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蠢小猪:大国兴衰之道——铁、制度、文化(二)
大国兴衰之道——铁、制度、文化
愚蠢小猪
2007年3月
二、大炼钢铁——鸦片战争的冲击
1 时代背景
1839-1842年的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大事。中国被英国的坚船利炮轰开了大门,中国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开始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进程。关于鸦片战争前因后果的研究,可以说汗牛充栋。前因无非是故步自封闭关锁国封建专制愚昧腐败落后等等。至于后果,远的是成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灾难深重,近来还有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民主自由的先进制度云云。
鸦片战争失败,在此之前是否故步自封闭关锁国封建专制愚昧腐败落后实际已经不重要了。虽然近来有研究表明,实际中国一直以来是世界上最开放的国家。中国商品的竞争力无以伦比,挣到了世界上大部分的白银,GDP占世界的大半,俨然是今天的美国。西方根本没有与中国进行贸易的能力和资格,只有靠鸦片平衡贸易。那么,就在鸦片战争刚结束的那个时点,中国人,或者说中国的精英阶层,对此做了什么反应?采取了什么对策进行补救,很少有文章述及。可能大清没有采取任何对策,也可能这些对策已经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因为今天的中国人对此毫无兴趣。江山易改,秉性难移。同样可以想象,当时的中国人对应该采取什么对策也没有兴趣,也就是骂当事人如何封建专制腐败无能获得快感跟今天的中国人一样。于是就我所知道的历史史实是一些鸦片战争的直接当事人被充军发配。稍晚一些,就是1851年开始的太平天国之乱。但很难说太平天国之乱与鸦片战争有什么直接关系。即使有,那也是草根暴民对鸦片战争的反应。中国依然按照惯性运行,一步步走向深渊,或者说走向民主自由。
鸦片战争却给日本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下面的叙述之前,先简单介绍一下日本的政治制度。日本在狭窄的国土上,被分割成近300个藩国。每个藩国由一个握有强大权利的大名,和他的战士——武士们统治。在人口200万的巨大都市江户,也就是现在的东京,将军受天皇委托组织中央政府,被称为幕府。虽然是中央政府,但幕府却只能直接管辖自己直属的占全国约1/4的土地。其它各藩国独立行使行政、军事、财政、司法权利,甚至还可以自己发行货币。幕府和各藩国有自己独立的武装,免不了时时通过武力解决相互间的矛盾。幕府凭借自己强大的军事力量支配这些藩国,要这些藩国承担一些劳役和义务。这样的政治形态,被称为“封建”,即所谓的“封国土,建诸侯”。虽然这句话源自中国的古籍,但“封建”合在一起说,应该是日本的首创。近代的很多词汇,比如“民主”“自由”“科学”“经济”等等,其实都是日本人创造的,然后中国人就逆输入使用了。汉字是表意文字,但缺乏严格的定义,容易望文生义,于是这些词汇在中国就远离了其原始的含意。同样被称为“封建”的中国,却是中央集权的国家,与“封建”的本意毫不相干。于是,在中国反封建是反中央集权,在日本的反封建是建立中央集权,完全是反的。
日本的经济基础是以水稻栽培为中心的农业和手工业。在日本的封建制度下,禁止土地自由买卖和自由经商。中国虽然也是农业和手工业,但却可以自由买卖土地和经商,一直就是自由市场经济,这是很大的区别。江户、大阪、京都三大都市不属于任何藩国,是幕府直辖市。各藩国在这些都市设立自己的代办机构,把本藩的土特产拿到这里自由交易,互同有无,于是这些大都市的商品经济高度发展。幕府约300年的时间里,只通过位于日本西南端九州岛上的长崎港,也是幕府直辖市,也就是后来挨原子弹的那个城市,与中国和荷兰贸易,并禁止与其它外部世界和国民进行接触、交流。这就是日本的闭关锁国。鸦片战争前,中国可以和任何国家贸易接触交流,只是限于广州,其实中国并不存在闭关锁国的问题。贸易集中于广州,只是管理方便。
统治日本的指导思想是儒教,这与中国相同。武士出身的知识人,对应的还有农民出身的知识人,这与中国有很大的差别。中国是民主自由平等的社会,任何人读了书就是知识分子,通过考试就可以加入政权参与国家管理。日本则不同,是固定的身份制度。身为武士世世代代都是武士,身为农民则世世代代都是农民,即便读了书也改变不了身份,于是有武士出身的知识人和农民出身的知识人之分。武士是日本的统治阶级,地位尊贵。武士可以带刀,穿武士制服,还有姓氏以显门地尊贵,此谓“苗字带刀”,苗字就是姓氏的意思。普通农民则没有这些特权,姓氏也没有,于是称“百姓”。武士对农民有生杀与夺的权利,只要依据法律。法律规定,如果农民不尊敬武士就可以被杀。那什么是不尊敬呢?由武士掌握,可能遇到武士鞠躬没有到位都算失礼,于是武士可以“切り捨て御免”,意思是砍了扔了免责。“御免”这个词流传到了今天,使用非常频繁。比如,挤电车时踩了别人的脚,就说“御免”,表达对不起的意思。封建时代的日本,武士把人砍了说声对不起就可以了事。中国就非常不同,是法制社会,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红楼梦》的开始,薛潘打死了人,也得吃官司,虽然后来薛潘免责,但也是依据法律程序正义处理的。武士也分三六九等,上级武士对下级武士也有这些特权。
