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毛泽东年谱》(9):毛泽东说“我们离不开知识分子”
重读《毛泽东年谱》(9):毛泽东说“我们离不开知识分子”
林爱玥
1957年3月18日晚上 到山东省政府大礼堂,在山东省级机关处以上党员干部会议上发表讲话。
1、毛泽东说:为工农服务,与群众打成一片,不是两片,考验知识分子的主要标准,一条心、半条心(党内党外)。争取百分之七十下厂下乡,我们干部要经常下厂下乡。
毛泽东有过一段非常著名的话,知识分子就是毛,总要附着在皮上的,不是附着在无产阶级的皮上,就是附着在资产阶级的皮上,因此,毛泽东评价知识分子的标准,就是是否完全附着在无产阶级的皮上(一条心),还是一半附着在无产阶级皮上一半附着在资产阶级皮上(半条心)。这段话非常重要,因为在这里,毛泽东已经开始对知识分子进行了区分。
1957年3月20日上午 到南京市人民大礼堂,在江苏、安徽两省及南京军区党员干部会议上发表讲话。
2、毛泽东说:现在是处在这么一个变革的时期:由阶级斗争到向自然界作斗争,由革命到建设,由过去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和后头的社会主义革命到技术革命,到文化革命。……现在,社会主义这种新的生产关系刚刚建立,还没有完全建立好,至于用主要力量搞生产,我们才刚刚开始。没有生产就没有生活,没有多的生产就没有好的生活。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好要多少年呢?我看大概要一百年吧。要分几步来走:大概有十几年会稍微好一点;有个二三十年就更好一点;有个五十年可以勉强像个样子;有一百年那就了不起,就和现在大不同了。要向广大人民,特别向青年进行教育,进行艰苦奋斗,白手起家的教育。我们现在是白手起家,祖宗给我们的很少,让我们跟全国人民一道,跟国家一道,跟青年们一道,干他个几十年。这个世纪,上半个世纪搞革命,下半个世纪搞建设。现在的中心任务是建设。
这段话的含金量很高,可以解读的东西很多。首先,毛泽东明确1957年是个“变革的时期”,由革命到建设的时期,但是这并不是说就不要革命了,只不过革命的形式变了而已,变成了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注意文化革命和文化大革命的区别和联系)。
那么,为什么要进行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呢?我们看看毛泽东自己是怎么说的。毛泽东说:我们国家要建设,就要有技术,就要懂得科学,这是一个很大的革命。没有这样一个革命,单是政治改变了,社会制度改变了,我们国家还是一个穷国,还是一个农业国,还是一个手工业、手工技术的国家。为了这个,我们就要进行一个文化革命。现在,似乎还有一些人不认识这么一种变化。说的够明白了吧?简单来说就是,技术革命是为了提高生产力水平,文化革命是为了提高政治觉悟,而政治是人的灵魂(《毛泽东年谱》下册第三卷118页)。
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生产关系是由生产力决定的,但是,新中国不一样,是先确立生产关系再发展生产力的,但是,落后的生产力必须尽快得到改变,因此,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基本确立的时候,就开始将主要力量投入到生产(建设)中去。结合这段话的最后一句,是否是另一个版本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现在我们国家有“两个一百年”目标,毛泽东这里说的“一百年”自然是建国一百年的目标,从这段话可以看到,毛泽东对形势的判断还是非常准确的,并没有好高骛远。既然如此,为何后面会出现“大跃进”呢?请思考!
3、毛泽东说:中国这个国家,知识分子太少。对这几百万知识分子,我们如果看不起他们,如果以为可以不要他们,这种观点是不妥当的。我们离不开他们。这几百万知识分子,是有用之人,是国家的财产,是人民的教员。对这些人不能搞唯成分论,对他们的进步应该肯定。
注意这里的“几百万”这三个字,对应后来毛泽东“五千右派”的说法,毛泽东眼里需要进行“反右”的对象只是千分之一而已,这个比例算起来应该是很低了。说老实话,今天中国整天说怪话、发牢骚诋毁国家的知识分子,肯定远远不止千分之一,那么,那些人难道不该“反”吗?当然,这些是后话,不提也罢。从这一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毛泽东对知识分子是包容的,并主张对知识分子“不能搞唯成分论”,这段话是很多人要么不知道,要么知道了却不肯说的,因为他们只要一说,他们的所谓毛泽东“迫害”知识分子的谣言就站不住脚了。
4、毛泽东说:马克思主义是真理,这是批评不倒的,不管刮多大的台风,我看人民政府、共产党、老干部、新干部,只要是真心真意为人民服务的,吹不倒;半心半意为人民服务的,那就要倒一半;一点心思都没有,跟人民敌对的,那末就该吹倒。批评是可以的,但是批评的结果,批评的目的,就是要巩固民主集中制,巩固党的领导,绝对不能像敌人所希望的那样,造成无产阶级队伍的涣散和混乱。这是原则性,必须如此。
前一段话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后一段话则概括了什么才是真正的批评。今天的一些人也特爱“批评”,不过“批评”只是他们的幌子,他们只是打着“批评”旗号的谩骂、诋毁和攻击,他们的目的既不是为了巩固民主集中制,也不是为了巩固党的领导,而是恰好完全相反,是为了“造成无产阶级队伍的涣散和混乱”的,因此,这类人(以公知为主)的“批评”是绝对不容许的,因为“这是原则性,必须如此”。
批评的出发点应该是善意的,方式应该是和风细雨的,目的应该是建设性的,除此之外的“批评”就不能算作批评。我曾打过一个比方,一个人知道自己有毛病,于是请别人批评他、指正他、帮助他,但如果对面的人开出的药方是跳楼上吊喝农药,并认为只有如此才能根治毛病,那么,这样的“批评”有谁会愿意听呢?相反,这样只会激怒原本诚心请教的人。关于这一点,后面大家都可以看到。
越读《毛泽东年谱》就越觉得自己对毛泽东的了解是多么的肤浅。感谢《毛泽东年谱》为我们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毛泽东,一个真实的有着高尚的人格、伟大的情操和宽广的胸襟的毛泽东。这样的一个毛泽东,教我如何不想他?!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