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人”对中华文明的赞扬

作者:邋遢道人 来源:红色文化网 2013-05-02 841
西方“哲人”对中华文明的赞扬
  
邋遢道人
  
    
  贫道早就不看的家的帖子了,因为除了空洞就是空虚,除了做作就是矫情。今天看了的家一个西方哲人批评中国人的帖子题目,估计里面就是引用西方古代什么“哲人”随意道听途说西方传教士和商人们在中国的一些事情后瞎遍的。因为贫道至今不知道西方哪个够“哲人”级的来过中国。不过贫道照样可以给的家一批西方“哲人”赞扬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和文化结构的言论,虽然贫道认为这也没什么价值。贫道不知道的家的引述的内容是否给了出处,因为只要没给,贫道一般就认为是瞎遍的——贫道知道右派有这样的爱好。不过贫道给“西方哲人”的话是要给出处的。
  
  莱布尼茨
  
  “有必要请中国派遣人员来教导我们关于自然神学的目的及实践。”(谈敏:《法国重农学派学说的中国渊源》第48~53页)
  
  莱布尼茨的“大构思”曾经提议创造全球统一的宗教 —“思想代数”,考虑把汉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安田朴:《中国文化西传欧洲史》第26~30章)。
  
  伏尔泰
  
  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人口最多和治理最好的国家”。“当我们还是野蛮人的时候,这个民族已有高度的文明了”。“在欧洲陷于迷信腐败的时候,中国人已经实行最有道德的纯粹宗教了”。“东方是一切学术的摇篮,西方的一切都是由此而来的”。“我们不能象中国人一样,这真是大不幸!(谈敏:《法国重农学派学说的中国渊源》第53~58页。朱谦之:《中国哲学对欧洲的影响》第291页。)
  
  “人类智慧不能想象出比中国政治还要优良的政治组织。”(朱谦之:《中国哲学对欧洲的影响》第302页)
  
  魁奈
  
  “不管在哪个时代,都没有人能否认这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国家,是已知的人口最稠密而又最繁荣的王国。”“胜过欧洲最文明的国家。”(谈敏:《法国重农学派学说的中国渊源》第78、280页)
  
  狄德罗
  
  中国人一旦发现道德居所有科学之首,“他们可以确定地说,他们有两只眼睛,我们只有一只眼睛,而全世界其余的人都是盲者了”。(朱谦之:《中国哲学对欧洲的影响》第306页)
  
  霍尔巴赫
  
  “中国可算世界上所知唯一将政治的根本法与道德相结合的国家”。“道德成为一切合理人们唯一的宗教,因之道德科学之进一步的研究,遂成为获得职务或立身致仕的唯一法门”。所以“欧洲政府非学中国不可”。(朱谦之:《中国哲学对欧洲的影响》第306、278~279页)
  
  黑格尔
  
  “除却皇帝的尊严以外,中国臣民中可以说没有特殊阶级,没有贵族;唯有皇室诸子和公卿儿孙享有一种特权,但这个与其说是由于门阀,无宁谓地位的关系使然。其余则人人一律平等,而唯有才能胜任者得为行政官僚,因此国家公职皆由最有才智与学问的人充当。所以他国每每把中国当作一种理想的标准,便是我们也可以拿来做模范的。”(《历史哲学》,三联书店1956,第201~202页)
  
  孟德斯鸠
  
  “在那里,习惯、风俗、法律和宗教就是一个东西。人们不能够一下子把这些东西都给改变了。改变是必然的,不是征服者改变,就是被征服者改变。不过在中国,改变的一向是征服者。因为征服者的风俗并不是他们的习惯,他们的习惯并不是他们的法律,他们的法律并不是他们的宗教;所以,他们逐渐地被被征服的人民所同化” “他们把宗教、法律、风俗、礼仪都混在一起。所有这些东西都是道德。所有这些东西都是品德。这四者的箴规,就是所谓礼教。中国统治者就是因为严格遵守这种礼教而获得了成功。中国人把整个青年时代用在学习这种礼教上,并把整个一生用在实践这种礼教上。文人用之以施教,官吏用之以宣传;生活上等一切细微的行为都包罗在这些礼教之内”(《论法的精神》上册,商务印书馆1978,第313~314页)
  
  不知道的家罗列了几个西方“哲人”,而且在地位上够不够格。如果看过的家帖子的网友能算出的家列举的比贫道多,贫道就再列几个,不过好象也很难找到够格的了。
  
  如果李约瑟先生够格,贫道就可有的列了。贫道比较相信李老先生,因为只有他来过中国,而且认真研究过中国。
  
  的家的意思无非是让中国人对没来过中国就敢断言中国文化特点的洋人顶礼膜拜,言听计从。要中国人东施效颦从头到脚从里到外学习西方,头发染成黄的,鼻子加点塑料,皮肤漂白一下。贫道就把自己认为属于哲人的李约瑟的话引述在下面:
  
  让中国模仿西方,“历史已证明这是完全荒谬的。…… 重新调整内部的结构远远比模仿外部世界更容易找到中国问题的解决方法。一个社会主义社会远远比任何资本主义社会更能与中国的过去相一致,因而共产党战胜了国民党,并且它将产生出一批完全不同的更高水平的管理者”。 1949年以后,中国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证明共产党是“一批完全不同的更高水平的管理者”。“不管是在今天的形式下,还是在今后要形成的形式下,两千多年前在《礼记》中表达的‘天下大同’的高尚思想,将无疑会取得胜利”(《李约瑟文集》第306、95页)。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邋遢道人
邋遢道人
北京大学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