于是,幕末维新的时代,西学东进,农民出身和下层武士出身的知识人,打出了“民主”“自由”“平等”“法制”等旗帜,为社会下层争取权利,后称“自由民权”运动。后来,中国的知识分子学到这些日语的汉字词汇,望文生义,为社会精英谋权利了,对社会下层则骂“民粹”。同样的旗帜,但目的内涵和日本完全相反。这些都是后话了。
2 睁眼看世界
武士从小就阅读中国的典籍,思考用中国哲学来治理藩政。对他们来说,中国不仅是简单的外国,而是一个超级巨人,是包围自己的世界中心。对西方学问感兴趣的武士还到长崎与荷兰人接触,学习西欧的科学。可能武士经常打打杀杀,免不了伤病,于是特别对西方医学感兴趣。他们学荷兰语,读荷兰书,被称为“兰学”。随着西方船只越来越多在日本近海出没,西方的压力越来越大,兰学逐渐兴盛。在江户、大阪等地也出现了兰学塾。
日本唯一的通商口岸长崎港附近的佐贺藩,承担保卫长崎港的任务,当然这是幕府的命令,费用由佐贺藩自己承担。在漫长的300年的和平时间里,武士们也没有忘记战斗的职责。从在长崎港的荷兰人那里听到中国鸦片战争战败的消息后,给武士们的心底带来了巨大的震撼和威胁,这个巨人被西欧轻松打败了,直接本能的反应是扩张军备,下一个可能是日本!
1842年,佐贺藩设立了“兰传石火矢制造所”。石火矢就是大炮的意思。模仿进口的荷兰青铜大炮,秘密聘请荷兰人做技术指导,铸造荷兰式的青铜大炮,准备同西欧作战。反应真快!
其实日本在战国时代已经大量使用火器了,最初的火器是从葡萄牙人手里得到的。但这些火器已经完全落后于时代了。于是学着仿照荷兰的青铜大炮,但此时的欧洲正好开始从铁向钢时代转变,导入西欧技术制造的青铜大炮已经完全落后于时代了。幻想用青铜大炮战胜西欧是非常可笑的,但却是日本近代工业化的起点。
铜的价格高昂,短期大量造炮使铜价急速上扬。即使象佐贺藩这样富裕的藩,财政也负担不起。于是开始摸索比铜价格更低,强度更好的铁,用铁制造大炮!佐贺藩从长崎港的荷兰人那里得到一本1825年出版的荷兰人的书《 Liège炮兵工厂的大炮铸造法》。1847-1852年间,日本出现了这本书的三种译本,《铁汞全书》《西洋铁汞铸造篇》《铁汞铸鉴图》。开始是手抄本流传,后来《铁汞全书》和《铁汞铸鉴图》 有木版印刷发行。最初的《铁汞全书》 的翻译者,其中一人是杉谷雍介,他是佐贺藩铁炮铸造事业的主任技术格。从此书完成时期看,正好和佐贺藩转换制造铁炮的时期吻合。大概是边造炮边翻译。短时间有三种译本流传,说明关心的不止是佐贺藩。日本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了。
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林则徐,他最有价值的工作是他组织翻译了1836年伦敦出版、英国人慕瑞所著的《世界地理大全》,命名为《四洲志》,成为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介绍世界自然地理、社会历史状况的译著。1841年,林则徐被流放途经扬州时,遇到了学识渊博的友人魏源,便把《四洲志》等有关资料交给魏源。魏源随后编出《海国图志》,书中概括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著名思想。
睁眼看世界的结果,中国人和日本人的认识都是相同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只是日本的更具体些,这夷之长技就是造大炮。可能是因为武士是耍刀的出身,对具体的器械敏感些。但下面的差距就体现出来了。
3 大炼钢铁
认识到了只是心动,心动不如行动。佐贺藩首先按照荷兰人的书建设了铸造大炮用的熔铁炉——反射炉,把心动变成了行动。受佐贺藩的影响,与佐贺藩同在九州岛的萨摩,接着是水户,学习佐贺藩建设反射炉,然后波及到长州、菲山、冈山、鸟取,最后还把豪农和商人卷了进来,发展成了席卷日本全国的大炼钢铁运动——大炮铸造运动。
这场大炼钢铁运动,从外因来说是由于西方外来的压力引起,内因则是日本的幕藩封建体制。邻居藩有大炮了,如果自己藩还一心一意谋发展,闷头发大财。那么,如果藩国之间因为什么矛盾争执起来,刀枪相见,那钱肯定是属于有大炮的。于是,你造大炮我也得造。藩国造了,幕府也得造,要不然就没有军事优势支配那些藩国了。
这场大炼钢铁运动的技术源泉虽然都来自那本荷兰人的书,是一次向日本的技术转移。但是,没有进口一台外国设备,没有聘请一位外国人进行技术指导。当时外国的精英和优秀技术者都集中在中国捞世界,到日本的只是些等外品,聘不到是很正常的,这方面后文会提及。日本武士们组织传统的职人、铸物师、大工、陶工、石工,土法上马。根据这书上登载的示意图,建设熔铁反射炉,然后根据书中的说明一字不差的操作反射炉,熔化生铁,铸造大炮。
土法上马违背科学规律大跃进大炼钢铁必然失败。萨摩藩的第一号反射炉,试运行时,炉内的耐火砖不耐高温而脱落,并且基础不牢,炉体逐渐倾斜,最后只有解体。水户藩建设的反射炉上的烟囱被台风吹倒。武士们对反射炉这样巨大建筑所必要的基础和强度的知识一无所知,只按照书本上的示意图施工的结果。
更加困难的是反射炉运行后,熔铁的注入,大炮的制造。《铁汞全书》 的翻译者杉谷雍介留下了宝贵的初期运行记录,后被人编辑出版,名为《反射炉的由来》。这本书记载了16次试运行记录,全部失败。
第一次填铁900kg,只有大约一半融化,铁水向注口流动时变成糊状,阻塞了注口,最后只有30kg的铁水流到铸型,试验失败。
失败的原因显而易见是炉温不够。于是尝试各种办法提高炉温。终于在5个月后,第五次试运行时,成功用核铸法铸造出了第一门大炮。所谓的核铸法,是在炮膛的位置放一中子,在铸造过程中形成炮膛。虽然依然只有一半溶解,可以想象当时杉谷雍介成功的喜悦。但随后的大炮试验,装火药700钱,大炮炸裂!
