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报:批判与担当:回望2014年中国思想理论界

作者:杨军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5-01-06 551

 2014年,中国社会思想领域非常“热闹”。关于近现代中国历史、民主与专政、宪法与法治、学术与政治的关系等问题的争论、交锋,呈现尖锐、鲜明、持续的状态。中国思想理论界一如既往保持对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的深度关切,以浓厚的问题意识、直面问题的勇气、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多维的视角,或正本清源,或建言献策,或评判警示,鲜明地展现了责任与担当。

  就社会思潮而言,历史虚无主义在2014年不仅继续“清理”近现代中国历史的每个细节,而且直接把马克思主义污为历史虚无主义;西方宪政思潮则寻找一切机会为西式宪政张目,否定人民民主专政。大陆新儒学思潮借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之名,粉饰、宣扬着其中的糟粕,表达特定的政治主张。对此,思想理论界从学术研究的角度,积极作出回应:从事实出发,反驳历史虚无主义对历史的歪曲和对毛泽东的诬陷。坚持用唯物史观“揭露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点中历史虚无主义的死穴”,提出“党史研究要树立正确的细节观”,强调“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需长期斗争”,“让唯物史观深入大众日常生活”以应对历史虚无主义的蔓延;坚持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阶级分析方法,以事实为依据,从理论上说明“人民民主专政与改革开放相辅相成”,“跟着西方民主模式走,路只会越走越窄”;从不同角度对大陆新儒学进行准确定位,说明大陆新儒学思潮具有“崇儒反马”的基本立场、“复古更化”的政治诉求、“圣人教化”的文化主张和保守主义的激进形态,揭示“儒家宪政”不过是“时空错位的制度构想”。在这些讨论、评说中,思想理论界并未停留于简单的价值判断上,而是努力将价值判断建立在令人信服的事实和严密的思维过程之中,增强说服力。此外,思想理论界还针对各种思潮对执政党政策的歪曲、肢解和误读,进行了大量的厘清、说明,如要正确理解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中国国家治理体系与西方社会治理体系有本质差别、“中国的核心价值观要由自己来书写”,等等。

  思想领域的争论交锋,不仅提出了如何对待西方社会科学理论和方法的问题,也提出了当代中国社会科学发展方向的问题。基于对西方学术话语的反思批判,基于从历史和现实的结合上将中国与其他国家,特别是西方国家进行比较,思想理论界日益深刻地认识到,西方学术理论和方法固然有值得借鉴之处,但“西方话语描绘不了真实的中国”。因此在具体的学科研究上,要放弃对西方理论的“学徒”心态,“西式教条主义必须休息”。“政治学研究应该具阶级视野”、走出百年来的“西制崇拜意识”,“数学化经济学应加强对现实的解释力”,历史研究中背离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碎片化和忽视传世文献的几种倾向也不应延续。在学术评价、学科建设评估上也不能唯洋是崇。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社会科学界应该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学术理论大旗”,坚持民族立场和人民利益至上,把握当代中国建设人类新型文明形态的节奏,自觉对中国的发展模式、发展经验进行理论总结和提升,完成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当代建构,以实现、发挥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智库的职能和使命。用中国话语描绘中国现代化的样式,表达中国经验,回答中国已经面临的和将要面对的各种问题,应是中国社会科学发展的基本方向。

  如果把思想理论界批判各种错误思想思潮的理论和方法视为明是辩非、激浊扬清的应对之举,那么思想理论界关于中国话语体系的思考,无疑是以文化自信和理论自觉进行的战略之谋。虽然这种设计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这表明中国的思想理论界在坚守基本理论原则、学术规范和学术良知的前提下,开启了更高层面的精神探索和思想创造。在这一战略设计下,对于各种错误观点的回应、对于学科建设中存在问题的针砭、对于当前中国各种现实问题的回答和对于中国发展中失误的反思,将在整合交融中得到提升,并凝聚形成强大的力量,在多元思想相互激荡的条件下占据真理的制高点。

  2014年已经过去,但思考的推进和思想的碰撞不会停止。愿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党所领导的思想理论战线对于当代中国腾飞有新的更大的贡献!

  (作者系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5
0
0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