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德常:《色·戒》所倡导的是自我毁灭的价值体系

作者:岳德常 来源:红色文化网 2013-05-02 473

《色·戒》所倡导的是自我毁灭的价值体系

岳德常

没看过《色·戒》,但从网上批判《色·戒》的文章中所介绍的情况,我也就知道它是什么内容了。对这个电影的批评,网上已经做得很到位了,我就不再多说了。但承蒙乌有之乡征求本人的意见,我需要找点话说,那我就联系《色·戒》来说一下价值体系问题,我以为它所倡导的是一种自我毁灭的价值体系。

其理由很简单,也最直观,女主人公坚持她的这个价值体系的结果是自我毁灭了。

所有的文学作品都不过是作者传播其价值体系的工具,他们把自己的价值体系用艺术包装起来,塞给读者。《色·戒》的李导演也有一个价值体系,然后通过《色·戒》来传达给观众。但我觉得他事与愿违了。如果他要是认为他的这个以性爱为核心价值的价值体系很具有推广价值,那就应当让其女主人公在坚持这个核心价值的过程中,无往而不胜,鬼子汉奸在其价值体系的感化下,哇哇大哭,纷纷倒戈投降,蒋委员长兵不血刃地领导了抗日战争并取得了伟大胜利。而李导演没有这样编故事,而是把她绑到刑场上枪决了。看来事实本身的逻辑还是强大的,导演拗不过事实。

可是这样一来,那些主张着以性爱为核心价值的人们,还有什么理由来为这种价值体系吹嘘呢?

生存是判断人们价值体系之优劣的最后标准,如果一个价值体系甚至不能保持其持有者的生存,这个价值体系就是应当抛弃的东西。不仅人类是这样,就是整个生物界都是如此。如果恐龙们出来吹嘘其价值体系多么高明,诸如自己的体型如何巨大,自相残杀时多么勇敢,放屁的声音多么响亮,我们只需一句话就可以把它们打发了:你们现在在哪里呢?

而李导演从内心来说是很推崇那个以性爱为核心价值的价值体系的,为了推崇这个价值体系,把它放到比生存更高的位置上,这就彻底地暴露了这个价值体系的荒谬。

李导演们所倡导的这个引导人类走向毁灭的价值体系深深地根源于人类深层心理结构之中。“人与人之间的区别,不论是心理上的区别还是道德上的区别,最为基本的是爱死的人与爱生的人之间的区别,恋尸的人与恋生的人之间的区别。但这并不表示一个人必然是要么完全恋尸要么完全恋生。有一些人完全投身于死亡,他们是精神错乱的人;还有一些人完全献身于生活,使我们感到他们达到了人所能达到的最高目标。就多数人而言,恋生和恋尸两种趋向都存在,只是混和程度不同。这里,正如在生活现象中一样,关系重大的问题始终是较强的趋向是哪一种,以致这种趋向决定人的行为。”[1]而且对大多数人们来说,只是“跟着感觉走”,他们在非理性的欲望的控制下,不知道自己的追求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为此还发明了许多振振有词的理由,诸如自由、个性等等。如果没有什么特殊的事件,他们就不会明白过来,就要一直坚持下去。以前也有一些“宝贝”们倡导这种价值体系,“用身体写作”,但她们还没有挑战生存这个最后的价值,所以就还能蒙混一些人,而现在李导演迈出了这最后一步,图穷而匕首现,让我们大家都看清了,这种价值体系是一种把人们引向自我毁灭的价值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的主要潮流是把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在基本需要层次,引导人们放纵情欲物欲,《色·戒》则把这一倾向推向极端,正如闲言先生所说的那样:“《色·戒》集中表达了人性之一部分——情爱,并通过极端的情境虚构,将这种表达推到了极致。”这种倾向是不是到底了呢?我认为它已经到底了,已经是难以为继了,如果继续听任这种以放纵情欲物欲为核心价值的价值体系,就不仅仅是个人的毁灭,而是中华民族的毁灭了。

《色·戒》把这个谜底抖了出来,图穷而匕首现,中国人这下该觉醒了。很多人说这个电影好,我没看过但也为之叫好,为什么呢?它对于中国人的觉悟,起着很好的作用。


--------------------------------------------------------------------------------

[1] [美]埃里希·弗罗姆:《人心——人的善恶天性》,福建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23-24页。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岳德常
岳德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