荷兰人的书上说核铸法造的大炮强度低,应该用实铸法。所谓的实铸法则是铸造出一个实心的圆柱体,然后用钻刀开孔,形成炮膛。荷兰人的书上记载了钻床的示意图,佐贺藩调集大工土法上马制造钻床,水车驱动。终于在第3年3个月的时候,第12次试验记录了土钻床的工作过程:开始一昼夜能进刀一尺多,但水车经常出故障,修理耗费了大量时间,最后用了一个半月时间才完成大炮开孔。试射时,铁弹重1800钱,火药1000钱,大炮破裂!
《反射炉的由来》记载了3年7个月时间的16次运行的记录。这期间,虽然每次铸件的质量都有少许改善,但没有一次大炮试射成功。总共核铸3门,实铸8门,共11门全部破裂,此外还有穿孔一门,断头一门,还有4门没有加工。
累累失败的记录,杉谷雍介冷静的观察,观察生铁的熔解情况,注口熔铁的颜色,破裂断口灰色的浓淡,调查汽炮的状况。与书中的记载比对,查找原因,寻找办法,改进工艺……。现在的日本经济技术史学家们看到这些记述,对先人所呈现出的近代科学精神所感动! 100余年后,中国也有一场类似的土法上马大炼钢铁运动,也留下了失败累累的记录。面对这些失败的记录,当代中国学者脑海中呈现的词汇是“愚昧落后无知,不按客观规律办事……”,说明当代中国学者的“科学精神”已经死亡,或许“科学精神”从来就没有过。 经过不断失败,1852年,佐贺藩终于制成了能用于实战的铁炮,到明治维新止,大约制造了200门大炮,竟然还制造了有膛线的大炮。
同时期的中国,查阅的资料显示中国军队大约装备了一半火器,但什么样的火器不详,同样是火器,传统火器与西洋近代火器有质的区别。找到这样的一个文献:
能静居士日记(节录) (注:赵烈文,字惠甫,自称能静居士,曾国藩的机要幕客。日记全稿共54卷,从咸丰八年五月四日起至光绪十五年六月二十日止,前后32年。) (同治二年五月初九)初九日,……录王虚斋语:湘省造枪炮系包工,劈山炮每尊十三千,抬枪每支四千三百,小枪每支一千二百,铁炭在内。去年此处开局(注:开局,指设立枪炮局。),赴湘省招募铁工,彼处咨送五十名,开来工价则用点工,合计劈山炮须二十千四百,抬枪六千,小铁枪二千方够。本局计算太贵,又从湖省招来包工,同造劈山炮,计价十五千六百,抬枪四千三百,小枪一千五百,虽较点工轻减甚多,而视湘省实价尚宽数百文一件。制造之例,凡铁百斤用煤炭二百斤,谓之一铁二炭,即已宽裕,若不节省,有一铁三炭者。
从此文献看,这位曾国藩的机要幕客并没有实际造过枪炮,大概管财务和物资调拨。从“凡铁百斤用煤炭二百斤,谓之一铁二炭”一句看,肯定是按照传统工艺造的鸟铳,而不是西洋制法,原因会在后文叙述。
林则徐睁眼看世界,却没有在中国结实。一开始就体现了中国和日本的不同:日本是用手看世界,中国是用嘴看世界。原因可能是,中国的知识分子不动手,而工匠们又是文盲,不能知道外面的世界。睁眼看世界的日本武士,则身体力行,古来武士讲究文武双全。
看样子,中国要现代化,知识分子与实践相结合,劳动者与知识相结合是起码的要求。
4 铁改造制度,铁改造文化
大炼钢铁需要克服重重技术上的困难,克服这些困难,并不是单个藩国所能解决的,需要冲破幕藩封建结构,进行相互交流合作协同。
佐贺藩计划建设反射炉的时候,菲山藩已经建设了一个小型实验用的反射炉,开始了熔铁研究。佐贺藩建设反射炉的时,菲山藩派遣了技术者和职人协助。在没有熟练外国人指导的条件下,只有不断实验摸索,只有一次经验的人的助言都是十分宝贵的。菲山藩建设正式反射炉遇到困难时,佐贺藩派遣技术者和职人协助。菲山藩的反射炉一直完整的保存到今天。
水户藩的铸跑计划,则完全委托从其它藩聘请的3位兰学者做总指导。其中一人是萨摩藩的竹下清右门,是建设萨摩藩反射炉的技术人员。一人是很有名的兰学者大岛高任,来自南部藩。
南部藩,望文生义,可能在日本南部,实际在日本东北,今天的岩手县、青森县、秋田县,再往北就是北海道了,由于藩主叫“南部”而得名。这里有高品位的磁铁矿,群山环抱,森林资源丰富,是炼铁的好原料,南部藩是日本两大传统制铁地域之一。南部藩的首府是盛岡市。中国铁道部购买的日本E2-1000型新干线就运行在东京——盛岡,再往北到达八户。盛岡往北约2/3的路段是隧道,新干线几乎不见天日,于是被称为“地老鼠新干线”。隧道出来则可以观赏到美丽的田园风光,于是E2-1000型新干线的车窗非常大。中国铁道部慧眼识珠,选择了E2-1000,可以顶风冒雪,翻山越岭,法国和德国车就没有这能力了。
