四,村长几年一选,村长变来变去,但争夺村集体经济掌控权好像成了每一个村长“执政”工作的重点。而集体经济掌门人需要职业经理人,村长换,村集体经济掌门人也换,集体经济往往难以持续发展壮大。若遇到败家的村长,往往一卖了之,集体经济根本出不来职业经理人。一般而言,绝大多数村集体经济最后仅剩的,可能就只有少数不能买卖的集体土地的出租租金收入,其它若不垮、不卖就是奇迹了!
第五、类似于“村财乡管”的特色制度,因为没有设置清晰的“边界”,集体经济组织的“自主权”被这类制度的滥用而名存实亡。加上绝大多数乡镇政府都穷,村财乡管是个“笼子”,村财是“小鸡”,笼子里有“饿虎”,进得来,但回不去!
为什么像南街村、周家庄公社、长江村、永联村、华西村、大寨村等等这些村庄能越来越发展壮大呢?这是因为这些村庄是“产权、财权、事权和治权”四权统一的村民村社共同体,村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主要靠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来充分实现,村民和集体经济掌门人、职业经理人等是“共生、共存、共荣”的一家人,高度团结一心对外,不仅是强势的市场主体,同时也是强势的社会主体、政治主体。既有能力发展自己、又有能力保卫自己的发展成果。
像郝堂村、张远村等这类高度分散之后的村庄,重新发展合作经济、集体经济,发展倒是相对容易的,但因上述原因的存在,保护合作经济和集体经济掌门人的发展积极性和保卫其发展成果就不那么容易了。集体经济、合作经济及其掌门人,就像孤岛上的求生的羊和牧羊人,岛上有野兽要吃羊,也有野蛮人想杀死牧羊人,岛的周围还有鲨鱼,还有随时可能来临的台风等等危机四伏……
简要概括,不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合作经济,农村改革发展及扶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成果是不可能巩固的,而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合作经济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建设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体制机制等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合作经济保驾护航,要重新把村民组织起来,把分散、闲置的资源资产资金重新集约经营起来,把名存实亡的统分结合基本经营制度充实完善起来。不忘初心,开始新的长征。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