大岛高任17岁时到江户、长崎学习兰学。兰学家们密切关注佐贺藩的铸炮进展,遇到的困难,思考原因,商讨解决办法。比较一致的见解是,佐贺藩的反射炉直接使用传统方法制造的铁,这种铁溶解困难,即便溶解了也不能造优质大炮。应该使用洋式高炉从矿石制铁。于是,大岛高任提出了高炉——反射炉一体方案。
传统制铁法首先出现在今天的土耳其地区,后传播到中国,经朝鲜半岛流传到日本。传统制铁法使用木炭或煤炭,温度较低,约1500度。煤炭中硫的含量高,会使铁变脆。根据湘军造枪炮用煤就可以判断,湘军使用的是非常古老的火器。
即便是在严格的封建制的制约下,大炼钢铁也必然催生了相互协作的必要。需要超越藩的框架进行协作交流。在江户、大阪、京都、长崎有大的兰学塾,这4个城市不属于任何藩,是幕府直辖地,是集中全国各地人才的场所。武士在这些地方的兰学塾学习,必然产生了与其它藩武士的友情和知识的交流,为将来打破封建割据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打下了基础。
随着佐贺藩铸炮事业的进展,深感有深入系统研究的必要。1852年,佐贺藩成立了名为“精炼方”的研究机构,研究冶金和铸造,还研究蒸汽机和蒸汽船。由佐野常民负责,通过兰学者的人脉招聘请了不少外藩的藩士,如京都的兰学者福谷啓介、“机巧堂”的田中久重父子、和歌山的兰学者中村奇辅等。不久,福冈藩和萨摩藩也如法炮制聘请外藩人才建立类似的研究组织。藩国开始尝试打破封建的界限。
反射炉是综合的大工程。建设反射炉必须动员组织铸物师、锻冶师、陶器师、水车师、大工、左官、右工等等,这样的工程是手工业社会没有的。手工业社会也有很大的工程,但没有这么多职业需要相互协调配合。涉及的知识不仅是兰学,还有本土的手工业技术,还需要超越藩的框架去协作管理。这种大规模不同职业的协作,孕育着打破等级森严的封建身份制度,不问身份,有能力者立前头,即便是只有一次经验者。此外,这样大规模事业所需要的资金,即便是长州、萨摩、佐贺等西南雄藩,筹集资金也非常困难。
岛原、鸟取、南部等贫穷的小藩,自己没有能力筹集建设反射炉的资金。鸟取藩则与山林地主合作建设运行反射炉。岛原则基本采取民营形式建设反射炉。水户藩聘请南部藩的大岛高任建设制铁的高炉和熔铁的反射炉,由于安政大狱(1858-59),幕府强制终止了水户藩的铸炮事业。大岛高任回到南部藩的釜石地区继续建设制铁高炉。由于贫穷的南部藩出不起建设的费用,由商人出资,大岛技术指导建设。这个根据荷兰人书中的示意图,日本土法上马,后被称为“大岛型”高炉,1858年12月1日制洋铁成功。这一天被称为铁的纪念日,大岛高任也被称做日本铁之父。
大岛型高炉对日本来说是革命性的技术进展,使用水车送风,木炭消耗只有传统制铁法的1/3,传统制铁法几日操业制铁完成后,炉子会被废弃,而大岛型高炉是半永久的制铁炉。随着大岛型高炉的成功,南部藩的铁山主逐步采用了大岛型高炉。到明治维新,南部藩有10座大岛型高炉,附近的仙台藩有2座,合计12座洋式土法高炉,成为一大型制铁地带。它们为明治维新后建设官营釜石制铁所提供了技术和人才准备。
1871年,大岛高任随同明治政府派遣的欧使节团参观欧美。大炼钢铁的人,耳闻目睹的西方就是铁就不奇怪了,于是就有了《特命全权大使米欧回览实記》中的记述。这与后来中国学生到法国勤工俭学非常不同,对当时中国留学生来说,刷盘子送报纸和到工厂打工没有本质的区别,就是挣钱的多少,于是看到的西方就是钱。铁改变了日本人的世界观。
幕末大炼钢铁,与明治后直接联系的项目并不很多,但重要的是对日本制度和精神的改造。大炼钢铁在政治制度上突破了幕藩的封建框架,萨摩、佐贺、长州等大炼钢铁的主力,后经过曲折的道路实现联合,成为倒幕的主力,最后建立中央集权。经济制度方面,多工种的组织协作管理,洋法土法并举,与民间资本相结合。于是我们可以看到,明治后的各种经济政策和制度,都能看到当年大炼钢铁的影子。
大炼钢铁使日本人在精神上认识到:如果做,就能成。虽然会伴随着无数困难和失败。只要组织起来,团结就是力量,就可以克服艰难险阻。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这些其实都是老生常谈,中国日本都家喻户晓的《西游记》其实就是讲述这样的精神。但是,真正遇到困难,却是猪八戒式的行为准则:散伙,分行李,回高老庄。
今天,日本岩手县的釜石市,在大岛高任第一座洋式土法高炉的遗址上耸立着纪念碑。纪念大岛高任的丰功伟绩,是他还有他的无数前辈团结合作,把日本带入了铁的时代,虽然历尽艰辛和失败。而中国则是另外的纪念,中国的大炼钢铁已经被彻底否定,进博物馆的是小岗村散伙分行李的誓言书。大岛的土高炉把日本带入现代化,散伙分行李的誓言书不知道把中国带向何方。
铁改造制度,铁改造文化。实际就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但中国人和日本人对这句话的理解完全相反。经历了大炼钢铁的日本人,这么理解:推进新的生产力发展,然后改造生产关系与新生产力相适应,新生产关系再反过来促进新生产力发展。中国后来虽然经历过大炼钢铁,但被彻底否定了,于是这么理解:因为现有的生产力落后,需要采取旧的生产关系与之配合,旧生产关系反过来推进旧生产力发展。于是,中国的改革就是散伙分行李,导致了中国现代化进程夭折。
5 大跃进
大炼钢铁除了造炮外,许多藩和幕府还制定了军舰建造计划。为了和西方舰队对抗,当然集中在大炮和军舰两部门。还有很多藩设想陆上作战,积极制造洋枪。洋枪使平民经过短期训练就可以取代职业武士,洋枪的逐步普及,一些藩还建立了不问身份的“人民武装”,这从根底上动摇了封建身份制度。造炮、造军舰、造洋枪成为1850年代一大席卷日本诸藩的军事工业运动。在这场军事工业运动中,武士们对世界的认识逐步深化。
1853年,萨摩藩主岛津齐彬制定了洋式帆船12艘、蒸汽船3艘的一大造舰计划。和反射炉一样,萨摩藩并没有建设洋式帆船和蒸汽机的经验,可能连实物的都没有看过。洋式帆船的建设,召集领内因海难漂流到海外,见识过西洋船的渔民。而蒸汽船,则组织翻译一本荷兰人的书《水蒸船说略》,根据书上所载的图建造。在这书的末尾,萨摩武士横山安容,落款为嘉永5(1852年)年7月的跋文中这么写到:
欧洲人横行世界,所依赖的仅是军舰和大炮。我们已经能够制造大炮了,蒸汽驱动的军舰还不能制造。此书根据主公(岛津齐彬)的命令翻译。我们也将可以建造蒸汽船。
此文表明,随着当时大炼钢铁造炮逐步成功,诸藩的信心逐步增长。对于比大炮复杂得多的蒸汽机,并包含复杂推进系统的蒸汽船,如果继续深入研究荷兰的原著,也能够自力制造。这是当时他们对工业的初步认识。
在萨摩藩建设反射炉处于难航阶段,为了追上已经成功的佐贺藩,岛津齐彬的名言“彼も人間なり、我も人間なり(他们是人,我们也是人)”来激励萨摩的武士。他们是人,我们也是人;他们能造,我们也能造。看到此,让我感慨万千。读运十飞机副总设计师程不时的回忆录《天高歌长——我的飞机设计师生涯》,其中有这么一段:改革开放后一次出国访问,程不时受邀讲飞机设计。随行的领导对他说:中国人造草帽还行,造飞机就算了。
岛津齐彬虽然是幕末对西方认识深刻的一位。但对于这么大的造舰计划的可行性,所需要的工业基础等几乎一无所知。对于这一点,佐贺藩主锅岛直正、菲山的江川太郎左卫门,还有大岛高任和杉谷雍介等,都没有太大的区别。推进这些事业的武士们,首先想到的是造炮,然后造军舰,由此关联产生的庞大问题则考虑不到。推动他们开始的仅仅是“成せば成る(如果做就能成)”的精神。
不顾自己的客观条件,不尊重客观规律。1854年萨摩藩大跃进,基本靠自力建造了4艘洋式帆船和1艘蒸汽船。荷兰海军士官对此留下了宝贵的目击证言:
一艘约千吨的萨摩藩建造三桅帆船,根据古老的造船学教科书的图面制造,非常丑陋。从总体上看象以前东印度公司的船,各种装具不适合,所到之处都是缺陷……。
这是萨摩舰队中的万年丸号。根据古老的造船教科书和漂流渔民的经验建造的。那么那艘萨摩藩建造的蒸汽船呢?荷兰海军士官这么写到:
两人到系留在我们船旁边的一艘很小的蒸汽船去参观。这艘只有2丈长的木船,装载着日本最初的蒸汽机。由于是最初的试验,非常不完善。从汽缸的长度判断,这蒸汽机大约有12马力,但漏汽及其它缺陷,实际只能输出2、3马力。
这是日本最初的蒸汽船云行丸。不顾客观条件,违反客观规律,大跃进造出的东西毫无实用性,造成了惨重的经济损失。中国人是这么评论中国历史上的大跃进的。但日本人却认为这些大跃进是日本现代化的开始,值得载入史册,虽然粗苯丑陋。
陪同荷兰海军士官参观的是长崎海军传习所的学生胜海舟。外国军人和日本武士一起参观并评论日本制的蒸汽机,这是从未有的划时代事件。1853年,日本开港后,原来处于对西方垄断贸易地位的荷兰面临英、美、法的竞争。于是,荷兰为了加强与幕府的关系,在长崎设立海军传习所,培训幕府和各藩的武士。佐贺藩的佐野常民就被派到海军传习所学习。荷兰还赠送给幕府一艘现代化的蒸汽船“观光丸”,装备150马力的蒸汽机。长崎海军传习所的教官由学生胜海舟陪同参观萨摩的船只,则是在1858年。
这位荷兰教官继续写到:一次都没有见过蒸汽机,只根据简单的图面,能制造这样机关的人才能非凡,感到非常吃惊。
当代日本人读到荷兰教官的记述,会有相同的感想,仰慕先人的才能和成就,先人为日本的现代化奠基。但当代中国人则彻底批判先人的大跃进,两相对比,就可以知道为什么中国不能现代化的原因。
在“成せば成る(如果做就能成)”精神驱动下建造云行丸的武士们,到长崎研究荷兰赠送的“观光丸”。佐贺藩的杉谷雍介和精炼方的田中义右卫门也到“观光丸”做严密研究,他们也有大跃进土法造蒸汽机的经历。
1853年7月,4艘俄罗斯军舰进入长崎港。在这之前,俄罗斯已经几度要求通商,这次是得知美国向日本派遣远征队的消息而来。美国佩里舰队1个月前进入浦贺港。佩里最初采取威压的态度,开着大炮进入江户湾,使江户陷入恐慌。相比而言,俄罗斯舰队一直是绅士风度,好言进行交涉要求通商。
在这期间,日本方面的交涉代表,幕府方的川路左卫门和佐贺藩士本岛藤太夫和饭岛奇辅等到俄罗斯的船内游玩,在船中看到的印象最深的是蒸汽机车模型。
走在先头的川路左卫门记载下了看到的景象,大概5寸大,用燃烧的烈酒驱动,在桌子上铺设的轨道上回转运动。俄罗斯方面的记载是:日本人看到后吃惊的合不拢嘴。
陪同参观的佐贺藩士本岛藤太夫和饭岛奇辅在这之前已经参观过蒸汽机车模型。本岛在佐贺藩负责制造洋枪。饭岛则是佐贺藩精炼方的技术人员。他们除了震惊外,还冷静科学的观察。离开俄罗斯的军舰后,很快向佐贺藩主锅岛直正汇报在俄罗斯军舰里的所见所闻,并进言由佐贺藩精炼方制造蒸汽机车和蒸汽船的雏形,也就是模型。
得到许可后,佐贺藩士们开始查阅外国文献,自力制造蒸汽机车模型。2年后,蒸汽机车模型制造完成,全长约40cm,轨距143mm,比俄罗斯军舰上的蒸汽机车模型更大。1855年8月,给藩主锅岛直正做了运行演示,陪同藩主的有年青的藩士大隈重信。明治后,这位大隈重信强力推进日本的铁道建设。
担任长崎港警备任务的除了佐贺藩外,还有福岡藩。这两个藩每隔1年轮流承担长崎港警备任务,相互间竞争意识很强。佐贺藩蒸汽机车运行的消息传到福岡藩主黑田长薄的耳里,于是他发出了“我藩也能制造蒸汽机车”的伟大号召。类似的话对中国人也非常耳熟,不过中国人认为是极左。于是福冈藩也制造完成了蒸汽机车,可惜的是没有留下详细记载。
这些大炼钢铁大跃进的武士们观察观光丸的蒸汽机运行,认识到了自己巨大的差距,其中一人写到:传统的铁工及器械,是不可能制造实用的蒸汽机。目前的情况,只能暂时先从荷兰购买。
云行丸的蒸汽机是黄铜制造。与其说是工业品,还不如说是艺术品。日本没有精密的铁加工传统,只有使用相对比较好的黄铜铸造技术。但是,黄铜的切削技术也没有,而是靠手工研磨。即使是开一个孔,都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有人形容萨摩藩的事业是“无翼者飞翔”,机械制造的基础和金属加工的工艺完全没有。在长崎看到由精密机械加工的,完全没有漏气的“观光丸”的巨大蒸汽机,对他们的认识影响非常大。
越是积极想与西欧作战,积极扩展军备的藩;越是派人频繁出入长崎,与外国人接触,实际观察和操纵外国的坚船利炮;结果就越早觉察到与西方作战的危险。透过眼前看到的西欧巨大的船,精密的机械,强大的火力,他们能够看到背后制造它们的诸产业的协作网络,能很快意识到建设这背后的诸产业协作网络是国民的财富,国力的象征。亲手干过大炼钢铁大跃进的武士们,能透过现象看本质。
而此时的中国人在干什么呢?1862年,长州的高杉晋作,萨摩的五代友厚,佐贺的中牟田仓之助,到上海,时值太平天国之乱末期。发现中国军队还在用传统的武器,于是问带队的将军为什么不用西洋器械。将军回答说,知道西洋器械的威力,但中国更尊崇人的“勇武”。如果对付不了长毛贼,还可以请西方的军队。日本武士认为这些话语说明中国军队已经自认不如西方军队,完全没有与西方作战的想法和勇气。可能这时候就埋下了后来日本入侵中国的种子。日本武士见识到了上海的繁华,但日本坚决不能做上海第二。
由于中国彻底否定了大炼钢铁和大跃进。中国人的思维就颇不相同,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看到香港的繁华会在旁边画个圈,想做香港第二。当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却还在强调“积极性”,与一百多年前的将军强调“勇武”没有多少区别。读史到此只能感叹造化弄人。
6 转折
萨摩藩的自力造舰计划在1855年早早就结束了。自力实现工业化,需要大量的资金,萨摩这样财力雄厚的藩也承担不了,从而转向购买军舰。五代友厚到上海的目的就是购买军舰,此时的上海是亚洲最繁华的城市,日本只是化外之地,购买西洋船只和武器往往需要到上海。
1862年武士们的上海之行使他们民族主义高扬。长州的高杉晋作与伊藤博文、久坂玄瑞、井上馨等人弑血为盟,要刺杀在横滨的英国公使。在计划执行寸前,消息泄漏,被长州藩主阻止。但随后不久他们火烧了建设中的英国公使馆。萨摩武士则砍杀了英国商人,后称“生麦事件”。他们是日本的义和团。
1863年8月,7艘英国军舰开进鹿儿岛湾,因生麦事件向萨摩藩讨说法。谈判破裂,开始炮战。以日本最强藩自负的萨摩,从1840年代开始发展的军事工业的成果,能否对抗西欧最强的舰队,这是绝好的检验机会。战斗以英国方面压倒的优势展开,两日间的炮战,萨摩藩的炮台基本被摧毁,鹿儿岛市街被烧,所有的三艘蒸汽船全部被击沉。但萨摩藩的大炮也击中了英国的旗舰,舰长等8人战死,也表现了英勇善战。
这萨英战争的结果对五代友厚非常不名誉。这些蒸汽船是他从上海买来,并和同僚松木弘安一起指挥。松木弘安曾在长崎海军传习所学习,是萨摩海军的希望之星。战争失利,藩内有人主张要斩此二人。二人只好潜伏起来,在潜伏地五代友厚给藩指导部写上申书。藩指导部接收了这上申书。在这种情况下,说明藩指导部开始认真检讨攘夷的方向。
五代友厚在上申书中一开始就提到西欧强国把亚洲的其它国家变成从属国。这开始的调子与12年前萨摩武士横山安容在《水蒸船说略》中的跋文相似。但接下来,横山安容写到“我们已经能制造大炮了”,口气是何等豪迈。12年后,五代友厚接下去写到“现在应该怎么办?”。
12年间,武士们无翼者飞翔,热衷于尝试制造大炮和蒸汽机蒸汽船,而现实与西欧作战,使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五代友厚认识到敌我巨大的力量差距,不知道世界就没有战力,现在这样盲目的攘夷能够避免印度和中国的覆辙吗?五代友厚提出先富国,然后强兵。武士们开始的种种事业往往因为资金不足而受到阻碍,这是他从现实中得到的结论。
明治后的“富国强兵”口号,就是在这时期形成的。更加引人注目的是五代友厚还提出了富国的具体计划:先向上海卖米,获得的利润购买制糖机械,对西南硫球群岛生产的黑糖精制,获得的利润再购买农业机械和蒸汽驱动的水泵,用这些农业装置开垦新田,购买纺织生丝和棉花的机械,开掘金银铜铁矿山的机械,开展生丝贸易等等。难能可贵的是五代友厚还有具体的数值计算。五代友厚已经来到近代工业的门口。
萨摩藩干部们接受了五代友厚的主张,萨摩藩的方针发生很大转变。萨摩藩的新方针由三部分组成:一、先暂时放弃攘夷,而转向倒幕统一日本,集合全日本的力量才可能攘夷;二、法国与幕府关系紧密,尝试与法国对抗的英国接近。萨英战争中,萨摩表现英勇,英国也愿意交这朋友,不打不相识?!三、向西方学习压倒优势的军事、机械、化学、医学,派遣留学生。由五代友厚和松木弘安领队派遣16人留学生到英国,最后15人成行,其中一人是寺岛宗则。英语好的松木弘安负责对英国的外交。
方向转换,不仅是萨摩藩。与萨摩藩同样强硬攘夷的长州也逐步发生了转换,火烧英国公使馆后,先是派遣了伊藤博文、井上馨、井上胜、山尾庸三、远藤谨助等到英国留学。1863年5月10日,攘夷決行的期限日,留守长州的久坂玄瑞等人开始在马关无差别轰击通过关门海峡的外国商船。这马关也就是甲午战争后签定《马关条约》的地方。1864年8月,英法美荷4国军舰17艘,兵员5000人马关集结。在英国留学的伊藤博文、井上馨得到联合舰队报复长州的消息后紧急回国斡旋回避战争未果。8月5日战斗开始,联合军登陆。高杉晋作率领的不问身份的奇兵队拼死抵抗,其中有后来指挥甲午战争的山县有朋。由于力量相差悬殊,3日后长州炮台被占领。之后,高杉晋作与联合舰队进行和平交涉,伊藤博文做翻译,达成和平协议,关门海峡自由航行,给过往船只提供食品、水等补给,撤去马关炮台等,赔款则由幕府侧承担。
积极扩展军备,准备与西方战斗的佐贺藩,也进行了方针转化,佐野常民、石丸安世等人也被派遣到西方。其后经过一连的曲折,萨摩、长州、佐贺实现了联合,成为倒幕的主力。维新后,这些曾经大炼钢铁、曾经干过义和团的武士们掌握了日本的政权,推进日本的近代化。
现代发展中国家派遣留学生往往导致头脑流失,而这时期派遣的武士留学生基本都回到日本。他们感受到西方列强强烈的冲击,他们观察理解西方社会,想在日本复制西方的现代文明。这时期他们在西方所见所闻对后来的日本影响非常巨大。
西方首先给武士留学生们压倒的印象是“公平”“平等”,留学中的五代友厚给萨摩藩家老桂久午的一封信中写到,一般欧洲国家“国政公平,贵贱不问”。与以严格等级身份为基础的日本幕藩制度形成鲜明对照。作为地位尊贵的武士,看到的是平等。而中国知识分子到西方看到的却是“尊重知识分子,拉大差距”。我想这其中的差别在于,武士们曾经大炼钢铁,在大炼钢铁的过程中已经体会到现代社会需要不同职业的人平等协作,孕育了武士自我革命的种子。
武士留学生们观察到支撑西方富强的是产业和交易。五代友厚给桂久午的另一封信中写到“产业是开动各种机器,随意制作万物,是财富的基础”。他们已经理解到产业是机器制生产,于是工业化是明治维新政府的基轴。中国知识分子到西方看到的是交易,交易的过程能增进彼此的效用,使财富最大化,交易是财富的基础。这之间的差别还是武士们曾经大炼钢铁,亲手制造过机器。尤其在义和团式的反抗过程中,切身感受到了钢铁机器的威力。中国知识分子不仅没有参加大炼钢铁和义和团,还对他们的抗争冷嘲热讽。中国的知识分子只是消费者,只体验到交易带来的快感。
武士留学生们到西方留学,不仅仅被西方文明冲击。由于当时船舶性能低下,从日本出发的船,需要在上海加煤,再到香港加煤,再到新加坡加煤,再到孟买加煤,就这样一路之上不断停留西向。他们能够看到这些殖民地的繁华,但日本坚决不能做殖民地。他们观察到了西欧主导的工业化与殖民地化之间的必然关系。他们确信工业化必须接受西洋人的全面技术援助,但同时也确信西洋人直接投资的工业化会导致殖民地化的危险。
明治维新后,五代友厚和伊藤博文联手拒绝了美国领事提出的神户——京都间的铁道建设申请。1867年,五代友厚曾经率领萨摩藩代表团到法国参加巴黎万国博览会,受到法国方面的照顾。1868年,法国方面向五代友厚提出修建神户——大阪间的电信事业。五代友厚以已经官营了为由,冷冷拒绝了。武士留学生们一路之上刻骨铭心的记忆,使明治政府对外国直接投资保持高度警惕,对外国人个人投资也非常警戒,后文会有事例讲述。
彻底限制外资,使日本免除了“低开发的开发”。所谓的“低开发的开发”,中心是依靠外国资本的资本主义部门,外围是传统的经济部门。这两部门之间的关系是,外围向中心提供劳动力,中心向外围提供工资。这种经济模式,是同时期中国,现在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状态。
同样是看到殖民地的繁华,中国知识分子的口号却是“中国应该做三百年的殖民地”,还会画个圈,以招商引资为荣。于是现代中国又走上了“低开发的开发”的道路。看起来在高速增长,实际所得却在下降,因为资源大量流失。我想这还是中国知识分子没有经历过大炼钢铁,看不到自己的力量和智慧。想象不到自己也是人,也能够自力更生。
成せば成る(如果做就能成)。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
|
|
|
|
|
|
|